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五大佬,五奉行
金吾將軍由佘加日、高凌雲、王從新、高一虎、張書孝五人擔任。
奉行將軍則由任化邦、賴文光、張宗禹、張樂行、龔得樹五位淮西豪傑擔任。
所有的金吾將軍和奉行將軍都各成一軍。
以金吾將軍為首奉行將軍為副。
按照最新的闖軍建制。
位於淮西的闖軍主力將分為五軍。
李來亨親自執掌中軍,由金吾將軍佘加日、奉行將軍任化邦輔佐。
中軍兵力九千人,其中有四千闖軍精銳,五千淮西新兵。
前金梧將軍高凌雲和前奉行將軍張樂行執掌前軍。
前軍的兵力為一千闖軍精銳,三千淮西新兵。
左金吾將軍王從新和左奉行將軍張宗禹執掌左軍。
左軍的兵力為一千闖軍精銳,兩千淮西新兵。
右金吾將軍高一虎和右奉行將軍賴文光執掌右軍。
右軍的兵力也為一千闖軍精銳,兩千淮西新兵。
後金梧將軍張書孝和後奉行將軍龔得樹執掌後軍。
後軍兵力為一千闖軍精銳,三千淮西新兵。
經過了新的整編後。
闖軍主力分為五軍十部。
由五位闖營舊將和五位淮西豪傑各自統領。
由於闖營舊部資歷高,輩分老。
所以在接觸之中。
李來亨所設的五金吾將軍也被淮西子弟稱之為五大佬。
而新加入的五奉行則稱呼不變。
所以闖軍內部也就有了五大佬,五奉行之稱。
闖營李來亨聽到這種稱呼後也是微微一笑。
隨著闖軍的整頓。
闖軍舊將的兵馬編入了大批淮西新兵。
而淮西豪傑的隊伍也得到了闖營老兵的指導。
淮西新兵充實了闖軍,闖營老兵也提升了淮西新兵。
按照李來亨的設想。
以八千闖營老兵為基礎想要帶著大批淮西子弟成長這是非常輕鬆的事情。
畢竟在後世。
隨著天京的陷落太平軍主力走向瓦解。
遵王賴文光僅僅帶著三千太平軍殘部便能夠領導淮西子弟再戰數年。
打得滿清聞風喪膽。
而李來亨以八千闖軍領導一萬五千名淮西子弟。
又為何不能將帶領淮西子弟走向勝利呢?
要知道淮西子弟不缺乏勇氣,也不缺乏技巧。
在這片窮苦的土地上。
淮西子弟自幼便好鬥成性,悍勇無比。
又長年接觸馬騾自帶騎兵屬性。
只需要將闖軍的組織度和紀律性灌輸進這些淮西子弟的腦海中。
一支能戰之師便能孕育而生了。
賴文光以三千太平軍殘兵能做到的事情。
李來亨靠著八千闖軍一樣能做到。
所以在初步確立軍制後。
在李來亨的領導下闖軍開始在淮西各地展開了大練兵。
大批闖營老兵帶著新兵蛋子開始了高強度的訓練中。
而闖軍的攻勢也隨著大練兵暫時地停滯了。
只是當李來亨鯨吞淮西,浩浩蕩蕩地在淮海大地整頓兵馬之時。
北京城中鰲拜府上。
太子少保鰲拜卻是眉頭緊皺了起來。
「少保!馮雙禮和孫征淳已經確認跑了。」
「這兩人要是回到了西南恐怕十萬西營降兵勢必會生亂了。」
「所以朝廷該何處何從少保當儘快拿個主意才是!」班布爾善哭喪著臉道。
鰲拜聞言也是臉色鐵青起來。
孫可望這個流賊本就在我大清內部不受待見。
自從他死了後,孫征淳這些義王府之人更是為我大清所輕。
而馮雙禮這個前明慶陽王也由於被我大清安置了北京。
手無兵馬,身無餘財。
亦沒被我大清當回事。
結果一轉眼這兩人卻跑了。
鰲拜這才驟然發現孫征淳和馮雙禮對我大清的重要性啊!
這二人一人為孫可望之子,一人是西賊的都督。
他們二人在西營降兵中的身份不亞於李來亨和劉宗敏之於闖營啊!
孫征淳的身份高於李來亨這位闖營傳人。
因為李來亨畢竟只是養子而且還是李過的養子。
並非李自成的嫡系血脈。
而孫征淳卻是孫可望的嫡系血脈。
孫可望這位昔日的大西國主他留下的政治遺產完全可以被孫征淳全盤繼承。
而馮雙禮雖然在西營中的地位不如劉宗敏之於闖營。
但隨著地位比他高的人都死了。
整個西營之中現在僅存馮雙禮和白文選這兩個都督級的人物。
代表秦系的馮雙禮又壓白文選一頭。
所以孫征淳和馮雙禮的出逃不亞於劉宗敏帶著李自成的親兒子試圖整合闖營!
你說說就二人的這種情況。
孫征淳和馮雙禮要是成功地回到西南。
那些念叨著孫可望舊恩的老西賊能不亂起來嗎?
「義王府的人和馮雙禮的家眷控制起來了嗎?」鰲拜緩緩開口道。
「回稟少保,奴才已經命人全部控制住了。」
「只是想要動他們卻是有些難處。」班爾布善開口道。
「哦?在我大清的京師重地動一群老弱病殘又有何難處啊?」鰲拜淡淡道。
「少保,義王府的長史吳逢聖說如果朝廷殺了他們。」
「他日孫征淳必會率西營大軍踏平北京,將咱們滿人滅族。」
「而要是善待義王府的家眷那麼日後孫征淳也是留咱們滿人一條生路。」班爾布善沉聲道。
此言一出,鰲拜也是笑了。
「看來吳逢聖的確有膽色,而孫征淳也非善類啊。」
「少保,那咱們到底要不要動這些人?」班爾布善詢問道。
「先不要下手,老夫先看看能逮住孫馮二人嗎。」
「如果能逮住,那麼自然不用多說義王府滿門抄斬。」
「但要是逮不住老夫也不得不從長計議啊。」鰲拜語重心長道。
班爾布善一聽也是瞬間明白了。
義王府的家眷究竟能不能活關鍵還得看孫征淳的本事啊。
如果他的確能回到西南並且帶給我大清的威脅。
那麼義王府便是他的軟肋。
為了捏著這個軟肋我大清便不能弄死吳逢聖這些人。
畢竟要是把孫征淳的軟肋給除了。
我大清除了能出一口惡氣外還能得到什麼?
得到了只是一個沒有軟肋的死敵而已!
而要是孫征淳沒本事。
那麼義王府必死也!
「少保高見啊!」班爾布善恭維道。
「孫征淳當斷則斷有少年梟雄之資。」
「所以老夫自當給他一些尊重,暫時不殺義王府之下。」
「但是他想要回到西南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傳令給直隸提督劉良佐和山西巡撫楊熙。」
「讓他們嚴格封鎖道路,抓捕孫馮二人,不得有誤!」鰲拜揮了揮手道。
這人啊如果能表現出銳氣那麼即便有軟肋在。
對手也不敢輕易捏死。
所以鰲拜看著孫征淳的表現為了穩一手也是選擇了暫時放過義王府。
而吳應熊父子之所以會死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吳三桂如果能表現出銳氣帶領兵馬打過長江。
讓我大清真正的感受到威脅。
那麼吳應熊說不定還能活呢。
畢竟當吳三桂真的有覆滅滿清的可能性後。
哪怕為了留條後路我大清也不敢輕易地弄死吳應熊。
只可惜吳三桂頓兵湖南遲遲不進。
就他這個那種表現我大清能不殺吳應熊嗎?
有人質在滿清手中。
吳三桂選擇妥協這無疑是一條死路。
唯有當斷則斷展現出梟雄氣概滿清反而會投鼠忌器。
所以現在看著孫征淳的表現鰲拜也是暫時忍下了殺意。
「少保,封鎖道路固然能有一些效果。」
「但是孫征淳和馮雙禮已走多日。」
「而現在闖賊卻已經進兵至河北。」
「所以為了有備無患,少保應該儘早發兵擊敗闖賊。」
「如此方能讓孫馮二人無法逃脫啊!」班布爾善沉聲道。
鰲拜一聽也是牙疼起來了。
孫馮二人已經離京多日而闖賊卻在此時渡過黃河。
這令他實在是難辦啊!
「闖賊已經進兵河北但陝甘綠營尚未東出,蒙古騎兵也未入塞。」
「如果此時派兵馬和闖賊進行決戰。」
「這無疑會有喪師之險。」
「所以為了以防萬一,朝廷當沉下氣來靜候各路兵馬!」
「等老夫預想中的五萬騎兵盡數到位,朝廷再下旨和闖賊決戰!」鰲拜堅定道。
此言一出,班布爾善也是無可奈何地嘆氣。
現在八旗兵新敗京城中的滿蒙子弟已經有些畏懼闖賊。
而北直和山西的綠營兵又不堪大用。
所以想要擊退闖賊還得繼續等待啊。
就這樣在李來亨於淮西秣兵歷馬暫時蟄伏之時。
鰲拜也在北京沉聲等待。
按照這位大清棟樑的計劃。
清軍要在五萬騎兵各自到位後再行和闖賊決戰。
所以為了求穩鰲拜也是不敢輕易出兵向打著『奉天倡義大元帥』旗的郝搖旗進攻。
然而僅僅只是過了一天。
鳳陽巡撫的一封戰報卻驟然改變了鰲拜了計劃。
議政處中。
新一輪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上。
鰲拜舉著鳳陽巡撫的戰報凝重道:
「皇上,太皇太后,我大清竟然被闖賊給耍了!」
「渡過黃河的闖賊並非是李來亨的主力而是一支偏師。」
「真正的李來亨,真正的闖賊主力已經進入了淮西截斷了朝廷的漕運。」
「李來亨這個賊孫甚至親自出現在蒙城大肆招攬各路土寇,準備在淮西招兵買馬發展壯大!」
剎那間,隨著鰲拜的言語全場頓時譁然起來。
孝莊、岳樂、傑書、索尼等人皆是臉色陰沉。
闖賊從南陽北上一路席捲中原。
而後又北渡黃河幾有兵臨北京之勢。
結果我大清緊張了這麼多天後卻發現渡過黃河的並不是闖賊主力!
僅僅是一支偏師而已!
這讓我大清顏面何存啊!
「恥辱!恥辱!」
「這是我大清的恥辱!」孝莊冷冷道:「一支闖賊偏師竟然能鬧出這麼多的動靜可見地方官員的無能!」
「鰲拜你速速查辦各地官員以儆效尤,再派出大軍消滅這支闖賊偏師!」
「太皇太后,這件事情奴才已經著手去辦了。」
「既然渡過黃河的僅僅是一支闖賊偏師那麼我大清就不需要那麼忌憚。」
「奴才請求讓甘肅提督張勇率五千精銳先出潼關擊闖賊之後。」
「再派一員大將率五千禁旅精銳南下會合山西、北直的綠營兵將闖賊逼入黃河。」
「如此一來,闖賊偏師前有大軍後有奇兵。」
「必然會在黃河沿岸全軍覆沒!」
「而闖賊兵敗孫馮二人也定然難渡黃河!」鰲拜鄭重道。
此言一出,一眾滿洲貴族們紛紛點頭這項決議就此通過。
在提出提前發動進攻的決議後。
鰲拜又鄭重道:「皇上,太皇太后。」
「李來亨此賊陰險狡詐,他以偏師虛張聲勢北渡黃河。」
「其目的乃是為了突入淮西在這片朱元璋起家的地盤上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現在淮西的數百里之地已被闖賊所占,朝廷的漕運也被闖賊截斷。」
「若不能儘快收復淮西打通漕運。」
「那麼非但淮西會成為闖賊發展壯大的溫床。」
「朝廷乃至九邊也會因為漕運斷絕而生出動亂!」
「所以朝廷現在必須要催促蒙古騎兵和陝甘綠營儘快前往中原。」
「否則遲則生變!」
「當然為了確保此戰能夠堵住闖賊一戰殲之。」
「我大清在山西、北直、山東、江南、河南的五省綠營兵馬也當統一指揮。」
「在五省之地集力以二十萬綠營兵馬合力圍堵令李來亨無處可走為我大清的滿蒙騎兵所滅!」
一時間,滿洲貴族也是紛紛鄭重地點了點。
現在隨著李來亨的進入淮西。
我大清設想中的決戰還沒開打其戰場範圍便越來越大了。
原本清廷還只準備集中五萬騎兵在中原一戰定乾坤。
可是隨著局勢的發展。
河南、山西、北直、江南、山東五省都已經無法獨善其身。
這五省之地的二十萬綠營兵自當統一指揮確保闖賊無處可逃。
可是如此以來。
五萬騎兵,二十萬綠營步兵,五省之地,數十府地方,數百座城池。
這麼大的戰場範圍,這麼多的參戰兵馬。
又有何人能夠坐鎮指揮統籌謀劃呢?
一時間孝莊等人都將目光放在了鰲拜身上。
或許只有這位能文能武的鰲少保才有能夠指揮數十萬兵馬統籌五省軍務為我大清打贏此戰吧。
但是鰲拜見狀也是苦澀道:
「皇上,太皇太后,五省軍務,數十萬兵馬的調度。」
「奴才雖自大但也自感無力。」
「現在我大清中唯有一人能夠承擔如此重任!」
奉行將軍則由任化邦、賴文光、張宗禹、張樂行、龔得樹五位淮西豪傑擔任。
所有的金吾將軍和奉行將軍都各成一軍。
以金吾將軍為首奉行將軍為副。
按照最新的闖軍建制。
位於淮西的闖軍主力將分為五軍。
李來亨親自執掌中軍,由金吾將軍佘加日、奉行將軍任化邦輔佐。
中軍兵力九千人,其中有四千闖軍精銳,五千淮西新兵。
前金梧將軍高凌雲和前奉行將軍張樂行執掌前軍。
前軍的兵力為一千闖軍精銳,三千淮西新兵。
左金吾將軍王從新和左奉行將軍張宗禹執掌左軍。
左軍的兵力為一千闖軍精銳,兩千淮西新兵。
右金吾將軍高一虎和右奉行將軍賴文光執掌右軍。
右軍的兵力也為一千闖軍精銳,兩千淮西新兵。
後金梧將軍張書孝和後奉行將軍龔得樹執掌後軍。
後軍兵力為一千闖軍精銳,三千淮西新兵。
經過了新的整編後。
闖軍主力分為五軍十部。
由五位闖營舊將和五位淮西豪傑各自統領。
由於闖營舊部資歷高,輩分老。
所以在接觸之中。
李來亨所設的五金吾將軍也被淮西子弟稱之為五大佬。
而新加入的五奉行則稱呼不變。
所以闖軍內部也就有了五大佬,五奉行之稱。
闖營李來亨聽到這種稱呼後也是微微一笑。
隨著闖軍的整頓。
闖軍舊將的兵馬編入了大批淮西新兵。
而淮西豪傑的隊伍也得到了闖營老兵的指導。
淮西新兵充實了闖軍,闖營老兵也提升了淮西新兵。
按照李來亨的設想。
以八千闖營老兵為基礎想要帶著大批淮西子弟成長這是非常輕鬆的事情。
畢竟在後世。
隨著天京的陷落太平軍主力走向瓦解。
遵王賴文光僅僅帶著三千太平軍殘部便能夠領導淮西子弟再戰數年。
打得滿清聞風喪膽。
而李來亨以八千闖軍領導一萬五千名淮西子弟。
又為何不能將帶領淮西子弟走向勝利呢?
要知道淮西子弟不缺乏勇氣,也不缺乏技巧。
在這片窮苦的土地上。
淮西子弟自幼便好鬥成性,悍勇無比。
又長年接觸馬騾自帶騎兵屬性。
只需要將闖軍的組織度和紀律性灌輸進這些淮西子弟的腦海中。
一支能戰之師便能孕育而生了。
賴文光以三千太平軍殘兵能做到的事情。
李來亨靠著八千闖軍一樣能做到。
所以在初步確立軍制後。
在李來亨的領導下闖軍開始在淮西各地展開了大練兵。
大批闖營老兵帶著新兵蛋子開始了高強度的訓練中。
而闖軍的攻勢也隨著大練兵暫時地停滯了。
只是當李來亨鯨吞淮西,浩浩蕩蕩地在淮海大地整頓兵馬之時。
北京城中鰲拜府上。
太子少保鰲拜卻是眉頭緊皺了起來。
「少保!馮雙禮和孫征淳已經確認跑了。」
「這兩人要是回到了西南恐怕十萬西營降兵勢必會生亂了。」
「所以朝廷該何處何從少保當儘快拿個主意才是!」班布爾善哭喪著臉道。
鰲拜聞言也是臉色鐵青起來。
孫可望這個流賊本就在我大清內部不受待見。
自從他死了後,孫征淳這些義王府之人更是為我大清所輕。
而馮雙禮這個前明慶陽王也由於被我大清安置了北京。
手無兵馬,身無餘財。
亦沒被我大清當回事。
結果一轉眼這兩人卻跑了。
鰲拜這才驟然發現孫征淳和馮雙禮對我大清的重要性啊!
這二人一人為孫可望之子,一人是西賊的都督。
他們二人在西營降兵中的身份不亞於李來亨和劉宗敏之於闖營啊!
孫征淳的身份高於李來亨這位闖營傳人。
因為李來亨畢竟只是養子而且還是李過的養子。
並非李自成的嫡系血脈。
而孫征淳卻是孫可望的嫡系血脈。
孫可望這位昔日的大西國主他留下的政治遺產完全可以被孫征淳全盤繼承。
而馮雙禮雖然在西營中的地位不如劉宗敏之於闖營。
但隨著地位比他高的人都死了。
整個西營之中現在僅存馮雙禮和白文選這兩個都督級的人物。
代表秦系的馮雙禮又壓白文選一頭。
所以孫征淳和馮雙禮的出逃不亞於劉宗敏帶著李自成的親兒子試圖整合闖營!
你說說就二人的這種情況。
孫征淳和馮雙禮要是成功地回到西南。
那些念叨著孫可望舊恩的老西賊能不亂起來嗎?
「義王府的人和馮雙禮的家眷控制起來了嗎?」鰲拜緩緩開口道。
「回稟少保,奴才已經命人全部控制住了。」
「只是想要動他們卻是有些難處。」班爾布善開口道。
「哦?在我大清的京師重地動一群老弱病殘又有何難處啊?」鰲拜淡淡道。
「少保,義王府的長史吳逢聖說如果朝廷殺了他們。」
「他日孫征淳必會率西營大軍踏平北京,將咱們滿人滅族。」
「而要是善待義王府的家眷那麼日後孫征淳也是留咱們滿人一條生路。」班爾布善沉聲道。
此言一出,鰲拜也是笑了。
「看來吳逢聖的確有膽色,而孫征淳也非善類啊。」
「少保,那咱們到底要不要動這些人?」班爾布善詢問道。
「先不要下手,老夫先看看能逮住孫馮二人嗎。」
「如果能逮住,那麼自然不用多說義王府滿門抄斬。」
「但要是逮不住老夫也不得不從長計議啊。」鰲拜語重心長道。
班爾布善一聽也是瞬間明白了。
義王府的家眷究竟能不能活關鍵還得看孫征淳的本事啊。
如果他的確能回到西南並且帶給我大清的威脅。
那麼義王府便是他的軟肋。
為了捏著這個軟肋我大清便不能弄死吳逢聖這些人。
畢竟要是把孫征淳的軟肋給除了。
我大清除了能出一口惡氣外還能得到什麼?
得到了只是一個沒有軟肋的死敵而已!
而要是孫征淳沒本事。
那麼義王府必死也!
「少保高見啊!」班爾布善恭維道。
「孫征淳當斷則斷有少年梟雄之資。」
「所以老夫自當給他一些尊重,暫時不殺義王府之下。」
「但是他想要回到西南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傳令給直隸提督劉良佐和山西巡撫楊熙。」
「讓他們嚴格封鎖道路,抓捕孫馮二人,不得有誤!」鰲拜揮了揮手道。
這人啊如果能表現出銳氣那麼即便有軟肋在。
對手也不敢輕易捏死。
所以鰲拜看著孫征淳的表現為了穩一手也是選擇了暫時放過義王府。
而吳應熊父子之所以會死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吳三桂如果能表現出銳氣帶領兵馬打過長江。
讓我大清真正的感受到威脅。
那麼吳應熊說不定還能活呢。
畢竟當吳三桂真的有覆滅滿清的可能性後。
哪怕為了留條後路我大清也不敢輕易地弄死吳應熊。
只可惜吳三桂頓兵湖南遲遲不進。
就他這個那種表現我大清能不殺吳應熊嗎?
有人質在滿清手中。
吳三桂選擇妥協這無疑是一條死路。
唯有當斷則斷展現出梟雄氣概滿清反而會投鼠忌器。
所以現在看著孫征淳的表現鰲拜也是暫時忍下了殺意。
「少保,封鎖道路固然能有一些效果。」
「但是孫征淳和馮雙禮已走多日。」
「而現在闖賊卻已經進兵至河北。」
「所以為了有備無患,少保應該儘早發兵擊敗闖賊。」
「如此方能讓孫馮二人無法逃脫啊!」班布爾善沉聲道。
鰲拜一聽也是牙疼起來了。
孫馮二人已經離京多日而闖賊卻在此時渡過黃河。
這令他實在是難辦啊!
「闖賊已經進兵河北但陝甘綠營尚未東出,蒙古騎兵也未入塞。」
「如果此時派兵馬和闖賊進行決戰。」
「這無疑會有喪師之險。」
「所以為了以防萬一,朝廷當沉下氣來靜候各路兵馬!」
「等老夫預想中的五萬騎兵盡數到位,朝廷再下旨和闖賊決戰!」鰲拜堅定道。
此言一出,班布爾善也是無可奈何地嘆氣。
現在八旗兵新敗京城中的滿蒙子弟已經有些畏懼闖賊。
而北直和山西的綠營兵又不堪大用。
所以想要擊退闖賊還得繼續等待啊。
就這樣在李來亨於淮西秣兵歷馬暫時蟄伏之時。
鰲拜也在北京沉聲等待。
按照這位大清棟樑的計劃。
清軍要在五萬騎兵各自到位後再行和闖賊決戰。
所以為了求穩鰲拜也是不敢輕易出兵向打著『奉天倡義大元帥』旗的郝搖旗進攻。
然而僅僅只是過了一天。
鳳陽巡撫的一封戰報卻驟然改變了鰲拜了計劃。
議政處中。
新一輪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上。
鰲拜舉著鳳陽巡撫的戰報凝重道:
「皇上,太皇太后,我大清竟然被闖賊給耍了!」
「渡過黃河的闖賊並非是李來亨的主力而是一支偏師。」
「真正的李來亨,真正的闖賊主力已經進入了淮西截斷了朝廷的漕運。」
「李來亨這個賊孫甚至親自出現在蒙城大肆招攬各路土寇,準備在淮西招兵買馬發展壯大!」
剎那間,隨著鰲拜的言語全場頓時譁然起來。
孝莊、岳樂、傑書、索尼等人皆是臉色陰沉。
闖賊從南陽北上一路席捲中原。
而後又北渡黃河幾有兵臨北京之勢。
結果我大清緊張了這麼多天後卻發現渡過黃河的並不是闖賊主力!
僅僅是一支偏師而已!
這讓我大清顏面何存啊!
「恥辱!恥辱!」
「這是我大清的恥辱!」孝莊冷冷道:「一支闖賊偏師竟然能鬧出這麼多的動靜可見地方官員的無能!」
「鰲拜你速速查辦各地官員以儆效尤,再派出大軍消滅這支闖賊偏師!」
「太皇太后,這件事情奴才已經著手去辦了。」
「既然渡過黃河的僅僅是一支闖賊偏師那麼我大清就不需要那麼忌憚。」
「奴才請求讓甘肅提督張勇率五千精銳先出潼關擊闖賊之後。」
「再派一員大將率五千禁旅精銳南下會合山西、北直的綠營兵將闖賊逼入黃河。」
「如此一來,闖賊偏師前有大軍後有奇兵。」
「必然會在黃河沿岸全軍覆沒!」
「而闖賊兵敗孫馮二人也定然難渡黃河!」鰲拜鄭重道。
此言一出,一眾滿洲貴族們紛紛點頭這項決議就此通過。
在提出提前發動進攻的決議後。
鰲拜又鄭重道:「皇上,太皇太后。」
「李來亨此賊陰險狡詐,他以偏師虛張聲勢北渡黃河。」
「其目的乃是為了突入淮西在這片朱元璋起家的地盤上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現在淮西的數百里之地已被闖賊所占,朝廷的漕運也被闖賊截斷。」
「若不能儘快收復淮西打通漕運。」
「那麼非但淮西會成為闖賊發展壯大的溫床。」
「朝廷乃至九邊也會因為漕運斷絕而生出動亂!」
「所以朝廷現在必須要催促蒙古騎兵和陝甘綠營儘快前往中原。」
「否則遲則生變!」
「當然為了確保此戰能夠堵住闖賊一戰殲之。」
「我大清在山西、北直、山東、江南、河南的五省綠營兵馬也當統一指揮。」
「在五省之地集力以二十萬綠營兵馬合力圍堵令李來亨無處可走為我大清的滿蒙騎兵所滅!」
一時間,滿洲貴族也是紛紛鄭重地點了點。
現在隨著李來亨的進入淮西。
我大清設想中的決戰還沒開打其戰場範圍便越來越大了。
原本清廷還只準備集中五萬騎兵在中原一戰定乾坤。
可是隨著局勢的發展。
河南、山西、北直、江南、山東五省都已經無法獨善其身。
這五省之地的二十萬綠營兵自當統一指揮確保闖賊無處可逃。
可是如此以來。
五萬騎兵,二十萬綠營步兵,五省之地,數十府地方,數百座城池。
這麼大的戰場範圍,這麼多的參戰兵馬。
又有何人能夠坐鎮指揮統籌謀劃呢?
一時間孝莊等人都將目光放在了鰲拜身上。
或許只有這位能文能武的鰲少保才有能夠指揮數十萬兵馬統籌五省軍務為我大清打贏此戰吧。
但是鰲拜見狀也是苦澀道:
「皇上,太皇太后,五省軍務,數十萬兵馬的調度。」
「奴才雖自大但也自感無力。」
「現在我大清中唯有一人能夠承擔如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