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亘古不改的人性
小溪邊,三五名兵士蹲在青色石頭之上,赤膊著上身,用力槌打服袍。
「嘿!前些天的比武,二三子名次如何呀?」體格壯碩、肌肉分明的大漢嚷嚷道,主動挑起話題。
「還不錯,僥倖混了個乙等。」
「害,一般般罷!」
「聽聞扶蘇公子與蒙恬將軍,今日將會設宴重賞,尋常甲等兵卒可不能參加,只有那些奪得項目頭名的勇士才有機會哩。」
「那是自然,甲等士卒如此之多,公子千金之身怎能接待得過來。」挑起話頭的大漢面帶得意之色,一臉崇敬地說道。
「老哥,你莫不是能與之同席?」一旁的兵卒察言觀色,心中瞭然。
「那是當然!乃公可是拔河項目的頭名!」大漢一邊吹噓著,一邊放下手中衣物,連續擺了幾個姿勢,展示自己那高高隆起的肌肉疙瘩。
眾人聞言,不禁紛紛投去羨慕的目光。
在軍隊之中,統帥永遠是士卒們的主心骨,像蒙恬這麼能打的人,一場接一場的勝仗打下來,自然能收穫無數擁躉。
「二三子,莫要眼饞!據乃公聽聞,日後也有類似比武,只要潛心訓練,總有一天能達到乙等乃至甲等的水準!我大秦男兒豈能輕易言敗?」見氣氛似乎有些冷下去,大漢扯起大嗓門鼓勵道。
「倒是……說得輕巧!」其中一人身材矮小,小聲嘟囔著。
大漢聞聲怒目圓睜,丟下手中衣物,三步並作兩步衝上前去:「小子,你說什麼呢,菜就多練!」
那人顯然沒料到僅僅是一句牢騷,便引得大漢如此之大的反應。
他見來者氣勢洶洶,也不願在眾人面前丟了面子,梗著脖子反駁:「你得了甲等,自然欣喜,那是因為嘉獎爵位在等著你!」
「那像吾等這些普通乃至平庸的行伍呢?高高在上的將軍會多看一眼?」
「當初在家鄉徵召青壯,上面說是一統六國後便能歸鄉,可如今六國早已灰飛煙滅,吾等又在何處!?」
面對咄咄逼問,大漢的氣焰不自覺弱了幾分,低聲說道:「乃公相信,蒙恬將軍能率領吾等奪得勝利,也能安頓好大夥。」
身材矮小之人不屑地嘁了一聲,反唇相譏:「我可是聽說,丁等士卒不日便會被遣送去做屯田兵,還不知是送到苦寒燕地還是瘴氣邊地的江南呢!」
「你!」大漢氣得臉龐通紅,沙包大的拳頭捏的嘎吱作響。
見二人似要打起來,旁觀者連忙勸架,他們可是記得頭頂還懸著一把劍,秦律嚴禁私鬥!
「算了算了……都消消氣、消消氣!」
比武過後,秦軍上下儼然分為兩類,涇渭分明。
一種是既得利益者,在比武之中嶄露頭角,等待加官進爵,期待再造新功;
一種則是丁等兵卒,被流傳於軍中的屯田之說搞得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被安排到鳥不拉屎之地度過餘生。
所有人都在等待來自領袖的最終裁定。
……
目前軍心浮動,扶蘇自然是知曉。
不用多說,正是他的手筆。
兩千年後,先賢一語道破天機:「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來人,將此物張榜於校場之內,命軍法吏輪流監管,適時作出解讀。」扶蘇舉起一方純白絲帛,捻住兩個角,輕輕抖動,瞅著上面書寫的文字,面露微笑。
……
校場內,平日發布訓練計劃的竹亭之下,擠滿了人,你推我拉,好不熱鬧。
「上吏,快給大夥解釋解釋這上面寫的是啥罷,可急死俺們這群大老粗咯。」
已然費勁口舌解釋過多遍的軍法吏也頂不住了,幾近冒煙的喉嚨勉強咽下口水,嗓音嘶啞喊著「肅靜、肅靜」
放眼望去,不說上萬,幾千人肯定是有的。
無他,事關己身,其他人代為轉達總是不放心,一定要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心中的大石才能落定。
一旁休息片刻的軍法吏見同僚幾乎說不出話,連忙站起身來,灌上一大口涼水,唾沫星子四處飛射:「誰再多言,吾等不會多說一個字!」
站在後方的士卒本就聽得不大清楚,聞言頓時給了周遭嚷嚷的同袍好幾胳膊肘,眼神示意管好自己的嘴巴。
「咳咳……此為丁等兵卒安置辦法,諸位請仔細聽。
第一,諸位將會逐步轉化為從事耕種農桑的屯田兵,負責駐地內耕作管理與治安;
第二,嚴格按照籍貫安置。譬如,世代居住上郡的同袍,那麼便會被分配到上郡,若是願意在別處落腳,也可遵循自願原則;
第三,軍餉按照依舊照常發放,不過僅為軍中標準的三分之二;
第四,屯田期間若是迎娶新婦,聘禮由各部曲承擔部分,將官可代為伐柯;
……
主要內容便是如此,請諸位廣而告之!」
話音落下,一眾人等竟都愣住了,消化許久之後才爆發出陣陣討論之聲。
誰說屯田不好?這屯田之策可太好了!
「天可憐見!阿父阿母,兒子終於要歸家了。」
「不用在戰場拼刀拼槍,還能吃上軍糧?天下有這等好事?」
要知道,這些黔首自家人知曉自家事,就那三腳貓功夫,若不是跟著蒙恬混軍功,只怕早就非死即殘了。
如今蒼天開眼,降下大餡餅,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生夢想正在向他們招手。
剎那間,所有的怨氣、委屈化為烏有。
嘩啦啦,兵卒如同狂風吹拂的小麥般一齊單膝跪地。
各地鄉音逐漸匯聚在一起,變為整齊劃一的一句話:
「大秦萬年!扶蘇公子萬年!蒙恬將軍萬年!」
「大秦萬年!扶蘇公子萬年!蒙恬將軍萬年!」
此時,他們無比感激、崇敬的扶蘇公子,正在行軍營中發表重要講話。
他要講好一個道理,讓這群大秦強軍中的兵尖子知曉,
他們是為何而戰!
這關乎建軍之本!
「嘿!前些天的比武,二三子名次如何呀?」體格壯碩、肌肉分明的大漢嚷嚷道,主動挑起話題。
「還不錯,僥倖混了個乙等。」
「害,一般般罷!」
「聽聞扶蘇公子與蒙恬將軍,今日將會設宴重賞,尋常甲等兵卒可不能參加,只有那些奪得項目頭名的勇士才有機會哩。」
「那是自然,甲等士卒如此之多,公子千金之身怎能接待得過來。」挑起話頭的大漢面帶得意之色,一臉崇敬地說道。
「老哥,你莫不是能與之同席?」一旁的兵卒察言觀色,心中瞭然。
「那是當然!乃公可是拔河項目的頭名!」大漢一邊吹噓著,一邊放下手中衣物,連續擺了幾個姿勢,展示自己那高高隆起的肌肉疙瘩。
眾人聞言,不禁紛紛投去羨慕的目光。
在軍隊之中,統帥永遠是士卒們的主心骨,像蒙恬這麼能打的人,一場接一場的勝仗打下來,自然能收穫無數擁躉。
「二三子,莫要眼饞!據乃公聽聞,日後也有類似比武,只要潛心訓練,總有一天能達到乙等乃至甲等的水準!我大秦男兒豈能輕易言敗?」見氣氛似乎有些冷下去,大漢扯起大嗓門鼓勵道。
「倒是……說得輕巧!」其中一人身材矮小,小聲嘟囔著。
大漢聞聲怒目圓睜,丟下手中衣物,三步並作兩步衝上前去:「小子,你說什麼呢,菜就多練!」
那人顯然沒料到僅僅是一句牢騷,便引得大漢如此之大的反應。
他見來者氣勢洶洶,也不願在眾人面前丟了面子,梗著脖子反駁:「你得了甲等,自然欣喜,那是因為嘉獎爵位在等著你!」
「那像吾等這些普通乃至平庸的行伍呢?高高在上的將軍會多看一眼?」
「當初在家鄉徵召青壯,上面說是一統六國後便能歸鄉,可如今六國早已灰飛煙滅,吾等又在何處!?」
面對咄咄逼問,大漢的氣焰不自覺弱了幾分,低聲說道:「乃公相信,蒙恬將軍能率領吾等奪得勝利,也能安頓好大夥。」
身材矮小之人不屑地嘁了一聲,反唇相譏:「我可是聽說,丁等士卒不日便會被遣送去做屯田兵,還不知是送到苦寒燕地還是瘴氣邊地的江南呢!」
「你!」大漢氣得臉龐通紅,沙包大的拳頭捏的嘎吱作響。
見二人似要打起來,旁觀者連忙勸架,他們可是記得頭頂還懸著一把劍,秦律嚴禁私鬥!
「算了算了……都消消氣、消消氣!」
比武過後,秦軍上下儼然分為兩類,涇渭分明。
一種是既得利益者,在比武之中嶄露頭角,等待加官進爵,期待再造新功;
一種則是丁等兵卒,被流傳於軍中的屯田之說搞得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被安排到鳥不拉屎之地度過餘生。
所有人都在等待來自領袖的最終裁定。
……
目前軍心浮動,扶蘇自然是知曉。
不用多說,正是他的手筆。
兩千年後,先賢一語道破天機:「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
「來人,將此物張榜於校場之內,命軍法吏輪流監管,適時作出解讀。」扶蘇舉起一方純白絲帛,捻住兩個角,輕輕抖動,瞅著上面書寫的文字,面露微笑。
……
校場內,平日發布訓練計劃的竹亭之下,擠滿了人,你推我拉,好不熱鬧。
「上吏,快給大夥解釋解釋這上面寫的是啥罷,可急死俺們這群大老粗咯。」
已然費勁口舌解釋過多遍的軍法吏也頂不住了,幾近冒煙的喉嚨勉強咽下口水,嗓音嘶啞喊著「肅靜、肅靜」
放眼望去,不說上萬,幾千人肯定是有的。
無他,事關己身,其他人代為轉達總是不放心,一定要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心中的大石才能落定。
一旁休息片刻的軍法吏見同僚幾乎說不出話,連忙站起身來,灌上一大口涼水,唾沫星子四處飛射:「誰再多言,吾等不會多說一個字!」
站在後方的士卒本就聽得不大清楚,聞言頓時給了周遭嚷嚷的同袍好幾胳膊肘,眼神示意管好自己的嘴巴。
「咳咳……此為丁等兵卒安置辦法,諸位請仔細聽。
第一,諸位將會逐步轉化為從事耕種農桑的屯田兵,負責駐地內耕作管理與治安;
第二,嚴格按照籍貫安置。譬如,世代居住上郡的同袍,那麼便會被分配到上郡,若是願意在別處落腳,也可遵循自願原則;
第三,軍餉按照依舊照常發放,不過僅為軍中標準的三分之二;
第四,屯田期間若是迎娶新婦,聘禮由各部曲承擔部分,將官可代為伐柯;
……
主要內容便是如此,請諸位廣而告之!」
話音落下,一眾人等竟都愣住了,消化許久之後才爆發出陣陣討論之聲。
誰說屯田不好?這屯田之策可太好了!
「天可憐見!阿父阿母,兒子終於要歸家了。」
「不用在戰場拼刀拼槍,還能吃上軍糧?天下有這等好事?」
要知道,這些黔首自家人知曉自家事,就那三腳貓功夫,若不是跟著蒙恬混軍功,只怕早就非死即殘了。
如今蒼天開眼,降下大餡餅,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人生夢想正在向他們招手。
剎那間,所有的怨氣、委屈化為烏有。
嘩啦啦,兵卒如同狂風吹拂的小麥般一齊單膝跪地。
各地鄉音逐漸匯聚在一起,變為整齊劃一的一句話:
「大秦萬年!扶蘇公子萬年!蒙恬將軍萬年!」
「大秦萬年!扶蘇公子萬年!蒙恬將軍萬年!」
此時,他們無比感激、崇敬的扶蘇公子,正在行軍營中發表重要講話。
他要講好一個道理,讓這群大秦強軍中的兵尖子知曉,
他們是為何而戰!
這關乎建軍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