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貓的領地意識
洛水仙回村裡的時候看到公榜出來的內容,她覺得十分驚訝,於是問丈夫:「我們村怎麼會有這麼多土地資源?比我們隔壁幾條村加起來都多。」
李沐陽回答:「聽老輩人說起過,我們村以前是家族勢力發展起來的,有宗親的照顧又有錢,所以將附近的地方能買的都買了下來。以前在附近還有幾百畝耕地是我們村的,可是在那個年代即便村裡的地再多也沒用,村民早出晚歸累死累活種的再多,最後也只能留下那點糧食,所以那些遠點的耕地索性就不種了,現在地也讓人家給分了,不然我們村不止這麼少地。」
「我們村也沒多少耕地,靠三代人開荒出來也才多了不到十幾畝地,還都是些出不了高產的貧地,現在還要退耕還林,除了這些丟荒的,剩下那些也都不能種了。」
洛水仙的村子和龍嶺村兩村一對比,簡直就是首富和乞丐的區別。
「退耕還林我們村也退了不少,這是國家大政策,也是大好事來著,我們做農民應當無條件支持,現在不保護好生態環境,以後就會給子孫留下無窮的禍害。」
「都知道是好事,可是一旦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恐怕沒有幾個能做到這麼冷靜。為了這事,我們村幹部沒少挨家挨戶下來做工作。」
「其實很多自然災害是可以避免的,林地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減少洪澇災害發生,還能改善生態環境。」
「不說這些了,機器已經買回來了,大哥一大早就開始試機器,一會我回去看看。」
「這種開溝機器大哥會用嗎?」
「會用,我看挺簡單的,我哥是去試過機器的,我原本是打算租的,回頭想想也不貴,所以就買下來了,說不定以後還能用。」
「會用就好,我現在正好有空,陪你回去一會吧。」
李沐陽陪著媳婦回趟娘家,丈母娘一家都在地里忙活,洛君豪熟練操作著開溝機,已經開始開溝。
丈母娘請了幾個會種生薑的婦女過來幫忙下姜種,張倩在一旁幫忙遞姜種。
「嫂子,生薑種怎麼運回來了?」洛水仙接過張倩手裡裝姜種的塑料桶說道。
「你哥早上試過機器,說沒問題,就讓給運回來了。」張倩邊臉上充滿笑容。
「這點活讓我就行,媳婦你和嫂子去那邊樹蔭下聊聊天,別站在這裡,這會太陽太猛了。」李沐陽又從媳婦手裡拿過塑料桶,說完就去幫忙。
洛水仙還想上去幫忙,被張倩拉住,她說道:「去那邊聊聊吧,我們在這裡他們幹活都要分心。」
張倩拿兩瓶水拉著洛水仙去了樹蔭底下,邊走邊說:「你現在在備孕,也要注意著點。」
「我知道,就是看著他在忙,我也就閒不住。」
「我看你是心痛他,你兩口子感情真好,不像你哥那樣,像呆木頭一樣,就算想對你好也不肯直接說出來。」張倩邊說邊看著洛君豪的身影出神。
「嫂子,你現在後悔也遲了。」洛水仙開玩笑說道。
「沒有後悔,也不會後悔,我就是像是在做夢一樣,能嫁給你哥,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這還得多虧了你和沐陽的幫忙,謝謝你們。」
「你還跟自己小姑子客氣呢?以後開開心心地過你們自己的小日子,別人說什麼都不要去理會。」
儘管李沐陽想了這麼個辦法轉移村民注意力和矛盾,但還是有個別喜歡嚼舌根的人在背後說洛君豪兩口子的壞話,雖然不敢正大光明出來說,但也是給他們一家造成不少困擾。
「這個結局已經很好了,至少我們在名義上不理虧,他們愛說就任由他們說去吧,有膽子就敢讓君豪知道。」張倩笑道。
「那是,照我哥這脾氣,敢讓他聽到嚼我們家舌根的,估計不會輕易放過他們。以後知道誰亂嚼舌根的,嫂子你記得要跟我說,我和沐陽找他們算帳。」洛水仙說著說著就笑了起來,她覺得有時候丈夫的脾氣和她哥挺像的。
「有什麼好笑的?」張倩問道。
「沒什麼,就是突然覺得我家沐陽跟我哥挺對脾氣的,只要他在乎的人受到委屈,他就好像貓尾巴被踩到一樣會炸毛變得有攻擊性,然後讓對方討不了好。」
「你這個比喻倒是挺形象的,但貓也不是一直都被動防禦的,特別是公貓,是有很強的領地意識的,而且是那種神聖不可侵犯的。一旦領地內有對它們構成威脅的存在,哪怕這個存在比它們自身強幾倍,它們也會毫不畏懼主動出擊,你有見過狗被貓攆著跑吧?」張倩補充說道。
洛水仙點頭道:「這些我都清楚,我哥也是這樣的人,希望嫂子能經常說說他,他就愛聽你的,為了家裡人以後可別這麼衝動,不管怎麼樣,至少不能讓自己吃虧。」
十幾畝地種植,如果不是有機器開溝,讓人工來挖種真說不準要種到什麼時候,下生薑種的都累的要來到樹蔭底下喝水乘涼,李沐陽自己一個人拎著一麻袋姜種在下,手腳靈活,速度很快。
每畝姜地用種量大概在600斤左右,而且姜芽的擺放要有規律,為了將來培土和起姜方便,東西壟的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壟的姜芽一律向西,
凌繡紅等幾個婦女都休息完後,就去喊洛君豪停下來,順便將李沐陽也攆上去。
見丈夫上來,洛水仙急忙打開一瓶水給他說道:「辛苦了,你快歇會吧,一會你還有事呢,剩下的讓她們慢慢種就行。」
李沐陽喝了口水,看著姜地說道:「不辛苦,我看今天下來也就只能種個三四畝地左右,明天讓媽再多請幾個工人回來,爭取在幾天內就把生薑種完,後續還要花很多功夫在上面。嫂子你以後就不要跟著出來了,你看這麼大的太陽,還是留在家裡吧。」
「既然有事你們就先走吧,一會我就回去了,我還要幫我媽煮藥呢。」張倩現在每天都要給她母親煮中藥。
李沐陽回答:「聽老輩人說起過,我們村以前是家族勢力發展起來的,有宗親的照顧又有錢,所以將附近的地方能買的都買了下來。以前在附近還有幾百畝耕地是我們村的,可是在那個年代即便村裡的地再多也沒用,村民早出晚歸累死累活種的再多,最後也只能留下那點糧食,所以那些遠點的耕地索性就不種了,現在地也讓人家給分了,不然我們村不止這麼少地。」
「我們村也沒多少耕地,靠三代人開荒出來也才多了不到十幾畝地,還都是些出不了高產的貧地,現在還要退耕還林,除了這些丟荒的,剩下那些也都不能種了。」
洛水仙的村子和龍嶺村兩村一對比,簡直就是首富和乞丐的區別。
「退耕還林我們村也退了不少,這是國家大政策,也是大好事來著,我們做農民應當無條件支持,現在不保護好生態環境,以後就會給子孫留下無窮的禍害。」
「都知道是好事,可是一旦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恐怕沒有幾個能做到這麼冷靜。為了這事,我們村幹部沒少挨家挨戶下來做工作。」
「其實很多自然災害是可以避免的,林地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減少洪澇災害發生,還能改善生態環境。」
「不說這些了,機器已經買回來了,大哥一大早就開始試機器,一會我回去看看。」
「這種開溝機器大哥會用嗎?」
「會用,我看挺簡單的,我哥是去試過機器的,我原本是打算租的,回頭想想也不貴,所以就買下來了,說不定以後還能用。」
「會用就好,我現在正好有空,陪你回去一會吧。」
李沐陽陪著媳婦回趟娘家,丈母娘一家都在地里忙活,洛君豪熟練操作著開溝機,已經開始開溝。
丈母娘請了幾個會種生薑的婦女過來幫忙下姜種,張倩在一旁幫忙遞姜種。
「嫂子,生薑種怎麼運回來了?」洛水仙接過張倩手裡裝姜種的塑料桶說道。
「你哥早上試過機器,說沒問題,就讓給運回來了。」張倩邊臉上充滿笑容。
「這點活讓我就行,媳婦你和嫂子去那邊樹蔭下聊聊天,別站在這裡,這會太陽太猛了。」李沐陽又從媳婦手裡拿過塑料桶,說完就去幫忙。
洛水仙還想上去幫忙,被張倩拉住,她說道:「去那邊聊聊吧,我們在這裡他們幹活都要分心。」
張倩拿兩瓶水拉著洛水仙去了樹蔭底下,邊走邊說:「你現在在備孕,也要注意著點。」
「我知道,就是看著他在忙,我也就閒不住。」
「我看你是心痛他,你兩口子感情真好,不像你哥那樣,像呆木頭一樣,就算想對你好也不肯直接說出來。」張倩邊說邊看著洛君豪的身影出神。
「嫂子,你現在後悔也遲了。」洛水仙開玩笑說道。
「沒有後悔,也不會後悔,我就是像是在做夢一樣,能嫁給你哥,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這還得多虧了你和沐陽的幫忙,謝謝你們。」
「你還跟自己小姑子客氣呢?以後開開心心地過你們自己的小日子,別人說什麼都不要去理會。」
儘管李沐陽想了這麼個辦法轉移村民注意力和矛盾,但還是有個別喜歡嚼舌根的人在背後說洛君豪兩口子的壞話,雖然不敢正大光明出來說,但也是給他們一家造成不少困擾。
「這個結局已經很好了,至少我們在名義上不理虧,他們愛說就任由他們說去吧,有膽子就敢讓君豪知道。」張倩笑道。
「那是,照我哥這脾氣,敢讓他聽到嚼我們家舌根的,估計不會輕易放過他們。以後知道誰亂嚼舌根的,嫂子你記得要跟我說,我和沐陽找他們算帳。」洛水仙說著說著就笑了起來,她覺得有時候丈夫的脾氣和她哥挺像的。
「有什麼好笑的?」張倩問道。
「沒什麼,就是突然覺得我家沐陽跟我哥挺對脾氣的,只要他在乎的人受到委屈,他就好像貓尾巴被踩到一樣會炸毛變得有攻擊性,然後讓對方討不了好。」
「你這個比喻倒是挺形象的,但貓也不是一直都被動防禦的,特別是公貓,是有很強的領地意識的,而且是那種神聖不可侵犯的。一旦領地內有對它們構成威脅的存在,哪怕這個存在比它們自身強幾倍,它們也會毫不畏懼主動出擊,你有見過狗被貓攆著跑吧?」張倩補充說道。
洛水仙點頭道:「這些我都清楚,我哥也是這樣的人,希望嫂子能經常說說他,他就愛聽你的,為了家裡人以後可別這麼衝動,不管怎麼樣,至少不能讓自己吃虧。」
十幾畝地種植,如果不是有機器開溝,讓人工來挖種真說不準要種到什麼時候,下生薑種的都累的要來到樹蔭底下喝水乘涼,李沐陽自己一個人拎著一麻袋姜種在下,手腳靈活,速度很快。
每畝姜地用種量大概在600斤左右,而且姜芽的擺放要有規律,為了將來培土和起姜方便,東西壟的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壟的姜芽一律向西,
凌繡紅等幾個婦女都休息完後,就去喊洛君豪停下來,順便將李沐陽也攆上去。
見丈夫上來,洛水仙急忙打開一瓶水給他說道:「辛苦了,你快歇會吧,一會你還有事呢,剩下的讓她們慢慢種就行。」
李沐陽喝了口水,看著姜地說道:「不辛苦,我看今天下來也就只能種個三四畝地左右,明天讓媽再多請幾個工人回來,爭取在幾天內就把生薑種完,後續還要花很多功夫在上面。嫂子你以後就不要跟著出來了,你看這麼大的太陽,還是留在家裡吧。」
「既然有事你們就先走吧,一會我就回去了,我還要幫我媽煮藥呢。」張倩現在每天都要給她母親煮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