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樹倒猢猻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92章 樹倒猢猻散

  蓋里斯其實並不怎麼懂冷兵器間的戰爭,他並不能有效指導這個時代冷兵器戰鬥,反而要去經常請教巴利安,去問那些最最基本的常識。

  蓋里斯獨特的地方在於,他能夠建設出一支完備的軍隊,他是基於21世紀軍人的目光,能夠對軍隊這麼一個暴力團體有著深刻而清醒的認知。

  這個團體需要什麼,什麼狀態是積極向上能夠提高戰鬥力的,什麼是不利於團結會影響戰鬥力的,在戰爭中某個部分能夠起到什麼作用,而那些作用又會怎樣的影響戰爭。

  這些認知,是站在歷史長河的下游總結經驗而得來的,也恰恰是中世紀這個時代古人所缺乏的見識與認知。

  隨著海軍的勝利,蓋里斯大軍開拔,沿著巴勒斯坦海岸穿過阿卡與海法,已經抵達沙侖平原。

  沙侖平原是一個多沼澤的濕地,直到二十世紀初濕地排水以前,這個地區人口並不密集。

  七十士譯本的聖經,稱沙侖平原為「橡樹林」,可以說這裡並非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十字軍在抵達這片平原後,便再也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有關第二王國治下對待農村的政策,在這裡早已經傳播開,先前王國的種種善政,在眼下這個關頭得到了回報。

  當地民眾,在確定了這批十字軍確實如傳言所說的一樣,不會去濫殺無辜,甚至不強徵稅款後。

  沙侖平原的當地農村,不僅不抵抗,反而主動向十字軍提供糧食與嚮導,請求十字軍幫助他們驅趕突厥人。

  沒辦法,在經歷了自己被伊斯蘭政權光復的驚喜後,本地的村莊便喜上加喜的遇到了突厥人領主。

  為了鞏固對地方的統治,能夠快速調集軍隊,薩拉丁將周邊的突厥部族劃分伊克塔領地。

  而突厥部族將伊克塔領地,簡單粗暴的理解成了各自的劫掠範圍。

  在他們的理解之中、徵稅=劫掠,嚴格來說似乎是這樣,可至少十字軍收稅的時候,沒想過撈一筆就走,加上自身能力有限,因此對鄉村往往沒法直接控制,因此形象反而更好。

  一開始薩拉丁還試圖制止這種野蠻行徑,但在發現自己並沒有心力關注後,也只能聽之任之,所謂樹倒猢猻散便是如此。

  在薩拉丁接連失敗之後,幾乎每一個部族,都在思考自己的退路,都在想著臨走之前多撈一筆。

  因此,事情變的愈發糟糕,各部族發覺各自好日子到頭後,愈發喪心病狂起來。

  乃至於當十字軍來到沙侖平原後,看到的並不是正準備迎擊自己的各路軍隊,而是本地阿拉伯人、希臘人正組織村莊民兵,試圖阻止突厥人劫掠的混戰處境。

  哪怕十字軍的先頭部隊僅千把人,可面對這麼一支先鋒,忙於劫掠的突厥人也無心對抗。

  帶著各自劫掠來的財物與女人開始跑路,在走之前那些突厥部族,還不忘堅壁清野,到處焚燒村莊,好阻止十字軍得到當地人的配合。

  面對這情況,別說蓋里斯麾下那些訓練有素的部隊,即便是伊甸所帶領的德意志十字軍,都有些茫然。

  實在是突厥人幹的太絕了,以至於他們這群烏合之眾無事可做。

  在這種情況下,十字軍還能去劫掠到什麼東西嗎?

  被逼無奈的德意志十字軍先鋒,只能咬著牙,答應本地民眾,告訴他們自己一定會把突厥匪徒繩之以法。

  當然,伊甸還有蓋里斯,之所以能夠約束住軍隊的紀律,主要在於本次出征的軍費,已經通過發行國債提前籌集了。

  參與這次遠征的士兵,在出兵之前就各自領取了半年左右的薪水。

  任何不經過指揮部同意的劫掠行動,都是對十字軍高層權威的質疑,是要被嚴肅懲處的。

  另外一方面在於,雖然突厥人放火燒村,大批量的破壞農田,可由於海戰的勝利。

  威尼斯艦隊以及王國海軍,能夠晝夜不息的轉運資源,確保軍隊食物補給的充沛,甚至於在行軍之外,還能簡單救濟一下戰爭災民。

  這才使得大多數十字軍,都控制住了自己有關劫掠的想法。

  一時間,本地的阿拉伯人,便驚奇的發現,這些遠道而來的十字軍其軍紀,居然比之本地民團都要高上不少。

  至於突厥人?

  他們存在軍紀嗎?

  現如今十字軍的形勢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大好特好!

  這種情況下,伊甸便在指揮部的會議上發出了疑問。

  「現在怎麼說,我的意思是,我們需要去發起一次會戰麼?需要我們去主動進攻麼?」

  作為麾下八千人部隊,占據了聯軍近半規模的統帥,伊甸毫無疑問有資格出席指揮部會議,而王國這邊的情報信息,也基本上都向他公開。

  對他來說,參與耶路撒冷王國這邊的指揮部會議,感覺自己啥都不用干,就有人把準備好的情報信息給送過來,然後自己再從參謀們那邊制定好的作戰方案中選一套,接著就有專門的人去執行。

  這就是一套完整的體制,從信息的收集、作戰計劃的制定、到最後的執行,都有專業的人負責,身為統帥,其更多的職責在於居中調控,維持這個體系的正常良性運轉。

  而出身於12世紀的伊甸,他在接觸耶路撒冷王國前,從未想過戰爭居然可以如此簡單。

  「主動發起進攻的話,其實有些倉促了,我們沒必要向薩拉丁準備已久的陣地衝擊,在他們海軍失利的當下,我不需要急著去進攻,事實上只要維持當下這個狀態,勝利的果實就能落入我們手中。」

  康拉德說得有點玄,但他反對進攻的意思,其實已經表露出來了。

  康拉德又簡單說了下當下的情況。

  「在我們出兵前,獅心王已經開始準備動身了,他的目標是埃及,而當我們擊敗薩拉丁的海軍後,就可以勸說他直接出兵。」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後方的地方民兵也已經集結起來,開始對大馬士革方面進行試探性地挺進,牽制住那邊的駐軍,外約旦方向也準備對耶路撒冷發起進攻了。」

  蓋里斯接過話題說道:「伊甸,在當下這個處境裡,你覺得我們與薩拉丁之間,誰才是被牽制的一方呢?誰才是急切著想要發起會戰的一方呢?」

  大馬士革的部隊無法支援這邊,老家埃及馬上就要被獅心登陸,就連聖城耶路撒冷也要面臨外約旦士兵的進攻。

  而蓋里斯他們這邊在,有了艦隊能夠進行補給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和薩拉丁耗著,耗到天荒地老。

  哪怕薩拉丁自己再有定力,可他麾下的那些將領與士卒們,也能有足夠的定力麼?

  比十字軍更差,薩拉丁自己同樣缺乏一個完備的後勤補給體系,他大軍所需的糧草,如果不能通過艦船來取得,就只能通過劫掠附近的村莊來滿足。

  然而這麼兩年戰亂過去,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所以我們可以等、等到薩拉丁退兵,或者他孤注一擲。」

  蓋里斯最後對這次會議做出了總結。

  昔日薩拉丁近乎統一了中東,能夠聚集出數萬士兵清掃十字軍諸國,僅僅是兩年之後,敵我力量之比卻就顛倒了過來。

  蓋里斯依舊記著當初,他進行過的那一次又一次推演。

  無論怎麼推,薩拉丁都有著戰略上的絕對優勢,耶路撒冷王國頂多說苟延殘喘。然而如今麼,反倒是聯軍這邊處處出擊,薩拉丁苟延殘喘。

  薩拉丁難道意識不到自己當下的處境麼?

  他當然能夠知道,可雙方力量的對比,卻已經拉大到了無力回天的地步。

  聯軍方面總計四路軍隊,主力是耶路撒冷王國與德意志十字軍的聯軍、然後除此之外還包括了英法十字軍聯軍、後方民以及外約旦三郡的民兵。

  這四路軍隊裡隨便一路,都不是薩拉丁手裡軍隊能說穩勝的。

  而單純從兵力來講,薩拉丁可以動員參與這次戰爭的部隊攏共就只有四萬多,不到五萬。而十字軍聯軍這邊,累計起來卻已經達到六萬了。

  這裡面固然有著接近兩萬多規模的歐洲十字軍,但僅僅是蓋里斯自己,就組織出了近乎三萬人的軍隊。

  三年、三萬人,這可不是說什麼拉壯丁,而是蓋里斯如今能夠確保每一名走上戰場的士兵,都有著累計起來超過三個月的訓練時間,確保至少一半的士兵有著盔甲與精良的武器。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