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卸下肩上重擔的鄧世昌,終於可以好好歇歇了。少年時代他勤奮苦讀,為的是不辜負被寄予厚望的自己;事業有了起色後成家立業,可在家的時間卻越來越少。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艦艇上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度過的。但個人的努力終究擋不住時代的腳步。一生如履薄冰的鄧世昌,最終還是倒在了黃海的沖天大火中,窮極一生也沒能見到彼岸的花開。
歷經黃粱一夢的鄧世昌,這一世,想為自己而活。從海戰中回來的鄧世昌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空閒時不再鬥志昂揚的整頓軍紀,而是默默地坐在庭院中,看著光緒帝手書「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一遍又一遍。三個月後,鄧世昌以年老不能勝任為由辭去了所有職務,在38歲這年重新回到了自己闊別已久的家鄉。
作為當朝太子太保的父母,鄧煥莊與妻子郭氏辛勞了半生後也可以享享清福,不用再起早貪黑的賣茶葉了。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名滿天下的兒子,反而開始終日遊走在鄉間,兜售那二兩茶葉。儘管不太理解,但看到兒子每天早晨高興的出門,傍晚高興的回來,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個便飯,二老只覺生活美滿,所幸也不再管了。
二十多年後,盛宣懷在南方一個小城度假時,見到了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茶農。在他的日記中,盛宣懷這樣寫到:「懷某生平閱人無數,然今日見一茶農,實是生平所見,記之以告後人。初,余方入城門,見一茶店,店中一老者服素衣,實類茶農,是以稱之。茶農見余似大喜,然頃刻之間面色如故。懷某好奇,遂入店已關。店中甚整潔,與軍營不相上下;其間桌椅,自有法度。茶未盡,茶農問余曰:『先生如何?』於是閒聊多時,直至日落。茶農見識超然,余嘆曰:『先生經世之才,何為一農家老夫乎!』茶農哈哈大笑,茶未盡,人已去,獨留余在店中。」
後世史家常常將盛宣懷筆下的茶農與退休後賣茶的鄧世昌相掛鉤,並續寫出一段段商人茶農久別重逢的佳話。但無論是與不是,二十多年的歲月,足以使盛宣懷和鄧世昌即使面對面也認不出彼此。對於他們二人而言,那只是再正常不過的一天了。
第四節光緒紅臣興華物,天遊園中故臣心
在鄧世昌告老還鄉後,盛宣懷與北洋水師朝夕相處的日子也漸漸地見底了。盛宣懷的回歸,即將在清廷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華物運動」,但這一切都和北洋水師無關了。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十戰全勝,創造了不朽的傳奇,從那以後,便一直屹立於世界海軍之巔。兩百多年後,當清廷潰敗、順治帝遁入空門時,輝煌的北洋艦隊仍行駛在遼闊的太平洋上。有史料記載的北洋艦隊最後一位司令在收到清廷覆滅的消息後,率領全體北洋將士向西叩別故土,隨後啟程遠行。從此,北洋所致之處,即是清廷所在。
盛宣懷和新認識的相好莊氏一路遊山玩水,卻還是走到了京城。這一路上風景秀麗佳人相伴,按理說應當充實無比,可盛宣懷的心中卻總是有著一股淡淡的不舍之意。當莊氏問他為何總是懷有心事時,盛宣懷感慨到「恐怕一輩子都沒有這樣美好的時光了。」不得不說,盛宣懷的感慨頗有道理,得到了歷史的驗證。
20世紀末,面臨千瘡百孔的中國,以溥儀為代表的統治階級勵精圖治、發憤圖強,以振興華夏為己任,在官職、軍事、商業、教育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廣泛深入的改革,史稱「清初新政」。公元1901年,感到時機成熟的清廷昭告世界——「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並向駐紮在中國境內的八國發動殲滅戰爭。同時,清政府利用家國大義說服興起於北方的義和團歸順清廷,共抗強敵。在反八國聯軍戰爭中,義和團悍不畏死,展現出了崇高的愛國情懷。
在這次戰爭中,人們逐漸意識到依靠西方的船艦利炮難逃被西方宰割的命運,只有依靠中華自身的力量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一些有識之士紛紛上書,要求「揚中華之物力,絕洋人之邪說」。這次轟轟烈烈的以「崇華抑洋」為中心的革新運動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史稱「華物運動」,這些有識之士被稱為「華物派」。盛宣懷、弈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清初重臣,都是華物派的代表人物。
盛宣懷這次的目的地京城,是光緒帝下旨幫他選好的。年輕的光緒帝宏圖大展,需要像盛宣懷這樣年輕才俊的幫助。公元1893年,甲午海戰爆發後的兩年,盛宣懷進宮面見了光緒帝。據《清實錄》記載,二人秉燭夜談,同床而枕,可謂是一見如故。光緒帝極為賞識盛宣懷,稱他「雖赴日留學,卻不似康梁海歸之做派,心中尚有孔孟之道,實華夏之大才」。
光緒帝與盛宣懷「崇華抑洋」觀點的不謀而合,拉開了「華物運動」的序幕。為了自強,華物派創辦了一批官辦的軍事工業,如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為了求富,華物派又開辦了一批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如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等。同時,華物派還在全國各地興建國學講堂,上至八十老人、下至三歲孩童,都可以進入講堂中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從此,中華文化的種子,逐漸在這一代人的心中紮根萌發。
歷經黃粱一夢的鄧世昌,這一世,想為自己而活。從海戰中回來的鄧世昌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空閒時不再鬥志昂揚的整頓軍紀,而是默默地坐在庭院中,看著光緒帝手書「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一遍又一遍。三個月後,鄧世昌以年老不能勝任為由辭去了所有職務,在38歲這年重新回到了自己闊別已久的家鄉。
作為當朝太子太保的父母,鄧煥莊與妻子郭氏辛勞了半生後也可以享享清福,不用再起早貪黑的賣茶葉了。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名滿天下的兒子,反而開始終日遊走在鄉間,兜售那二兩茶葉。儘管不太理解,但看到兒子每天早晨高興的出門,傍晚高興的回來,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個便飯,二老只覺生活美滿,所幸也不再管了。
二十多年後,盛宣懷在南方一個小城度假時,見到了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茶農。在他的日記中,盛宣懷這樣寫到:「懷某生平閱人無數,然今日見一茶農,實是生平所見,記之以告後人。初,余方入城門,見一茶店,店中一老者服素衣,實類茶農,是以稱之。茶農見余似大喜,然頃刻之間面色如故。懷某好奇,遂入店已關。店中甚整潔,與軍營不相上下;其間桌椅,自有法度。茶未盡,茶農問余曰:『先生如何?』於是閒聊多時,直至日落。茶農見識超然,余嘆曰:『先生經世之才,何為一農家老夫乎!』茶農哈哈大笑,茶未盡,人已去,獨留余在店中。」
後世史家常常將盛宣懷筆下的茶農與退休後賣茶的鄧世昌相掛鉤,並續寫出一段段商人茶農久別重逢的佳話。但無論是與不是,二十多年的歲月,足以使盛宣懷和鄧世昌即使面對面也認不出彼此。對於他們二人而言,那只是再正常不過的一天了。
第四節光緒紅臣興華物,天遊園中故臣心
在鄧世昌告老還鄉後,盛宣懷與北洋水師朝夕相處的日子也漸漸地見底了。盛宣懷的回歸,即將在清廷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華物運動」,但這一切都和北洋水師無關了。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十戰全勝,創造了不朽的傳奇,從那以後,便一直屹立於世界海軍之巔。兩百多年後,當清廷潰敗、順治帝遁入空門時,輝煌的北洋艦隊仍行駛在遼闊的太平洋上。有史料記載的北洋艦隊最後一位司令在收到清廷覆滅的消息後,率領全體北洋將士向西叩別故土,隨後啟程遠行。從此,北洋所致之處,即是清廷所在。
盛宣懷和新認識的相好莊氏一路遊山玩水,卻還是走到了京城。這一路上風景秀麗佳人相伴,按理說應當充實無比,可盛宣懷的心中卻總是有著一股淡淡的不舍之意。當莊氏問他為何總是懷有心事時,盛宣懷感慨到「恐怕一輩子都沒有這樣美好的時光了。」不得不說,盛宣懷的感慨頗有道理,得到了歷史的驗證。
20世紀末,面臨千瘡百孔的中國,以溥儀為代表的統治階級勵精圖治、發憤圖強,以振興華夏為己任,在官職、軍事、商業、教育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廣泛深入的改革,史稱「清初新政」。公元1901年,感到時機成熟的清廷昭告世界——「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並向駐紮在中國境內的八國發動殲滅戰爭。同時,清政府利用家國大義說服興起於北方的義和團歸順清廷,共抗強敵。在反八國聯軍戰爭中,義和團悍不畏死,展現出了崇高的愛國情懷。
在這次戰爭中,人們逐漸意識到依靠西方的船艦利炮難逃被西方宰割的命運,只有依靠中華自身的力量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一些有識之士紛紛上書,要求「揚中華之物力,絕洋人之邪說」。這次轟轟烈烈的以「崇華抑洋」為中心的革新運動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史稱「華物運動」,這些有識之士被稱為「華物派」。盛宣懷、弈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清初重臣,都是華物派的代表人物。
盛宣懷這次的目的地京城,是光緒帝下旨幫他選好的。年輕的光緒帝宏圖大展,需要像盛宣懷這樣年輕才俊的幫助。公元1893年,甲午海戰爆發後的兩年,盛宣懷進宮面見了光緒帝。據《清實錄》記載,二人秉燭夜談,同床而枕,可謂是一見如故。光緒帝極為賞識盛宣懷,稱他「雖赴日留學,卻不似康梁海歸之做派,心中尚有孔孟之道,實華夏之大才」。
光緒帝與盛宣懷「崇華抑洋」觀點的不謀而合,拉開了「華物運動」的序幕。為了自強,華物派創辦了一批官辦的軍事工業,如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為了求富,華物派又開辦了一批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如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等。同時,華物派還在全國各地興建國學講堂,上至八十老人、下至三歲孩童,都可以進入講堂中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從此,中華文化的種子,逐漸在這一代人的心中紮根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