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反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妖書案一事皦生光認栽了,但要他說出幕後主使,滿足蕭大亨的私心,這就很難編了,因為真的沒有,後來有點開竅了,回過神來意識到蕭大亨想讓自己咬郭正域,借刀殺人。

  但皦生光這人雖然劣跡斑斑乾的都是見不得人的勾當,不過還有點原則,自己扛不住酷刑屈打成招是肉體承受能立有限制,要自己亂咬捏造還是干不出來的。

  人是環境的產物,在特定環境下能爆發出難以置信的潛能。

  皦生光那時候已經不打算活了,幹嘛還要言聽計從?皦生光對各位說:「我跟冉家八輩子打不著,根本就不認識,無論怎麼打我永遠都是這句話。我已經等死了。」

  皦生光吃盡苦頭後倒是坦然了,可審案的人坐不住了,本來皦生光就是臨時濫竽充數為了趕緊結案的工具人,現在案子還一直懸而未定,希望趕緊結案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專案組裡多半都希望快刀斬亂麻。

  「珠簾多人,無所歸獄」,抓了這麼多人,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沒有一個認罪的,如果皦生光後來又翻供了,這案子可沒完沒了了。

  主審的內閣首輔沈一貫自然直到這案子是塊燙手山芋,想用此案來藉機打擊東林黨,想一石二鳥,恐怕難以如願,於是沈一貫對萬曆匯報說:」皦生光已經認罪了,再審下去,恐怕也就這些東西了,是時候結案了。」

  這個案子為什麼值得這麼大動干戈,因為是萬曆親自要求徹查;為什麼要求親自徹查呢,因為聽到有人議論國本一事,以及背後說鄭貴妃壞話,一時憤怒氣頭上做的決定。導致案子有了與嚴重程度不匹配的影響力。被人利用了做文章。

  現在萬曆氣消了,也看得出是有人利用自己的氣頭做文章,案子不能繼續下去了,所以也同意結案。

  內閣首輔沈一貫報給萬曆皇帝的處理意見是斬首,但萬曆皇帝出於對人力物力的消耗和對鄭貴妃的喜愛,總感覺便宜皦生光了,於是大筆一揮,要求凌遲處死皦生光。

  事情沒有反轉,君命難違,皦生光肯定被處以極刑了。

  雖然這個人作惡多端,死有餘辜,但是對於妖書案這件事,皦生光肯定算是冤枉的,他只是想求財。

  所以直到現在,真正的始作俑者還沒有出現,妖書案到底是誰幹的,之前的「燕山朱東吉」到底又是誰,至今都是無頭案。

  以當時的形勢來看,其實也不難猜,矛頭指向順著權力旋渦順豐摸瓜,最後最受懷疑的有東林黨魁顧憲成,武英殿中書舍人趙士禎,不過也都和皦生光一樣,沒有確鑿證據,都只是猜測,只是比皦生光幸運,沒有被當做替罪羊。

  雖然皦生光本意是為了求財,但客觀上的確造成了不良的輿論影響,那句敏感的內容險些讓鄭氏集團成為眾矢之的,也讓一些本就別有用心的人又了可乘之機。

  在國本之爭背景下,一顆石子激起千層浪,妖書案讓本就千瘡百孔的明帝國更加病入膏肓。

  妖書案的惡劣影響顯而易見,自妖書案起,遮擋和東林黨爭進入白熱化,伴隨著黨爭,誣告之風盛行,各路勢力都在製造輿情攻擊敵對勢力。

  妖書案的結果是浙黨的內閣首輔沈一貫贏了,但作為浙黨的當權者也沒有拿到實質性的好處。

  國本之爭那十五年,萬曆皇帝與群臣對立十五年,期間不理政事。沈一貫在內閣處理了四年政務,在這期間,皇帝和官員之間的矛盾都是由沈一貫這個潤滑劑來緩解。

  妖書案結案之後,這個中立身份自然是保不住了,外界對沈一貫的評價也是毀譽參半,所以得不償失,實際上沒撈到好處。不久後也辭去職務,朱庚、沈鯉兩位閣臣也先後離開。

  申時行罷官後,接替他的葉向高和東林黨關係密切,所以妖書案對於東林黨,實在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妖書案也加劇了太子廢立一事的敏感度,前些年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這個慢性病已經深入明王朝骨髓,日後稍微有風吹草動就會復發。

  妖書案的結案只是治標不治本,並沒有除病根。所以明實亡於萬曆這說法,究其原因在於萬曆時期政治生態惡化的根源,便是由於萬曆皇帝的私心,如果沒有鄭貴妃和王恭妃的交鋒,就不會有後來的連鎖反應,直到崇禎自縊煤山。

  妖書案過後,明末三大案這主角才重磅登場,也就是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三個案件無不圍繞著太子之位展開,根源還是萬曆的一己私慾和封建政治體系的結構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