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好運到之姑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阿姨說:「喜鵲是一種吉祥鳥,無論是什麼時辰,不管是下午還是上午見到喜鵲,都是一種非常吉利的好兆頭。」

  徐桂花說:「媽,這預示著即將有喜事降臨到您的身上,如果能夠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那麼在健康方面基本不會有什麼疾病,身上的病症很快就會痊癒如初。」

  秦阿姨說:「喜鵲、蜜蜂和燕子,都是神奇的動物,它們象徵著財富、幸福、友好、健康和精神富足,是生活中不可少的。當這些動物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時,除了給人帶來幸福外,還會帶來好運。」

  徐桂花說:「媽,等您身上的病症痊癒了,我們帶您去旅旅遊,到大城市裡去看看,也不枉您辛苦一輩子。」

  秦阿姨高興地說:「好啊!」

  風和日麗,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大地披上了一襲綠意盎然。春日之美,綠柳新黃,風和日暖,滿目春光如詩如畫。

  春日風光,爛漫無比,景色熙攘,令人心曠神怡。

  在鳳凰山麓,龍鳳灣畔,春天早已悄然而至,忙碌的人卻忽略了時光的流轉。高龍他們在踏青遊玩,杏花飄落,滿頭芬芳。

  春日的氣息,如詩如畫,萬物復甦,綠意盎然。陽光溫暖,微風拂面,百花爭艷,蝶舞蜂鳴。

  春日,萬物復甦,陽光溫暖,微風輕拂,帶來新生的希望。櫻花樹下遊人如織,笑語歡歌,流連忘返。

  綠色的小草和五彩斑斕的花朵一起為春天奏響生命的讚歌,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畫卷。

  春日之風,讓人心情愉悅。百花競放,絢爛多姿,將春日裝點得如詩如畫。和煦的陽光灑在身上,讓人倍感舒適,仿佛所有的憂愁都隨風而逝。

  朱琳說:「春天的鳥兒是悅耳的百靈,仿佛在演奏一曲交響曲。」

  高龍說:「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也是一個美麗神奇充滿希望的季節。春天的陽光是溫暖的,春日暖陽,照得大地甦醒過來。」

  程薇薇說:「春天是色彩斑斕的季節,也是充滿生機的季節。」

  大家圍著老桃樹,唱春天的歌,跳春天的舞。風吹過,花瓣落了下來,好像下著一場粉紅色的美麗的大雨。

  高娜說:「春風吹,百花笑,陽光照,露珠搖,春天來到。」

  程薇薇說:「春日的微風,如同慈母的輕撫大地,它輕輕吹過,帶來了花香和泥土的氣息,仿佛在訴說著大自然的呼喚,邀請我們一同探索這個生機勃勃的季節。」

  李霞說:「春天的樹木,枝頭掛滿了嫩綠的新芽,它們是春天的信使,宣告著冬天的結束和新生的開始。在春風的吹拂下,樹木逐漸換上了綠色的外衣,每一片嫩葉都在訴說著春天的故事,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奇蹟。」

  朱琳說:「白雲飄逸,天空的詩篇。春日的雲朵,輕盈而多變,它們在藍天的映襯下,編織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有時它們潔白如雪,有時又如同畫家的調色板,呈現出各種迷人的色彩。是天空的詩篇,它們隨風飄蕩,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和靈感。」

  高龍說:「那些花兒在陽光的照耀下競相開放,紅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它們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半開著,還有的已經全部盛開了。」

  程薇薇說:「春和日麗,風和人和。我們一路走來,都是帶著愛與希望,滿懷喜悅的踏上旅途,在這個春天裡,願你我他都有一個最美好的心情。」

  李霞說:「陽光明媚,春風送煦。和煦的春風,吹綠了大地,吹藍了天空,吹青了柳梢,吹醒了沉睡一冬的鄉村!」

  高龍問李霞:「表妹,龍鳳灣的遊客量怎麼樣?」

  李霞說:「表哥,還行,昨天因為是周末,湖上進出的遊人超過兩千人,鳳凰寨進入的遊人近千。」

  「米小西負責什麼工作?」高龍又問李霞。

  李霞說:「她負責監督對浮艙的清潔工作。」

  「李茹幹什麼?」高龍再問李霞。

  李霞說:「她與楊雯對鳳凰寨進行改造後的客房布置工作,如果她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你們我打算讓她做領班。」

  「可以!」高龍說。

  「我還想增加員工的福利。」李霞說。

  「額度你自己把握。」高龍說。

  「表哥,峽谷天橋什麼時候能夠竣工?」李霞翁問高龍。

  高龍說:「五一前能夠竣工,五一投入運營。」


  程薇薇說:「今年元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兩天,其中春節、勞動節各增加一天,勞動節放假調休五天。」

  高龍說:「五一營業是小事,中旬接待羅蘭的《錦繡鄉村》攝影組不能馬虎。」

  程薇薇說:「都不能馬虎,龍鳳灣里的浮艙,鳳凰山的鳳凰寨和峽谷玻璃天橋是一個整體,鳳凰洞則是探秘點,由里到外的工作要浪費很長一段時間。」

  高龍說:「現在龍鳳灣這邊只是附屬產業,養殖場才是我們發展的主要支柱產業,主次關係要分清。」

  朱琳說:「去年養殖公司效益一般,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雖然這裡面的因素很多,但是主要的因素要引起重視,需要謹慎的處理。」

  程薇薇說:「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綜合養殖投入大、產程長和受市場的波盪影響大,很難有一個準確的定論。」

  朱琳說:「大樓養豬是一種創新的養殖模式,提高養殖效率和生物安全性。前景總體上是積極的,但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

  高龍說:「人要有根,做事不忘本;樹要有魂,落葉不忘枝。」

  程薇薇說:「農民不能忘本,農村不能丟根。」

  朱琳說:「只要農民活得好,農村才能夠得到充分發展,農業才能穩中有進,持久欣欣向榮。」

  高龍說:「做人不能忘本,忘本就是斷根!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人生總會有因果,厚德之人有福報。」

  程薇薇說:「做人必須成為勤奮的人,積澱厚德,秉持善良。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和幸福。」

  高龍說:「但是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現實課題。」

  朱琳說:「加強環境保護是發展所需、民生所盼。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更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程薇薇說:「高質量發展須是綠色、可持續的發展,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快生態綠化建設,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也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朱琳說:「加強環境保護力度,可能會給我們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壓力,但這種壓力並非源於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力度,而是源於我們的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綠色發展的技術儲備不足、推動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不完善等。」

  高龍說:「如果環保問題不解決,過不了環境保護這道關,經濟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

  朱琳說:「在做好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的同時,也要確保有市場、有效益、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更好發展。」

  高龍說:「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這一理念,正確處理好發展與環保的關係,堅持從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個方面同時發力、相向而行,力爭經過一個時期的努力,實現兩者有機融合、良性互動。」

  程薇薇說:「發展經濟絕不能以犧牲生態和環境為代價,加強環保治理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突破經濟安全運行的底線,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高龍看著程薇薇說:「是田野,才能長出莊稼;是雨水,才能滋潤莊稼;是山川,才能看到奇石;是太陽,才送來陽光;是天空,才飄出雲彩。」

  程薇薇說:「兩橫三縱和環村路網竣工,好比種子已經入土,能不能有一個好收成,管理是重中之重。」

  高龍說:「師姐,人勤地不懶。」

  程薇薇說:「但是還要風調雨順。」

  高龍說:「我們旱澇保豐收。」

  朱琳說:「服務公司微薄的收入支撐不了養殖場的開支。」

  高龍說:「青龍山散養的牛羊和梅花鹿,能夠支付開支,咱們配套的飼料廠能夠實現自給自足,可以坐等開花結果。」

  李霞說:「表哥,龍鳳灣與鳳凰寨絕不拖後腿。」

  高龍笑著說:「霞,表哥相信你的能力,信任你!」

  轉眼勞動節到,天南地北的遊人絡繹不絕,李霞高興地對米小西與楊雯等人說:「你們大顯身手的時候到了,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公司的不會虧待你們的。」

  米小西說:「李總,天氣漸暖,浮艙的遊人漸增,服務人員人員還需要增加。」


  李霞說:「村裡的人優先錄用。」

  「是!」米小西答道。

  楊雯說:「李總,寨子裡的人手也吃緊。」

  李霞說:「有客房管理經驗的人優先錄取,另外你們要不拘一格重用優秀優秀員工,員工們的工資與福利也可以相應提高一點。」

  「謝謝李總!」楊雯說。

  李霞對楊雯說:「花嫂的工作能力和積極性不用我多講,可以讓她擔任領班。」

  楊雯答道:「是!李總!」

  李茹升任領班後,楊雯讓她兼職做鳳凰洞的解說員,鳳凰洞經過開發後景色更加迷人,成為了遊客的「打卡地」,特別是體驗硐室的遊客特別多。

  硐室本來是一種未直通地表出口的、橫斷面較大而長度較短的水平坑道。其作用是安裝各種設備、機器,存放材料和工具,或作其他專門用途,如機修房、炸藥庫、休息室等。

  然而鳳凰洞的硐室被打造成為了鳳凰寨的特別體驗旅館,有的時候遊客是一「洞」難求,不惜花重金去體驗。

  硐室里的設施優於人防洞,獵奇的遊客眾多,故而入住硐室的費用也水漲船高,就是這樣也擋不住遊客求「洞」的熱情。特別是《錦繡鄉村》播出以後,預定「洞房」的人甚至配到了國慶節。

  李茹的工資加上獎金達到萬元,轉班的時候她帶著兒子吳嘉祥去看望母親,給母親和哥嫂以及孩子們帶去不少禮物。

  徐桂花熱情地做飯給小姑子與外甥吃,看著女兒紅潤的面龐和健康活潑的外孫子,秦阿姨滄桑的臉上布滿了幸福的微笑。

  李茹臨走時拿出一沓錢給嫂子,秦阿姨對兒媳婦說:「桂花,你妹妹給你的就實誠地拿著,你做嫂子的為了我也不容易,還起早貪黑地不辭辛勞的幹活。」

  徐桂花說:「媽,我伺候您是應該的,這錢我不能要。」

  秦阿姨說:「你不要你妹妹的臉往哪裡擱,姑嫂之間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姐妹,是夫妻關係、兄妹關係、姐妹關係、母女關係的延伸,實現融洽相處,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徐桂花說:「媽,那我收著。」

  秦阿姨笑著說:「收著!」

  徐桂花送別李茹母子後把錢存好,然後與婆婆繼續編小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