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旋轉中的陀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已經上班許久的人來講,這種感覺尤為強烈,每天腦袋中羅列出一大堆計劃,並付出實施,像一顆運行穩定的行星,只需要通過某個數學「公式」就可以準確無誤的推導出下一步運動的軌跡,但有時也極其不穩定,通常只要在他們的小宇宙里出現一點影響運行的外部因素,整個體系就會發生崩塌,行星運行開始紊亂,此時沒有別的辦法,只好等待大腦重新啟動開機了。

  周而復始,那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來根治或者削弱問題發生時那無法抑制的情緒呢?

  按照佛教背後的解釋邏輯來看,其思想可緩解內在生命有限中所帶來的緊張焦慮,又有「清靜」、「逍遙」等齊生死無始終的超越層面,能安頓形上之精神,而其出離生死的智慧更是當下就能消解有限與無限時對立衝突,在妄執盡去的超越境界中,徹入生命本有的圓融真實當中去了,但回歸到現實、日常社會倫理當中去,又不免與其思想觀念發生衝突,究其根本是要做到靜,無論時打坐還是誦經,其根本都是做到身體以及心靈上的平靜,他們認為只有這樣,當貪真痴的外衣慢慢褪去,智慧才會顯現出它本來的模樣,從而達到寂空涅槃超越生命之上的境界。

  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此種辦法執行起來十分困難,因為欲望本身是人之本性,它存在於人的潛意識當中,能夠時刻發現他的存在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抑制它更是難上加難,在實施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此等辦法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你沒有足夠的意志力穿過死寂的幽谷,無法讓知與行渾然一體,自然流露;在別人的眼裡看來,你非常詭異的邁出了左腿,接著是右腿,滿頭大汗,像是你在和你身體裡的惡魔爭奪此具身軀的主導權,很有可能還會戲弄的對你說:「我不管你是誰,趕緊從他身上下來」。

  事實上,要內心平靜確實很不簡單,那是整件事情的靈魂,事物處理的好壞就取決於你是否有這種態度。我們所謂的機器運轉正常正是內心平靜的具體表現,最後考驗的往往是你的定力,如果你控制不住,在處理事物的時候,很可能就會把你個⼈的問題導入到當前問題之中。

  這通常從老手和新手工作上可以看的出來,老手往往不會按照既定的規則去處理事情,他會邊做邊思考,在取捨當中前進,完全全神貫注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即使他沒有刻意這樣做,也不需要遵循任何書面的指示,而事物與他就會產生一種和諧,事物與他的思想不停的在改變,直到他的內心與事物同時到達平靜,這看起來就像是藝術一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