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前妻來了
楊振浩前妻葉婧玲突然來到楊家,衣服襤縷,蓬頭垢面,要找楊振浩,被僕人孔韜擋在了門外。
「我要找楊振浩。」葉婧玲叫囂道。
「你是誰?」孔韜質問道。
「你不要問我是誰,快把你家主人叫出來。」
「我家主人不在。」
「編謊,一個臭風水先生不在家,還能上天。」
白倩莉聽到外面有人喊叫,她從堂屋裡出來,看到一個穿著不修邊幅的女人,白倩莉第一印象是一位討吃的瘋子。
「我家主人不在,去外面給別人堪輿風水去了。」白倩莉道。
「你是誰?」葉婧玲問道。
「這是我家女主人。」孔韜道。
「楊振浩這個不要臉的,良心讓狗吃了,我還沒有與他離婚,他就嫖上婊子了。」
白倩莉一聽這話,猜測是夫君楊振浩的前妻,她本想向前搧她兩耳光,馬上收回了自己的想法,他聽楊振浩說過,他的妻子不知去向好多年了,說已經死了,怎麼突然冒出一個大活人。
「你在編謊,夫君說他的前妻已經死了,不知去向。」白倩莉道。
「呸呸呸,他才死了呢。」
「夫君真的不在家,你說,你今天過來想幹啥?」
「他是我男人,我找我男人難道有錯?」葉婧玲說著直往院子裡闖,孔韜仍把她攔在了門外。
「沒有主人的同意,你是不能進院的。」孔韜像一堵銅牆鐵壁站在門口。
「你的身份我們無法辨認,楊家是不允許你進院的,事情的真偽要等夫君回來再說。」白倩莉說話的口氣略有緩和。
「楊振浩啥時候回來?」
「明天。」
「那我今天住到哪裡?」葉婧玲問道。
「這我們管不著。」
「給我在這裡找個住處,明天等楊振浩再說。」
「村裡有旅店,你可以到那裡去住。」
「我沒有銀兩。」
連個住店的碎銀都沒有,還如此猖狂。白倩莉想。
「段婕,給她五個銅幣,讓她走。」
段婕取出五個銅幣遞給了葉婧玲,她接過五個銅幣罵罵咧咧地去尋居住的地方去了。
我們這位風水大師,風流韻事真多,一茬接著一茬。
葉婧玲是楊振浩的前妻,十多年前突然間消失,原因是因為楊振浩不成才,整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葉婧玲勸說,還常遭到楊振浩的打罵,她抱著兒子回娘家偃新縣葉家莊去了。
到了娘家,葉婧玲把自己結婚以來的苦衷,向父母訴說。
葉婧玲父母聽到女兒在汴京城受到的委屈苦難,兩位老人泣不成聲,他們徵求女兒的意見,葉婧玲說,她不打算回汴京城了。
父親徵得女兒的同意,在離家較遠的山坡上給她搭建了兩間地臥鋪,把女兒安頓下來。
父親又幫助女兒在住的附近開墾了幾畝荒地,讓葉婧玲耕種,以養家餬口。
有了地方居住了,生活安穩了,葉婧玲一住就是十餘年的時間。
楊振浩是個汴京城人,葉婧玲是偃新縣人,兩人是怎樣認識的?這要從二十年前說起。
宋朝建立之初,商業政策放鬆管理,出現了一種全民皆商的商業聖景,汴京城的居民紛紛推著獨輪車到鄉下賣貨,十多歲的楊振浩也加入到浩浩蕩蕩的下鄉賣貨商隊中。
楊振浩推著日常用品下鄉到偃新縣賣貨,在葉家莊碰上了葉婧玲,她在買貨時,對眼前這位瀟灑倜儻的小伙子一下子產生了愛意,鍾情懷春的兩個人,眼中碰出感情的火花。
當時汴京城商販推車賣貨主要是在農村,農村沒有旅店,一般是走到哪裡,尋找一農家住下。
楊振浩晚上找藉口住在了葉家。
第二天走的時候,他給了葉家一把線和幾根針,同時送給了葉婧玲一個蝴蝶發卡。
這個發卡成了葉婧玲思念楊振浩的信物。
楊振浩之所以招來女性的愛慕,主要是他那帥氣的長相,公眾化認為的美男子,也就是哄丈母娘開心的那一種。
給姑娘找對象,一般情況下,只要是丈母娘同意了,這樁婚事十有八九能成。
楊振浩推車南下,繼續賣他的貨物,他心中雖然有了牽掛,怎麼把異地姑娘娶回家中,他沒有信心。
葉倩玲心中有了牽掛,她每天會到村南的堡子旁大樹下,等待如意郎君的到來,她知道,推車的情哥哥一定會沿原路返回。
日復一日的等待,讓她心竭憔悴,兩個月時間過去了,沒有郎君的身影,難道一面的感情,經不住時間的考驗,錯過的情緣,將是人生一輩子的遺憾,難道情哥哥從其他路上回汴京了。
如果這種情況真的出現,執著追求愛情的葉婧玲想著去汴京城找如意郎君。可是,她又一想,自己連偃新縣城都沒有去過,怎麼去皇城找自己心愛的人,如果能去,也是大海撈針的失望,根本沒辦法尋找。
葉婧玲徹底失望了,她帶著遺憾想放棄在村南堡子大樹下的等待。
在一次等待中,葉婧玲沒有等到,她想,該放棄的不放棄,會把自己煎熬死。
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就在最後一次等待,把愛情等來了希望,
楊振浩推車從南面回來。
楊振浩看到葉婧玲在堡子樹下站著,他的心激動不已,難道這是巧合,還是機緣?他主動向前打招呼,道:「葉公主,你要買貨呀。」
葉婧玲見到楊振浩,想起等待時的煎熬,眼眶包含淚水,說話很直白地道:「我在這裡等你。」
姑娘的直言不諱,讓楊振浩激動萬分,他拿出一個蝴蝶發卡,道:「賣的只剩下這一個發卡了,送給你。」
「你已經送我一個了。」
「拿著,好事成雙。」
葉婧玲接過發卡,道:「走,到我家吃飯去。」
楊振浩不用分說,跟著葉婧玲回家了。
葉婧玲父母看到女兒把汴京商販領到家中,一切都明白了,怪不得女兒這一段時間天天往外跑,魂不守舍的,原來是等汴京這位小伙子。
葉婧玲父母接待了楊振浩,並為他安排歇息的地方。
楊振浩在葉婧玲的邀請下,在她家待了幾天,這段時間正是葉婧玲向楊振浩暗送秋波的事候。
葉婧玲很喜歡觀顏察色,她看到楊振浩對她產生了好感,開始向他表白。
「楊公子,我想與你一塊去汴京,你意下如何?」
「葉公主,好的很,恐怕你家中父母不同意。」
「你只要同意,我父母肯定同意,他們的思想工作我來做。」
「那好吧,你與伯父、伯母商量,咱們近兩天回汴京。」
葉婧玲徵得楊振浩的同意後,她向父母徵求意見。
「家母,您看汴京來的楊公子怎麼樣?」葉婧玲問道。
「你問這個幹啥?」母親問道。
「我想跟他去汴京。」
「他只是一個過路商販,咱們對他不了解,你不能跟他走。」母親的話讓幼稚的葉婧玲無言以答,她的決定是不是有點草率,思想上出現困惑,拿不定主意。
葉母把女兒的想法告訴給了夫君,葉婧玲的父親對女兒跟汴京商販楊振浩去汴京堅決反對。
葉婧玲在父母的反對下,經過複雜的思想鬥爭,她向楊振浩說明了情況,她的父母反對她去汴京。
對於子女的婚事,宋朝提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父母反對,葉婧玲很難改變這種事實。
楊振浩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葉家莊,葉婧玲含淚送別了自己初戀情人。
楊振浩回到汴京家中,把他在偃新縣碰到姑娘葉婧玲的事情向父母說了一遍,他對這位姑娘很是向心,想讓父母去一次偃新縣。
在楊振浩的極力勸說下,他的母親同意陪他一起去了偃新縣葉家莊提親。
楊振浩母子的到來,讓葉婧玲的父母甚是高興,看來,汴京這位小伙子真的看上自己女兒了。
為了打消葉婧玲父母的思想顧慮,楊振浩邀請葉家人先去汴京看一下,再商量彼此兒女的婚事。
葉婧玲及父母在楊振浩父母的邀請下,一塊去了汴京。
到了汴京,楊家是一個四合院,臨街有兩間商鋪,在汴京東街巷,家庭條件一般,但對於鄉村來說,算是已經夠好的了。
葉家兩位老人對楊振浩沒有意見,當楊振浩父母提起兒女婚事時,葉家父母答應了下來。
楊家按照習俗禮節為楊振浩操辦了婚事。
千里姻緣一線牽。
葉婧玲嫁到楊家,心中很滿足,一個窮鄉僻壤的鄉下姑娘,能在皇城中找到如意的婆家,已經夠幸運的了。
楊振浩父母對兒媳很滿意,人勤快,肯吃苦,心地善良。
婆婆與兒媳操持著商鋪經營,楊振浩及父親常年推車外出鄉下販賣日常生活用品,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一年之後,兒子的出生給楊家倍添了幸福祥和。
婆婆因年齡大,腿腳不方便,專門搞孫子,楊家商鋪有葉婧玲一人操心經營。
幸福的日子持續。
在兒子三歲時,楊父因積勞成疾,撒手人寰,給楊家幸福的家庭蒙上了陰影。
楊父在世時,楊振浩由父親管制著,他不敢吊兒郎當的胡作非為,現在父親去世了,他那典型的城市小市民形象,日益流露出來,遊手好閒,好吃懶做。
葉婧玲起初看到夫君楊振浩的樣子,她能理解寬容,夫君畢竟是城裡人,表現出一種市儈形象,可以理解。但是,生活還要持續過下去,一時的遊手好閒,可以理解寬容,長時間的好吃懶做,生活沒有了保障,恐怕誰都受不了。
葉婧玲既要照看孩子,又要管理經營商鋪,楊振浩的玩世不恭的痞子習性讓她看了非常生氣,尤其是他推車販賣日常生活用品掙來的銀兩,不交給妻子,而是去茶樓喝茶,泡小姐,讓葉婧玲是可忍,孰不可忍,兩人經常打鬧吵架。
貧賤夫妻百事哀。
楊振浩的痞子表現,母親曾苦口婆心地勸說,結果無濟於事,經常把老人家氣得死去活來。
葉婧玲對楊振浩來硬的不行,就來軟的,哄磨著經營生意,楊振浩是軟硬不吃的壞傢伙,仍是我行我素,不顧及家庭,葉婧玲不說還好,說了嫌她嘮叨,拳打腳踢。
常年累月的吵鬧,讓葉婧玲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她在精神與肉體百般蹂躪的情況下,抱著兒子回娘家去了。
「我要找楊振浩。」葉婧玲叫囂道。
「你是誰?」孔韜質問道。
「你不要問我是誰,快把你家主人叫出來。」
「我家主人不在。」
「編謊,一個臭風水先生不在家,還能上天。」
白倩莉聽到外面有人喊叫,她從堂屋裡出來,看到一個穿著不修邊幅的女人,白倩莉第一印象是一位討吃的瘋子。
「我家主人不在,去外面給別人堪輿風水去了。」白倩莉道。
「你是誰?」葉婧玲問道。
「這是我家女主人。」孔韜道。
「楊振浩這個不要臉的,良心讓狗吃了,我還沒有與他離婚,他就嫖上婊子了。」
白倩莉一聽這話,猜測是夫君楊振浩的前妻,她本想向前搧她兩耳光,馬上收回了自己的想法,他聽楊振浩說過,他的妻子不知去向好多年了,說已經死了,怎麼突然冒出一個大活人。
「你在編謊,夫君說他的前妻已經死了,不知去向。」白倩莉道。
「呸呸呸,他才死了呢。」
「夫君真的不在家,你說,你今天過來想幹啥?」
「他是我男人,我找我男人難道有錯?」葉婧玲說著直往院子裡闖,孔韜仍把她攔在了門外。
「沒有主人的同意,你是不能進院的。」孔韜像一堵銅牆鐵壁站在門口。
「你的身份我們無法辨認,楊家是不允許你進院的,事情的真偽要等夫君回來再說。」白倩莉說話的口氣略有緩和。
「楊振浩啥時候回來?」
「明天。」
「那我今天住到哪裡?」葉婧玲問道。
「這我們管不著。」
「給我在這裡找個住處,明天等楊振浩再說。」
「村裡有旅店,你可以到那裡去住。」
「我沒有銀兩。」
連個住店的碎銀都沒有,還如此猖狂。白倩莉想。
「段婕,給她五個銅幣,讓她走。」
段婕取出五個銅幣遞給了葉婧玲,她接過五個銅幣罵罵咧咧地去尋居住的地方去了。
我們這位風水大師,風流韻事真多,一茬接著一茬。
葉婧玲是楊振浩的前妻,十多年前突然間消失,原因是因為楊振浩不成才,整天吃喝玩樂,不務正業,葉婧玲勸說,還常遭到楊振浩的打罵,她抱著兒子回娘家偃新縣葉家莊去了。
到了娘家,葉婧玲把自己結婚以來的苦衷,向父母訴說。
葉婧玲父母聽到女兒在汴京城受到的委屈苦難,兩位老人泣不成聲,他們徵求女兒的意見,葉婧玲說,她不打算回汴京城了。
父親徵得女兒的同意,在離家較遠的山坡上給她搭建了兩間地臥鋪,把女兒安頓下來。
父親又幫助女兒在住的附近開墾了幾畝荒地,讓葉婧玲耕種,以養家餬口。
有了地方居住了,生活安穩了,葉婧玲一住就是十餘年的時間。
楊振浩是個汴京城人,葉婧玲是偃新縣人,兩人是怎樣認識的?這要從二十年前說起。
宋朝建立之初,商業政策放鬆管理,出現了一種全民皆商的商業聖景,汴京城的居民紛紛推著獨輪車到鄉下賣貨,十多歲的楊振浩也加入到浩浩蕩蕩的下鄉賣貨商隊中。
楊振浩推著日常用品下鄉到偃新縣賣貨,在葉家莊碰上了葉婧玲,她在買貨時,對眼前這位瀟灑倜儻的小伙子一下子產生了愛意,鍾情懷春的兩個人,眼中碰出感情的火花。
當時汴京城商販推車賣貨主要是在農村,農村沒有旅店,一般是走到哪裡,尋找一農家住下。
楊振浩晚上找藉口住在了葉家。
第二天走的時候,他給了葉家一把線和幾根針,同時送給了葉婧玲一個蝴蝶發卡。
這個發卡成了葉婧玲思念楊振浩的信物。
楊振浩之所以招來女性的愛慕,主要是他那帥氣的長相,公眾化認為的美男子,也就是哄丈母娘開心的那一種。
給姑娘找對象,一般情況下,只要是丈母娘同意了,這樁婚事十有八九能成。
楊振浩推車南下,繼續賣他的貨物,他心中雖然有了牽掛,怎麼把異地姑娘娶回家中,他沒有信心。
葉倩玲心中有了牽掛,她每天會到村南的堡子旁大樹下,等待如意郎君的到來,她知道,推車的情哥哥一定會沿原路返回。
日復一日的等待,讓她心竭憔悴,兩個月時間過去了,沒有郎君的身影,難道一面的感情,經不住時間的考驗,錯過的情緣,將是人生一輩子的遺憾,難道情哥哥從其他路上回汴京了。
如果這種情況真的出現,執著追求愛情的葉婧玲想著去汴京城找如意郎君。可是,她又一想,自己連偃新縣城都沒有去過,怎麼去皇城找自己心愛的人,如果能去,也是大海撈針的失望,根本沒辦法尋找。
葉婧玲徹底失望了,她帶著遺憾想放棄在村南堡子大樹下的等待。
在一次等待中,葉婧玲沒有等到,她想,該放棄的不放棄,會把自己煎熬死。
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就在最後一次等待,把愛情等來了希望,
楊振浩推車從南面回來。
楊振浩看到葉婧玲在堡子樹下站著,他的心激動不已,難道這是巧合,還是機緣?他主動向前打招呼,道:「葉公主,你要買貨呀。」
葉婧玲見到楊振浩,想起等待時的煎熬,眼眶包含淚水,說話很直白地道:「我在這裡等你。」
姑娘的直言不諱,讓楊振浩激動萬分,他拿出一個蝴蝶發卡,道:「賣的只剩下這一個發卡了,送給你。」
「你已經送我一個了。」
「拿著,好事成雙。」
葉婧玲接過發卡,道:「走,到我家吃飯去。」
楊振浩不用分說,跟著葉婧玲回家了。
葉婧玲父母看到女兒把汴京商販領到家中,一切都明白了,怪不得女兒這一段時間天天往外跑,魂不守舍的,原來是等汴京這位小伙子。
葉婧玲父母接待了楊振浩,並為他安排歇息的地方。
楊振浩在葉婧玲的邀請下,在她家待了幾天,這段時間正是葉婧玲向楊振浩暗送秋波的事候。
葉婧玲很喜歡觀顏察色,她看到楊振浩對她產生了好感,開始向他表白。
「楊公子,我想與你一塊去汴京,你意下如何?」
「葉公主,好的很,恐怕你家中父母不同意。」
「你只要同意,我父母肯定同意,他們的思想工作我來做。」
「那好吧,你與伯父、伯母商量,咱們近兩天回汴京。」
葉婧玲徵得楊振浩的同意後,她向父母徵求意見。
「家母,您看汴京來的楊公子怎麼樣?」葉婧玲問道。
「你問這個幹啥?」母親問道。
「我想跟他去汴京。」
「他只是一個過路商販,咱們對他不了解,你不能跟他走。」母親的話讓幼稚的葉婧玲無言以答,她的決定是不是有點草率,思想上出現困惑,拿不定主意。
葉母把女兒的想法告訴給了夫君,葉婧玲的父親對女兒跟汴京商販楊振浩去汴京堅決反對。
葉婧玲在父母的反對下,經過複雜的思想鬥爭,她向楊振浩說明了情況,她的父母反對她去汴京。
對於子女的婚事,宋朝提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父母反對,葉婧玲很難改變這種事實。
楊振浩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葉家莊,葉婧玲含淚送別了自己初戀情人。
楊振浩回到汴京家中,把他在偃新縣碰到姑娘葉婧玲的事情向父母說了一遍,他對這位姑娘很是向心,想讓父母去一次偃新縣。
在楊振浩的極力勸說下,他的母親同意陪他一起去了偃新縣葉家莊提親。
楊振浩母子的到來,讓葉婧玲的父母甚是高興,看來,汴京這位小伙子真的看上自己女兒了。
為了打消葉婧玲父母的思想顧慮,楊振浩邀請葉家人先去汴京看一下,再商量彼此兒女的婚事。
葉婧玲及父母在楊振浩父母的邀請下,一塊去了汴京。
到了汴京,楊家是一個四合院,臨街有兩間商鋪,在汴京東街巷,家庭條件一般,但對於鄉村來說,算是已經夠好的了。
葉家兩位老人對楊振浩沒有意見,當楊振浩父母提起兒女婚事時,葉家父母答應了下來。
楊家按照習俗禮節為楊振浩操辦了婚事。
千里姻緣一線牽。
葉婧玲嫁到楊家,心中很滿足,一個窮鄉僻壤的鄉下姑娘,能在皇城中找到如意的婆家,已經夠幸運的了。
楊振浩父母對兒媳很滿意,人勤快,肯吃苦,心地善良。
婆婆與兒媳操持著商鋪經營,楊振浩及父親常年推車外出鄉下販賣日常生活用品,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一年之後,兒子的出生給楊家倍添了幸福祥和。
婆婆因年齡大,腿腳不方便,專門搞孫子,楊家商鋪有葉婧玲一人操心經營。
幸福的日子持續。
在兒子三歲時,楊父因積勞成疾,撒手人寰,給楊家幸福的家庭蒙上了陰影。
楊父在世時,楊振浩由父親管制著,他不敢吊兒郎當的胡作非為,現在父親去世了,他那典型的城市小市民形象,日益流露出來,遊手好閒,好吃懶做。
葉婧玲起初看到夫君楊振浩的樣子,她能理解寬容,夫君畢竟是城裡人,表現出一種市儈形象,可以理解。但是,生活還要持續過下去,一時的遊手好閒,可以理解寬容,長時間的好吃懶做,生活沒有了保障,恐怕誰都受不了。
葉婧玲既要照看孩子,又要管理經營商鋪,楊振浩的玩世不恭的痞子習性讓她看了非常生氣,尤其是他推車販賣日常生活用品掙來的銀兩,不交給妻子,而是去茶樓喝茶,泡小姐,讓葉婧玲是可忍,孰不可忍,兩人經常打鬧吵架。
貧賤夫妻百事哀。
楊振浩的痞子表現,母親曾苦口婆心地勸說,結果無濟於事,經常把老人家氣得死去活來。
葉婧玲對楊振浩來硬的不行,就來軟的,哄磨著經營生意,楊振浩是軟硬不吃的壞傢伙,仍是我行我素,不顧及家庭,葉婧玲不說還好,說了嫌她嘮叨,拳打腳踢。
常年累月的吵鬧,讓葉婧玲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她在精神與肉體百般蹂躪的情況下,抱著兒子回娘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