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大戰在即
第287章 大戰在即
「阿迪爾,你覺得耶路撒冷有可守的必要麼?」薩拉丁在阿克薩清真寺里向自己的弟弟詢問道。
阿迪爾在前不久帶領著最後一批馬穆魯克離開了埃及,抵達耶路撒冷。作為薩拉丁的弟弟,阿迪爾是薩拉丁最為信任的人,從始至終都擔負著阿尤布王朝里第二人的地位。
當努爾丁去世時薩拉丁北上去奪取蘇丹之位,而從那時起阿迪爾便替薩拉丁統治埃及,在長達數年的篡位活動中為薩拉丁收集大量的資源與人力。
而當薩拉丁奠定自己的蘇丹之位後,阿迪爾也任勞任怨的直接放棄了對埃及的管理,轉而去治理阿勒頗。阿迪爾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誠,也贏得了薩拉丁的信任。
故而從1186年開始,為了重新鞏固對埃及的統治,阿迪爾又被放回了埃及,去整理埃及的內政。
「這裡是死地,孤城不可久守。」面對薩拉丁的問題,阿迪爾倒是直言不諱。
聽著自己弟弟的話,薩拉丁倒是一笑,然後他說道:「我也知道是死地,可問題是有人想我死在這裡。」
阿迪爾沒有接這話,薩拉丁說的有人,他自然知道是誰。還能是誰呢?自然是阿巴斯的哈里發納斯爾。
「在前不久,他向所有穆斯林,宣布了我為第三聖地守護者的身份,稱我可以調動一切穆斯林埃米爾的力量,他在寫給我的信里,盛讚我奪回聖地的功績,勉勵我與十字軍的戰鬥再接再厲。可以說他提供了除了實質幫助之外的所有幫助,沒有援軍、沒有金錢、他只是塞給了我一個守護聖地的大義!」
「阿迪爾,你告訴我,如果我在這個時候,放棄了耶路撒冷,那麼我會面臨怎樣的一個處境?」
「您被抬的多高,那就會跌落的多深,往昔的一切榮耀,都會成為鐐銬約束你,而那些僅僅是名義上向我們效忠的各地埃米爾,就會輕而易舉的放棄向阿尤布王朝的效忠。」
阿迪爾在與自己兄弟談論這種問題的時候,倒是直言不諱,無需如其他人那樣的小心翼翼。
薩拉丁有些沉默,阿迪爾能看到的未來,他自然是也能夠看到,而這樣一個未來,對他而言,卻無法逃避,因為薩拉丁看不到勝算。
一切的大義都需要有戰場上的勝利作為支撐,只有能夠帶給伊斯蘭世界以希望的人,才能夠負擔起大義,然後將大義化作自己的劍,斬向自己的敵人。
而握有大義卻一次又一次令穆斯林們失望的人,只會遭受其反噬。
「阿迪爾,你有什麼建議麼?」
「與十字軍再戰一次,贏了一切好說,輸了的話、收兵埃及,比起穆斯林的大義,我們總得先考慮家族的延續。」
阿迪爾沒有與耶路撒冷王國的軍隊正面交鋒過,他並不清楚眼下的戰爭到底是怎樣一個情況,在他看來哪怕十字軍有著武力優勢,阿尤布王朝匯聚起全部軍隊的話,也未嘗不能一戰,最關鍵的是,如果不戰而棄城的話,那麼哪怕是埃及他們也不一定能夠保有。
穆斯林的世界裡,不會去支持一位背棄信仰大義的統治者,畢竟蘇丹可不只是單純的世俗國王,往往也意味著宗教上的權威領袖。
薩拉丁再度默不作聲,他俯視著耶路撒冷城,心中不免湧出一陣陣的苦澀,從1186年奪得耶路撒冷城開始,至今連三年都不到,形勢就已經惡化到這麼一個地步。
阿迪爾覺得戰場上還可能有所勝算,但薩拉丁卻明白,那個勝算是微乎其微,若是按照他一貫以來的習慣,自然是不會去賭那點微乎其微的勝算。
可問題是就如阿迪爾所說的那樣,在哈里發將他的大義抬高到如今這個地步之後,如果他還不戰而走,那麼卻就可能陷入一個死無葬身之地的處境,如果沒了大義,他薩拉丁所能信任的部隊除了馬穆魯克外還能有多少呢?
當然他所不知道的是,哪怕是馬穆魯克也不能值得信任,眼下之所以順從於薩拉丁,便在於薩拉丁還有著崇高的威望,然而當阿尤布王朝威望衰落之時,便是馬穆魯克們奪取了埃及的政權。
「至少要消耗掉那些不可信的力量……」薩拉丁沒有將這句話說出來,他只是做出了決斷,要在保留住自己的核心力量的同時,儘可能地削弱那些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埃米爾們。
當宗教層面的利益與家族利益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薩拉丁果斷的選擇了家族利益。
「還有一件事。」薩拉丁接著說道。
「你覺得在我那些孩子裡,究竟有誰適合繼承我的位置呢?繼承這個蘇丹之位。」
聽到這個問題後,阿迪爾眉頭皺了下,頗為猶豫,薩拉丁的那些孩子他都有所了解,可以說他們中的任何一位都不可能達到薩拉丁的這個高度,甚至於僅僅是讓他們守成,都有點勉為其難。
薩拉見阿迪爾不語,其實也就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拍了拍自己兄弟的肩膀,沒有繼續說話,只是轉過頭再掃過一眼這座聖城。
「耶路撒冷,你可以是一文不值,也能夠有著無盡財富,但如今卻成了一副鐐銬。」
……
法蘭克人發起反擊的氣氛籠罩著阿尤布王朝,邊境衝突、一輪接著又一輪,裝配著輕甲的土科波騎兵們與那些部族騎手們,血腥交鋒著,
而敕令騎士團則守護著一條從亞嫩通往提爾的商道,任何敢於侵犯此處的敵軍,都會被驅逐。
輕裝的騎兵、重裝的騎士、騎馬的步兵與高速機動的輕炮,構成了這些日子裡耶路撒冷王國一方作戰的主力。
在短距離里,他們的機動能力不亞於薩拉丁麾下的那些部隊,而輕炮所帶來的火力優勢,能夠輕易間打破戰場的平衡,在馬匹嘶鳴里擊潰敵軍。
不過耶路撒冷王國一方的軍隊,並不是很看重這些勝利,而薩拉丁也不怎麼在意那些失利,他們都清楚真正決定雙方命運的其實是即將籌備的會戰。
這次會戰的先導自然是以輕騎兵間的交鋒拉開帷幕。
土科波們在過去的這一年時間裡,不斷頂在衝突的最前線,他們或許有著不低的傷亡率,可從他們中走出了一位又一位的軍官或軍士長。
他們付出了鮮血的代價,而王國給予了榮耀與豐厚的物質獎勵,當這種模式被傳回那些土科波部族時,也就吸引了無數的年輕土科波們慕名而來。
這使得王國旗下的土科波數量與日俱增,從最初的一個營規模,已經變成了兩個營。
對於土科波們來說,那些活動在巴勒斯坦的遊牧部族們的人頭,已經成了土科波們眼裡會動的戰功。
迪亞哥翻身下馬,檢查起撒拉遜人騎手留下的痕跡,他所帶領的中隊,正在耶路撒冷王國控制區域與阿尤布王朝控制區域的交界處進行巡邏。
在前不久的時候,他發現了大約兩百多馬匹行動的痕跡,一路追溯至此。而從馬糞的新鮮程度來說,他們之間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了。
迪亞哥找來了中隊裡的帕拉丁卡萊爾,他是一名從外約旦時便從軍的元老級人物了,這兩年多里追隨著蓋里斯南征北戰,見識過相當多的場面。
「那些撒拉遜人,在闖入加利利領地後接近了拿撒勒,在被當地駐軍發現前,就又快速脫離了加利利領,卡萊爾,你覺得我們還有必要追下去麼?」迪亞哥向卡萊爾問道。
而卡萊爾則摸了摸自己帶著胡茬的下巴,順著這兩百多馬匹留下的蹤跡望去,那個方向已經是深入阿尤布王朝的控制區域了。
「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卡萊爾察覺到了那些撒拉遜人行為里的不同尋常。
「邊境地區的烽火台體系尚未構建完畢,他們完全可以做點什麼再撤離,而不是這樣單純的過來轉一圈。」
「我也是這麼覺得。」迪亞哥說道。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那就深入5里格?」
「可以。」
迪亞哥這支中隊裡中隊長與帕拉丁兩人意見達成一致後,全連一百多騎兵再度機動了起來,跨入了阿尤布王朝的控制區域,絲毫不在意所謂的邊界線。
然而等待著他們的,卻並非什麼敵人,也不是什麼埋伏,而是一座被劫掠殆盡的村莊。
……
當1190年的6月到來時,王國的軍隊於提爾再度集結完畢了,加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封臣部隊,這一次蓋里斯麾下總計匯聚出了兩萬士兵。
但這並非全部的部隊,至少沒有包括耶路撒冷王國各地守備部隊以及安條克的軍隊。
那些軍隊還需要去應對大馬士革方面的敵軍。
「前線傳來報告,說在阿尤布王朝控制區域內,出現了遊牧部族針對穆斯林村落劫掠事件」康拉德走進了參謀部,摘下了自己帽子,對那邊在地圖上測量距離的蓋里斯說道。
聽見康拉德說的事,蓋里斯眉頭皺了起來,然後又舒展了開來,這種事情的發生確實很令人揪心,但卻也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眼下巴勒斯坦地區這一片,是個人都能想到耶路撒冷王國將會與薩拉丁之間爆發一次大戰,而且在經歷過先前幾次交鋒後,相當多的遊牧部族其實也能意識到薩拉丁可能兵敗,他們不可能與薩拉丁同生共死,自然會想著臨走之前再撈一筆。
「那件事我了解了,我這邊提出了一個計劃,你過來看一下。」蓋里斯一邊說著一邊招呼康拉德過來。
「這個方案里,耶路撒冷並沒有被放在第一位,你也清楚馬上就要七月份,巴勒斯坦的太陽正是毒辣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想遭遇過多的非戰鬥減員,就不得不考慮後勤,而是從後勤行軍方面進行考慮。」
聽著蓋里斯的話,康拉德點了點頭,指揮兩萬人的部隊進行一次接近兩百公里的行軍,在沒有相關經驗的情況下,貿然行動就很容易吃虧。
而蓋里斯這個時候指著地圖接著說道:「這個方案里,我們將會沿著海岸線行軍,每日行軍時間為清晨4點至上午9點,以避免過於炎熱的氣候對軍隊造成影響,同時威尼斯人的艦隊會伴隨我們一同前進,替我們承擔一部分的補給,並且轉運病號。而我們第一個要奪下的城市是雅法。」
雅法位於提爾以南130公里,是巴勒斯坦地區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其距離耶路撒冷只有50公里,在過去的日子裡,那些來自西歐的朝聖者們,往往從此登陸,穿過巴勒斯坦的丘陵與林間小道抵達聖城耶路撒冷。
「拿下雅法之後,無論是轉運物資,還是調動部隊,都會更加的容易,那時我們才算是在耶路撒冷附近有了穩固的戰略基點,能夠繼續維持大軍的行動。」
如果是直接將目標定為耶路撒冷,那麼從提爾到耶路撒冷的行軍距離將會達到160公里
其中有70公里起步都處於薩拉丁的控制區域,人生地不熟,面對薩拉丁麾下騎手們的襲擾,勢必會出現各種傷亡與損失。
或許如果雙方之間爆發大規模會戰,最後取得勝利的依舊是蓋里斯一方,但這種行為其實很沒必要。
蓋里斯帶著人就這種問題,制定了合適的行軍路線與作戰預案,雖然要多繞一點路,但卻降低了相當多的風險,而且沿著海岸線行軍還有一個好處就在於,大海能始終都保護住大軍的右翼。
「這個方案可以。」康拉德說道。
蓋里斯也感覺不錯,他說道:「那就可以召開聯軍會議,對這個方案進行評估審議,然後再分配任務。」
眼下蓋里斯一方的軍事力量,可以說還是頗為複雜的,既有耶路撒冷王國的常備軍,也有招募來的土科波僱傭軍,敕令騎士團、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從各地徵召的封臣部隊,以及伊甸所率領的德意志十字軍。
魚龍混雜之下,想要調配起來都要花費一番功夫。
(本章完)
「阿迪爾,你覺得耶路撒冷有可守的必要麼?」薩拉丁在阿克薩清真寺里向自己的弟弟詢問道。
阿迪爾在前不久帶領著最後一批馬穆魯克離開了埃及,抵達耶路撒冷。作為薩拉丁的弟弟,阿迪爾是薩拉丁最為信任的人,從始至終都擔負著阿尤布王朝里第二人的地位。
當努爾丁去世時薩拉丁北上去奪取蘇丹之位,而從那時起阿迪爾便替薩拉丁統治埃及,在長達數年的篡位活動中為薩拉丁收集大量的資源與人力。
而當薩拉丁奠定自己的蘇丹之位後,阿迪爾也任勞任怨的直接放棄了對埃及的管理,轉而去治理阿勒頗。阿迪爾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誠,也贏得了薩拉丁的信任。
故而從1186年開始,為了重新鞏固對埃及的統治,阿迪爾又被放回了埃及,去整理埃及的內政。
「這裡是死地,孤城不可久守。」面對薩拉丁的問題,阿迪爾倒是直言不諱。
聽著自己弟弟的話,薩拉丁倒是一笑,然後他說道:「我也知道是死地,可問題是有人想我死在這裡。」
阿迪爾沒有接這話,薩拉丁說的有人,他自然知道是誰。還能是誰呢?自然是阿巴斯的哈里發納斯爾。
「在前不久,他向所有穆斯林,宣布了我為第三聖地守護者的身份,稱我可以調動一切穆斯林埃米爾的力量,他在寫給我的信里,盛讚我奪回聖地的功績,勉勵我與十字軍的戰鬥再接再厲。可以說他提供了除了實質幫助之外的所有幫助,沒有援軍、沒有金錢、他只是塞給了我一個守護聖地的大義!」
「阿迪爾,你告訴我,如果我在這個時候,放棄了耶路撒冷,那麼我會面臨怎樣的一個處境?」
「您被抬的多高,那就會跌落的多深,往昔的一切榮耀,都會成為鐐銬約束你,而那些僅僅是名義上向我們效忠的各地埃米爾,就會輕而易舉的放棄向阿尤布王朝的效忠。」
阿迪爾在與自己兄弟談論這種問題的時候,倒是直言不諱,無需如其他人那樣的小心翼翼。
薩拉丁有些沉默,阿迪爾能看到的未來,他自然是也能夠看到,而這樣一個未來,對他而言,卻無法逃避,因為薩拉丁看不到勝算。
一切的大義都需要有戰場上的勝利作為支撐,只有能夠帶給伊斯蘭世界以希望的人,才能夠負擔起大義,然後將大義化作自己的劍,斬向自己的敵人。
而握有大義卻一次又一次令穆斯林們失望的人,只會遭受其反噬。
「阿迪爾,你有什麼建議麼?」
「與十字軍再戰一次,贏了一切好說,輸了的話、收兵埃及,比起穆斯林的大義,我們總得先考慮家族的延續。」
阿迪爾沒有與耶路撒冷王國的軍隊正面交鋒過,他並不清楚眼下的戰爭到底是怎樣一個情況,在他看來哪怕十字軍有著武力優勢,阿尤布王朝匯聚起全部軍隊的話,也未嘗不能一戰,最關鍵的是,如果不戰而棄城的話,那麼哪怕是埃及他們也不一定能夠保有。
穆斯林的世界裡,不會去支持一位背棄信仰大義的統治者,畢竟蘇丹可不只是單純的世俗國王,往往也意味著宗教上的權威領袖。
薩拉丁再度默不作聲,他俯視著耶路撒冷城,心中不免湧出一陣陣的苦澀,從1186年奪得耶路撒冷城開始,至今連三年都不到,形勢就已經惡化到這麼一個地步。
阿迪爾覺得戰場上還可能有所勝算,但薩拉丁卻明白,那個勝算是微乎其微,若是按照他一貫以來的習慣,自然是不會去賭那點微乎其微的勝算。
可問題是就如阿迪爾所說的那樣,在哈里發將他的大義抬高到如今這個地步之後,如果他還不戰而走,那麼卻就可能陷入一個死無葬身之地的處境,如果沒了大義,他薩拉丁所能信任的部隊除了馬穆魯克外還能有多少呢?
當然他所不知道的是,哪怕是馬穆魯克也不能值得信任,眼下之所以順從於薩拉丁,便在於薩拉丁還有著崇高的威望,然而當阿尤布王朝威望衰落之時,便是馬穆魯克們奪取了埃及的政權。
「至少要消耗掉那些不可信的力量……」薩拉丁沒有將這句話說出來,他只是做出了決斷,要在保留住自己的核心力量的同時,儘可能地削弱那些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埃米爾們。
當宗教層面的利益與家族利益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薩拉丁果斷的選擇了家族利益。
「還有一件事。」薩拉丁接著說道。
「你覺得在我那些孩子裡,究竟有誰適合繼承我的位置呢?繼承這個蘇丹之位。」
聽到這個問題後,阿迪爾眉頭皺了下,頗為猶豫,薩拉丁的那些孩子他都有所了解,可以說他們中的任何一位都不可能達到薩拉丁的這個高度,甚至於僅僅是讓他們守成,都有點勉為其難。
薩拉見阿迪爾不語,其實也就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拍了拍自己兄弟的肩膀,沒有繼續說話,只是轉過頭再掃過一眼這座聖城。
「耶路撒冷,你可以是一文不值,也能夠有著無盡財富,但如今卻成了一副鐐銬。」
……
法蘭克人發起反擊的氣氛籠罩著阿尤布王朝,邊境衝突、一輪接著又一輪,裝配著輕甲的土科波騎兵們與那些部族騎手們,血腥交鋒著,
而敕令騎士團則守護著一條從亞嫩通往提爾的商道,任何敢於侵犯此處的敵軍,都會被驅逐。
輕裝的騎兵、重裝的騎士、騎馬的步兵與高速機動的輕炮,構成了這些日子裡耶路撒冷王國一方作戰的主力。
在短距離里,他們的機動能力不亞於薩拉丁麾下的那些部隊,而輕炮所帶來的火力優勢,能夠輕易間打破戰場的平衡,在馬匹嘶鳴里擊潰敵軍。
不過耶路撒冷王國一方的軍隊,並不是很看重這些勝利,而薩拉丁也不怎麼在意那些失利,他們都清楚真正決定雙方命運的其實是即將籌備的會戰。
這次會戰的先導自然是以輕騎兵間的交鋒拉開帷幕。
土科波們在過去的這一年時間裡,不斷頂在衝突的最前線,他們或許有著不低的傷亡率,可從他們中走出了一位又一位的軍官或軍士長。
他們付出了鮮血的代價,而王國給予了榮耀與豐厚的物質獎勵,當這種模式被傳回那些土科波部族時,也就吸引了無數的年輕土科波們慕名而來。
這使得王國旗下的土科波數量與日俱增,從最初的一個營規模,已經變成了兩個營。
對於土科波們來說,那些活動在巴勒斯坦的遊牧部族們的人頭,已經成了土科波們眼裡會動的戰功。
迪亞哥翻身下馬,檢查起撒拉遜人騎手留下的痕跡,他所帶領的中隊,正在耶路撒冷王國控制區域與阿尤布王朝控制區域的交界處進行巡邏。
在前不久的時候,他發現了大約兩百多馬匹行動的痕跡,一路追溯至此。而從馬糞的新鮮程度來說,他們之間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了。
迪亞哥找來了中隊裡的帕拉丁卡萊爾,他是一名從外約旦時便從軍的元老級人物了,這兩年多里追隨著蓋里斯南征北戰,見識過相當多的場面。
「那些撒拉遜人,在闖入加利利領地後接近了拿撒勒,在被當地駐軍發現前,就又快速脫離了加利利領,卡萊爾,你覺得我們還有必要追下去麼?」迪亞哥向卡萊爾問道。
而卡萊爾則摸了摸自己帶著胡茬的下巴,順著這兩百多馬匹留下的蹤跡望去,那個方向已經是深入阿尤布王朝的控制區域了。
「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卡萊爾察覺到了那些撒拉遜人行為里的不同尋常。
「邊境地區的烽火台體系尚未構建完畢,他們完全可以做點什麼再撤離,而不是這樣單純的過來轉一圈。」
「我也是這麼覺得。」迪亞哥說道。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那就深入5里格?」
「可以。」
迪亞哥這支中隊裡中隊長與帕拉丁兩人意見達成一致後,全連一百多騎兵再度機動了起來,跨入了阿尤布王朝的控制區域,絲毫不在意所謂的邊界線。
然而等待著他們的,卻並非什麼敵人,也不是什麼埋伏,而是一座被劫掠殆盡的村莊。
……
當1190年的6月到來時,王國的軍隊於提爾再度集結完畢了,加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封臣部隊,這一次蓋里斯麾下總計匯聚出了兩萬士兵。
但這並非全部的部隊,至少沒有包括耶路撒冷王國各地守備部隊以及安條克的軍隊。
那些軍隊還需要去應對大馬士革方面的敵軍。
「前線傳來報告,說在阿尤布王朝控制區域內,出現了遊牧部族針對穆斯林村落劫掠事件」康拉德走進了參謀部,摘下了自己帽子,對那邊在地圖上測量距離的蓋里斯說道。
聽見康拉德說的事,蓋里斯眉頭皺了起來,然後又舒展了開來,這種事情的發生確實很令人揪心,但卻也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眼下巴勒斯坦地區這一片,是個人都能想到耶路撒冷王國將會與薩拉丁之間爆發一次大戰,而且在經歷過先前幾次交鋒後,相當多的遊牧部族其實也能意識到薩拉丁可能兵敗,他們不可能與薩拉丁同生共死,自然會想著臨走之前再撈一筆。
「那件事我了解了,我這邊提出了一個計劃,你過來看一下。」蓋里斯一邊說著一邊招呼康拉德過來。
「這個方案里,耶路撒冷並沒有被放在第一位,你也清楚馬上就要七月份,巴勒斯坦的太陽正是毒辣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想遭遇過多的非戰鬥減員,就不得不考慮後勤,而是從後勤行軍方面進行考慮。」
聽著蓋里斯的話,康拉德點了點頭,指揮兩萬人的部隊進行一次接近兩百公里的行軍,在沒有相關經驗的情況下,貿然行動就很容易吃虧。
而蓋里斯這個時候指著地圖接著說道:「這個方案里,我們將會沿著海岸線行軍,每日行軍時間為清晨4點至上午9點,以避免過於炎熱的氣候對軍隊造成影響,同時威尼斯人的艦隊會伴隨我們一同前進,替我們承擔一部分的補給,並且轉運病號。而我們第一個要奪下的城市是雅法。」
雅法位於提爾以南130公里,是巴勒斯坦地區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其距離耶路撒冷只有50公里,在過去的日子裡,那些來自西歐的朝聖者們,往往從此登陸,穿過巴勒斯坦的丘陵與林間小道抵達聖城耶路撒冷。
「拿下雅法之後,無論是轉運物資,還是調動部隊,都會更加的容易,那時我們才算是在耶路撒冷附近有了穩固的戰略基點,能夠繼續維持大軍的行動。」
如果是直接將目標定為耶路撒冷,那麼從提爾到耶路撒冷的行軍距離將會達到160公里
其中有70公里起步都處於薩拉丁的控制區域,人生地不熟,面對薩拉丁麾下騎手們的襲擾,勢必會出現各種傷亡與損失。
或許如果雙方之間爆發大規模會戰,最後取得勝利的依舊是蓋里斯一方,但這種行為其實很沒必要。
蓋里斯帶著人就這種問題,制定了合適的行軍路線與作戰預案,雖然要多繞一點路,但卻降低了相當多的風險,而且沿著海岸線行軍還有一個好處就在於,大海能始終都保護住大軍的右翼。
「這個方案可以。」康拉德說道。
蓋里斯也感覺不錯,他說道:「那就可以召開聯軍會議,對這個方案進行評估審議,然後再分配任務。」
眼下蓋里斯一方的軍事力量,可以說還是頗為複雜的,既有耶路撒冷王國的常備軍,也有招募來的土科波僱傭軍,敕令騎士團、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從各地徵召的封臣部隊,以及伊甸所率領的德意志十字軍。
魚龍混雜之下,想要調配起來都要花費一番功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