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利劍
《麟趾格》是高氏為了竊取魏室權柄而制訂的律法,如今不堪使用,甚至會讓晉陽方面有機可乘,培養出第二個高氏來。
「律法為王者之鞭,要牢牢掌握在君王手中,鞭子的力度、範圍,全看律法制訂得合不合理。」
合理的標準,自然是看如何符合他們高氏的需要。
「曾有人送信求情,黎陽郡太守房超將其杖殺,父皇交口稱讚,並效仿曹操懸掛木棒,若能繼續實行下去,可以阻遏人情賄賂之風,可惜中途而止。」
對此高洋還有印象,這件事發生在高洋剛剛登基那會兒,當時他還很勵精圖治,想要創造一個風氣嶄新的帝國。
有人走人情到房超那裡,房超將使者打死,高洋非常喜悅,但是都官郎中宋軌上書,說如果請求別人受賄就被誅殺,那親自枉法謀私又該是什麼刑罰?
那時候高洋還年輕,雙標和無恥沒有練到家,不好意思說我們高家人除外,現在的高洋已經是完全體,再有人上這種奏疏,估計會被他罵一句「天家之事與汝何干」就打死。
這也是齊國皇權逐漸強化的體現,彼時高洋剛剛登基,權力不足,而現在他有足夠的威望去推行這件事。
「父皇早年曾命百官商議制定《齊律》,然而一直未成,案件的審判仍依據舊魏朝律。那在世人眼中,我們到底是新生的大齊,還是只是換了國名的舊魏?想是這些官僚不通律法,或故意拖延,若是新法遲遲不推進,則世人不知我大齊之新,舊魏的弊病也就無從清起。」
高洋的臉上出現了狠厲之色,這是他的心病,最恨別人看不起自己。
「又有被彈劾者,反過來誣告彈劾者的事情,父皇明察,詔令設立彈劾條例,有罪之人不得告發。然而這條規定卻被有心之人利用,先將清白者誣告為罪人,被告人無奈只得攀指他人,眾多官吏居然無法判斷,涉案者常達千人。這實際上是官員們為求寵信,欺上瞞下,曲解父皇的好意,壞了國法……」
高殷這時候所說的,就純粹是為高洋遮羞了。
因為高洋的規定很沒腦子,有罪之人不得告發他人,那些真正有罪的傢伙,就會為了防止自己被告發,先發制人去攻擊知道他們底細的人,而被攻擊的人就只能拖新的人下水,這樣就會有官員涉入調查,從而可能洗白這些冤枉者。
當然高洋也不是故意沒腦子的,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讓底下的官員互相攻擊,無法團結,並且有機會去殺死他想謀害的某些官員,符合他殺人的需求。
然而他畢竟是皇帝,高殷作為他的太子,也只能說他的本意是好的,都給下面的人執行壞了。
「……所以孩兒以為,出台新法刻不容緩,給務實的官員以倚仗,讓奸猾的人無所遁形,不僅能為世人表率,而且能強化君主的權威,實在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高洋聽罷,細細思索片刻。
「你如此說,心裡一定有腹案了?」
高殷點頭:「正是。帝王所用的權力,無非獎賞與懲罰,使用它們的要點就在於情理。然而情理有時有進有退,事件有時是非難辨,或許今日這案合該如此判,十年之後有了新證據,卻又將其完全推翻。而獎賞可以追回,懲罰卻不能復原,孩兒認為以後遇上應該獎賞或懲罰的情況時,施行獎賞不能確定時從重,懲罰不能確定時從輕的原則,且保留當事人和親屬在事後永遠追溯的權力,讓他們始終可以申辯。」
「在這個基礎上,設立明晰準確的法令,簡明扼要的科條,再命令官宦人家的子弟必須研習,作為當官之基礎。凡是能提出法令的漏洞,以及能給出解決方案的,無論是誰,都派官員去研究,再上報給宰輔和父皇判斷是否合理,給予適當的賞賜,這樣,我大齊的律令將深入人心,世人也知我大齊治國法中有理,理中有情,何愁不得天下人望?」
高洋默然。某種意義上,這個孩子比自己更懂得如何治理國家,雖然現在只是嘴上空談,但確實地說中了要點。
國家只是一個概念,當所有人都承認的時候,「齊國」就存在,而當所有人都不承認了,「魏國」也就不存在了。
而嚴格執行的法律,是最能讓人感受到國家切實存在的體驗,也是最能展現帝王威嚴的途徑。
但能否嚴格按照這個美好的構圖走下去,高洋非常懷疑,人總是有惰性的,他自己在這一點上格外有說服力,齊國的官員們僅僅只需要一半他的懶惰和私慾,那這個法律執行的力度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反過來,變成上下欺瞞的工具。
「當然,孩兒不相信官員們都會如此努力盡心,朝廷中尚有御史台,民間豈可沒有?應當設立更隱秘的監察部門,嚴密監視官員們的執法。有些官員秉持無訟是求、恕讓為先的觀念,又或者沽名釣譽,為了得一個吏治清明的名聲,故意壓制民訟,亦或者粗糙斷案,讓民人不敢告官。」
「因此,孩兒認為當設立一個特察部門,專門去各地探訪,收買當地士人民子,查探官吏執法實情……」
高洋眼前一亮,這可是一個控制臣民的好手段,雖然這麼做會被臣子罵,但能幫助他握緊權力就行,而且他現在做什麼不會被臣子罵?罵得還少嗎?!
以往也不是沒有特使,但那些都是皇帝的近侍或者朝廷的臣子,本身就在官員的圈子內,事情不可能做絕。他們不至於欺瞞皇帝,但多半也會指點當地官員,等他們改變或者遮掩之後再向皇帝報告,讓皇帝得到一個虛假的情況。
高洋所需的,就是一個完全忠誠於他,什麼話都敢說,任何情報都是真實的絕對可信賴的部門。
他一下子想起了高殷前些日子要設立的東宮輯事廠。
只是這輯事的範圍,從宮廷擴大到了全國。
「它會成為我們大齊朝的一把利劍。」
高洋看著高殷的雙眼,從那兒窺見的是同樣熾熱的權慾火焰。
之前高殷說的制定新齊律,高洋知道很重要,但也覺得很麻煩,一直提不起興趣。直到後面這個提議,才感到有趣起來,這可是能讓他的權力更加集中的東西。
「好,很好。這件事就按照你的心意去辦。如何制定新齊律,你和須拔去商議,之後給我個章程。」
須拔是高睿的小字,在歷史上,也是高睿負責制定了新齊律,高殷只需要在未來的高睿的想法上添添補補,剩下的全交給本人二次創作就可以了。
「輯事廠……之後我會和永樂說,你有權在宮裡調動你的東宮宿衛,非我親令,可以無視任何人。」
高殷本身也是有東宮宿衛的,只是要接受皇帝宿衛的指令,否則形同謀逆,而高洋的意思,就是給了高殷極大的自主權限,只要不是直接攻擊高洋的宿衛,就可以對任何人動手。
甚至包括太后。只是高洋不會說明白,需要高殷自己領悟,而且還要有膽色。
嚴格來說,高殷現在找機會帶東宮宿衛,趁著高演高湛進宮的時候把他們殺了,也是做得到的——只是事後會有天大的屁股要擦罷了。
高洋也興奮起來了,皇權得到了新玩具,這種精神上的快感甚至壓制住了他身體的燥熱,讓他躍躍欲試,他可是有著足夠的人手來組建一個特務機構。
他忽然想起什麼。
「對了,你第二個想法呢?」
「律法為王者之鞭,要牢牢掌握在君王手中,鞭子的力度、範圍,全看律法制訂得合不合理。」
合理的標準,自然是看如何符合他們高氏的需要。
「曾有人送信求情,黎陽郡太守房超將其杖殺,父皇交口稱讚,並效仿曹操懸掛木棒,若能繼續實行下去,可以阻遏人情賄賂之風,可惜中途而止。」
對此高洋還有印象,這件事發生在高洋剛剛登基那會兒,當時他還很勵精圖治,想要創造一個風氣嶄新的帝國。
有人走人情到房超那裡,房超將使者打死,高洋非常喜悅,但是都官郎中宋軌上書,說如果請求別人受賄就被誅殺,那親自枉法謀私又該是什麼刑罰?
那時候高洋還年輕,雙標和無恥沒有練到家,不好意思說我們高家人除外,現在的高洋已經是完全體,再有人上這種奏疏,估計會被他罵一句「天家之事與汝何干」就打死。
這也是齊國皇權逐漸強化的體現,彼時高洋剛剛登基,權力不足,而現在他有足夠的威望去推行這件事。
「父皇早年曾命百官商議制定《齊律》,然而一直未成,案件的審判仍依據舊魏朝律。那在世人眼中,我們到底是新生的大齊,還是只是換了國名的舊魏?想是這些官僚不通律法,或故意拖延,若是新法遲遲不推進,則世人不知我大齊之新,舊魏的弊病也就無從清起。」
高洋的臉上出現了狠厲之色,這是他的心病,最恨別人看不起自己。
「又有被彈劾者,反過來誣告彈劾者的事情,父皇明察,詔令設立彈劾條例,有罪之人不得告發。然而這條規定卻被有心之人利用,先將清白者誣告為罪人,被告人無奈只得攀指他人,眾多官吏居然無法判斷,涉案者常達千人。這實際上是官員們為求寵信,欺上瞞下,曲解父皇的好意,壞了國法……」
高殷這時候所說的,就純粹是為高洋遮羞了。
因為高洋的規定很沒腦子,有罪之人不得告發他人,那些真正有罪的傢伙,就會為了防止自己被告發,先發制人去攻擊知道他們底細的人,而被攻擊的人就只能拖新的人下水,這樣就會有官員涉入調查,從而可能洗白這些冤枉者。
當然高洋也不是故意沒腦子的,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讓底下的官員互相攻擊,無法團結,並且有機會去殺死他想謀害的某些官員,符合他殺人的需求。
然而他畢竟是皇帝,高殷作為他的太子,也只能說他的本意是好的,都給下面的人執行壞了。
「……所以孩兒以為,出台新法刻不容緩,給務實的官員以倚仗,讓奸猾的人無所遁形,不僅能為世人表率,而且能強化君主的權威,實在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高洋聽罷,細細思索片刻。
「你如此說,心裡一定有腹案了?」
高殷點頭:「正是。帝王所用的權力,無非獎賞與懲罰,使用它們的要點就在於情理。然而情理有時有進有退,事件有時是非難辨,或許今日這案合該如此判,十年之後有了新證據,卻又將其完全推翻。而獎賞可以追回,懲罰卻不能復原,孩兒認為以後遇上應該獎賞或懲罰的情況時,施行獎賞不能確定時從重,懲罰不能確定時從輕的原則,且保留當事人和親屬在事後永遠追溯的權力,讓他們始終可以申辯。」
「在這個基礎上,設立明晰準確的法令,簡明扼要的科條,再命令官宦人家的子弟必須研習,作為當官之基礎。凡是能提出法令的漏洞,以及能給出解決方案的,無論是誰,都派官員去研究,再上報給宰輔和父皇判斷是否合理,給予適當的賞賜,這樣,我大齊的律令將深入人心,世人也知我大齊治國法中有理,理中有情,何愁不得天下人望?」
高洋默然。某種意義上,這個孩子比自己更懂得如何治理國家,雖然現在只是嘴上空談,但確實地說中了要點。
國家只是一個概念,當所有人都承認的時候,「齊國」就存在,而當所有人都不承認了,「魏國」也就不存在了。
而嚴格執行的法律,是最能讓人感受到國家切實存在的體驗,也是最能展現帝王威嚴的途徑。
但能否嚴格按照這個美好的構圖走下去,高洋非常懷疑,人總是有惰性的,他自己在這一點上格外有說服力,齊國的官員們僅僅只需要一半他的懶惰和私慾,那這個法律執行的力度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反過來,變成上下欺瞞的工具。
「當然,孩兒不相信官員們都會如此努力盡心,朝廷中尚有御史台,民間豈可沒有?應當設立更隱秘的監察部門,嚴密監視官員們的執法。有些官員秉持無訟是求、恕讓為先的觀念,又或者沽名釣譽,為了得一個吏治清明的名聲,故意壓制民訟,亦或者粗糙斷案,讓民人不敢告官。」
「因此,孩兒認為當設立一個特察部門,專門去各地探訪,收買當地士人民子,查探官吏執法實情……」
高洋眼前一亮,這可是一個控制臣民的好手段,雖然這麼做會被臣子罵,但能幫助他握緊權力就行,而且他現在做什麼不會被臣子罵?罵得還少嗎?!
以往也不是沒有特使,但那些都是皇帝的近侍或者朝廷的臣子,本身就在官員的圈子內,事情不可能做絕。他們不至於欺瞞皇帝,但多半也會指點當地官員,等他們改變或者遮掩之後再向皇帝報告,讓皇帝得到一個虛假的情況。
高洋所需的,就是一個完全忠誠於他,什麼話都敢說,任何情報都是真實的絕對可信賴的部門。
他一下子想起了高殷前些日子要設立的東宮輯事廠。
只是這輯事的範圍,從宮廷擴大到了全國。
「它會成為我們大齊朝的一把利劍。」
高洋看著高殷的雙眼,從那兒窺見的是同樣熾熱的權慾火焰。
之前高殷說的制定新齊律,高洋知道很重要,但也覺得很麻煩,一直提不起興趣。直到後面這個提議,才感到有趣起來,這可是能讓他的權力更加集中的東西。
「好,很好。這件事就按照你的心意去辦。如何制定新齊律,你和須拔去商議,之後給我個章程。」
須拔是高睿的小字,在歷史上,也是高睿負責制定了新齊律,高殷只需要在未來的高睿的想法上添添補補,剩下的全交給本人二次創作就可以了。
「輯事廠……之後我會和永樂說,你有權在宮裡調動你的東宮宿衛,非我親令,可以無視任何人。」
高殷本身也是有東宮宿衛的,只是要接受皇帝宿衛的指令,否則形同謀逆,而高洋的意思,就是給了高殷極大的自主權限,只要不是直接攻擊高洋的宿衛,就可以對任何人動手。
甚至包括太后。只是高洋不會說明白,需要高殷自己領悟,而且還要有膽色。
嚴格來說,高殷現在找機會帶東宮宿衛,趁著高演高湛進宮的時候把他們殺了,也是做得到的——只是事後會有天大的屁股要擦罷了。
高洋也興奮起來了,皇權得到了新玩具,這種精神上的快感甚至壓制住了他身體的燥熱,讓他躍躍欲試,他可是有著足夠的人手來組建一個特務機構。
他忽然想起什麼。
「對了,你第二個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