第41章 撫與剿,如何選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內閣與各部大臣站在文華殿,神色都有些凝重。

  眾人都看出來了,皇帝今日的臉色格外難看。

  以往廷議的時候,皇帝可都帶著笑臉,今日卻是面帶寒意。

  朱由檢掃了大殿中的群臣一眼,冷聲說道:「王永光呢?」

  「臣在!」

  王永光心中一緊,快步走了出來。

  他心中暗道糟糕,皇帝這是沖他來的!

  「陝西總督的人選為何遲遲沒有定下來?」

  聽到皇帝這話,王永光臉上露出一抹苦色,趕忙跪倒在地上,「老臣無能,請皇上降罪!」

  「無能?你確實無能!」

  朱由檢冷哼一聲,盯著王永光,厲聲說道:「身為吏部天官,不能選用良才,致使戰機延誤,這吏部的天官你也不要當了!」

  聽到這話,王永光頓時大驚失色,當場愣在了原地。

  一旁的群臣也臉色微變,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皇帝竟然直接將王永光革職了。

  「皇上,王冢宰雖然有失職之過,但其為朝廷立下不少功勳,還請皇上從輕發落。」

  戶科給事中瞿式耜趕忙站了出來,為王永光求情。

  原本上一次會推閣臣之時,王永光正準備請辭,有御史建議,讓吏部侍郎代替王永光主持會推,但是被瞿式耜阻止了,最後仍然讓王永光主持了會推,而且還讓王永光將錢謙益放在了增補閣臣的名單之中。

  現在見王永光落難,他自然要出來幫襯一下。

  朱由檢瞥了他一眼,冷聲說到:「吏部上次為何要推楊鶴?楊鶴本無領兵經驗,其如何能擔當陝西總督,負責平亂之事?王永光為吏部天官,是不察?還是故意為之?」

  王永光心中愈發驚懼,趕忙應道:「老臣失職,請皇上將罪!」

  楊鶴的履歷他自然清楚,可這事他能承認?

  若是認了,那可就說明他是故意為之了,這罪過就大了!

  朱由檢冷哼一聲,說道:「王永光昏聵無能,不能辨別良才,著削籍,遣送歸家!」

  聽到這話,王永光顫顫巍巍的朝皇帝行了一禮,沉聲說到:「老臣拜謝皇上!」

  「吾皇萬歲!」

  說完,他便起身退了出去。

  見著王永光離開,群臣心神緊繃,皇帝此番將王永光革職,根源還在陝西總督人選的事情。

  現在王永光處置了,就該商議總督人選的事情了。

  朱由檢的目光在群臣身上緩緩掃過,最後停在了兵部尚書王在晉身上,「兵部。」

  「臣在!」

  王在晉走了出來,恭聲應道。

  「朕意由你出鎮陝西,如何?」朱由檢語氣平淡,卻帶著一股無法拒絕的意味。

  王在晉趕忙應道:「臣領旨!」

  聞言,朱由檢心中暗自鬆了口氣。

  這兩日他翻看了朝廷各部主官的履歷,一眼就相中了王在晉。

  比起楊鶴這個完完全全的言官,王在晉的履歷可謂是極其豐富。

  王在晉在萬曆二十年登進士第,授中書舍人,隨後歷任部曹、兵備、布政使、巡撫、經略、總督,最後進入六部,當了兵部侍郎、尚書。

  他可謂是從基層開始便一直接觸軍事,擁有豐富的軍事經驗。

  朱由檢看著王在晉,說到:「此番出鎮陝西,有什麼需要朝廷支援的,現在可以說說看。」

  聽到這話,王在晉思索片刻,應道:「皇上,平亂有兩法,一撫一剿,臣若去了陝西,當選何法?」

  朱由檢眉頭微縐,他可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自然也分不清楚這兩種方法的區別。

  他沉聲問道:「撫和剿有何不同?」

  王在晉沉聲應道:「招撫之策,以大兵壓境,震懾亂軍,而後招撫,使亂民歸鄉,再事生產,此舉需要耗費大量錢糧,救濟饑民,安撫亂軍。」

  「而清剿之策,以重兵平亂,剷除亂軍,使饑民不敢反,則全境可安,此舉需派重兵。」

  聽完,朱由檢有些明白了。

  所謂的安撫之策,就是給錢給糧,那些亂軍得了好處,自然也就安穩下來了,再救濟那些饑民,局勢也就安穩下來了,但問題是,朝廷需要耗費大量的錢糧,而一旦朝廷給的錢糧不足,那些亂軍定然會再起。


  現在朝廷根本沒有這麼多的錢糧,這個法子自然行不通。

  而清剿之策,說難聽點,其實就是將亂軍都除掉,剩下的饑民見狀,自然也就不敢再反,但這個法子也有問題,朝廷必須派重兵圍剿,這意味著需要死很多人。

  對於朱由檢而言,這實在太過殘忍。

  饑民作亂,本質上還是朝廷的問題,若是朝廷給了錢糧救濟,自然不會有多少人造反。

  能活下去,哪有這麼多人會跟朝廷玩命。

  他現在是皇帝,若要屠殺百姓來獲取穩定,實在有點太不當人了。

  朱由檢思索片刻,沉聲說到:「以招撫為主,剿滅匪首,其餘從犯,若無重罪,皆可寬赦。」

  群臣頓時高呼道:「皇上聖明!」

  朱由檢並沒有回應,而是接著說道:「招撫亂民,朝廷拿不出這麼多的錢糧,但工部隨後會在大同府修建軌道,所有招撫的亂民,一律送去大同府修軌道,以此作為安置。」

  「此外,也可招募陝西饑民前往大同府修軌道,朝廷除了提供每日的口糧,另外再給一些工錢。」

  聽到這話,群臣都有些意外。

  自從神宗朝改革之後,大明現在已經沒了徭役,全部折算成了銀子。

  工部估計,修建軌道,至少需要十萬民夫,招募這麼多民夫,需要耗費大量的銀子。

  原本工部是準備調用軍戶,讓各地衛所出人,如此也能減輕負擔。

  可現在,皇帝要招募陝西饑民來修軌道,這修軌道所需要的銀錢怕是要翻倍了。

  不過,對於朝廷而言,現在救濟陝西百姓才是頭等大事。

  若是不送饑民去修軌道,朝廷就要額外耗費銀錢來救濟百姓了。

  兩項加在一起,好歹能省下不少銀子。

  內閣幾人自是不覺著意外,皇帝之前已經跟他們提過此事了。

  他們現在更加在意的是,朝廷應該派誰去大同府修建軌道。

  可以預見的是,修軌道需要耗費上百萬兩銀子,可見這其中利益有多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