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翻譯《解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旭不介意多了讀者,可如果把中文翻譯成日文,那工作量可大了。

  「咦。」

  張旭心中一動,把小說翻譯成日文好像也不是不行。

  學校里就有現成的日語教師,自己也有一些日語基礎,再加上原野熊二也能幫忙。

  翻譯二十萬字的小說,時間應該要不多太久吧。

  不過,就為了讓原野熊二閱讀自己的小說,花這麼大代價,張旭覺得有點不划算。

  「張桑,我是這樣想的。」

  原野熊二站起身,解釋道:「如果小說有很高的閱讀性的話,可以在我們國家出版,我的一位好友是角川書店編輯,

  這種題材的小說,應該是很暢銷的。」

  七八十年代的日笨,經濟發展如同踩在風火輪上。

  GDP總量僅次於漂亮國。

  經濟發展,人們的精神娛樂需求隨之高漲。

  出版印刷業也出現一個高潮。

  角川書店是日笨一家規模較大的連鎖書店,出版過大量通俗書籍,市場占有率很高。

  而且日笨的稿費是按版稅和印數來確定的,如果是暢銷書籍的話,稿費非常可觀。

  至少比現在華國的稿費多的多。

  文學作品受文化差異影響,敘述方式和語言之間是有隔膜的。

  關鍵是翻譯也很重要,不是簡單的單詞直譯就能解決的問題的。

  除了《解密》張旭倒是看過很多東野圭吾的小說,如今全部能清晰記得。

  直接抄日笨本土作家的作品,要少很多文化差異方面的障礙。

  不過《解密》可以作為探路石,試一下日笨的出版市場。

  為後續出版其它作品做準備。

  這麼一想,張旭瞬間有了動力。

  做了決定,張旭立刻行動,在外國語學院找到教授日語的講師徐一平。

  聽到張旭想把小說翻譯成日語,徐一平有些為難。

  「徐老師,可以利用同學們自修時間,志願參加嘛。而且還有日本友人一起的,也是一個鍛鍊和學習日語的好機會。

  而且,我可以按照翻譯稿酬的標準,支付稿費。」

  張旭不可能讓人家白干,他沒那麼大的臉。

  按照翻譯稿酬的標準支付稿費,正當合理。

  「如果這樣的話,我可以幫你試試。」

  落實了翻譯的事情。

  張旭回到寢室開始謄寫《解密》,底稿要拿出投遞,翻譯只能用謄寫稿了。

  原野熊二則給他那位角川書店的朋友寫信。

  第二天一早,徐一平帶著四位學生過來找張旭。

  「他們四位完成初稿翻譯,我來最後把關。」

  徐一平給張旭介紹了那四位同學,張旭也不廢話,直接把昨天謄寫的部分稿子交給他們。

  「徐老師,這是我的室友原野熊二,他也會參加進來。」

  「請多關照!」

  原野熊二鞠躬說道。

  ......

  《解密》日語翻譯小組就在這樣的條件下,正式成立。

  每天利用課餘時間翻譯《解密》。

  或許有原野熊二本國人的原因,翻譯進展十分順利,每天都能翻譯五千字左右。

  在《解密》的翻譯工作有序進行時,第四次文代會在燕京召開。

  全國範圍內,知名的文藝工作者幾乎都來到燕京。

  尤其是文學界,幾乎囊括了國內所有大師和知名作家。

  沈從文、艾青、葉聖陶、李堯棠等等。

  大師、作家們在開會之餘,討論的自然是華國的文學發展。

  「最近有一本《牧馬人》你們看過嗎?」

  閒聊時,有人突然轉變話題,問了一句。

  「我專門請朋友從山城郵寄了一本刊登這篇小說的雜誌,讀了以後,讓我心潮難平。」

  一個來自西山的作家,感嘆道。


  「我看的轉載,這篇小說像傷痕文學,又不是。我覺得可以歸為反思文學,比較恰當。」

  「讀這篇小說的時候,我淚流滿面,簡直如同在看我自己這十幾年的經歷。」

  「......」

  「這部作品反應了時代、國家和知識分子的苦難命運,卻並不灰暗,小說中肯定了人性的善良,正是這種善良,給了人活下去的勇氣。」

  今年剛從西疆回到燕京的中年作家王盟,仿佛看到自己,十六年的歲月奉獻給西疆。

  正是小說這種善良,讓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會場內的作家們在談論《牧馬人》,休息室內的大師們,同樣在談論。

  「國家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文學作品同樣不能一味的舔舐傷口,還要向前發展。」

  一位大師彈了下菸灰,眯著眼睛說道。

  「《牧馬人》恰逢其會,既有苦難,也有反思,更有向上的力量。

  我建議,把《牧馬人》向全國推廣,推動反思文學浪潮。」

  坐在旁邊沙發的大師,提議道。

  「我附議!」

  「我附議!」

  「......」

  ......

  文代會發生的一切,張旭並不知道,他此時正盯著一封來自滬市的信件發呆。

  果然,歷史總是不斷重複。

  原本《牧馬人》小說他就是從電影改編過來的。

  現在後世拍攝《牧馬人》電影的謝導,居然給他寫信過來。

  原來,剛完成《啊!搖籃》拍攝的謝導,在浦江日報上見到《牧馬人》的評論文章,引起他對反思文學的興趣。

  專門拜託重慶的親戚,幫他購買了一期《洪岩》雜誌。

  得以看到《牧馬人》小說,這一下就激起了他想拍攝反思文學電影的念頭。

  於是,輾轉找到張旭的聯繫方式後,提筆給他寫了這封信。

  謝進在信中提到,他想把《牧馬人》拍成電影。

  這有什麼不可以的,儘管拍。

  張旭筆一揮,就給謝導寫了封回信。

  同意由他來拍攝《牧馬人》,不過具體事宜最好是找時間當面談一下。

  畢竟提前了兩年,此時謝導《天雲山傳奇》還沒拍出來。

  面談一下,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訴謝導,免得拍出來的電影毀了前世的經典。

  《牧馬人》電影拍攝事宜,只是他生活中的小插曲。

  隨著《解密》翻譯小組越來越熟悉,翻譯進度大幅加快。

  十一月五日,日文版《解密》終於完稿。

  終於一次性看完故事內容,原野熊二對這本書更加有信心。

  他直接跑到郵局,給他朋友發了封電報,讓他儘快到華國來一趟。

  華國與日笨之間的通訊電纜,雖然在七六年鋪設成功,可線路少話費貴,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直到九十年代中日光纜接通後,國際電話才稍微普及一些。

  現在想要聯繫那邊只有電報最快。

  發國際電報雖然貴,幸好原野熊二不差錢。

  留學生補助每月有272元,再加上松下的薪資,可以在華國生活的很好。

  對比起來,張旭每月17.5的補助就有些不夠看了。

  這點錢對他個年齡的年輕人來說,吃飯都不夠。

  《解密》的稿子郵寄給馬榮已經半個多月了,還沒收到馬榮的回信。

  也不知道出版社聯繫的怎麼樣。

  張旭沒等到馬榮的來信,卻等來了原野熊二的朋友石川大悟。

  「張桑,接到原野君的電報,我就立即趕來了!」

  石川大悟年齡在三十歲上下,穿著一身合體的西裝,頭髮梳的一絲不苟,一看就是職場精英。

  「能讓我閱讀一下您的小說嗎?這是我來華國的主要目的。」

  「這是應該的!」


  張旭拿出日文書稿,遞給石川大悟。

  「石川君,你不會失望的!」

  原野熊二在邊上十分肯定的說道。

  石川大悟拿著稿子認真閱讀。

  張旭和原野熊二安靜的等他。

  二十萬字的《解密》,石川大悟看了一個小時。

  張旭也被煎熬了一個小時。

  「我同意出版您的這本《解密》。」

  石川大悟一點不拖沓,看完以後立刻確定可以出版。

  「稿費怎麼計算?」

  張旭最關心的就是稿費。

  「您是華國作家,在我國沒什麼名氣,按照慣例,我們以百分之八的版稅付給你稿費。

  當然,這只是首次印刷三萬冊稿費,如果銷量上升,我們也可以提高版稅額度。」

  石川大悟沒把話說死。

  看過《解密》後,他已經完全被這本小說征服,他相信只要把這本小說帶回國,一定會在國內引起轟動的。

  所以,在給張旭談稿費的時候,他適當留出了上升空間,就是怕錯過這本小說。

  張旭點點頭,認為石川大悟說的還算靠譜,沒有故意壓低稿費。

  腳盆雞這種傳統出版物採取先印刷,後銷售的模式。

  因此,支付作者的版稅,在印刷後就要按照印數支付,不管你賣還是不賣,只要印出來就要給錢。

  張旭作為一名外國作家,給到百分之八的版稅,和三萬冊的印數,其實就是行規。

  「簽約後我可以拿到多少稿費?」

  「二百四十萬日元。」

  張旭在心裡算了一下,按照匯率240萬日本可以折換成人民幣在1.5萬元左右。

  「發了,果然還是賺外國人的錢來的快!」

  張旭心裡無比雀躍,這一下就把他從貧困線之下,拉到小康。

  簡直不要太爽。

  「按照你說的方式,我們可以簽合同。不過,如果後面要增加印數的話,版稅比例需要重新簽訂。」

  張旭看著石川大悟,說出自己的要求。

  「沒問題,請放心將書稿交給我們出版!」

  石川大悟鞠躬致謝。

  隨後,他從公文包里拿出制式合同,把內容填好,日文版《解密》的出版事宜就算交給角川書店了。

  「張桑,我會坐明天的飛機回東京,儘快印刷出版,屆時,會第一時間給你郵寄樣書。」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