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墨水到底什麼味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覺得語文課本里選取了很多簡單又有意思的小故事,但因為數量有點多,所以我只對部分課文有很深的印象,其他小故事只有讀到才能回憶起來。

  比如有關達·文西的《畫雞蛋》,這一篇的故事也很有辨識度,我一說出小故事的題目,很多讀者應該就想起來講的什麼故事。

  四百多年以前,有個義大利人叫達·文西。他是個著名的畫家。

  達·文西開始學畫的時候,老師先讓他畫雞蛋,畫了一個又讓他畫一個。他畫得不耐煩了,就問老師:「老師,您天天要我畫雞蛋,這不是太簡單了嗎?」老師嚴肅地說:「你以為畫雞蛋很容易,這就錯了。在一千個雞蛋當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每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狀也不一樣。我讓你畫雞蛋,就是要訓練你的眼力和繪畫技巧,使你能看得準確,畫得熟練。」

  達·文西聽從老師的話,用心畫雞蛋,畫了一張又一張,每一張都畫了許多形狀不同的雞蛋。

  後來,達·文西無論畫什麼,都能畫得又快又像。

  這個小故事,以現在的標準看,就是一篇十足的雞湯文,有一股《讀者》風。不過,我覺得對小時候的我們挺有教育意義的。在我們年齡還小,習慣、閱歷尚淺的時候來這麼一個雞湯小故事,對我們的成長挺有意義的。

  除了教育意義,學習這篇課文的樂趣還在於大家會比賽畫雞蛋。這個不是老師組織的,是同學們自己私下比賽。下課了,相互比較,看誰畫的好。畢竟大家都沒有上過什麼興趣班,更沒有所謂的畫畫技巧,甚至連彩筆都沒有。大家靠著樸素的模仿和想像,畫出自己眼中的雞蛋。這裡無關城鄉差距,這裡只有我們童年的歡樂。

  現在的雞蛋可沒有我小時候的金貴。那時候村裡的雞都是散養的,我們俗稱「笨雞」,城裡叫「走地雞」。那時候出外務工的人還比較少,除了收穫季節賣出稻子、麥子等糧食能夠拿到現金外,村里大部分人是沒有多少錢的。所以也就存在以物易物的情況。

  小學大門旁邊有一家小賣鋪,唯一的一家,由一個老教師開的。小孩子們饞了,又沒錢,就會從家裡偷偷拿雞蛋到小賣鋪換零食吃。所謂的零花錢的概念,是我後來進縣城讀書後才知道的概念。我記憶中家裡沒有養過雞,也就沒有雞蛋可以拿。雞和鴨都是直腸子,走哪糞便就拉到哪,會把院子或者屋裡搞得很髒。我小姑家當時雞鴨成群,平時偶爾去她家走親戚,能看到吃飯用的桌子上有雞屎,屋裡屋外到處都有雞屎。因此,我走路要很小心,生怕踩到雞屎。

  因為村里很多人家都養雞,為了群分,一些家庭會給雞染色。所以,我上學路上經常能看到五顏六色的雞跑來跑去。不過,也會有雞失蹤的情況,那就搞不清楚是被土狗、野貓偷吃了還是被別人偷偷燉了。

  小時候,雞蛋其實是不能經常吃到的,每家每戶會把雞蛋攢起來,然後等趕集時變賣換成現金。可想而知,現金是多麼重要。

  有一次,我沿著村里主幹道——一條碎石子鋪就的路步行去上學,在路邊居然撿到一元錢的硬幣。我從來沒有這麼富裕過,當即去小賣鋪買了辣條、蘋果皮、果丹皮,反正狠狠地奢侈了一把。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很仔細地在盯著路面,不過,幸運女神就再也沒有降臨過了。(說到這,我情不自禁打開購物軟體、下單了一些童年美味。)

  話說,小時候的吃食真的很單調,基本都是吃飯,所有小孩子的夢想基本都是當小賣鋪老闆。平時的主食除了米飯就是麵條、饅頭,寡淡到我挑食。所以,我就很喜歡吃甜味的包子。是的,包子裡要麼只有因為受熱變成液體的紅糖、要麼是帶有少許甜味的芝麻。那時候,絕對是人間美味。

  因此,當課文學到陳毅吃墨水的故事時,我就蠻想嘗試一下。

  陳毅爺爺小時候非常喜歡讀書。

  有一次,他正在看書,媽媽端來餅和芝麻醬,叫他蘸著吃。他一邊看書,一邊吃餅。書桌上有一個大墨盒,他竟把餅蘸到墨盒裡,一口一口吃得很香。

  媽媽走進屋,看到他滿嘴都是墨,吃驚地叫了起來。這時,他才發現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醬,而是墨水。

  媽媽一邊責怪他,一邊心疼地拉他去漱口。他卻笑著說:「沒關係!吃點墨水好哇,我肚子裡的『墨水』還太少呢!」

  雖然很好奇墨水是什麼味道,但墨水跟故事裡的芝麻醬一樣,在生活中很少見到。所以,我只有瞎想的份,根本無從實踐。

  直到過年時,大舅用墨汁寫毛筆字春聯的時候。我湊近聞了聞墨汁的氣味。這東西,能好吃嗎?他看的什麼書呀?這麼精彩?這麼大的氣味居然不知道?

  我想,我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才是最莫名其妙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