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打掃戰場
處在龍編深宮中的李賁,實在不願意看到狼狽跑回的兄長李天寶。
一個頭兩個大。
「……賊軍勢大,有飛石數百步之外可擊破樓船,我等船毀,雖苦戰一日一夜,殺敵無計。然,賊人勢猛,我等終未能擋住賊人攻勢,不得已……」
「夠了!」
李天寶的話還沒有說完,早被李賁一聲斷喝給打斷。
他其實心裡早有計較,不然不會在蘇歷河內河交叉口處設立柵欄,安排第二道防線。
只是他的第二手準備,是不準備用到的。
畢竟一旦用到,也就代表著局面的傾斜。
他派出差不多四萬的人馬前去阻敵,且同時封鎖內河口,目的就是讓眾將士沒有了退路,才能全身心為他李家王朝而戰。
此一戰,也幾乎傾盡了朝內外的兵力。
原本以為可一戰破敵。
然而如今……
兄長李天寶等狼狽逃回,讓他心往下沉。
堂堂萬春之國,數萬人馬居然不敵賊人一輪的攻擊,如今眼看打到內河口,兵逼龍編了,如何能讓李賁坐得住?
他按捺住了怒火,問他:「還有多少人馬?」
戰船盡皆丟給了對方,現在只希望能多帶點人馬回來。
李天寶來見李賁之前已經清點過人數了,除了跑散不知多少,跟回來的士兵之數,又實在不好意思開口。
要不是被李賁問得急了,還想閉口不談。
「差……差不多萬人……」
「……」
李賁聽來,差點就暈厥過去。
三四萬的人馬打了只剩萬人回來,這叫他如何能承受得了?
到底丞相併韶趕緊上前,安撫李賁,說內河口如今柵欄林立,固若金湯,足可擋住賊人攻勢,可暫時不必擔心賊人逆流攻上來。
李賁聽智囊言語,方才稍稍定下心來。
他問並韶:「不知眼下朕當如何應付?」
並韶的意見,無非是抽調周邊駐軍保衛龍編,並再次強征黎庶進入部伍,且收攏敗散之兵,將之合為一處。
如此,也就可以進軍內河口,與敵硬剛。
「賊人遠來,糧草未必充足,我等只需遷延歲月,待耗盡賊糧,則賊不戰自潰。」
雖然是安慰話,李賁聽來還算舒服。
並韶又勸李賁,讓李賁這次親自帶兵出征,這樣必能起到振奮軍心的作用。
李賁到底是造反起家,雖這些年間沉溺於宮中美姬醇酒不能自拔,到底血氣尚未消退,聽並韶此話也並無覺得不妥之處。
他在看到兄長一副狼狽樣子,也是氣餒。此時既然指望不上他,大軍交給別人他又不放心,只能是靠他自己了。
乃點頭同意:「也罷!朕便御駕親征,會會這個陳霸先!」
李賁這邊商議著親征事宜,陳霸先那邊則在清理戰場,打掃戰船,押解俘虜。
蘇歷河一戰,賊人久戰不敵,最終崩潰。賊軍幾個主將紛紛棄船而逃,剩下的士卒被分開擊破,除了少部分抵抗,全都直接投降了。
對方除了戰死者三五千人,降兵居然達萬三五千,其餘四散崩走。
陳霸先並沒有率部去追。
畢竟一戰疲敝,賊人跑了也就跑了,可不能因小而失大,為賊人其他人馬所趁。
他們遠來是客,在沒有摸清楚地形之前,瞎追可能一點好處也得不到的。
更何況,眼前河裡密密麻麻的戰船就是一個巨大的爛攤子,需要他們收拾。
戰俘太多,只能遷往岸邊,統一集中安置。
而賊人留下的戰船,除了一些戰損的,能用的其實仍有六七成。
對方留下的大型樓船有九艘,可惜被飛石擊毀砸沉的就占了其中一大半,留下的還需修修補補。
賊人出征時船上還存放了為數可觀的糧草和器械,逃跑時自然是帶不走,也就全部留給了陳霸先所部,算是彌補此戰戰損。
事後清點,自己一方損壞小型戰船十三五隻,六艘樓船雖然同樣遭到攻擊,到底戰損不大嚴重,稍稍修補還可以繼續使用。
缺少的也就是些巨石等消耗材料,不過這些可以命令士兵就近在岸邊拾取補充。
要說起來,此戰能夠大勝,樓船上的投石車可以說是居功至偉,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戰後陳霸先不無開玩笑的跟兒子陳昌說起:「若是知道這些東西這麼好用,當初就該在樓船上多安置一些。」
陳霸先哪裡不知欲要安置更多的投石機,實際受制於樓船的使用空間,想要辦到很難,不過是說說而已。
到底陳昌能明白,並沒有打擊他,反是建議今後若有機會打造樓船,可將目前樓船稍稍改動,或可增加甲板長度,那麼投石機的數量也就可以相應增加。
陳霸先聽來,眼前一亮,隨即拍著陳昌肩膀,暢快的大笑了兩聲。
眼睛裡有亮光,大概全是這個好兒子。
他也沒有想到,六子這個小腦袋裡居然有如此多層出不窮的想法。他只是一個玩笑,沒想到他會想得那麼遠,甚至一言就能給出解決辦法,著實令人驚喜。
他不便誇讚,怕他心生驕傲,在與他閒聊幾句後,也就讓他下去了。
對於戰俘的安排,各將士向其討要命令。
陳霸先還是之前的那個原則,從降兵里挑選健卒,不是健卒一律不要,餘下的全都釋放回去。
對此,楊㬓有不同意見,以為放回去了只怕會再次為賊人所用。
陳霸先則不以為意,言說,敗軍之卒,早已喪膽,放回去就算用了,那也是些喪氣士卒,不足為慮。更何況,敗卒回去,只怕還很可能影響到對方士氣,為什麼不放?
再說,如果不放,萬三五千人需要吃飯,他們遠來,糧草尚且需要節制,又怎夠他人食用?
殺之,當然更不可能。
也只有釋放一途。
楊㬓眼看眾將士皆都支持陳霸先的做法,也就不再有意見。
這次得健卒千人,且在他們願意的前提下,將之編入部伍。
周文育此戰為前鋒,戰損兩三百,也就給其補足。
其餘則分散補充到各部。
得了這些當地健卒,自然是有好處的,他們熟悉周邊地形,對他們接下來的行動也必然有幫助。
這些人畢竟都是梁人,脫離梁朝才沒幾年,如今再次回歸,只要給飽飯吃,不餓了他們,他們自然是不會造反的。
在清理打掃完戰場後,將能用的戰船繼續用,不能用的拖到旁邊修理,他們也就正式起兵,直逼交州內河了。
一個頭兩個大。
「……賊軍勢大,有飛石數百步之外可擊破樓船,我等船毀,雖苦戰一日一夜,殺敵無計。然,賊人勢猛,我等終未能擋住賊人攻勢,不得已……」
「夠了!」
李天寶的話還沒有說完,早被李賁一聲斷喝給打斷。
他其實心裡早有計較,不然不會在蘇歷河內河交叉口處設立柵欄,安排第二道防線。
只是他的第二手準備,是不準備用到的。
畢竟一旦用到,也就代表著局面的傾斜。
他派出差不多四萬的人馬前去阻敵,且同時封鎖內河口,目的就是讓眾將士沒有了退路,才能全身心為他李家王朝而戰。
此一戰,也幾乎傾盡了朝內外的兵力。
原本以為可一戰破敵。
然而如今……
兄長李天寶等狼狽逃回,讓他心往下沉。
堂堂萬春之國,數萬人馬居然不敵賊人一輪的攻擊,如今眼看打到內河口,兵逼龍編了,如何能讓李賁坐得住?
他按捺住了怒火,問他:「還有多少人馬?」
戰船盡皆丟給了對方,現在只希望能多帶點人馬回來。
李天寶來見李賁之前已經清點過人數了,除了跑散不知多少,跟回來的士兵之數,又實在不好意思開口。
要不是被李賁問得急了,還想閉口不談。
「差……差不多萬人……」
「……」
李賁聽來,差點就暈厥過去。
三四萬的人馬打了只剩萬人回來,這叫他如何能承受得了?
到底丞相併韶趕緊上前,安撫李賁,說內河口如今柵欄林立,固若金湯,足可擋住賊人攻勢,可暫時不必擔心賊人逆流攻上來。
李賁聽智囊言語,方才稍稍定下心來。
他問並韶:「不知眼下朕當如何應付?」
並韶的意見,無非是抽調周邊駐軍保衛龍編,並再次強征黎庶進入部伍,且收攏敗散之兵,將之合為一處。
如此,也就可以進軍內河口,與敵硬剛。
「賊人遠來,糧草未必充足,我等只需遷延歲月,待耗盡賊糧,則賊不戰自潰。」
雖然是安慰話,李賁聽來還算舒服。
並韶又勸李賁,讓李賁這次親自帶兵出征,這樣必能起到振奮軍心的作用。
李賁到底是造反起家,雖這些年間沉溺於宮中美姬醇酒不能自拔,到底血氣尚未消退,聽並韶此話也並無覺得不妥之處。
他在看到兄長一副狼狽樣子,也是氣餒。此時既然指望不上他,大軍交給別人他又不放心,只能是靠他自己了。
乃點頭同意:「也罷!朕便御駕親征,會會這個陳霸先!」
李賁這邊商議著親征事宜,陳霸先那邊則在清理戰場,打掃戰船,押解俘虜。
蘇歷河一戰,賊人久戰不敵,最終崩潰。賊軍幾個主將紛紛棄船而逃,剩下的士卒被分開擊破,除了少部分抵抗,全都直接投降了。
對方除了戰死者三五千人,降兵居然達萬三五千,其餘四散崩走。
陳霸先並沒有率部去追。
畢竟一戰疲敝,賊人跑了也就跑了,可不能因小而失大,為賊人其他人馬所趁。
他們遠來是客,在沒有摸清楚地形之前,瞎追可能一點好處也得不到的。
更何況,眼前河裡密密麻麻的戰船就是一個巨大的爛攤子,需要他們收拾。
戰俘太多,只能遷往岸邊,統一集中安置。
而賊人留下的戰船,除了一些戰損的,能用的其實仍有六七成。
對方留下的大型樓船有九艘,可惜被飛石擊毀砸沉的就占了其中一大半,留下的還需修修補補。
賊人出征時船上還存放了為數可觀的糧草和器械,逃跑時自然是帶不走,也就全部留給了陳霸先所部,算是彌補此戰戰損。
事後清點,自己一方損壞小型戰船十三五隻,六艘樓船雖然同樣遭到攻擊,到底戰損不大嚴重,稍稍修補還可以繼續使用。
缺少的也就是些巨石等消耗材料,不過這些可以命令士兵就近在岸邊拾取補充。
要說起來,此戰能夠大勝,樓船上的投石車可以說是居功至偉,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戰後陳霸先不無開玩笑的跟兒子陳昌說起:「若是知道這些東西這麼好用,當初就該在樓船上多安置一些。」
陳霸先哪裡不知欲要安置更多的投石機,實際受制於樓船的使用空間,想要辦到很難,不過是說說而已。
到底陳昌能明白,並沒有打擊他,反是建議今後若有機會打造樓船,可將目前樓船稍稍改動,或可增加甲板長度,那麼投石機的數量也就可以相應增加。
陳霸先聽來,眼前一亮,隨即拍著陳昌肩膀,暢快的大笑了兩聲。
眼睛裡有亮光,大概全是這個好兒子。
他也沒有想到,六子這個小腦袋裡居然有如此多層出不窮的想法。他只是一個玩笑,沒想到他會想得那麼遠,甚至一言就能給出解決辦法,著實令人驚喜。
他不便誇讚,怕他心生驕傲,在與他閒聊幾句後,也就讓他下去了。
對於戰俘的安排,各將士向其討要命令。
陳霸先還是之前的那個原則,從降兵里挑選健卒,不是健卒一律不要,餘下的全都釋放回去。
對此,楊㬓有不同意見,以為放回去了只怕會再次為賊人所用。
陳霸先則不以為意,言說,敗軍之卒,早已喪膽,放回去就算用了,那也是些喪氣士卒,不足為慮。更何況,敗卒回去,只怕還很可能影響到對方士氣,為什麼不放?
再說,如果不放,萬三五千人需要吃飯,他們遠來,糧草尚且需要節制,又怎夠他人食用?
殺之,當然更不可能。
也只有釋放一途。
楊㬓眼看眾將士皆都支持陳霸先的做法,也就不再有意見。
這次得健卒千人,且在他們願意的前提下,將之編入部伍。
周文育此戰為前鋒,戰損兩三百,也就給其補足。
其餘則分散補充到各部。
得了這些當地健卒,自然是有好處的,他們熟悉周邊地形,對他們接下來的行動也必然有幫助。
這些人畢竟都是梁人,脫離梁朝才沒幾年,如今再次回歸,只要給飽飯吃,不餓了他們,他們自然是不會造反的。
在清理打掃完戰場後,將能用的戰船繼續用,不能用的拖到旁邊修理,他們也就正式起兵,直逼交州內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