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只抽好煙的陸遙
張旭哼著歌,心情愉快的往寢室走。
600萬日元兌換39600人民幣。
四合院整修,買家具根本用不完,用不完。
快的話,下個月就能住進去了。
張旭美滋滋的想著,嘴角微微上翹。
進了寢室,屋裡煙霧繚繞。
王衛國手裡夾著煙,坐在凳子上,倚在書桌上,眼神憂鬱。
陳思旭在旁邊,一臉無奈的表情看著他。
張旭發現氣氛不太對勁,看著兩人問道:「出什麼事了?」
「唉。」
王衛國嘆了口氣,沒說話。
張旭看向陳思旭。
陳思旭苦笑道:「老王家屬來信了,讓老王郵錢回去。
家裡一點錢沒有了,日子過不下去。」
張旭納悶道:「老王當編輯不是有工資嗎?」
王衛國在《沿河》雜誌社做編輯,一個月工資好幾十塊,按說養家餬口即便不寬裕,也不能太差吧。
陳思旭對王衛國的情況十分了解。
看了他一眼,見他陰沉著臉,坐在那一直使勁抽菸不說話。
便開口向張旭解釋道:「老王菸癮太大,每個月的工資大部分用來買煙了。
家裡兩邊的老人要養,偶爾還有一些窮親戚求助救濟,時間一長他自己那點工資不但不夠,還借了不少外債......。」
陳思旭的解釋,結合後世的記憶,張旭明白。
王衛國的天賦全點在寫作上了,生活上幾乎一點沒有。
為了寫作,他長期脫離家庭,對家裡不管不顧。
家裡的老人孩子,全靠家屬一個人支撐照顧。
而且王衛國這人體面義氣,用錢完全沒規劃。
親戚求助從來不推脫,借錢都要接濟。
時間一長,家屬怎麼可能沒意見。
這種人說好聽點是急公好義,難聽點就是不自量力。
了解了情況以後。
張旭想了想,這個事情要解決,只能從王衛國自身找原因。
這樣做的話,短時間不可能有大的改變。
眼下他家屬既然來信要錢,說明心裡的火氣已經包不住了。
不解決的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炸。
作為朋友,張旭不想看到他重蹈覆轍。
在事情沒到不可收拾之前,能幫他還是要幫一幫。
想到這裡,張旭從床下把行李拖了出來,從裡面拿出一沓大黑十。
數出二十張,想了想又數了三十張,一起遞給王衛國。
「先把錢給嫂子寄回去,日子要過,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
張旭平靜的看著王衛國。
後世王衛國感動了華夏,唯一感動不了他妻子,他虧欠妻子的實在太多了。
「張旭......。」
王衛國躊躇著不知道說什麼好。
張旭一把抓住他的手,把錢塞到他手裡,催促道:「別婆婆媽媽的,這是借你的,以後要還的。
趁著郵局沒下班,快去給嫂子寄回去。」
說完,他把王衛國從凳子上拉起來,推出寢室。
一直到目送王衛國出了校門,張旭和陳思旭相互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嘆了口氣。
「你借他錢,只能解一時之需。他這人對錢根本沒概念。」
陳思旭坐了下來,接著說道:「你注意到他抽的什麼煙沒?」
張旭不抽菸,壓根沒注意過王衛國抽什麼煙。
看張旭兩眼茫然,明顯不知道。
陳思旭笑了笑道:「大重九,一塊二一包,一天至少三包。」
這個帳再簡單不過,一天三塊六,一個月要一百多塊。
「老王一個月抽菸要一百來塊,工資恐怕都不夠吧。」
張旭微微有些驚訝。
「他工資五十八塊五,偶爾有些稿費,工資稿費不夠就借錢買煙。
總之,煙不能不抽,而且差的煙也不抽。」
陳思旭搖搖頭,「用老王自己的話說,只有抽高檔煙,才能保持一種莊嚴的心情,只有保持莊嚴的心情,才能進行莊嚴的工作。」
說完,陳思旭聳聳肩,表示已經對此無可奈何。
陳思旭和王衛國關係很好,他的很多情況,陳思旭都比較了解。
作為朋友,陳思旭勸過、罵過,但沒有任何效果。
最後,也只好不了了之。
張旭聽了關於王衛國的情況,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王衛國的一切,張旭是從後世新聞報導以及他的作品中了解的,比起王衛國的人生經歷,鳳毛麟爪都算不上。
這段時間接觸下來,加上陳思旭的介紹,張旭對他認識更加真真實立體。
「人的認知一旦形成,你就很難去改變它。」
張旭很理解陳思旭的苦惱,寬慰道:「慢慢來,就算改不了,力所能及範圍內的幫忙還是可以的。」
到了晚上,王衛國回到寢室。
見到張旭,第一句話就是「謝謝。會儘快還你的。」
張旭見他情緒依然低落,就拍了他一下,「王哥,你作為老大哥,要給小弟我做個好榜樣,沒錢就掙啊。
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
「可我現在能做的只有寫作,而且特別依賴靈感,沒靈感一個字寫不下去。」
王衛國雙手抱頭,把頭髮抓的像雞窩,「越沒靈感,煙抽的越凶。」
「這倒是個問題,抽空我們研究研究,看能不能想到解決辦法。」
沒靈感寫不下去這事,確實是很多作家面臨最大的問題。
張旭自己沒這方面困擾,不代表別人沒有。
這時,陳思旭插話道:「我現在也面臨這種情況,好的作品寫不出來,爛的又不想寫,整天腦子空空,不知道該怎麼下筆。」
得,一個寢室三個人,兩個都有問題,這事看來必須得解決才能讓他們各自走出困境。
「兩位哥哥容我想一想,看怎麼來幫助你們解決問題。」
要想一勞永逸解決兩人的問題,張旭一時真沒好辦法。
只能慢慢考慮一下,看用什麼方式解決。
第二天,石川大悟過來通知張旭,《解密》二次印刷的600萬日元版稅已經匯了過來。
看來《解密》的成績應該相當好,要不然角川書店那邊不會這麼急匆匆的匯款。
張旭準備抽時間一定要去日笨看看,實地考察一下出版物市場,順帶找找撈金的機會。
廣場協定前的日笨,簡直遍地黃金,不撈白不撈。
而這種局面的造成,其中很大程度上依賴華國的改革開放。
日笨企業藉助對華國潛規則的了解,率先進入華國市場。
這些競爭力很強的日本企業,突然進入一個有10億人,幾乎空白的龐大市場,完全不受控制的瘋狂生長,在1985年之前,吃夠了改革開放的紅利。
張旭薅日笨羊毛,也算物歸原主。
600萬日元兌換39600人民幣。
四合院整修,買家具根本用不完,用不完。
快的話,下個月就能住進去了。
張旭美滋滋的想著,嘴角微微上翹。
進了寢室,屋裡煙霧繚繞。
王衛國手裡夾著煙,坐在凳子上,倚在書桌上,眼神憂鬱。
陳思旭在旁邊,一臉無奈的表情看著他。
張旭發現氣氛不太對勁,看著兩人問道:「出什麼事了?」
「唉。」
王衛國嘆了口氣,沒說話。
張旭看向陳思旭。
陳思旭苦笑道:「老王家屬來信了,讓老王郵錢回去。
家裡一點錢沒有了,日子過不下去。」
張旭納悶道:「老王當編輯不是有工資嗎?」
王衛國在《沿河》雜誌社做編輯,一個月工資好幾十塊,按說養家餬口即便不寬裕,也不能太差吧。
陳思旭對王衛國的情況十分了解。
看了他一眼,見他陰沉著臉,坐在那一直使勁抽菸不說話。
便開口向張旭解釋道:「老王菸癮太大,每個月的工資大部分用來買煙了。
家裡兩邊的老人要養,偶爾還有一些窮親戚求助救濟,時間一長他自己那點工資不但不夠,還借了不少外債......。」
陳思旭的解釋,結合後世的記憶,張旭明白。
王衛國的天賦全點在寫作上了,生活上幾乎一點沒有。
為了寫作,他長期脫離家庭,對家裡不管不顧。
家裡的老人孩子,全靠家屬一個人支撐照顧。
而且王衛國這人體面義氣,用錢完全沒規劃。
親戚求助從來不推脫,借錢都要接濟。
時間一長,家屬怎麼可能沒意見。
這種人說好聽點是急公好義,難聽點就是不自量力。
了解了情況以後。
張旭想了想,這個事情要解決,只能從王衛國自身找原因。
這樣做的話,短時間不可能有大的改變。
眼下他家屬既然來信要錢,說明心裡的火氣已經包不住了。
不解決的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炸。
作為朋友,張旭不想看到他重蹈覆轍。
在事情沒到不可收拾之前,能幫他還是要幫一幫。
想到這裡,張旭從床下把行李拖了出來,從裡面拿出一沓大黑十。
數出二十張,想了想又數了三十張,一起遞給王衛國。
「先把錢給嫂子寄回去,日子要過,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
張旭平靜的看著王衛國。
後世王衛國感動了華夏,唯一感動不了他妻子,他虧欠妻子的實在太多了。
「張旭......。」
王衛國躊躇著不知道說什麼好。
張旭一把抓住他的手,把錢塞到他手裡,催促道:「別婆婆媽媽的,這是借你的,以後要還的。
趁著郵局沒下班,快去給嫂子寄回去。」
說完,他把王衛國從凳子上拉起來,推出寢室。
一直到目送王衛國出了校門,張旭和陳思旭相互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嘆了口氣。
「你借他錢,只能解一時之需。他這人對錢根本沒概念。」
陳思旭坐了下來,接著說道:「你注意到他抽的什麼煙沒?」
張旭不抽菸,壓根沒注意過王衛國抽什麼煙。
看張旭兩眼茫然,明顯不知道。
陳思旭笑了笑道:「大重九,一塊二一包,一天至少三包。」
這個帳再簡單不過,一天三塊六,一個月要一百多塊。
「老王一個月抽菸要一百來塊,工資恐怕都不夠吧。」
張旭微微有些驚訝。
「他工資五十八塊五,偶爾有些稿費,工資稿費不夠就借錢買煙。
總之,煙不能不抽,而且差的煙也不抽。」
陳思旭搖搖頭,「用老王自己的話說,只有抽高檔煙,才能保持一種莊嚴的心情,只有保持莊嚴的心情,才能進行莊嚴的工作。」
說完,陳思旭聳聳肩,表示已經對此無可奈何。
陳思旭和王衛國關係很好,他的很多情況,陳思旭都比較了解。
作為朋友,陳思旭勸過、罵過,但沒有任何效果。
最後,也只好不了了之。
張旭聽了關於王衛國的情況,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王衛國的一切,張旭是從後世新聞報導以及他的作品中了解的,比起王衛國的人生經歷,鳳毛麟爪都算不上。
這段時間接觸下來,加上陳思旭的介紹,張旭對他認識更加真真實立體。
「人的認知一旦形成,你就很難去改變它。」
張旭很理解陳思旭的苦惱,寬慰道:「慢慢來,就算改不了,力所能及範圍內的幫忙還是可以的。」
到了晚上,王衛國回到寢室。
見到張旭,第一句話就是「謝謝。會儘快還你的。」
張旭見他情緒依然低落,就拍了他一下,「王哥,你作為老大哥,要給小弟我做個好榜樣,沒錢就掙啊。
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
「可我現在能做的只有寫作,而且特別依賴靈感,沒靈感一個字寫不下去。」
王衛國雙手抱頭,把頭髮抓的像雞窩,「越沒靈感,煙抽的越凶。」
「這倒是個問題,抽空我們研究研究,看能不能想到解決辦法。」
沒靈感寫不下去這事,確實是很多作家面臨最大的問題。
張旭自己沒這方面困擾,不代表別人沒有。
這時,陳思旭插話道:「我現在也面臨這種情況,好的作品寫不出來,爛的又不想寫,整天腦子空空,不知道該怎麼下筆。」
得,一個寢室三個人,兩個都有問題,這事看來必須得解決才能讓他們各自走出困境。
「兩位哥哥容我想一想,看怎麼來幫助你們解決問題。」
要想一勞永逸解決兩人的問題,張旭一時真沒好辦法。
只能慢慢考慮一下,看用什麼方式解決。
第二天,石川大悟過來通知張旭,《解密》二次印刷的600萬日元版稅已經匯了過來。
看來《解密》的成績應該相當好,要不然角川書店那邊不會這麼急匆匆的匯款。
張旭準備抽時間一定要去日笨看看,實地考察一下出版物市場,順帶找找撈金的機會。
廣場協定前的日笨,簡直遍地黃金,不撈白不撈。
而這種局面的造成,其中很大程度上依賴華國的改革開放。
日笨企業藉助對華國潛規則的了解,率先進入華國市場。
這些競爭力很強的日本企業,突然進入一個有10億人,幾乎空白的龐大市場,完全不受控制的瘋狂生長,在1985年之前,吃夠了改革開放的紅利。
張旭薅日笨羊毛,也算物歸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