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平亂的人選
西苑,朱由檢看著地上滿地蹦躂的兔子,嘴中生津。
別看這些兔子都不大,可若是做成麻辣兔頭,那味道香、辣、麻、爽,美味得很!
他扭頭朝著一旁的小太監吩咐道:「將這些兔子處理了,兔頭裡的血都放掉,處理乾淨。」
小太監應了一聲,隨後便過去抓兔子去了。
就在此時,王承恩快步走了過來。
「皇爺,都察院曹於汴、楊鶴求見!」
「傳!」
朱由檢在一旁的亭子中坐下。
片刻之後,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於汴以及左僉都御史楊鶴走了過來。
「老臣參見皇上!」
「免禮!」
兩人起身,瞥了一眼不遠處的放著的香料,又看了看正抓兔子的小太監,神色有些錯愕。
曹於汴回過神來,恭聲說道:「皇上,彈劾錢謙益的事情,都察院已經有了眉目。」
彈劾錢謙益?
朱由檢思索片刻,這才想起了彈劾的事情。
前段時間,增補閣臣的時候,有人彈劾了錢謙益,說其在天啟元年以翰林院編修的身份主試浙江的時候,接受了考生錢千秋的賄賂,涉及科場舞弊,不宜成為閣臣。
當時他讓內閣將此事交由有司嚴查,現在看來是有進展了。
他看著曹於汴,神色平淡的說道:「詳細說說。」
「是!」曹於汴應了一聲,「天啟元年的科舉舞弊案,起因是有人假借錢謙益的名義,捏造了一句暗號『一朝平步入青雲』,並將這句暗號賣給了考生,在每段文章的最後一個字,用上這句暗號,便能夠讓考官識別。」
「錢千秋便得到了這個暗號,發榜之後,成功金榜題名,後來由於出賣暗號之人分贓不均,這才將此事泄露了出來。」
「再後來,錢謙益得知此事,便主動檢舉,刑部審訊之後,捉拿了出賣暗號的徐時敏、金保元,錢千秋也被革除了舉人的名號。」
朱由檢微微頷首,這麼看來,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科舉舞弊案而已。
「那錢千秋能考上舉人,能中舉不僅僅是因為暗號吧?還應當有考官配合才對,賣暗號的人被抓了,那閱卷的考官呢?錢千秋的考卷是誰閱的?」
「這......」曹於汴神色一滯,應道:「皇上恕罪,此案時間久遠,當時閱卷的考官,老臣也無從查證。」
朱由檢眉頭微縐,問到:「那兩個出賣暗號的徐時敏和金保元呢?」
「按照刑部文書記載,徐、金二人當年關押在刑部大牢的時候,患病死了。」
一旁的楊鶴沉聲應道。
「死了?」
朱由檢頓時覺著事情有些太蹊蹺了。
「那考生錢千秋呢?」
楊鶴接著應道:「錢千秋被革去舉人,按朝廷律法,發東勝右衛充軍,途中遇赦,回鄉途中落水死了。」
「呵呵——」
「都死了?還真是死的及時啊!」
朱由檢冷笑了一聲,他算是明白了,這案子背後怕是牽扯到了不少人,這才有這麼大能量,將當事人都解決了。
不過,這案子都過了這麼久了,他也無意追查。
他看著兩人,沉聲問道:「這件事跟錢謙益有沒有關係?」
曹於汴微微搖頭,應道:「此案是錢謙益檢舉的,刑部查證,案發之前,錢謙益確實不知情,老臣以為,他應當跟此案無關。」
「應當?」朱由檢對於這話有些不滿。
一旁的楊鶴趕忙解釋道:「皇上,臣看過刑部卷宗,按照刑部的審訊結果,錢謙益確實跟此案無關!」
朱由檢看了兩人一眼,神色微凝,「既然錢謙益跟此案無關,那此番彈劾他的人,是想要誣陷錢謙益?」
聞言,曹於汴神色有些凝重,構陷大臣,這可不是小事,更何況彈劾的人還是禮部尚書溫體仁以及禮部侍郎周延儒,這兩位可都是原本有望名列增補閣臣名單的人物!
他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而一旁的楊鶴則正色說道:「皇上明察,錢謙益本是增補閣臣的候選之人,此時被人彈劾,恐有人包藏禍心,目的應是圖謀入閣!」
聽到這話,朱由檢微微有些側目,這話可是要得罪人的!
他突然想起了一份奏疏,前段時間由楊鶴呈上來的。
楊鶴認為朝廷大臣之間互相攻訐,傷了國家根本,當務之急是平息爭議,消除朋黨之爭。
當時他並沒有太在意,可現在看來,朋黨之爭確實十分的嚴重。
這一次彈劾錢謙益,可不僅僅是幾個人在發力。
在都察院調查的這段時間,他又收到了十幾份奏疏,全是彈劾錢謙益的,其中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禮部尚書溫體仁呈上來的《直發蓋世神奸疏》,當時看到這奏疏的時候,他都是懵的,說什麼『神奸結黨營私』,一上來就將事情的嚴重性無限拔高,提到了黨爭上面,說錢謙益之所以能進入增補名單,都是因為『錢黨』在背後發力。
回過神來,朱由檢看了兩人一眼,說道:「事情朕知道了,你們且退下吧。」
楊鶴略微有些意外,皇帝不準備處置此事?
他滿是疑惑的出了西苑。
出宮之後,曹於汴扭頭看著楊鶴,說道:「修齡,剛才你可有些莽撞了!」
楊鶴微微搖頭,神色堅毅,說到:「總憲,我等言官本就有彈劾不法、以正朝綱的職責,朝廷好不容易安穩下來,若是朝臣之間再出現互相攻訐的事情,於朝廷不利!」
對於清慎嚴正的楊鶴,曹於汴有些無奈,他嘆了口氣,說道:「此事涉及禮部尚書以及侍郎,豈是能夠簡單處置的。」
楊鶴沉聲應道,「總憲,如何處置,不過是決於皇上一人罷了,皇上若有意,朝中誰能阻止!」
曹於汴默然無語,他自然知道事情都取決於皇帝,可若是皇帝無意呢?
這話,他並沒有說出來。
而西苑之中,朱由檢剛調好佐料,準備滷製兔頭。
就在此時,王承恩將一份奏疏遞了過來。
「皇爺,吏部會推的結果出來了。」
聽到這話,朱由檢手中動作沒停,問道:「吏部推了誰去陝西?」
王承恩看了皇帝一眼,將手中奏疏翻開,仔細讀了一遍,應道:「皇爺,吏部推的人是楊鶴。」
「楊鶴?」
朱由檢眉頭一擰,放下了手中的東西,將王承恩手中的奏疏奪了過去。
別看這些兔子都不大,可若是做成麻辣兔頭,那味道香、辣、麻、爽,美味得很!
他扭頭朝著一旁的小太監吩咐道:「將這些兔子處理了,兔頭裡的血都放掉,處理乾淨。」
小太監應了一聲,隨後便過去抓兔子去了。
就在此時,王承恩快步走了過來。
「皇爺,都察院曹於汴、楊鶴求見!」
「傳!」
朱由檢在一旁的亭子中坐下。
片刻之後,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於汴以及左僉都御史楊鶴走了過來。
「老臣參見皇上!」
「免禮!」
兩人起身,瞥了一眼不遠處的放著的香料,又看了看正抓兔子的小太監,神色有些錯愕。
曹於汴回過神來,恭聲說道:「皇上,彈劾錢謙益的事情,都察院已經有了眉目。」
彈劾錢謙益?
朱由檢思索片刻,這才想起了彈劾的事情。
前段時間,增補閣臣的時候,有人彈劾了錢謙益,說其在天啟元年以翰林院編修的身份主試浙江的時候,接受了考生錢千秋的賄賂,涉及科場舞弊,不宜成為閣臣。
當時他讓內閣將此事交由有司嚴查,現在看來是有進展了。
他看著曹於汴,神色平淡的說道:「詳細說說。」
「是!」曹於汴應了一聲,「天啟元年的科舉舞弊案,起因是有人假借錢謙益的名義,捏造了一句暗號『一朝平步入青雲』,並將這句暗號賣給了考生,在每段文章的最後一個字,用上這句暗號,便能夠讓考官識別。」
「錢千秋便得到了這個暗號,發榜之後,成功金榜題名,後來由於出賣暗號之人分贓不均,這才將此事泄露了出來。」
「再後來,錢謙益得知此事,便主動檢舉,刑部審訊之後,捉拿了出賣暗號的徐時敏、金保元,錢千秋也被革除了舉人的名號。」
朱由檢微微頷首,這麼看來,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科舉舞弊案而已。
「那錢千秋能考上舉人,能中舉不僅僅是因為暗號吧?還應當有考官配合才對,賣暗號的人被抓了,那閱卷的考官呢?錢千秋的考卷是誰閱的?」
「這......」曹於汴神色一滯,應道:「皇上恕罪,此案時間久遠,當時閱卷的考官,老臣也無從查證。」
朱由檢眉頭微縐,問到:「那兩個出賣暗號的徐時敏和金保元呢?」
「按照刑部文書記載,徐、金二人當年關押在刑部大牢的時候,患病死了。」
一旁的楊鶴沉聲應道。
「死了?」
朱由檢頓時覺著事情有些太蹊蹺了。
「那考生錢千秋呢?」
楊鶴接著應道:「錢千秋被革去舉人,按朝廷律法,發東勝右衛充軍,途中遇赦,回鄉途中落水死了。」
「呵呵——」
「都死了?還真是死的及時啊!」
朱由檢冷笑了一聲,他算是明白了,這案子背後怕是牽扯到了不少人,這才有這麼大能量,將當事人都解決了。
不過,這案子都過了這麼久了,他也無意追查。
他看著兩人,沉聲問道:「這件事跟錢謙益有沒有關係?」
曹於汴微微搖頭,應道:「此案是錢謙益檢舉的,刑部查證,案發之前,錢謙益確實不知情,老臣以為,他應當跟此案無關。」
「應當?」朱由檢對於這話有些不滿。
一旁的楊鶴趕忙解釋道:「皇上,臣看過刑部卷宗,按照刑部的審訊結果,錢謙益確實跟此案無關!」
朱由檢看了兩人一眼,神色微凝,「既然錢謙益跟此案無關,那此番彈劾他的人,是想要誣陷錢謙益?」
聞言,曹於汴神色有些凝重,構陷大臣,這可不是小事,更何況彈劾的人還是禮部尚書溫體仁以及禮部侍郎周延儒,這兩位可都是原本有望名列增補閣臣名單的人物!
他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而一旁的楊鶴則正色說道:「皇上明察,錢謙益本是增補閣臣的候選之人,此時被人彈劾,恐有人包藏禍心,目的應是圖謀入閣!」
聽到這話,朱由檢微微有些側目,這話可是要得罪人的!
他突然想起了一份奏疏,前段時間由楊鶴呈上來的。
楊鶴認為朝廷大臣之間互相攻訐,傷了國家根本,當務之急是平息爭議,消除朋黨之爭。
當時他並沒有太在意,可現在看來,朋黨之爭確實十分的嚴重。
這一次彈劾錢謙益,可不僅僅是幾個人在發力。
在都察院調查的這段時間,他又收到了十幾份奏疏,全是彈劾錢謙益的,其中讓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禮部尚書溫體仁呈上來的《直發蓋世神奸疏》,當時看到這奏疏的時候,他都是懵的,說什麼『神奸結黨營私』,一上來就將事情的嚴重性無限拔高,提到了黨爭上面,說錢謙益之所以能進入增補名單,都是因為『錢黨』在背後發力。
回過神來,朱由檢看了兩人一眼,說道:「事情朕知道了,你們且退下吧。」
楊鶴略微有些意外,皇帝不準備處置此事?
他滿是疑惑的出了西苑。
出宮之後,曹於汴扭頭看著楊鶴,說道:「修齡,剛才你可有些莽撞了!」
楊鶴微微搖頭,神色堅毅,說到:「總憲,我等言官本就有彈劾不法、以正朝綱的職責,朝廷好不容易安穩下來,若是朝臣之間再出現互相攻訐的事情,於朝廷不利!」
對於清慎嚴正的楊鶴,曹於汴有些無奈,他嘆了口氣,說道:「此事涉及禮部尚書以及侍郎,豈是能夠簡單處置的。」
楊鶴沉聲應道,「總憲,如何處置,不過是決於皇上一人罷了,皇上若有意,朝中誰能阻止!」
曹於汴默然無語,他自然知道事情都取決於皇帝,可若是皇帝無意呢?
這話,他並沒有說出來。
而西苑之中,朱由檢剛調好佐料,準備滷製兔頭。
就在此時,王承恩將一份奏疏遞了過來。
「皇爺,吏部會推的結果出來了。」
聽到這話,朱由檢手中動作沒停,問道:「吏部推了誰去陝西?」
王承恩看了皇帝一眼,將手中奏疏翻開,仔細讀了一遍,應道:「皇爺,吏部推的人是楊鶴。」
「楊鶴?」
朱由檢眉頭一擰,放下了手中的東西,將王承恩手中的奏疏奪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