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假裝去縣城辦事
夜幕低垂,星光點點,王福年站在村口的老槐樹下,心中滿是對胡歆琰即將來臨的期待。他精心準備了這場電影之約,希望能藉此機會進一步拉近彼此的距離,共享難得的閒暇時光。
然而,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銀幕上的光影已開始跳躍,卻始終不見胡歆琰的身影。此時,一陣冷風吹過,帶走了王福年臉頰上殘留的溫熱期待,取而代之的是一絲難以言喻的不安。
就在這時,一道手電筒的光束劃破夜色,隨著越來越近的腳步聲,王福年看見了匆匆趕來的一位男子。男子喘著氣,遞給他一封信,說是胡記者臨時托他送給五福年的。
王福年疑惑地接過信,只見信封上赫然寫著胡歆琰的名字,字跡娟秀而熟悉。他迫不及待地撕開信封,借著手電筒微弱的光芒,讀出了胡歆琰筆下的歉意與無奈:
「福年,見字如晤。原以為今晚能如期赴約,共賞佳片,卻不料報社突然安排我前往鄰縣採訪一個緊急事件,無法脫身。我深知此舉可能讓你失望,心中萬分愧疚。你的理解與包容,是我最珍視的財富。待任務完成,我定請你聚餐,補償今晚的遺憾。望你一切安好,勿念。」
信紙在風中微微顫抖,仿佛傳遞著胡歆琰的歉疚與期待。
王福年望著信紙良久,心中五味雜陳。他理解胡歆琰作為記者的職業性質,臨時接到重要採訪任務實屬常態,只是這個巧合,恰好撞上了他們難得的約定,讓他心中難免失落。但想到胡歆琰為了新聞事業的敬業精神,以及她信中流露出的深深關切,王福年不禁釋然一笑,心中對她更多了幾分敬佩與愛憐。
他抬頭仰望星空,想像此刻胡歆琰正奔波在採訪的路上,或許正凝神傾聽村民的故事,或許正用心記錄下鄉村振興的點滴變化。她的身影,雖未出現在眼前的電影屏幕前,卻已融入更廣闊的社會畫卷中,為更多人傳遞真實與希望。
王福年深知,這就是胡歆琰,一個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理想的女性,她的選擇,正是她個性鮮明、獨立堅韌的寫照。
於是,王福年決定回大隊與大夥一同觀影,將胡歆琰的缺席轉化為對她工作的默默支持。他坐在人群中,雖然身邊空了一個位置,但心中卻充滿對胡歆琰的理解與牽掛。
電影的故事在銀幕上流淌,而他腦海中浮現的是胡歆琰忙碌採訪的畫面,以及她歸來時的笑容。他知道,待她完成任務歸來,他們會一起分享各自的經歷。
在這個充滿夏日氣息的夜晚,胡歆琰的臨時失約並未削減王福年對她的感情,反而加深了他對她個性與職業精神的認知。他明白,他們的情感紐帶不僅建立在日常的陪伴與交流之上,更在於相互的理解、尊重與支持。儘管此刻胡歆琰未能如約前來,但她的心,已然與王福年同在,共同感受這個冬夜的靜謐與期待。
第二天,王福年忙完稍有空閒,他想去縣城走走。
他的說辭是:
一來,去縣農機站找下邱實同志,問問關於野丹參是否能夠推廣種植的問題,前幾天王蘭花的提醒是對的,野丹參也有挖完的時候。
二來,他想去看看胡歆琰,好幾天都沒她的消息,很是想念。
三來,大隊的化肥快用完了,得去縣裡購買一批。
王福年踏著夏日的熱風,帶著新任大隊會計王二富,朝著縣城的方向行進。
拖拉機顛簸在坑窪不平的土路上,車輪捲起一片片枯葉,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這個夏日裡的故事。
王福年的臉上洋溢著期待與決心,他要為小王莊的大隊事務奔波,也為心中那份對胡歆琰的思念尋找答案。
「二富,記著,到了縣農機站,你得好好請教邱實同志,野丹參能不能大面積推廣種植,這是關乎咱們大隊來年收入的大事。」王福年一邊指點著,一邊不忘叮囑王二富。王二富憨厚地點點頭,眼神中閃爍著對新職責的敬畏與決心,他知道,這是王福年書記對他的信任,也是他展示能力的舞台。
「化肥的事兒也不能含糊,數量、質量都要把關,這可是莊稼人的命根子。」王福年繼續教誨著。王二富頻頻點頭,心中暗自慶幸自己遇到了這樣一位平易近人又務實的書記,他的每句話都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自己會計工作的道路。
化肥採購順利完成後,王福年讓王二富先押著一車化肥回村,臨別時,王二富憨笑著囑咐道:「福年書記,見到胡記者,替我問個好啊。」
王福年拍了拍王二富的肩膀,笑呵呵地說:「你個碎嘴子,放心吧,你的問候我保管帶到。」
看著王二富駕駛的拖拉機漸行漸遠,王福年轉身邁向了縣日報社。
縣日報社門口,一位頭頂「地中海」的老門衛正在值守,歲月在他臉上刻下深深的皺紋,卻難掩其眼神中的精明與熱情。
見王福年來訪,老門衛開口問道:「同志,你找誰?」
王福年回答:「大爺您好,我來找胡歆琰,胡記者。」
「哦,找胡記者啊,她剛出去採訪了,一時半會怕是回不來。」老門衛解釋道。
王福年又一次略顯失望,卻又理解胡歆琰的職業特性,於是試探性地詢問:「大爺,您知道她大概什麼時候能回來嗎?或者她去哪兒了?」
老門衛搖搖頭,說:「記者這行當,時間沒個准,有時候出去一兩個小時就回來了,有時碰到重要的採訪,可能得大半天。至於她具體去哪,這我可不清楚。」
聽聞此言,王福年覺得在門口乾等不是辦法,於是靈機一動,提出:「大爺,麻煩您個事兒,如果胡記者回來了,您告訴她,古井公社小王莊大隊的王福年在書店等她。」
老門衛一聽「王福年」三個字,眼睛一亮:「你是小王莊大隊的王福年?我聽說過你,小伙子,前途無量啊!」
王福年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撓撓頭笑道:「是嗎?大爺您知道我?」
「報紙上見過你。」老門衛自豪地說,「你放心,等胡記者回來,我一定幫你把話帶到。」
得到老門衛的承諾,王福年心滿意足地走向不遠處的書店。那裡,書香四溢,溫暖如春,是他等待胡歆琰的最佳場所。走著走著,偶爾看看路上來回奔跑的小孩,心中充滿了對胡歆琰歸來的期盼。
這個時節的縣城,既有忙碌的身影、車流,也有深情的等待與掛念。
王福年走進新華書店,一股混合著紙墨香和冬日暖陽的味道撲面而來,仿佛將外面的寒風與塵囂隔絕在外。
他徑直走向報刊區,熟稔地拿起當天的報紙。頭版頭條赫然寫著《領導關心咱莊戶人》,文章用最質樸的文字,描繪了老貧農一家對領導的深深懷念,細數那些領導關心農民疾苦、傾聽莊戶人心聲的感人瞬間,歌頌了他們與農民兄弟心貼心的崇高情操。
王福年專注地閱讀著,他深知作為大隊書記,不僅要關注田間地頭的瑣事,更要把握政策導向,關心時事動態,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小王莊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讀罷報紙,王福年轉身走向農業科技書籍專架,開始翻閱關於「中藥種植」的專業書籍。他仔細研讀,時不時在筆記本上記下要點,眼神中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改變家鄉面貌的決心。時間在書頁的翻動間悄然流逝,兩個多小時後,肩膀突然被人輕輕拍了一下。
王福年嘴角微微上揚,知道是胡歆琰來了,決定逗她一下。
他故作沉醉於書本之中,對胡歆琰的輕拍毫無反應。胡
歆琰不明所以,以為自己力度不夠,便加重了力道再拍一次。王福年依舊穩如磐石,全神貫注於眼前的書本。胡歆琰察覺到異樣,狡黠一笑,果斷伸出右手,猛地掐住王福年的胳膊。
一陣突如其來的疼痛讓王福年本能地轉頭,只見胡歆琰正捂著嘴,眼裡閃爍著捉弄成功的得意之色。
意識到書店內需要保持安靜,王福年忍住笑意,輕輕指了指門外,示意胡歆琰出去「算帳」。
兩人來到書店門口,王福年率先開口:「你這丫頭,下手忒狠,打是親,罵是愛,懂不懂?」
胡歆琰被這突如其來的情話弄得面頰瞬間泛紅,如同枝頭新鮮摘下的紅蘋果,嬌嗔道:「說什麼呢!我不理你了。」
其實,王福年早已視胡歆琰為親人般的存在,言語間的隨性與親近正是他對家人特有的表達方式。
王福年見胡歆琰羞澀的模樣,連忙打圓場:「哎呀,開個玩笑而已,你還真生氣了?我在這兒等你好久了,有好多事想跟你說呢。要不咱們去旁邊小館子吃頓餃子,邊吃邊聊?」
胡歆琰欣然應允,兩人步入街角的小飯館,各自點了一碗熱騰騰的白菜餃子。
餃子還未上桌,交談已然開始。
王福年將自己上任後的「三把火」、搶挖野丹參的經過一一道來,話語間滿是對小王莊未來的憧憬與期待。說到激動處,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包東西,小心翼翼地打開,將幾株根莖粗壯、皮紅斷白的野丹參擺在桌上,驕傲地介紹:「這就是我們小王莊獨有的野丹參,品質上乘,市場搶手。」
胡歆琰作為一名記者,職業敏感讓她立刻意識到這是一條極具價值的農村題材。她目光炯炯地看著王福年,懇切地請求:「你能詳細講講你們小王莊的野丹參情況嗎?」王福年點點頭,娓娓道來:「我們這裡的野丹參與其他地方不同,根莖粗壯、皮紅斷白,藥效更佳。挖取時要整根帶土,不可用水清洗,回家後攤開晾曬,半干時翻動抖土,全程避免雨淋,確保快速乾燥。我剛才在圖書館查到,這種野丹參具有活血、提高耐缺氧能力、預防血栓、護肝、降血脂、抗腫瘤、降血糖、增強免疫力等多種功效。」
「天哪,這麼多好處!」胡歆琰驚嘆不已,「王福年,你們小王莊真是挖到了寶啊!」
王福年聽罷,眼中閃爍著光芒,他知道,小王莊的未來,或許就藏在這看似尋常的野丹參之中。
此刻,餃子端上桌,熱氣蒸騰,香氣四溢,兩人的對話在氤氳的蒸汽中繼續,為這個年底的縣城增添了幾分溫馨與希望。
王福年被胡歆琰追問野丹參價值來源的問題,臉上不禁浮現出一抹得意之色,那神情仿佛在說:「我們小王莊可不簡單!」他起身走到熱水壺旁,熟練地倒了兩杯溫開水,隨後從口袋裡取出一小包野丹參片,分別放入杯中。一杯遞給了胡歆琰,一杯則留給自己。他微笑著示意:「先嘗嘗這泡好的野丹參水,喝完我再告訴你。」
胡歆琰接過杯子,感激地道了聲謝。看著杯中漂浮的紅褐色丹參片,她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快告訴我,你們小王莊怎麼就『藏龍臥虎』了?」
王福年故意賣了個關子:「別急,先喝口我泡的野丹參水,喝了我就告訴你。」
胡歆琰依言輕啜一口,那水入口微苦,但她從小便偏好苦味,反而覺得這味道對她的口味。她與大多數女孩不同,始終信奉「良藥苦口利於病」,每當生病吃藥,從不需要父母催促,總是主動服下,配上一口開水便順喉而下。此刻,她又接連飲下幾大口,不一會兒便將杯中的丹參水喝得一滴不剩。
見胡歆琰喝完,王福年這才娓娓道來:「我們村東頭住著一戶人家,祖上曾是清宮太醫院的太醫,傳到這一代,雖現在不能再行醫,但醫術仍在。前些日子,我無意間從他那裡得知,村後山生長的野丹參實乃上等藥材,這才有了後續的一系列行動。」
王福年壓低聲音,略顯羞澀地說:「他還告訴我,這野丹參對女孩子特別有益。所以,我特意為你挑選了一些最好的,就在這包里。」
說完,他把先前包好的野丹參推到胡歆琰面前。那句話出口,他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不確定胡歆琰是否聽清了這略顯含蓄的關心。
「對了,村里老人還說,他家還保留著不少清宮時期的良方秘籍。」王福年補充道。
胡歆琰聽聞,眼中滿是驚奇,連連讚嘆小王莊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此時,服務員恰好端上兩盤熱氣騰騰的白菜餃子,每個餃子飽滿圓潤,如同白玉般晶瑩剔透,蒸騰的熱氣裊裊上升,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香氣。
然而,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銀幕上的光影已開始跳躍,卻始終不見胡歆琰的身影。此時,一陣冷風吹過,帶走了王福年臉頰上殘留的溫熱期待,取而代之的是一絲難以言喻的不安。
就在這時,一道手電筒的光束劃破夜色,隨著越來越近的腳步聲,王福年看見了匆匆趕來的一位男子。男子喘著氣,遞給他一封信,說是胡記者臨時托他送給五福年的。
王福年疑惑地接過信,只見信封上赫然寫著胡歆琰的名字,字跡娟秀而熟悉。他迫不及待地撕開信封,借著手電筒微弱的光芒,讀出了胡歆琰筆下的歉意與無奈:
「福年,見字如晤。原以為今晚能如期赴約,共賞佳片,卻不料報社突然安排我前往鄰縣採訪一個緊急事件,無法脫身。我深知此舉可能讓你失望,心中萬分愧疚。你的理解與包容,是我最珍視的財富。待任務完成,我定請你聚餐,補償今晚的遺憾。望你一切安好,勿念。」
信紙在風中微微顫抖,仿佛傳遞著胡歆琰的歉疚與期待。
王福年望著信紙良久,心中五味雜陳。他理解胡歆琰作為記者的職業性質,臨時接到重要採訪任務實屬常態,只是這個巧合,恰好撞上了他們難得的約定,讓他心中難免失落。但想到胡歆琰為了新聞事業的敬業精神,以及她信中流露出的深深關切,王福年不禁釋然一笑,心中對她更多了幾分敬佩與愛憐。
他抬頭仰望星空,想像此刻胡歆琰正奔波在採訪的路上,或許正凝神傾聽村民的故事,或許正用心記錄下鄉村振興的點滴變化。她的身影,雖未出現在眼前的電影屏幕前,卻已融入更廣闊的社會畫卷中,為更多人傳遞真實與希望。
王福年深知,這就是胡歆琰,一個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理想的女性,她的選擇,正是她個性鮮明、獨立堅韌的寫照。
於是,王福年決定回大隊與大夥一同觀影,將胡歆琰的缺席轉化為對她工作的默默支持。他坐在人群中,雖然身邊空了一個位置,但心中卻充滿對胡歆琰的理解與牽掛。
電影的故事在銀幕上流淌,而他腦海中浮現的是胡歆琰忙碌採訪的畫面,以及她歸來時的笑容。他知道,待她完成任務歸來,他們會一起分享各自的經歷。
在這個充滿夏日氣息的夜晚,胡歆琰的臨時失約並未削減王福年對她的感情,反而加深了他對她個性與職業精神的認知。他明白,他們的情感紐帶不僅建立在日常的陪伴與交流之上,更在於相互的理解、尊重與支持。儘管此刻胡歆琰未能如約前來,但她的心,已然與王福年同在,共同感受這個冬夜的靜謐與期待。
第二天,王福年忙完稍有空閒,他想去縣城走走。
他的說辭是:
一來,去縣農機站找下邱實同志,問問關於野丹參是否能夠推廣種植的問題,前幾天王蘭花的提醒是對的,野丹參也有挖完的時候。
二來,他想去看看胡歆琰,好幾天都沒她的消息,很是想念。
三來,大隊的化肥快用完了,得去縣裡購買一批。
王福年踏著夏日的熱風,帶著新任大隊會計王二富,朝著縣城的方向行進。
拖拉機顛簸在坑窪不平的土路上,車輪捲起一片片枯葉,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這個夏日裡的故事。
王福年的臉上洋溢著期待與決心,他要為小王莊的大隊事務奔波,也為心中那份對胡歆琰的思念尋找答案。
「二富,記著,到了縣農機站,你得好好請教邱實同志,野丹參能不能大面積推廣種植,這是關乎咱們大隊來年收入的大事。」王福年一邊指點著,一邊不忘叮囑王二富。王二富憨厚地點點頭,眼神中閃爍著對新職責的敬畏與決心,他知道,這是王福年書記對他的信任,也是他展示能力的舞台。
「化肥的事兒也不能含糊,數量、質量都要把關,這可是莊稼人的命根子。」王福年繼續教誨著。王二富頻頻點頭,心中暗自慶幸自己遇到了這樣一位平易近人又務實的書記,他的每句話都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自己會計工作的道路。
化肥採購順利完成後,王福年讓王二富先押著一車化肥回村,臨別時,王二富憨笑著囑咐道:「福年書記,見到胡記者,替我問個好啊。」
王福年拍了拍王二富的肩膀,笑呵呵地說:「你個碎嘴子,放心吧,你的問候我保管帶到。」
看著王二富駕駛的拖拉機漸行漸遠,王福年轉身邁向了縣日報社。
縣日報社門口,一位頭頂「地中海」的老門衛正在值守,歲月在他臉上刻下深深的皺紋,卻難掩其眼神中的精明與熱情。
見王福年來訪,老門衛開口問道:「同志,你找誰?」
王福年回答:「大爺您好,我來找胡歆琰,胡記者。」
「哦,找胡記者啊,她剛出去採訪了,一時半會怕是回不來。」老門衛解釋道。
王福年又一次略顯失望,卻又理解胡歆琰的職業特性,於是試探性地詢問:「大爺,您知道她大概什麼時候能回來嗎?或者她去哪兒了?」
老門衛搖搖頭,說:「記者這行當,時間沒個准,有時候出去一兩個小時就回來了,有時碰到重要的採訪,可能得大半天。至於她具體去哪,這我可不清楚。」
聽聞此言,王福年覺得在門口乾等不是辦法,於是靈機一動,提出:「大爺,麻煩您個事兒,如果胡記者回來了,您告訴她,古井公社小王莊大隊的王福年在書店等她。」
老門衛一聽「王福年」三個字,眼睛一亮:「你是小王莊大隊的王福年?我聽說過你,小伙子,前途無量啊!」
王福年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撓撓頭笑道:「是嗎?大爺您知道我?」
「報紙上見過你。」老門衛自豪地說,「你放心,等胡記者回來,我一定幫你把話帶到。」
得到老門衛的承諾,王福年心滿意足地走向不遠處的書店。那裡,書香四溢,溫暖如春,是他等待胡歆琰的最佳場所。走著走著,偶爾看看路上來回奔跑的小孩,心中充滿了對胡歆琰歸來的期盼。
這個時節的縣城,既有忙碌的身影、車流,也有深情的等待與掛念。
王福年走進新華書店,一股混合著紙墨香和冬日暖陽的味道撲面而來,仿佛將外面的寒風與塵囂隔絕在外。
他徑直走向報刊區,熟稔地拿起當天的報紙。頭版頭條赫然寫著《領導關心咱莊戶人》,文章用最質樸的文字,描繪了老貧農一家對領導的深深懷念,細數那些領導關心農民疾苦、傾聽莊戶人心聲的感人瞬間,歌頌了他們與農民兄弟心貼心的崇高情操。
王福年專注地閱讀著,他深知作為大隊書記,不僅要關注田間地頭的瑣事,更要把握政策導向,關心時事動態,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小王莊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讀罷報紙,王福年轉身走向農業科技書籍專架,開始翻閱關於「中藥種植」的專業書籍。他仔細研讀,時不時在筆記本上記下要點,眼神中流露出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改變家鄉面貌的決心。時間在書頁的翻動間悄然流逝,兩個多小時後,肩膀突然被人輕輕拍了一下。
王福年嘴角微微上揚,知道是胡歆琰來了,決定逗她一下。
他故作沉醉於書本之中,對胡歆琰的輕拍毫無反應。胡
歆琰不明所以,以為自己力度不夠,便加重了力道再拍一次。王福年依舊穩如磐石,全神貫注於眼前的書本。胡歆琰察覺到異樣,狡黠一笑,果斷伸出右手,猛地掐住王福年的胳膊。
一陣突如其來的疼痛讓王福年本能地轉頭,只見胡歆琰正捂著嘴,眼裡閃爍著捉弄成功的得意之色。
意識到書店內需要保持安靜,王福年忍住笑意,輕輕指了指門外,示意胡歆琰出去「算帳」。
兩人來到書店門口,王福年率先開口:「你這丫頭,下手忒狠,打是親,罵是愛,懂不懂?」
胡歆琰被這突如其來的情話弄得面頰瞬間泛紅,如同枝頭新鮮摘下的紅蘋果,嬌嗔道:「說什麼呢!我不理你了。」
其實,王福年早已視胡歆琰為親人般的存在,言語間的隨性與親近正是他對家人特有的表達方式。
王福年見胡歆琰羞澀的模樣,連忙打圓場:「哎呀,開個玩笑而已,你還真生氣了?我在這兒等你好久了,有好多事想跟你說呢。要不咱們去旁邊小館子吃頓餃子,邊吃邊聊?」
胡歆琰欣然應允,兩人步入街角的小飯館,各自點了一碗熱騰騰的白菜餃子。
餃子還未上桌,交談已然開始。
王福年將自己上任後的「三把火」、搶挖野丹參的經過一一道來,話語間滿是對小王莊未來的憧憬與期待。說到激動處,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包東西,小心翼翼地打開,將幾株根莖粗壯、皮紅斷白的野丹參擺在桌上,驕傲地介紹:「這就是我們小王莊獨有的野丹參,品質上乘,市場搶手。」
胡歆琰作為一名記者,職業敏感讓她立刻意識到這是一條極具價值的農村題材。她目光炯炯地看著王福年,懇切地請求:「你能詳細講講你們小王莊的野丹參情況嗎?」王福年點點頭,娓娓道來:「我們這裡的野丹參與其他地方不同,根莖粗壯、皮紅斷白,藥效更佳。挖取時要整根帶土,不可用水清洗,回家後攤開晾曬,半干時翻動抖土,全程避免雨淋,確保快速乾燥。我剛才在圖書館查到,這種野丹參具有活血、提高耐缺氧能力、預防血栓、護肝、降血脂、抗腫瘤、降血糖、增強免疫力等多種功效。」
「天哪,這麼多好處!」胡歆琰驚嘆不已,「王福年,你們小王莊真是挖到了寶啊!」
王福年聽罷,眼中閃爍著光芒,他知道,小王莊的未來,或許就藏在這看似尋常的野丹參之中。
此刻,餃子端上桌,熱氣蒸騰,香氣四溢,兩人的對話在氤氳的蒸汽中繼續,為這個年底的縣城增添了幾分溫馨與希望。
王福年被胡歆琰追問野丹參價值來源的問題,臉上不禁浮現出一抹得意之色,那神情仿佛在說:「我們小王莊可不簡單!」他起身走到熱水壺旁,熟練地倒了兩杯溫開水,隨後從口袋裡取出一小包野丹參片,分別放入杯中。一杯遞給了胡歆琰,一杯則留給自己。他微笑著示意:「先嘗嘗這泡好的野丹參水,喝完我再告訴你。」
胡歆琰接過杯子,感激地道了聲謝。看著杯中漂浮的紅褐色丹參片,她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快告訴我,你們小王莊怎麼就『藏龍臥虎』了?」
王福年故意賣了個關子:「別急,先喝口我泡的野丹參水,喝了我就告訴你。」
胡歆琰依言輕啜一口,那水入口微苦,但她從小便偏好苦味,反而覺得這味道對她的口味。她與大多數女孩不同,始終信奉「良藥苦口利於病」,每當生病吃藥,從不需要父母催促,總是主動服下,配上一口開水便順喉而下。此刻,她又接連飲下幾大口,不一會兒便將杯中的丹參水喝得一滴不剩。
見胡歆琰喝完,王福年這才娓娓道來:「我們村東頭住著一戶人家,祖上曾是清宮太醫院的太醫,傳到這一代,雖現在不能再行醫,但醫術仍在。前些日子,我無意間從他那裡得知,村後山生長的野丹參實乃上等藥材,這才有了後續的一系列行動。」
王福年壓低聲音,略顯羞澀地說:「他還告訴我,這野丹參對女孩子特別有益。所以,我特意為你挑選了一些最好的,就在這包里。」
說完,他把先前包好的野丹參推到胡歆琰面前。那句話出口,他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不確定胡歆琰是否聽清了這略顯含蓄的關心。
「對了,村里老人還說,他家還保留著不少清宮時期的良方秘籍。」王福年補充道。
胡歆琰聽聞,眼中滿是驚奇,連連讚嘆小王莊的深厚底蘊與獨特魅力。
此時,服務員恰好端上兩盤熱氣騰騰的白菜餃子,每個餃子飽滿圓潤,如同白玉般晶瑩剔透,蒸騰的熱氣裊裊上升,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