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好運到之婆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茹一人帶娃的日日夜夜,那些無人分擔的辛酸與淚水,只有她自己最清楚。累了,卻不能停下休息,因為有個小生命需要她的守護。

  獨自育兒肩重任,疲憊無人來分擔,喪偶帶娃心酸楚,深夜淚水訴衷腸。日夜操勞育兒忙,溫暖懷抱願給予,喪偶帶娃艱辛多,力不從心淚滿裳。

  獨自撫養孩子真的不易,無依無靠的感覺,讓人心痛又無奈。養育孩子的路上孤單又艱辛,誰能理解她的苦楚,除了自己又有誰知。

  雖然帶娃疲憊不堪,但是看到寶寶的笑臉,心酸的淚也值得。

  家人都忙,然後帶娃的重擔落在李茹身上,心酸無人知曉。清晨鬧鐘響,夜晚燈火明,工作堆積如山,帶娃更無休,身心俱疲。

  日復一日,是疲憊不堪,帶娃之累非體力所困,或是心態需調,李茹該何去何從?

  她獨自帶娃,面對的是稚嫩臉龐,孤獨難言;她默默承擔,咽下的是苦累,只為孩子笑顏。一人帶娃的日子裡,早教成了避風港,娃歡笑她亦安心。一人帶娃無經驗,兒著涼咳嗽,夜夜需抱睡,心疼不已。

  她試過哄娃入睡,又被娃的哭聲喚醒。她試過帶娃一天,累到崩潰想休息,娃卻精神滿滿。

  李茹的母親秦阿姨今年快七十歲了,有一兒一女。按說老人到了這個年紀,就應該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了……

  秦阿姨二十歲那年結的婚,兩年後就生了兒子李富,幾年後又有了女兒李茹。三十歲那年,秦阿姨的丈夫就因病去世了。

  公公婆婆都是實在人,婆婆當時抹著眼淚告訴她,說你還年輕,要是想再往前走一步的話,就把孩子們留下吧。對於我們是個念想,對於你來說,也好嫁人。

  秦阿姨抱著婆婆哇哇大哭,說沒有人會比你兒子對我更好了,我也不會再嫁人了。今後,我就守著孩子們過了。

  可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呀。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這話真是一點都不假。

  秦阿姨年輕時很漂亮,一雙大眼睛,總是水汪汪的,無論看誰,都像是含情脈脈的。

  雖然丈夫走的時候,她都三十歲了,可是那個年齡,自有一種成熟女人的韻味。

  所以村裡有的男人,就開始在秦阿姨面前開一些不著調的黃腔,說一些讓秦阿姨臉紅的話。

  開始,秦阿姨都是趕緊走開,可後來有的男人看她膽小,就越來越大膽了,甚至還對她動手動腳。

  秦阿姨實在沒辦法,只好學著村里潑辣娘們的架勢,對那些男人又踢又罵,不給他們一點想頭。

  甚至秦阿姨還去理髮店,讓人家給剪了個短短的男人髮型。又把那些沒捨得扔掉的,丈夫的衣服翻出來穿上。

  這樣一來,秦阿姨就打扮的跟個男人一樣了。不知道的,猛一看秦阿姨就是個比較秀氣的男人。

  不知道是因為秦阿姨的穿衣打扮,還是因為她變得越來越潑辣,反正此後騷擾她的男人,是越來越少了。

  秦阿姨又當爹又當媽,一路拉扯著兩個孩子,把日子一天天地往前熬。

  李富年齡稍大點,就懂事的多。平時媽媽去地里幹活,他就在家裡照顧妹妹李茹,還會幫忙做飯。

  因為家裡沒頂樑柱男人,秦阿姨就把自己當男人使,無論是髒活還是累活,反正早晚都是她自己的活。

  特別是農忙時,別人家三天能幹完的活,秦阿姨自己披星戴月的五天都還干不完。經常急得嘴唇上,長出一溜燎泡,蟄蟄拉拉地吃飯喝水都很難受。

  她原本是個慢性子,也硬硬地被生活打磨成了急脾氣。說話急,幹活急,幹啥都忙三火四,風風火火的。

  村裡有女人都心疼她,說你該歇的歇,這樣沒白天沒黑夜的,鐵打的身體也頂不住呀。秦阿姨一邊急匆匆走著,一邊回人家話,說哪敢歇呀,地里的莊稼,眼看著就剩我們一家的了。

  孩子們終歸是淘氣,有時候就會在一起打鬧。秦阿姨也沒有心情斷他們的對錯,先是一頓罵,再隨手拉過一個孩子來,就動手。

  只要一個孩子打哭了,另一個孩子也就安靜了。

  有時候打完孩子,秦阿姨心裡也難受,但那也只是一小會兒。因為要忙的事情多的很,哪有閒工夫想別的呢。

  後來孩子們慢慢地長大,秦阿姨又操持著給李富蓋了新房子,娶了媳婦徐桂花,給老人找了個婆家。

  這時候她覺著,自己的任務總算是完成的差不多了,能歇口氣了。


  徐桂花頭一胎是個女娃,秦阿姨不太高興。但是看著兒子兒媳婦興奮的不得了,也就沒多說什麼,畢竟這才是兒媳婦頭一胎呢。

  徐桂花月子裡,親戚朋友送來很多雞蛋。秦阿姨也不捨得都讓兒媳婦吃掉,只是每天給她打一個荷包蛋,再給她煮點麵條或者是小米粥之類的添補一下。

  幾天後,徐桂花實在忍不住,只好跟婆婆說:「媽,咱家裡那麼多雞蛋,你多給我吃幾個,不然都沒奶水餵孩子了。」

  秦阿姨聽了,立馬就拉下臉來說:「李富整天忙著掙錢,不得吃的好點嗎?你整天窩在家裡不出力,一個雞蛋就不少了。」

  不知道徐桂花背地裡怎麼學的,李富也緊跟著給她提意見。

  李富說:「媽,我好模好樣的,吃不吃雞蛋都行。你兒媳婦剛生完孩子,你就讓她多吃幾個唄。」

  秦阿姨一聽就怒了,怒道:「你這個怕老婆的貨,她要是有本事,就給我生出個孫子來呀,我指定頓頓給她吃荷包蛋。」

  兩年後,兒媳婦生下二胎,又是個女娃。

  秦阿姨這回不管不顧地,直接就說到兒媳婦臉上:「你咋回事,怎麼就連個兒子都生不出來呢?」

  徐桂花其實也想讓二胎換換樣,委屈地說:「媽,生男生女也不是我說了算的呀。」

  秦阿姨還藉口地里忙,不再伺候兒媳婦坐月子。氣的兒媳婦背地裡發狠,說她不用這麼狠心,等她老了病了,我也一模一樣地不管她。

  兩個孫女,秦阿姨看著哪個都不順眼。也很少喊她們名字,都是大丫頭,二丫頭的喊著。

  孩子們淘氣,秦阿姨也不慣著,經常抬手就打,張口就罵。

  李富心疼,於是對母親說:「媽,孩子太小,你別老打罵他們。」

  秦阿姨不以為意地對兒子說:「小樹不理正不直溜,小孩子不打罵不懂事。」

  雖然徐桂花也心疼孩子,但是卻不敢跟婆婆當場翻臉。因為秦阿姨太潑辣,罵人半天都不帶重樣的,她根本就吵不贏。

  兩個孫女,因為經常被奶奶打罵,也都不願意跟她親近,一看到她就躲得遠遠的。所以除非是沒辦法,兒媳婦根本就不願意把孩子送去婆婆家裡,就怕孩子們跟著奶奶受委屈。

  後來孩子們大點上學了,徐桂花就進了村裡的加工廠。雖然也掙不了多少錢,但起碼不耽誤照顧孩子。

  秦阿姨的女婿吳立龏,當初是她幫女兒挑選的,老實又本分。但是李茹兒結婚半年後,眼看著村裡的年輕人都找門路掙錢了,吳立龏還是悶在家裡整天伺候那幾畝薄田,不急不躁。

  於是有一次,趁吳立龏和李茹來家的時候,秦阿姨就開門見山的問吳立龏:「你不趁著年輕,趕緊找點門路呀?」

  吳立龏低著頭:「媽,我啥也不會呀。」

  秦阿姨就拉下臉說:「你光守著那一畝三分地,也不是長久之計呀。哪怕是去當泥瓦匠呢,也能學個手藝出來呀。」

  李茹怕自己丈夫難堪,就跟媽媽說:「媽,慢慢地來唄,反正我們現在也沒有孩子,也沒什麼壓力。」

  秦阿姨氣的瞪了女兒李茹一眼說:「你等到有孩子了,想花錢的時候,又沒地找去了。過日子,就得想長遠一點。」

  兩個月後,吳立龏真的打聽著村里人,在城裡工地上找了個當小工的活。

  一年多以後,女兒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取名吳嘉祥。

  秦阿姨激動的不得了,立馬就挎著一籃子早就攢好的雞蛋,跟兒媳婦一起去看望李茹。

  她還叮囑親家母說:「女人生孩子可不容易,你每天早飯,起碼得給她打五六個荷包蛋吃。月子裡,得讓她好好補補。」

  親家母連聲答應著:「你放心,只要她能吃下,想吃幾個荷包蛋都行呀。」

  旁邊一起來的兒媳婦,聽了立刻沉下臉,撇了撇嘴。

  這以後,秦阿姨每隔幾天,就捉一隻家裡的大公雞,殺好燉好給李茹送去。

  徐桂花背地裡跟李富說:「我為李家生了兩個孩子,也沒吃著婆婆一隻小雞。利潤生了孩子,你媽恨不能把院的里的雞都殺給她吃了。」

  一年後,因為工地上施工措施不規範,腳手架沒搭好,導致秦吳立龏一個失足就跌下了十幾米高的地上。

  送去醫院後沒有保住命,雖然老闆給支付了撫恤金,但是對生活來說是杯水車薪。


  李茹只好一邊帶孩子,一邊種著家裡的那幾畝薄地,日子過得很不容易。秦阿姨開頭還經常去李茹家裡幫忙,後來就背地裡勸李茹再找個好人家。

  李茹不同意,秦阿姨就有些惱火地說:「我這些年的日子,過的有多艱難,你不是不知道。如果你再繼續堅持,又跟我當初的苦日子有什麼區別呢。」

  這幾年,秦阿姨因為年齡大了,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了,整天不是這裡疼,就是那裡不舒服。

  雖然李富孝順,但是因為還要到處打工,所以只能下班了以後才能過去看看老母親。秦阿姨想跟別的老人一樣,也去兒女家養老。

  徐桂花卻死活不鬆口,說見了婆婆就想起當年,自己和孩子們所受的委屈。但是秦阿姨的身體又實在不太好,所以李富跟李茹一起商量過後就合夥給母親請了個保姆,照顧她飲食起居。

  雖然看起來有保姆照顧,生活上也是衣食無憂,但是秦阿姨卻過的很是鬱悶。她不明白,自己守寡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們養大,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怎麼如今年老體弱,孩子們竟然沒一個念自己的好呢?

  怎麼都不願意把自己接回家,讓她跟別的老人一樣,享受兒孫繞膝的幸福呢?

  作為單親媽媽,能夠一個人拉扯孩子們長大,自然會有外人無法想像的辛苦和委屈。

  其實,只要孩子們長大了,做父母的就該及時放手。既不能對兒媳婦和女婿指手畫腳,也不能對兒女家的大事小情參加意見。

  畢竟兒女結婚後,父母就成了兒女家的客人。

  如果兒女家需要幫忙,做父母的當然該及時伸手。如果不需要老人幫忙,做父母的也不要多管閒事。

  這樣的話,當父母年老體弱時,做兒女的才能感念父母的好,才能盡心盡力地照顧父母,贍養父母。

  轉眼又到了給母親贍養費的日子,可是她從微薄的工資根本拿不出這筆錢來,急的眼淚在眼眶裡轉。

  吳嘉祥看著媽媽落淚,悄悄地告訴了奶奶齊麗英,齊麗英知道兒媳婦李茹的苦,拿了一千元錢讓孫子交給李茹。

  李茹拿著錢抱著吳立龏的遺像淚如湧泉,她轉錢給哥哥李富,徐桂花對丈夫說:「李茹不容易,以後不能再要她的錢了。」

  李富看了看妻子說:「聽你的!」

  徐桂花說:「下個月咱們把保姆辭了,我來照顧咱媽。」

  「那你不出去幹活了?」李富問徐桂花。

  徐桂花說:「我辛辛苦苦掙得還不夠給保姆的,我辭工在家干一些加工的活,掙多掙少就不講了,贍養老人是義不容辭的,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應該為他們養老。」

  李富說:「哥哥嫂子可以選擇一個人贍養父母,而不需要妹妹支付贍養費,但這並不是法律上的強制義務。」

  徐桂花對李富說:「雖然我們沒有能力幫助李茹,但是可以給她減輕負擔。

  在實際操作中,如家庭成員之間達成協議,並且這種做法是出於自願和公平的原則,那由其中一人承擔贍養費是可以的。哥哥嫂子可以選擇一個人承擔父母的贍養費,而不需要妹妹支付。

  這種情況下,只要這種安排是雙方自願的,並且沒有違反其他法律規定,就是被允許的。」

  徐桂花把婆婆秦阿姨從養老院接回家中,她對婆婆說:「媽,你與兩個孫女住正屋,我與李富住東跨耳。」

  秦阿姨說:「我與大丫和二丫住耳房就行,你們兩口子住正屋。」

  徐桂花說:「媽,不行啊,東跨耳潮,您和兩個丫頭住不好。」

  秦阿姨看了看徐桂花沒有再說什麼,一個人默默地拿起地上的荊條編小筐,臉色很凝重。

  徐桂花有婆婆幫助,在家做手工活不比在廠子裡掙得少,婆媳二人醜話提前說,有話當面說,互相尊重,因愛生愛,相敬如賓。不僅能與婆婆處好關係,也能經營好夫妻關係。

  領了加工費後,徐桂花給婆婆買了一件新衣服,還買了秦阿姨喜歡吃的東西,並給老人換了好藥。

  徐桂花燉了人參烏雞湯,端給婆婆喝,秦阿姨說:「你也喝!」

  「媽,您先喝!」徐桂花說。

  婆媳二人喝完雞湯繼續編小筐,院子裡飛來的喜鵲嘰嘰喳喳歡叫個不停。

  徐桂花說:「喜鵲進院子在民間傳統中通常被視為吉利的預兆。具體來說,喜鵲的叫聲好似在報喜,所以它的到來往往意味著家中即將有喜事發生,如事業晉升、健康進步、添丁添財等。

  喜鵲在古代神話傳說中還是一種象徵著桃花姻緣的動物,因此如果家中有單身者,喜鵲進院子可能預示著他們即將遇到自己的姻緣。喜鵲的到來也可能是財氣旺盛的徵兆,特別是在財運方面。這對於那些經商的生意人來說尤為有利,可能意味著會獲得一些意外之財。喜鵲的到來還可能促進家庭和睦,使家人的關係更加融洽,相處更加和睦。

  雖然都是基於民間傳統和習俗的解讀,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是無論如何,喜鵲作為一種吉祥的象徵,它的到來總能給人們帶來愉悅和期待。所以,如果喜鵲進了您的院子,不妨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可能到來的好事吧!」

  秦阿姨說:「喜鵲叫,好運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