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圓轉不斷,是為太極
石破天年紀小,還不懂什麼是護山道兵,那是太師父和師叔伯們的事情。
當然他也並不知道,因為自己變成無忌,又身負無名神功,不僅讓太師父有了新的感悟,也將促使武當派在抗元大業的歷史上,書寫出濃墨重彩的篇章。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如今的石破天,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已。
這些天周芷若在別院跟著靜玄師太學那識穴辨脈之法,不在身邊,這讓石破天感覺好不習慣。好在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學的東西也不少。
原本太師父打算讓二伯單獨教他,可沒想到石破天學得太快,太師父便改了主意,讓大伯、二伯、四伯和六叔輪流來教。大伯平日裡忙得很,便是授課,也是教他些經文;二伯則負責教他梯雲縱、擒拿手、武當拳;四伯藏書最多,也愛打獵,平時教的最多的卻是些兵書操演、縱橫捭闔之術;至於殷六叔,自然是跟他學劍和兵器譜。
而內功心法,卻是一直跟著太師父學的。
石破天用縫衣針蘸了墨汁,在刻好的木頭人上一針一針刺出脈絡,然後小心翼翼地吹乾。
以往石破天只知道行功運氣,如今重新製作這木頭人,每一針刺下去,便對應一道穴位或一條經脈的走向,而此時體內真氣也會微微激盪,似有回應,再對應胡青牛師父教的針灸之法與對應穴位,原本心中對修習功法的諸多困惑,也如風吹迷霧般漸漸散去,心中豁然開朗。
太師父教他太極功時,曾說過,「真氣循行於經脈之中,神斂氣聚,其息自調」。又說過,「氣須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若練到如淵如泉,才能理解以柔克剛、運虛御實的法門。
起初他不甚明白,便囫圇吞棗般記下,到得刺完最後一個木頭人的時候,突然福至心靈,意隨人動,心念一轉,當下全身氣脈貫通,循環往復,滔滔不絕。便見那窗外風吹樹搖,心中似有所悟,卻隱隱約約有個輪廓,說不出口。
他心神搖曳,恍恍惚惚不知所以,竟似老僧入定般,呆坐在桌前。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卻是記憶里的一幕幕場景:
丁不四與他對擒拿手……
閔柔與他對劍……
樹林裡八人圍攻彭和尚……
他闖入那元軍陣中……
一招一式清清楚楚,而此刻想來,原本那些讓自己手忙腳亂的招式,似乎在腦海中,都有了新的破解之法。石破天伸出手指,在半空中輕輕點點,心神俱醉,沉浸在對武學的感悟之中,竟漸漸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從背後傳來一股溫熱的內力,石破天悠悠醒來,卻發現窗外漆黑一片,桌上油燈已經點亮,也不知自己剛才神遊到了哪裡,竟然已經天黑。他回過頭去,只見張三丰一臉關切地望著他,見他意識迴轉,便輕輕點了點頭,收了內力。
「太師父,我,我好像懂了些什麼。」石破天還沉浸在剛才的思緒中,輕聲說道。
張三丰微笑著點點頭,也不催促,只是靜靜等著石破天說話。剛才道僮匆忙去找他,說無忌坐在桌前有些痴了,怎麼也叫不醒。他急急趕來,見了無忌這般模樣,似乎是進入了「悟道」的境界,才放下心來,便在一旁靜靜等他醒來。
「太師父,你讓我理解以柔克剛的法門,我一直不明白。剛才,我刺完這些木頭人,看到窗外風吹那片葉子,好像突然懂了些,又不是太懂。」石破天慢慢地說道,眼神中遏制不住地喜悅,「你看那風沒有形狀,卻能吹動山上的大樹,水也沒有形狀,卻能衝過阻礙的石頭,這風和水,是不是,就是以柔克剛?」
「妙極,真是妙極。」張三丰撫掌大笑,「好孩兒,你說的沒錯,世人皆說風無痕,水無痕,可看似柔弱無痕,卻實則無堅不摧。你如此聰慧,太師父可真是高興。」
「可是,太師父……」石破天困惑道,「我還有一點不明白,這風和水,究竟是如何以柔克剛的呢?」
張三丰沒有回答,卻說道:「好孩兒,太師父有一套拳法,練給你瞧一瞧?」
當下,便站到屋中空地上,緩緩打起了一套古怪的拳法。
石破天看太師父雙手下垂,雙足平行站立,竟不是傳統的拳法姿勢,不禁「咦」了一聲。待太師父將雙臂緩緩提起,雙掌相對形成半環,然後慢慢推掌,便納悶道:「太師父,這是拳法?怎的這麼慢?!」
張三丰手上招式不停,淡淡一笑:「無忌,你瞧太師父兩隻手,哪只是陰,哪只是陽?」
「這招……右掌陰,左掌陽。」石破天說道,「咦,又變成左掌陰,右掌陽……」
「沒錯!圓轉不斷,是為太極。」張三丰說道,「凝重如山,輕靈似羽,實則虛之,虛則實之。」隨著話語,但見他雙手如抱太極,每招每式都蘊含著陰陽相生的哲理,看似緩慢,實則暗藏千鈞之力,「無忌,若太師父這裡是潭水,你將石頭扔過來,又會如何?」
石破天目不轉睛地盯著太師父的動作,越看越入神,只覺這拳法既古樸又新奇,陰陽變化,精微奧妙,與他所見過的任何武功都大相逕庭,聽到太師父問他,猛然省悟過來:「是啊,若是水,那圓轉不絕的便是漩渦;若是風,那圓轉不斷的便是旋風。」
當下便大喊道:「太師父,我懂啦,石頭掉進漩渦,會暈頭轉向!」
「哈哈哈。」張三丰使到最後一招,神定氣閒站在原地,笑道,「沒錯。若石頭進了漩渦,便隨波逐流,失去根基;若人進了這拳法之中,也當如同進入那漩渦之中,你可懂了?」
「懂了,太師父!」石破天說道,「這是什麼厲害的拳法?」
張三丰欣慰地點點頭,笑道:「這是太師父新悟出的一套拳法,名叫太極拳。還有一套太極劍,只是尚不完整,太師父還需要閉關好些時日,這套拳法,今日先傳了你吧!」
當下,便將太極拳法和每招每式的名字,都細細講了一遍。
這套太極拳,乃是張三丰集畢生所學為一身,所悟出來的絕頂武學,跟當今武林各家武學之道全然不同,講究以靜制動、後發制人,其「用意不用力,形神合一」,幾乎完全顛覆了傳統武學的習練之法,每一招都含著太極式的陰陽變化,實是開闢了武學中從所未有的新天地。便是張三丰自己也相信,有了這套拳法,武當派才算真正留下了一門千古流傳的絕學。
石破天本就聰慧無比,太師父又是手把手地教他,自然學得很快。沒幾日,就將「虛靈頂勁、涵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墜肘」的拳法訣竅領悟了十之八九,達到了「至虛極,守靜篤」的拳理狀態,很快,便拳隨心至,純以意行。
這日清晨,他早早便起身,在峰頂默默練拳。
時至深秋,武當山雲霧茫茫,初冬的寒意已經滲透衣服,他練得興起,內力灌注全身,霧氣騰騰。彼時旭日初升,陽光終於刺破霧靄,霞光籠罩,武當諸峰漸漸露出崢嶸,可謂「半山霧雨半山晴」。
石破天心中一動:「這太極陰陽變幻莫測,若我將陰陽之氣拆分開來,太極陰我便陰,太極陽我便陽,如此使出,會不會更厲害?」
當下,心意所至,體內陰陽二氣隨之滾滾流轉。
拳風陡然一變。
當然他也並不知道,因為自己變成無忌,又身負無名神功,不僅讓太師父有了新的感悟,也將促使武當派在抗元大業的歷史上,書寫出濃墨重彩的篇章。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如今的石破天,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已。
這些天周芷若在別院跟著靜玄師太學那識穴辨脈之法,不在身邊,這讓石破天感覺好不習慣。好在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學的東西也不少。
原本太師父打算讓二伯單獨教他,可沒想到石破天學得太快,太師父便改了主意,讓大伯、二伯、四伯和六叔輪流來教。大伯平日裡忙得很,便是授課,也是教他些經文;二伯則負責教他梯雲縱、擒拿手、武當拳;四伯藏書最多,也愛打獵,平時教的最多的卻是些兵書操演、縱橫捭闔之術;至於殷六叔,自然是跟他學劍和兵器譜。
而內功心法,卻是一直跟著太師父學的。
石破天用縫衣針蘸了墨汁,在刻好的木頭人上一針一針刺出脈絡,然後小心翼翼地吹乾。
以往石破天只知道行功運氣,如今重新製作這木頭人,每一針刺下去,便對應一道穴位或一條經脈的走向,而此時體內真氣也會微微激盪,似有回應,再對應胡青牛師父教的針灸之法與對應穴位,原本心中對修習功法的諸多困惑,也如風吹迷霧般漸漸散去,心中豁然開朗。
太師父教他太極功時,曾說過,「真氣循行於經脈之中,神斂氣聚,其息自調」。又說過,「氣須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若練到如淵如泉,才能理解以柔克剛、運虛御實的法門。
起初他不甚明白,便囫圇吞棗般記下,到得刺完最後一個木頭人的時候,突然福至心靈,意隨人動,心念一轉,當下全身氣脈貫通,循環往復,滔滔不絕。便見那窗外風吹樹搖,心中似有所悟,卻隱隱約約有個輪廓,說不出口。
他心神搖曳,恍恍惚惚不知所以,竟似老僧入定般,呆坐在桌前。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卻是記憶里的一幕幕場景:
丁不四與他對擒拿手……
閔柔與他對劍……
樹林裡八人圍攻彭和尚……
他闖入那元軍陣中……
一招一式清清楚楚,而此刻想來,原本那些讓自己手忙腳亂的招式,似乎在腦海中,都有了新的破解之法。石破天伸出手指,在半空中輕輕點點,心神俱醉,沉浸在對武學的感悟之中,竟漸漸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從背後傳來一股溫熱的內力,石破天悠悠醒來,卻發現窗外漆黑一片,桌上油燈已經點亮,也不知自己剛才神遊到了哪裡,竟然已經天黑。他回過頭去,只見張三丰一臉關切地望著他,見他意識迴轉,便輕輕點了點頭,收了內力。
「太師父,我,我好像懂了些什麼。」石破天還沉浸在剛才的思緒中,輕聲說道。
張三丰微笑著點點頭,也不催促,只是靜靜等著石破天說話。剛才道僮匆忙去找他,說無忌坐在桌前有些痴了,怎麼也叫不醒。他急急趕來,見了無忌這般模樣,似乎是進入了「悟道」的境界,才放下心來,便在一旁靜靜等他醒來。
「太師父,你讓我理解以柔克剛的法門,我一直不明白。剛才,我刺完這些木頭人,看到窗外風吹那片葉子,好像突然懂了些,又不是太懂。」石破天慢慢地說道,眼神中遏制不住地喜悅,「你看那風沒有形狀,卻能吹動山上的大樹,水也沒有形狀,卻能衝過阻礙的石頭,這風和水,是不是,就是以柔克剛?」
「妙極,真是妙極。」張三丰撫掌大笑,「好孩兒,你說的沒錯,世人皆說風無痕,水無痕,可看似柔弱無痕,卻實則無堅不摧。你如此聰慧,太師父可真是高興。」
「可是,太師父……」石破天困惑道,「我還有一點不明白,這風和水,究竟是如何以柔克剛的呢?」
張三丰沒有回答,卻說道:「好孩兒,太師父有一套拳法,練給你瞧一瞧?」
當下,便站到屋中空地上,緩緩打起了一套古怪的拳法。
石破天看太師父雙手下垂,雙足平行站立,竟不是傳統的拳法姿勢,不禁「咦」了一聲。待太師父將雙臂緩緩提起,雙掌相對形成半環,然後慢慢推掌,便納悶道:「太師父,這是拳法?怎的這麼慢?!」
張三丰手上招式不停,淡淡一笑:「無忌,你瞧太師父兩隻手,哪只是陰,哪只是陽?」
「這招……右掌陰,左掌陽。」石破天說道,「咦,又變成左掌陰,右掌陽……」
「沒錯!圓轉不斷,是為太極。」張三丰說道,「凝重如山,輕靈似羽,實則虛之,虛則實之。」隨著話語,但見他雙手如抱太極,每招每式都蘊含著陰陽相生的哲理,看似緩慢,實則暗藏千鈞之力,「無忌,若太師父這裡是潭水,你將石頭扔過來,又會如何?」
石破天目不轉睛地盯著太師父的動作,越看越入神,只覺這拳法既古樸又新奇,陰陽變化,精微奧妙,與他所見過的任何武功都大相逕庭,聽到太師父問他,猛然省悟過來:「是啊,若是水,那圓轉不絕的便是漩渦;若是風,那圓轉不斷的便是旋風。」
當下便大喊道:「太師父,我懂啦,石頭掉進漩渦,會暈頭轉向!」
「哈哈哈。」張三丰使到最後一招,神定氣閒站在原地,笑道,「沒錯。若石頭進了漩渦,便隨波逐流,失去根基;若人進了這拳法之中,也當如同進入那漩渦之中,你可懂了?」
「懂了,太師父!」石破天說道,「這是什麼厲害的拳法?」
張三丰欣慰地點點頭,笑道:「這是太師父新悟出的一套拳法,名叫太極拳。還有一套太極劍,只是尚不完整,太師父還需要閉關好些時日,這套拳法,今日先傳了你吧!」
當下,便將太極拳法和每招每式的名字,都細細講了一遍。
這套太極拳,乃是張三丰集畢生所學為一身,所悟出來的絕頂武學,跟當今武林各家武學之道全然不同,講究以靜制動、後發制人,其「用意不用力,形神合一」,幾乎完全顛覆了傳統武學的習練之法,每一招都含著太極式的陰陽變化,實是開闢了武學中從所未有的新天地。便是張三丰自己也相信,有了這套拳法,武當派才算真正留下了一門千古流傳的絕學。
石破天本就聰慧無比,太師父又是手把手地教他,自然學得很快。沒幾日,就將「虛靈頂勁、涵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墜肘」的拳法訣竅領悟了十之八九,達到了「至虛極,守靜篤」的拳理狀態,很快,便拳隨心至,純以意行。
這日清晨,他早早便起身,在峰頂默默練拳。
時至深秋,武當山雲霧茫茫,初冬的寒意已經滲透衣服,他練得興起,內力灌注全身,霧氣騰騰。彼時旭日初升,陽光終於刺破霧靄,霞光籠罩,武當諸峰漸漸露出崢嶸,可謂「半山霧雨半山晴」。
石破天心中一動:「這太極陰陽變幻莫測,若我將陰陽之氣拆分開來,太極陰我便陰,太極陽我便陽,如此使出,會不會更厲害?」
當下,心意所至,體內陰陽二氣隨之滾滾流轉。
拳風陡然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