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伏兵盡出,半渡而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尉遲良看到李二郎平安歸來,心中立即鬆了一大口氣。

  接下來的時間,李二郎、尉遲良兩人一邊靜待梁牧率領的北梁大軍到來,一邊完善即將進行的魯梁江戰役部署。

  話說魯梁江,江面不寬,也就八十餘丈寬。但沿江兩岸儘是崇山峻岭,唯一一處名叫介山通道的地方,江的兩岸卻是地勢平坦,兩岸岸邊的兩山之中各有一條寬約五里的通道,而且江水水流平緩,介山通道的名字也是由此而得。

  因此,自古以來,介山通道便是勾通北梁國與如今的唐國的主要通道。兩國民間也好,歷次兩國之間發生戰爭也罷,百姓和軍隊基本上都是經由介山通道進出兩國。

  兩國都對這個兵家必爭之地非常重視,各自派出重兵把守。

  北梁國大軍此次能夠順利渡江,突襲唐國,這其實也與李二郎、尉遲良等人有關。

  正是因為當初龍興山大軍渡江突襲了南魯國大營,尉遲沖帶著幾千親兵棄營逃回彭城之後,將介山通道和其他州縣的守軍抽調一空,調回都城防禦,這才讓北梁國趁虛而入,占了個大便宜,百萬大軍得以順利渡過了魯梁江。

  說來也巧,李二郎率領的玄甲軍和尉遲良率領的五十萬唐軍,之所以能夠順利渡過魯梁江,這也與北梁國因國內州縣兵力不足,只好將駐防介山通道的三萬將士也抽調去運糧有關。

  北梁國原本以為有梁牧統領的百萬大軍在唐國境內作戰,介山通道魯梁江東岸,唐國並無駐軍,才敢將駐守介山通道魯梁江西岸的北梁守軍抽調一空。

  如今卻是反了過來,讓唐軍占了個大便宜。原本按當初商議好了的計劃,是等北梁軍撤兵時,尉遲良提前在介山通道的魯梁江東岸設伏。

  但是,當尉遲良趁著北梁大軍被狼騎兵死死纏住的機會,率領五十萬唐軍繞道而行,比北梁大軍提前了好幾天來到介山通道時,他見河對面並無北梁國駐軍,心中大喜!

  作為已被滅了的南魯國和如今唐國的大將軍,又在神機谷遍讀了各種兵書戰策秘典的尉遲良,他一眼便看出來了,將五十萬唐軍布置在北梁國境內的西岸設伏,比在唐國境內設伏好太多了。

  於是乎,他立即改變了設伏地點,改變了戰術,並立即派人通知了尉遲恭和李二郎。

  這也是李二郎為何會親率玄甲軍趕來與尉遲良匯合的緣由。

  他之前渡江突襲北梁國之時,原本就因為發現了魯梁江西岸無北梁國駐軍,但又因為彭城被北梁大軍圍得水泄不通,而無法通知尉遲良讓他改變大軍的設伏地點而懊惱不已。

  因此,當李二郎得知尉遲良改變了設伏地點之後,立即領兵前來與他匯合,與他一起完善這次的作戰方案。

  兩人很快便完善了李二郎提出的在魯梁江對北梁大軍半渡而擊的作戰方案。李二郎立即寫了一封密信,派人送給了尉遲恭,讓他依計行事。

  這天中午,北梁大軍終於撤退到了介山通道的魯梁江東岸。

  北梁大軍這一路走來,實在是被尉遲恭用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戰法給打怕了,半個月來,北梁國大軍無人睡過一次囫圇覺,個個疲憊不堪。

  當北梁軍將士們看到終於撤退到介山通道時,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梁牧也鬆了一口氣,他急於儘快擺脫狼騎軍的糾纏,趕回都城徐城防禦。因此,雖然他心中對狼騎軍為何一整個上午都未出現,感覺到有些奇怪,但也沒去多想。

  他立即下令,讓北梁國十萬御林軍精騎斷後,其他將士立即渡江,等全軍渡過魯梁江之後,留下幾萬大軍在魯梁江西岸駐防。

  隨著梁牧一聲令下,早已想要渡江回國的將士們立即爭先恐後的爭渡,許多迫不及待要離開唐國的北梁將士,見船隻不夠用,又見魯梁江江水平緩,似乎比以前還淺了一些,便乾脆跳進了魯梁江泅水而渡,或者伸手搭在船舷上借力渡江。

  很快,先頭渡江的將士便已有十五萬人上了魯梁江西岸。

  生性多疑的梁牧,他見魯梁江對岸沒有出現唐軍伏兵,心中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他也趕緊上船渡江。

  就在他也順利登岸之時,魯梁江西岸左邊的半山腰突然發出了「嘭嘭嘭」幾聲巨響。

  梁牧抬頭望去,見又是此前在彭城上空出現過的非常絢麗的煙火,立即嚇得三魂丟了七魄!心中大叫:

  「不好!中計了!」

  果然,他隨即便聽到了魯梁江東岸傳來了密集的馬蹄聲。他循聲望去,只見整個上午都未出現過的狼騎軍,突然從魯梁江東岸的介山通道兩側的山腳下同時殺了出來,直撲負責斷後的十萬北梁國御林軍精騎!


  接下來的一幕讓梁牧直接看傻眼了:

  狼騎軍所有將士竟然可以在縱馬狂奔之時站直了身體,在為首兩位將軍的喝令下,對十萬御林軍進行奔射!

  他當然不可能知道,李二郎在組建狼騎軍之時,便將前世他見過的而東土世界沒有的馬蹄鐵、馬鐙、馬鞍也畫了出來,派人送回龍興山給秦霄。

  只是前兩天,秦霄才讓蘇榮與糧草一起將打造好了的馬蹄鐵、馬鐙、馬鞍送到了狼騎軍手中。

  因為時間緊迫,尉遲恭只讓狼騎軍將安裝起來最簡單的馬鐙給戰馬配上,而馬蹄鐵和馬鞍只能等這次大戰結束之後,再給戰馬裝上。

  未等梁牧回過神來,魯梁江西岸的介山通道也傳來了密集的馬蹄聲。他循聲望去,只見一支全身披戴盔甲的精騎突然從左邊山腳下殺出,直接殺入剛剛上岸的北梁大軍之中。

  為首兩員唐將,一員左手持槊,右手持槍,左右開弓,在北梁大軍之中槊刺槍挑,所過之處無一合之敵;另一員小唐將,雙手掄起一對鐵錘,力大無比,與之對上了的北梁軍將士,不是被他一錘將腦袋砸得四分五裂便是被他一錘砸飛。

  兩人無比勇猛,於二十萬北梁大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領著身後的那支精騎,像鑿子一般硬生生的把北梁大軍鑿穿,將其一分為二。

  隨即,當梁牧看到這支精騎身後還跟著密密麻麻的唐軍將士之時,他的心直接涼了大半。

  果然,這些唐軍跟在那支唐軍精騎的身後,迅速向被一分為二的北梁大軍圍去,而且還是圍三缺一,只圍住了西、南、北三個方向,逼迫北梁將士們往魯梁江那邊退。

  「伏兵盡出,半渡而擊,好厲害的計策!看來,今日是凶多吉少了!」梁牧馬上便反應了過來,無奈的暗嘆了一聲。

  還未等他去思考如何應對眼前的危局,突然,魯梁江上游傳來了「轟隆隆」的巨響,他立即轉頭循聲望去,只見幾里之外魯梁江的江面上白花花一片,往下游席捲而來。

  梁牧見了,直接被嚇得呆立當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