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師徒入寺拜觀音
哈密國國都城門處,孫悟空挑著行李,唐三藏坐在白馬之上,朝著將士駐守之地緩緩走來。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唐三藏胯下,已經並非往日那匹凡馬,而是西海三太子敖玉所化。
敖玉當日與朱昊定下的謀劃,順利實施。
唐三藏與孫悟空到了鷹愁澗之地,敖玉從潭中沖天而起,將白馬吞入了腹中。
而後傳音與孫悟空,說此事乃是按照天蓬元帥朱昊的命令行事。
孫悟空本就對龍族有愧,又是救命恩人朱昊的謀劃,當即出手相助。
一番假意爭鬥,便將敖玉拿了下來,當即就要一棍打死。
此時觀世音現身救下了敖玉,言說此人應是唐三藏的四弟子。
可孫悟空不依不饒,只道西行路遠,又不能帶著唐三藏騰雲駕霧,此番沒了腳力,如何一路西行。
便是唐三藏也有不滿,他本就是肉體凡胎,沒有了腳力,不知何時才能到達西方靈山。
此時小白龍站了出來,說道自己不知此二人就是取經之人。
實在是被困在此處,腹中飢餓難耐,見有行人經過,且帶有畜生,才忍不住現身將馬匹吞吃,並無傷人之意。
既然是取經人當面,自己願化作龍馬,背負取經人一路西行而去。
觀世音哪裡能看不出來其中必有蹊蹺。
前些日子自己前來此處,敖玉被一玄陰鐵鏈死死的鎖住,出不得鷹愁澗之譚。
那玄陰鐵鏈乃是天庭中天牢專用之物,除卻先天之物,無物可破。
先天之物龍族倒是不缺,可龍族投了西方教,不可能為了救一隻白龍,就忤逆西方教的意思。
西行路上,有這等寶物的,觀世音只想到了一人。
天蓬元帥,朱昊!
當即恨得牙痒痒,不知道朱昊又要給自己找什麼麻煩。
看向敖玉的眼神中也帶著一絲陰翳。
這敖玉是何時投了朱昊?是他自己做主,判了龍族,還是整個龍族都有問題?
什麼腹中飢餓難耐,且不說此時你束縛已解,天下之大隨處可去,只要算好時間回返鷹愁澗拜唐三藏為師即可。
便是就算是真的飢餓難耐,區區一匹凡馬,難道能填飽你那百丈真龍的肚皮嗎!
想到此處的觀世音頓時怒火中燒,臉色越發不善,可面對著師徒二人的態度,她也不得不讓步。
最終小白龍還是化作了白龍馬,自此西行師徒五人,變成了四人一馬。
觀世音看著三人遠去的背影,咬了咬牙,將懷中如來賜予的三箍拿出。
她本想自己私下截用了此物,為自己的南海道場尋幾個看家護院的妖怪。
但目前看來,孫悟空已經全然不在掌控之中,處處與她對著幹,只能以此物要挾了。
想到此處的觀世音,眼中寒光一閃。
卻是不知如來佛祖那處的補天石,何時才能化形,早日將孫悟空換了去。
哈密國駐守的士兵,遠遠的看見有二人一馬朝著國都走來。
一軍官模樣的人,頭一點,手下自然而然的向著兩人走去,準備撈些油水,在考慮是否要放人過關。
只見那士兵,走上前去,正準備喝問二人,從何而來,就被抬起頭的孫悟空嚇的連滾帶爬的後退。
「妖怪!妖怪!」
軍官見狀,也是連忙起身,準備逃竄。
他們這處駐軍,只是凡人,為的是護衛國都的安全,免得盜匪一類的強人進城劫掠。
可若是遇到了山精野怪,那可是毫無還手之力,能留下性命都是祖上積德。
唐三藏見狀,有些見怪不怪。
自從當日被孫悟空救下,已經過去了小半年的時間,自己這個徒弟什麼都好,就是一副面容,卻是有些嚇人。
一路上誤把孫悟空當做妖怪的路人,沒有一百也有八十。
於是頗為無奈的下馬,將孫悟空拉至自己身後,對軍官模樣的男子開口說道。
「壯士誤會了,此人是我的徒弟,並非妖怪。」
此刻守軍也看清了唐三藏與孫悟空的衣物,見二人都身穿僧袍,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哈密國舉國信佛,對僧人天生就有好感。
於是為首之人壯著膽子,顫顫巍巍的問道。
「不知長老,從何而來,要往何處去?」
唐三藏答曰。
「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靈山,拜見我佛如來。」
那人頓時面色嚴肅了起來,這等話在哈密國中分量可是不輕,不可胡言。
「可有憑證?」
唐三藏聞言,緩緩從懷中掏出了唐王御賜的通關文牒。
為首之人接過文牒,只是看了一眼,便如遭雷擊。
「原來是大唐聖僧!卻是小人有眼無珠!」
言畢,恭敬的將通關文牒歸還給唐三藏。
隨後親自為唐三藏引起了路。
「還請聖僧與我一同進宮,面見陛下。」
唐三藏當即應下,他本也需面見此國國王,在通關文牒之上留下印信。
一邊向前走去,一邊回頭與孫悟空交代起來。
「為師知道你不喜繁文縟節。」
「稍後見了一國之君,還需禮待。」
孫悟空見唐三藏又開始了對自己的嘮叨,有些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俺老孫知曉了!」
隨後自顧自的開始為白龍馬梳理起了毛髮。
白龍馬也是搖起了尾巴,顯然被孫悟空擺弄的十分舒爽。
孫悟空見狀拍了拍白龍馬的頭,笑罵道。
「俺老孫那弼馬溫可不是白當的!」
如此一番打鬧,便到了王宮之前。
城門官先入內稟告了國王,片刻後,王宮中門大開,哈密國國王帶領上百位文臣武將傾巢而出。
只為迎接大唐聖僧,唐王御弟,大唐之強盛,由此可見一斑。
待到唐三藏與孫悟空入內,眾人先是一番見禮,而後國王親手為通關文牒蓋了印信。
又擺下了素宴,言為唐三藏接風洗塵,唐三藏推脫再三,最終還是客隨主便。
一番酒足飯飽之後,唐三藏向國王詢問起了一路上的見聞。
「大王,敢問為何國度中似乎人人都行我教之禮?」
國王聽聞一笑,答道。
「聖僧卻是有所不知,我哈密國黑風山之中,有一觀音禪院。」
「乃是觀世音菩薩降生之地,故而我哈密國家家禮佛!」
唐三藏聽到國王如此說,明白不會是虛言,當即不顧國王的再三挽留就要告辭。
出了宮殿,問明了觀音禪院的方向,招呼起孫悟空就要趕往觀音禪院見禮。
師徒二人,連夜趕路,終在第二天清晨趕到了觀音禪院。
到了觀音禪院門口的唐三藏,與僧人言明,自己是大唐僧人,特來見禮,卻是被拒之門外。
只見那接待的僧人,面色桀驁,一臉嫌棄的對唐三藏說道。
「大唐僧人又如何?心不誠者,入不了我觀音禪院。」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唐三藏胯下,已經並非往日那匹凡馬,而是西海三太子敖玉所化。
敖玉當日與朱昊定下的謀劃,順利實施。
唐三藏與孫悟空到了鷹愁澗之地,敖玉從潭中沖天而起,將白馬吞入了腹中。
而後傳音與孫悟空,說此事乃是按照天蓬元帥朱昊的命令行事。
孫悟空本就對龍族有愧,又是救命恩人朱昊的謀劃,當即出手相助。
一番假意爭鬥,便將敖玉拿了下來,當即就要一棍打死。
此時觀世音現身救下了敖玉,言說此人應是唐三藏的四弟子。
可孫悟空不依不饒,只道西行路遠,又不能帶著唐三藏騰雲駕霧,此番沒了腳力,如何一路西行。
便是唐三藏也有不滿,他本就是肉體凡胎,沒有了腳力,不知何時才能到達西方靈山。
此時小白龍站了出來,說道自己不知此二人就是取經之人。
實在是被困在此處,腹中飢餓難耐,見有行人經過,且帶有畜生,才忍不住現身將馬匹吞吃,並無傷人之意。
既然是取經人當面,自己願化作龍馬,背負取經人一路西行而去。
觀世音哪裡能看不出來其中必有蹊蹺。
前些日子自己前來此處,敖玉被一玄陰鐵鏈死死的鎖住,出不得鷹愁澗之譚。
那玄陰鐵鏈乃是天庭中天牢專用之物,除卻先天之物,無物可破。
先天之物龍族倒是不缺,可龍族投了西方教,不可能為了救一隻白龍,就忤逆西方教的意思。
西行路上,有這等寶物的,觀世音只想到了一人。
天蓬元帥,朱昊!
當即恨得牙痒痒,不知道朱昊又要給自己找什麼麻煩。
看向敖玉的眼神中也帶著一絲陰翳。
這敖玉是何時投了朱昊?是他自己做主,判了龍族,還是整個龍族都有問題?
什麼腹中飢餓難耐,且不說此時你束縛已解,天下之大隨處可去,只要算好時間回返鷹愁澗拜唐三藏為師即可。
便是就算是真的飢餓難耐,區區一匹凡馬,難道能填飽你那百丈真龍的肚皮嗎!
想到此處的觀世音頓時怒火中燒,臉色越發不善,可面對著師徒二人的態度,她也不得不讓步。
最終小白龍還是化作了白龍馬,自此西行師徒五人,變成了四人一馬。
觀世音看著三人遠去的背影,咬了咬牙,將懷中如來賜予的三箍拿出。
她本想自己私下截用了此物,為自己的南海道場尋幾個看家護院的妖怪。
但目前看來,孫悟空已經全然不在掌控之中,處處與她對著幹,只能以此物要挾了。
想到此處的觀世音,眼中寒光一閃。
卻是不知如來佛祖那處的補天石,何時才能化形,早日將孫悟空換了去。
哈密國駐守的士兵,遠遠的看見有二人一馬朝著國都走來。
一軍官模樣的人,頭一點,手下自然而然的向著兩人走去,準備撈些油水,在考慮是否要放人過關。
只見那士兵,走上前去,正準備喝問二人,從何而來,就被抬起頭的孫悟空嚇的連滾帶爬的後退。
「妖怪!妖怪!」
軍官見狀,也是連忙起身,準備逃竄。
他們這處駐軍,只是凡人,為的是護衛國都的安全,免得盜匪一類的強人進城劫掠。
可若是遇到了山精野怪,那可是毫無還手之力,能留下性命都是祖上積德。
唐三藏見狀,有些見怪不怪。
自從當日被孫悟空救下,已經過去了小半年的時間,自己這個徒弟什麼都好,就是一副面容,卻是有些嚇人。
一路上誤把孫悟空當做妖怪的路人,沒有一百也有八十。
於是頗為無奈的下馬,將孫悟空拉至自己身後,對軍官模樣的男子開口說道。
「壯士誤會了,此人是我的徒弟,並非妖怪。」
此刻守軍也看清了唐三藏與孫悟空的衣物,見二人都身穿僧袍,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哈密國舉國信佛,對僧人天生就有好感。
於是為首之人壯著膽子,顫顫巍巍的問道。
「不知長老,從何而來,要往何處去?」
唐三藏答曰。
「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靈山,拜見我佛如來。」
那人頓時面色嚴肅了起來,這等話在哈密國中分量可是不輕,不可胡言。
「可有憑證?」
唐三藏聞言,緩緩從懷中掏出了唐王御賜的通關文牒。
為首之人接過文牒,只是看了一眼,便如遭雷擊。
「原來是大唐聖僧!卻是小人有眼無珠!」
言畢,恭敬的將通關文牒歸還給唐三藏。
隨後親自為唐三藏引起了路。
「還請聖僧與我一同進宮,面見陛下。」
唐三藏當即應下,他本也需面見此國國王,在通關文牒之上留下印信。
一邊向前走去,一邊回頭與孫悟空交代起來。
「為師知道你不喜繁文縟節。」
「稍後見了一國之君,還需禮待。」
孫悟空見唐三藏又開始了對自己的嘮叨,有些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俺老孫知曉了!」
隨後自顧自的開始為白龍馬梳理起了毛髮。
白龍馬也是搖起了尾巴,顯然被孫悟空擺弄的十分舒爽。
孫悟空見狀拍了拍白龍馬的頭,笑罵道。
「俺老孫那弼馬溫可不是白當的!」
如此一番打鬧,便到了王宮之前。
城門官先入內稟告了國王,片刻後,王宮中門大開,哈密國國王帶領上百位文臣武將傾巢而出。
只為迎接大唐聖僧,唐王御弟,大唐之強盛,由此可見一斑。
待到唐三藏與孫悟空入內,眾人先是一番見禮,而後國王親手為通關文牒蓋了印信。
又擺下了素宴,言為唐三藏接風洗塵,唐三藏推脫再三,最終還是客隨主便。
一番酒足飯飽之後,唐三藏向國王詢問起了一路上的見聞。
「大王,敢問為何國度中似乎人人都行我教之禮?」
國王聽聞一笑,答道。
「聖僧卻是有所不知,我哈密國黑風山之中,有一觀音禪院。」
「乃是觀世音菩薩降生之地,故而我哈密國家家禮佛!」
唐三藏聽到國王如此說,明白不會是虛言,當即不顧國王的再三挽留就要告辭。
出了宮殿,問明了觀音禪院的方向,招呼起孫悟空就要趕往觀音禪院見禮。
師徒二人,連夜趕路,終在第二天清晨趕到了觀音禪院。
到了觀音禪院門口的唐三藏,與僧人言明,自己是大唐僧人,特來見禮,卻是被拒之門外。
只見那接待的僧人,面色桀驁,一臉嫌棄的對唐三藏說道。
「大唐僧人又如何?心不誠者,入不了我觀音禪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