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草盛苗稀鳳陽府(求追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重五,估計到死也不會想到,自己能夠被封王。

  死時只有一張草蓆裹身,如今卻能享受萬家香火。

  身披緦麻,頭戴毛巾,一行數百人。

  護送楠木大棺,從蒙城王府一路向王陵駛去。

  蒙城王陵,在蒙城外幾十里。

  黎明時分出發,蒙城王后人一路哭嚎著扶著靈棺。

  太子朱標在前面領路,諸藩王跟隨其後。

  這待遇,即使是在諸侯王中也算得上隆重。

  朱樉對這位便宜姑母沒什麼印象,到了自己這一輩也沒什麼交集。

  可能也就老朱當年受過他們家的恩惠。

  因而給姑父封了一個蒙城王,朱田氏死後追封蒙城王妃。

  吸引朱樉目光的,還是濠州的風光人情。

  作為老朱的起家之地,濠州也是經歷了十數年戰亂。

  從官道上,就能夠看到成片的墳丘。

  墳頭上鬱鬱蔥蔥的青松,顯然這些墳主人都不是窮人。

  朱樉皺著眉頭,看向田間地頭凌亂的冬麥苗。

  也不知這當地的田正、司農是怎麼幹的。

  大片大片的田畝,都沒有分條壟。

  好像是漫天撒籽,麥苗一片密集、一片稀疏。

  可能入冬後沒有及時灌水,分櫱很少。

  粗略一看就知道沒有好好照看,來年產量估計二百斤都不到。

  可能只有一百五十斤。

  別說和日後畝產千斤的小麥相比,就算是和應天精耕細作田畝也不能比。

  從吳根清和軍戶家裡得知,應天府上田產量在三百斤以上。

  中田一般也能有二百多斤。

  蒙城王妃葬禮進行很快,一日功夫就葬入王陵山中。

  畢竟蒙城王也只是追封,本身就是個閒散王爺。

  若不是朱元璋感念田氏在丈夫死後獨自照料孩子多年,估計也沒人在乎她的葬禮。

  回城路上,朱樉找到大哥,談起之前所見景象。

  「大哥,出城路上,我就見到當地農事似乎荒廢鬆弛。」

  「田地之中麥苗稀疏發黃,想必來年定要減產。」

  封建王朝向來重視農耕。

  耕戰乃是歷朝歷代的國本。

  朱標原本有些悲傷的面龐,瞬間嚴肅起來:

  「二弟可是看清了?」

  「此事若是告知父皇,可不是件小事!」

  朱樉苦笑道:「大哥,你看看四周,這些麥田哪有半分用心打理的樣子!」

  稀疏的麥苗,無疑是最強有力的佐證。

  朱標也是見過應天周圍那些用心打理的農田。

  非是日後那些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的無能太子,連五穀長勢如何都分辨不清。

  之前他只顧著操辦蒙城王妃的喪事,倒是沒注意四周田野里的麥苗長勢。

  「此事甚大,先問問蒙城知縣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朱標沉吟片刻,決定還是先不告訴朱元璋。

  以老朱的脾氣,知道有人耽誤農事。

  說不得又要大怒,殺得人頭滾滾,才肯罷休。

  朱樉點點頭:「此言有理,大哥身為太子,管此事旁人也無話可說。」

  朱標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也不是一兩天,對這種事還算有經驗。

  說是大明的常務副皇帝也不為過。

  喪事完畢後,幾人回到蒙城王府安慰了一下幾個孩子。

  便直奔縣衙而去。

  蒙城王府原先就是縣衙。

  追封了蒙城王之後,就占據了縣衙作為王府。

  縣衙則是搬遷到了南城。

  雖然城中大多數民居還是草棚,但縣衙倒是修的氣派。

  青磚白瓦,構築出一座氣韻典雅的院落。


  「蒙城知縣何在!」

  一行人也沒用儀仗開路,直接輕裝簡行就闖進縣衙。

  走在前面的侍衛們,直接推開了試圖盤問的衙役。

  「爾等何人?」

  「不知所來何事?」

  縣丞看出來來者不善,好言問道。

  其實稍微一看,就知道面前這幾位絕對都是皇子藩王。

  畢竟一個穿著明黃色團龍袍,三個穿著朱紅色蟠龍袍。

  這樣一問,也僅僅是出於程序正確。

  「蒙城知縣何在?」

  領頭的人也不回答,只是重複著之前的問題。

  「本縣知縣前往京師述職,暫時不在蒙城。」

  「諸位若是有要緊事務,可告知在下。」

  縣丞恭敬稽首拜道。

  朱標開口道:「蒙城本地誰人負責農桑之事?」

  縣丞一聽就知曉,對方為何事而來。

  心中稍稍鬆了口氣。

  「在下負責蒙城農事,有事皆可問在下。」

  蒙城作為小縣,實際上沒有專職的治農官。

  縣丞兼顧著水利、糧馬、刑名、錢穀等事務。

  這也和明初合格官吏人數較少有關。

  沒有那麼多人來分擔政務。

  一直到宣德之後,才確定了專門的治農官。

  「孤自城外看見,不少田裡麥苗稀疏,你這縣丞既然管著農事。」

  「如何坐視農田荒廢?!」

  朱標雖然被稱為老好人,但並不是爛好人。

  孰是孰非,他還是能夠分得清。

  縣丞苦笑一聲後道:

  「殿下,只見到麥苗稀疏,卻不曾知道就這些麥苗還是我等好不容易保下來的。」

  接著縣丞便解釋起麥苗稀疏的原因。

  原來當地已經好幾個月不曾下過雨,乾旱日久。

  麥田播種時,好不容易才從大河裡挑了一些水澆田。

  不過也是聊勝於無。

  「知縣便是去中書省討銀子,想要將蒙城內,荒廢久已的幾條灌水渠修繕一番。」

  「蒙城當地我記著去年可是收了五千多兩銀子,錢呢?」

  朱標沉默片刻後說道。

  這幾年他幫著老朱辦事,對這些還算是了解。

  縣丞苦著臉道:「去歲,蒙城大雨衝垮了城牆,重建城牆花費好幾千兩。」

  「如今府庫之中,雖然還有幾千石糧食,不過卻沒多少銀子。」

  「光有糧食,可沒辦法修好水渠。」

  明初其實還有沉重的勞役負擔,不少農戶每年都要有一個月時間來服徭役。

  期間基本都是自備乾糧。

  人力對於當地來說不是什麼問題。

  他們缺少的,是各式各樣的工具。

  總不能夠讓人用手刨土,來修水渠吧?

  朱樉倒是眼前一亮。

  自己冶鐵工坊內,可是有不少的鋼製農具,整日愁沒地方賣呢!

  這銷路不就來了!

  沒錢也沒關係,自己的應天錢坊可以借錢給他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