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阿泰爾的提爾見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94章 阿泰爾的提爾見聞

  尼查里·伊斯瑪儀派,群山裡的教團,有著阿薩辛的蔑稱,他們有著與這個時代尋常穆斯林統治者截然不同價值觀,

  12世紀這個年頭的穆斯林世界,雖然宗教有著頗為強盛的影響力,但與天主教不同,無論是蘇丹還是哈里發又或者什麼埃米爾,他們本身都有著世俗統治者的身份,

  簡單說,他們考慮問題的時候,必然需要從世俗統治者的角度出發,這也就塑造出了穆斯林世界的特色,雖然強調宗教信仰,但他們其實要遠比同時代的天主教神職者要世俗的多。

  但尼查里·伊斯瑪儀派他們不同,在外人看來他們有著極其狂熱的信仰,但從這幫人能夠在12世紀這個年頭,二話不說就能為了信仰而殉教的行為來講,他們就與正常的穆斯林教派們格格不入。

  不過阿泰爾他們也懶得去澄清這種問題,他們被人誤解的地方多了去,如果見到一個傳謠的人就上去辯論,那麼他們日子也沒法好好過了。

  不過在安條克城的那次偶遇,讓尼查里·伊斯瑪儀派他們遇到了一個沒法正常相處的對象。

  畢竟,自稱自己是先知的,其實年年有,就連阿薩辛自己都出過,可真正意義上施展過奇蹟的……

  確切說是當著這批人面能施展奇蹟的,反正他們是沒見過。

  出於希望友好相處,加強相互了解的想法,在耶路撒冷王國攻克下阿卡之後,沒多久尼查里·伊斯瑪儀派就派出了一個代表團,造訪了提爾。

  除去某些希望驗證蓋里斯真假的想法外,就是希望能和王國打好關係。

  1190年,巴勒斯坦,提爾港。

  這個原本在東地中海沿岸地位並不算多麼突出的港口,在前些日子裡成為了地中海沿岸一圈關注的焦點。

  發生在這裡的戰爭,將會直接影響到地中海沿岸不少地方的商品物價,自然是牽動了無數海商們的心。

  然而出人意料的在於,在巴巴羅薩折戟此地之後,原本都快要被亡國的耶路撒冷王國,居然靠著自己的力量輕取了一旁的貿易大港口,阿卡港。

  當大傢伙的目光注意到此處之後,他們才發現這個原本有點名不見經傳的提爾港,在短短一年裡就脫胎換骨,成為了耶路撒冷復興大業的基地總部。

  縱觀現如今的耶路撒冷王國,提爾城內的政府的以及那個君臨議會。

  已經成了新的統治中心,而在新城區,則是幾乎整個巴勒斯坦地區,最為繁華的貿易生產中心。

  對於習慣了農業社會慢生活節奏的當地人來說,提爾這個耶路撒冷王國的大本營有如蜂巢一樣的忙碌。

  任何第一次來到提爾的人,通常他們只要一登上碼頭,就能感受到這裡忙碌、緊張充滿了活力的快節奏氣息,而當他們沿著城市的主幹道走出城牆後,這樣的感受就只會愈發深刻。

  在這片桅杆如林的港口裡,各式各樣的船隻來來往往,大量的引水小船穿插在其中,替那些遠道而來的海船安排停泊的位置。

  依靠著一系列長長的棧橋,絕大多數抵達提爾碼頭的船隻,通常無需耗時費力的使用小艇來轉運貨物與人員,不少合適的貨物,甚至可直接使用人力起重機吊運裝卸,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與人力。

  在貨物往碼頭上轉移的時候,就會有搬運工協會的代表過來與船主談價錢,現如今整個提爾港的搬運工人價錢都是統一制定的,壓根不允許通過壓低價格來競爭。

  而協會在這個過程里只抽取10%作為維持協會運轉的資金,以及對傷殘工人的救濟,除此之外一分都沒去多拿,從而確保了搬運工們勞有所得,多勞多得,而不是和以前一樣平白被惡棍壓榨。

  搬運工協會,不僅僅是解決了收入分配問題,同樣還對搬運工們的工作方式進行培訓,規劃出來數條專門用於搬運的道路,好提高從碼頭往倉庫轉運的效率。

  在東地中海這一片裡,唯有提爾碼頭的船隻周轉周期,是能夠以小時和天來計算,而不是用星期與年。

  時間就是金錢,而在提爾港這裡裝卸貨物意味著能夠節省無數金錢,能比其他港口早一個禮拜完成裝卸,就意味著能夠比競爭對手更早的去搶占市場。

  如此一來自然是吸引了大量的海商選擇在提爾港這裡進行貨物中轉。

  每一天都有無數人來到這裡,又有無數人離開這裡,來來往往的這個過程里,讓提爾這座城市日漸繁榮。


  然後就在1190年的秋日暖陽下,又一批的旅客乘著由耶路撒冷海軍運營的客運槳帆船,來到了提爾。

  這一批的旅客,有著與往日裡尋常基督徒海商們截然不同的打扮,他們有著極其濃厚的穆斯林氣質,這就與提爾港的人們格格不入。

  不過大家打量他們的目光或許會很異樣,但不會有什麼人因為他們的宗教問題就來找他們麻煩,那些試圖高喊「因父之名」然後行劫掠之事的傢伙們,眼下都已經被送去了礦場挖礦了。

  而不遠處一些維持碼頭秩序的警察們,注意到他們的打扮,特地走過來詢問了下他們是否是尼查里·伊斯瑪儀派的代表團,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就讓人引導著他們先行前往一旁等候已久的牛車。

  搭乘著專門的牛車,他們穿行在提爾的城區里,離開了城門抵達專門替他們準備的一間旅店,在這裡有著專門的對接團隊,歡迎阿泰爾他們到來。

  考慮到阿薩辛的大名,在巴勒斯坦地區有些過於響徹了,為了方便起見,王國這邊沒有在碼頭那邊大張旗鼓的迎接。

  事實上,尼查里·伊斯瑪儀派他們的這一次造訪考察,從頭到尾都是悄悄的來、悄悄的走,沒有驚動除耶路撒冷王國外的任何一方勢力。

  尼查里·伊斯瑪儀派他們與耶路撒冷王國之間達成的密約,更是只有最為核心的那些人才有資格得知。

  不得不說在提爾這邊的生活屬實是令人意外,阿泰爾來到這邊旅館入住的第一個晚上,就有人過來指導他們怎麼使用旅館裡的器具。

  與尋常旅館不同,耶路撒冷王國這邊給阿泰爾他們安排的旅館或許在面積上有所狹小,但卻意外的乾淨整潔,甚至給人一塵不染的感覺。

  而代表團團員各自房間裡的器具,有時也會讓人摸不著頭腦,比如他們這裡的煤油燈設計的就與中東其他地方不同,其使用了玻璃罩子。

  這裡的煤油燈點亮之後,就非常的明亮,完全沒有其他煤油燈的那種昏暗之感。

  而那些添加了香精的奢侈品香皂,更是免費提供給他們,讓人不由得感嘆起這間旅店的奢華。

  然而這些東西還算是能夠理解,當真正難以理解的事物出現在代表團面前的時候,他們就百思不得其解了,就比如公共浴室里那個擰一下就能出水的水龍頭。

  提爾的公共浴室與中東地區其他地方的浴室不同,這裡沒有什麼常見的浴池,反而是在一個個噴水的管子下面洗淋浴,只要打開專門的冷水閥門或者熱水閥門,就能有冷熱水衝下來,洗去一身的污垢。

  但阿泰爾屬實無法理解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然後特地詢問了身旁的服務員,最後得到了一個更讓他費解的答案。

  「你是說,新城區這邊專門修了一個水塔,把過濾過後的乾淨水弄上去,就為了能給這裡送來乾淨的水?」

  阿泰爾頗為驚訝的向一旁服務員問道,他屬實是無法理解這種行為到底有何意義。

  而服務員了解的也不多,只是說著自來水能確保飲用水安全,避免瘟疫傳播,減少疾病之類的話。而阿泰爾顯然是不信的,但他又找不到其他理由來解釋耶路撒冷王國的大費周章。

  在這個年代,為了喝水專門修一座水塔,在不少人看來已經是多此一舉了。

  至於專門拿管子運去家中,那麼就更讓人難以捉摸了。

  然後服務員在臨走之前又表示自來水雖然比較安全,但在飲用之前還需要燒開,所以有需要飲水的話還請專門去前台接燒好的熱開水。

  耶路撒冷王國在公共衛生這一塊,也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特別是在新城區的債券發售後,王國政府手裡掌握了一筆資金。

  這筆開發新城區的資金中,專門抽出來一筆,用於建設水塔,設立公用飲水點。

  提爾的新城區是第一個開始實行這項計劃的地方,在提爾報社的報紙上,已經將這項計劃吹的神乎其神了,並且預言該項工程將會把城鎮人口的人均預期壽命,從這個時代的36歲提高到40歲。

  事實上提爾報社吹的還是太保守了,但沒奈何,總不能說等技術發展起來之後,人均預期壽命漲到六十都不是事,可那就太嚇人了。

  飲用開水以及去公共廁所方便之類的行為,更是被報紙宣傳成虔誠信徒必須進行的事情。

  阿泰爾不了解這些事,但這不妨礙他想趕緊替自己洗個澡,這一路上的艱苦旅途讓他感覺自己身上都已經臭了。

  而在飲水方面他也終究是選擇了入鄉隨俗,畢竟這個季節喝點熱水確實會舒服點。

  ……

  總而言之,阿泰爾與他們代表團的其他人,在入住旅館後,就痛痛快快的沖了個熱水澡,洗去了旅途上沾染的塵土,在用上硬質的香皂之後,更是感覺自己整個人都香噴噴的,分外舒爽。

  在換上一套乾淨的行頭後,趁著此時天色尚早,阿泰爾便帶著自己的一名兄弟,走出旅社,打算好好逛逛這座與眾不同的城市。

  提爾的新城區,面積不算很大,總的來說就幾橫幾縱的幾條主幹道,把新城區切割成幾個大片區。

  這些片區裡有專門的手工業片區、專門的住宅區、專門的商業區還有專門的教堂區。

  而提爾港的主街道,是以條石鋪設而成的路面,遠比其他城市的街道要寬闊。

  中間是車道,只允許馬車、牛車、人力車與牲口通行。

  而街道兩側又有著專門的人行道,供路人行走,阿泰爾踩在上面就感覺很舒服,也不用考慮要給馬車讓路之類的事。

  新城區這一片沒有碼頭區那麼的繁忙,但也依舊車水馬龍,更讓人稱奇的就在於這邊路面乾乾淨淨,不說垃圾,就連個果皮都找不到。而其他城市裡會見到的乞丐,則一點蹤影都無。

  令阿泰爾他們下意識的就感覺這裡格外的富足,民眾們生活的格外安心。不過他並不知道的就在於提爾城牆內,還有著大片的貧民區,等待蓋里斯去治理。

  阿泰爾與自己的兄弟走在這樣令人舒心的人行道上,就感覺這個城市裡的鋪面格外的多,賣啥玩意的都有,吃的、喝的、玩的、用的……

  走進那些店裡還能看見些五彩繽紛的小首飾,以及引人注目的絢麗糖果,還有嵌入了花瓣的透明香皂……甚至還有專門店在這街上賣冷飲甜品!

  只不過他們走進去看了眼價格後就溜了,倒不是講阿泰爾吃不起,主要是覺得花那麼多錢就圖個嘴快活不值當。

  錢的話如果可以的話,阿泰爾還是想花在刀刃上,而不是丟在這些個人享受里,畢竟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阿泰爾與他兄弟,這一路走一路逛,看見店鋪就進去瞅瞅,也不買東西,招了各種白眼也絲毫不在意。

  他們走馬觀花的遊覽著提爾新城區,眼看日頭西斜,阿泰爾就拉住意猶未盡的兄弟,打算就近找家店,滿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慾,嘗嘗這邊的菜色又是如何的與眾不同。

  然而他們在踏入一間飯店的時候,阿泰爾遇上了熟人。

  在認出那個帶著女士正在飯店裡聊天的人後,阿泰爾低下頭就打算離開這裡,然而還沒踏出飯店門口,他就被人拍了拍肩。

  「好久不見?」

  阿泰爾不用回頭,就知道身後是喬斯。

  他與喬斯熟麼?其實不算熟,他們見面也就那幾次。

  不過奈何人家喬斯就是自來熟,也不知道這傢伙是怎麼認出自己的,湊上來就一副很熟的樣子,阿泰爾也沒法裝不認識。

  「既然運氣這麼好,隔了這麼遠都能遇上,不如過來坐下一起吃頓唄,這附近有家飯店,非常實惠就當是我請你們的。」

  阿泰爾與自己教團里的兄弟對視了一眼,就在想要拒絕的時候,他們肚子傳來了咕咕的叫聲。

  「不太好吧,我是說你不是和別人相約了麼?」說話的時候阿泰爾眼神示意了一下喬斯身後的那名女子。

  「沒什麼不好的,我向你們介紹一下,這位就是我的妻子喬萬娜,而這位則是我在安條克那邊結識過的一位朋友,當時我們有過生意上的往來。」

  喬萬娜適時的露出和睦笑容,盡力化解阿泰爾與喬斯之間那點肉眼可見的尷尬。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她與喬斯新婚不久,自己的父親是一位義大利富商,雖然並非是自由戀愛的結果,但雙方對彼此還算滿意,雖然喬萬娜的家庭與日漸位高權重的喬斯相比要差上不少,但喬斯卻並不介懷這種事。

  既然人家妻子都沒意見,阿泰爾也沒什麼好說的了,阿泰爾示意喬斯來點菜,畢竟他對這裡的菜色壓根沒印象,不知道吃啥好。

  然而喬斯卻搖了搖頭說道:「這邊飯店吃啥都是自己拿,東西都在櫃檯,讓那邊的師傅幫忙打就行,最後我去結帳,別和我客氣。」


  說著喬斯就帶著三人走到飯店那邊的櫃檯邊上去,長長櫃檯上,放滿了一個又一個方方的大木盒子,在這些大木盒子裡又堆著花樣繁多各色菜餚,然而阿泰爾壓根認不出來幾樣菜餚的名字。

  在這裡吃飯,就是食客拿個大碟子,想吃什麼就讓師傅打上一勺,走到櫃檯尾巴那裡結帳付錢,所費不多,還會附送一碗湯。

  「對了,我忘記說了那幾個菜你別點。」喬斯突然對阿泰爾說道,並且指了指幾個看不出來哪裡特別的菜,其中就有一項是肉丸子。

  「怎麼了?」阿泰爾太理解是怎麼回事。

  「那幾樣不是潔食。」喬斯細心的提醒道,所謂的不是潔食,簡單理解就是不清真。

  而潔食這個概念,其實又並非只有伊斯蘭教才會有,當初古猶太教的《妥拉》里就有規定。

  而基督教里也有相關的說法,只不過大家普遍的都不把舊約當回事。

  只規定禁止食用祭邪神的肉、被勒死的動物。

  在舊約利未記第十一章紀錄了各種可食與不可食的動物名單。

  名單首先把動物分成「潔淨」與「不潔淨」兩類。後者不但不可食用,亦不可接觸其屍體,甚至連氣味都不能接觸,否則直到晚上均屬不潔,並須洗滌衣服。

  如落入器物中,要麼清洗,要麼打碎(陶器)。

  受屍體污染的水更乃禁忌中的禁忌。

  阿泰爾從喬斯的舉動里感受到了真誠與尊重,喬斯其實大可不必提醒阿泰爾,而阿泰爾自己教派也不是很注重這些,但喬斯作為一名異教徒,卻能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替阿泰爾注意到這些細節問題,就讓人頗為感動。

  甚至可以說,阿泰爾在喬斯的行為里看到了閃光。

  「謝謝。」阿泰爾的這一聲謝,就非常的真誠。

  「不用謝,這都是應該的,以後你點菜的時候注意一下那些非潔食,其實都是有標誌的。」

  喬斯又指了指肉丸子字條下的幾個標誌。

  「這個標誌代表不適合穆斯林食用,這個代表不適合猶太教徒食用……」

  與後世替各種食物打上清真標籤不同,在耶路撒冷王國里蓋里斯是反其道而行之,替那些不適合各自宗教食用的食物打上各種標籤,這樣一來也是為了儘量減少宗教之間的衝突,也讓政府把握住引導社會風俗改變的權力。

  耶路撒冷王國的國土不大,人口不多,但要說教派數量,卻幾隻手都不一定數過來,可以說巴勒斯坦既是民族的大熔爐,也是宗教的大熔爐。

  不處理好宗教之間的矛盾,那麼巴勒斯坦就永遠都是撕裂的巴勒斯坦。

  但處理宗教問題,在蓋里斯看來絕非什麼老死不相往來的宗教隔離。

  事實上越是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越是在製造隔閡。

  越是切割人群與人群,就越是在製造偏見與冷漠。可不分青紅皂白地強制統一,卻就是在主動製造矛盾。

  在蓋里斯看來,主動替某些食物打上清真標籤並狹隘化,便屬於前者,而強制要求某些人觸碰禁忌卻就是後者。

  在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社會裡,需要的往往是互相尊重,需要的善意的包容與提醒。

  並且在此之上,塑造出一個更高層次,全新範疇的共識與認同。

  強制劃分一類食品出來叫清真,那麼對於其他的民族與宗教來說是尊重是包容麼?

  一邊說著要尊重,一邊說著要包容,一邊卻又在抵制著其他民族宗教的傳統與習慣,而一旦擴大化後,矛盾激化又只能選擇息事寧人。

  對於這種問題,耶路撒冷王國則是從政府的角度給予了善意的提醒,至於是否遵從全看個人,並不強制。

  而對於後世而言,事實上和一般認識相反,恰恰是工業文明建立之後,穆斯林世界才有能力來滿足細緻到全流程的清真需求。東南亞就有著清真工業體系,用現代工業化的方式實現了從原材料到產品的規範化,或者說絕對清真化。

  「說實話,我以前還未吃過豬肉呢。」如此說著,阿泰爾也就示意櫃檯後的大師傅打了一份肉丸子。

  喬萬娜有些略微驚奇,而喬斯挑了挑眉,反倒是打菜的大師傅與阿泰爾身旁的兄弟見怪不怪。

  如果真按照《古蘭經》上面的建議,穆斯林不應當吃的東西多了去。


  【有正信的人們啊!你們可以吃我賜你們的佳美的食品,當感謝真主,如果你們只敬拜真主,那麼,真主只禁止你們吃自死物,流血、豬肉,以及不念真主之名所宰殺的】

  ——《古蘭經第2卷172~173節》

  「食用不潔的食物,無非是40日的功課不予生效,偶爾破戒,真主不會在意的。」

  這裡阿泰爾其實是詭辯了,第六代伊瑪目賈法里可沒說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還建議穆斯林去食用不潔的食物。

  說白了,這傢伙就是從來沒吃過豬肉,這次聞到肉香了想嘗嘗了。

  當然,這年頭的阿薩辛派,單純從自身教義來說,其實也挺百無禁忌的。

  而飯店裡的大師傅對於這種分明存心違反教法,但又嘴硬的穆斯林是真見怪不怪了。

  事實上犯戒的問題其實問題不大,反而是這種「偶爾犯戒不是大問題」問題更嚴重,因為很多教法學家關注的是信徒對教法原則的尊重,是論跡但更論心才對。

  與阿泰爾這樣的破戒老油條不同,他身旁的兄弟,反而是嚴格遵循了櫃檯標籤上的建議,選擇了潔食進行食用。

  而等到眾人落座後,四人各自吃了起來,但阿泰爾有些後悔了,這肉丸子的味道雖然聞著很香,但他吃起來就很不習慣,而且感覺有些過於油膩了,吃起來不怎麼舒服。

  但即便如此,阿泰爾還是堅持著把這份肉丸子吃完了,畢竟這年頭巴勒斯坦吃不上飯的人一大堆,自己點了就該吃完,食物總不該浪費。

  而且味道倒也不算難吃,只是不適應。

  一頓飯吃完,喬斯和阿泰爾簡單說了下自己當下的職位,以及處境,而阿泰爾則沒怎麼說話,雙方之間揮手告別,然後阿泰爾特地找飯店要了碗清水漱口。

  回到旅館後,阿泰爾他們兄弟回到各自的客房進行禮拜,稍事洗漱便躺床上睡下休息,從拉塔基亞到提爾的旅途可不是多麼令人懷戀,那種疲憊深入骨子裡。

  ……

  第二天,耶路撒冷王國政府派出了專人,來到旅館與他們一眾進行會晤。

  代表團在表明了自己希望簽署互不侵犯協議後,又表示想對耶路撒冷王國進行更深層次的考察,更多地了解這個似乎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國家。

  耶路撒冷王國這邊的人直接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那些擺在明面上的東西,被人了解得越多才越好,這樣一來其實也能避免一些不必發生的矛盾。

  不過阿泰爾這個時候說了句話,讓對方有點遲疑。

  「我想去外約旦。」

  雖然說外約旦也不是什麼禁地之類的玩意,但這裡面涉及的權責問題,不是那人一句話能說清楚的,所以他乾脆說道:「我需要去請示一下。」

  阿泰爾倒也不急,只是希望能夠儘快,在他看來提爾的新城區已經如此繁華,那麼蓋里斯口中曾提到過的外約旦只會更加美好。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