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道家傳承人
日落起,風雲動,來到舟溪鎮的外鄉客早早的用了晚膳,準備好了乾糧,正在趕往無妄山,之所以要晚上登山,是因為無妄山本就是一座如同迷宮一樣的存在,沒有任何一條被安置好的路線,而白日所見的全部場景都是重複的,只有在夜間,才會有星辰指引著方向,然那正是北斗七星所布置的曲折行徑。
人們會沿著星雲軌跡,連夜開路,不管眼前是怎麼樣的存在,每個人都會規規矩矩的前行,雖然沒有多少人真正的找到論道會的場地,但以這樣的方式登山,成為了大家所認同的。
念心樓自是沒有聽說過,但前人的一些方式方法即便再無章程,都應該是存在著其道理的,於是他也帶著洛惜上了無妄山,泊舟沒有上山,而是留在了舟溪鎮繼續探查這裡的事情,畢竟相比於那些虛無的大世界觀,此地也處處透露著神秘,讓念心樓心中有些顧慮。
開始登山時,在人群中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但漸漸的,就發現少了人,他們不是消失了,而是那些堅守的東西抵不過身心俱疲的無奈,他們下山了,其實這也不怪任何人,畢竟人是需要活在現實中的,那些所謂的天下氣運落於世間,太過於遙遠,遙遠的有些不真實。
然念心樓不是為了所謂的論道,只為尋找醫聖救治洛惜,自是無所顧慮,專注於那些走在前面的人們,他們最有可能會見證論道大會,只是人越來越少了,讓他的心中泛起了一絲不安。
人群中最讓念心樓關注的是一身作青衫的道人,頗為年輕,長相也俊秀,而真正吸引念心樓的是他的周身若有若無的散出一絲青冥之氣,仿佛不屬於人間所有,他走在隊伍的前面,手裡還拿著一方古樸的羅盤,時而看天象,時而看地氣,時而又看山勢,估摸著想探得此山氣脈走向,畢竟作為道家,取天地自然為其尋修心之根,更有道家大能可借一方氣運改寫它方頹勢,這樣的修為實為逆天,但它是真實存在的。
青衫道人尋到一山間斷崖邊,停下了腳步,回過頭來,看向身後已然熙熙攘攘的行人,目光不經意間停在了念心樓身上,想說什麼又沒有開口,最後向身後的這一行人說道「此處為斷月相,也是星路的終點,往前就會失去星辰的指引,大家是否還要前行」
眾人眼神看向了前方那深不見底的斷崖,且聽見崖底風聲呼嘯,一陣陣寒意透崖而出,讓本就有些寒冷的冬季,更顯可怖,有些人甚至已經開始往回走了,那青衫道人矗立在崖邊,長衫被飆風捲起,久久未落。
此處斷崖成彎月狀,將整方天地包裹而下,往回走就是下山的路,往前就是萬丈深淵,這生死間的權衡,讓很多人停下了腳步,他們大部分人是因為好奇心而來,如今看到這番場景都在心裡盤算著什麼,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大部分都生了退意,但又好似有些不甘心,於是人群中有一中年文士問道「此處為一絕境,不知道友心中可有度法,這費盡千辛萬苦才走到的此處,如今回去心中著實有些不甘」
中年文士長相很是普通,但話語間卻藏著精明,他雖把問題推給了青衫道人,又為眾人謀得了一份安心,畢竟大部分人都是跟著這名青衫道人走到此處的,如果他沒有了辦法,那麼自己即便狼狽的回去,也可以在世人眼中炫耀一番,畢竟是那群走在最前面之人。
青衫道人臉色有些凝重,他倒是想到了一種可能,但又不確定可行,所以躊躇不前,中年文士似看到了他心中所想,轉而又說道「道友,是否遇到了什麼無法決斷之事,把它說出來,或許,我們剩下的這行人中有人可以解決」
青衫道人看了中年文士一眼,又掃了剩餘的這行人,這行人大多都是江湖中人,來自於各門各派,且身手都不弱,畢竟能夜登無妄山,且能走到如今這個高度,除了身體素質極佳外,還至少有一兩種保命手段,但他沒有開口說話,而是向前一躍,身體穿入了深淵之中,立馬消失在黑暗裡。
眾人大驚,快步行至崖邊,凝神向下望去,卻連道人的一片衣角都沒有看見,人群中立刻嘈雜起來,說他修的道家無我境,可以連性命都輕易捨棄,又有人說他是找到了通過對面的方法,就是從崖底走過去,更有人說他是一心求死之人,只是讓今日之舉流傳於世間,越說越離譜,但沒有一個人敢跳入其中。
再看念心樓,他已經不知道何時也消失在了人群中,只是大多數人都被道人的行為引導,而忽略了他這樣一個人存在,要知道念心樓是帶著個小女孩登山的,這麼顯眼的兩個人,怎麼可能沒人會記住,待回過神來時,才發覺少了她們了。
剩餘之人,始終沒有勇氣跳入山崖之中,都是不甘的往回走了,畢竟有些東西是他們無法窺視的,也就當了一場歷練,倘若哪天被人問起,也會沾沾自喜的說道今天的事跡,畢竟夜登無妄山,離別月牙澗也只是少數人做到的事。
念心樓的確是帶著洛惜跳入了山崖之下,並不是因為衝動,而是他確定了在月芽灣的下方不足百丈的地方有一所連接兩岸懸壁的建築,只是因為當時捲起的寒風中有一絲古樸的檀木之味,如果此處真是萬丈岩底,即便山谷中生長著巨木,也不至於能傳出這麼遠,更何況檀木的生長環境是喜陽的,只有人為搭設才可能在這樣陰暗環境中有存在於它獨有的氣味。
念心樓落入之處正是一條巨大的廊坊,直接連接著兩岸的懸壁,而此時既然有人倚坐在木闌邊,那是一老人,滿頭白髮,他在望著遠方的星空,時而嘆息時而釋然,好像心頭裝了數不清的心事,見念心樓抱著一小女孩從崖邊點踏而下,也不詫異,只是捋了捋發白的鬍鬚,心裡默念道「想不到儒家年輕一輩中,既然出了這樣一驚世人才,那些個教書先生也因該暗自欣慰了。」
老人轉頭又望向不遠處,不停的在尋找著什麼的青衫道人,眼神又收攏了起來,嘆息了一聲道「道家也不錯,都是天選之人,只是這小子怕是真的入道太深,完全沒有了俗世之氣,說不得,說不得,不然我這老骨頭又要被道家那些個老頑固數落了,他家的道理甚至比那天下間最愛讀書的人還要多。」
老人又收回了目光看向了正在朝他這裡走來的念心樓,當眼神移到洛惜身上時,竟然差點驚呼出來,但轉念又釋然,這天下的事本就奇奇怪怪的,卻也正是因為奇怪才讓其更加的精妙絕倫。
顯然廊坊上的老者是知道洛惜的身世的,但他不能說,也不敢說,於是收回了詫異的神色,又恢復了以往的自若,等著念心樓來找他,念心樓剛落在廊坊上,就看到了老者,此時正在向他走來,他的步伐看似正常,實則卻很快,只不過修為較弱之人看不出來,但老者卻看得真真確確,他每一步,都跨過兩尺有餘,但身形卻絲毫沒有晃動,這是儒步,也稱為四方步,當離老者只有三尺距離的時候,他停下了,絕沒有多餘的一絲動作,這是對人的尊重,寓意敬人三尺。
老者捋了捋花白的鬍鬚讚賞的看著他,念心樓放下了懷中的洛惜,行了行禮後才說道「前輩,小生初來貴地,多要叨擾,還望海涵」
老者到是沒有那些個禮法約束,罷了罷手算是回應,這時念心樓才算看清老者的長相,慈眉善目,隱有仙風道骨藏於心中,卻又入俗於世間,很是平和,他開口說道「不必拘禮,想必你是為治你身旁那小女孩的傷而來的吧」
洛惜明亮的眸子在老者身上打量著,竟然第一次主動跟他打了招呼道「老爺爺,你好,我叫洛惜,是心樓哥哥給我取的名字」
老者和善的笑道「好名字,介不介意爺爺幫你看下你的傷」
洛惜看了一眼心樓,得到了默許之後,才走了過去,伸出了一雙小巧的手,老者為其把了脈,時而憂慮時而凝重,但這些表情被洛惜看到,她忍不住說道「老爺爺,洛惜知道自己活不久了,謝謝遇到了你們,你們都是好人」說完收回了自己的手,又走到了心樓身邊。
老者仿佛被洛惜的話刺痛了某處塵封已久的往事,那本就看透世事炎涼的心在那一瞬間擊起了漣漪,但又極快的收回了情緒,轉而平靜的說道「小洛惜,你的傷能治,不要擔心,好好活下去」
然這些話雖是希望,但洛惜卻只把它當成安慰,沒有太在意,不管今後是怎樣,每活一天就要快樂一天,不辜負任何對自己好的人,也不拖累他們,念心樓扶洛惜坐下,才向老者問起了此處,和那個依舊執迷於道心的青衫道人。
他得知了此處為月牙澗,是無妄山靈氣最為濃郁之處,但並不是傳言中百家論道的地方,但每次論道結束,那些大能都會來這裡暫住幾日,又各自散開,他們並不是同一天來的,而是最近七日隨意閒遊而至,至於念心樓所要找的醫聖,也會在這幾日來,而那個青衫道人是道家精挑細選現在放逐於世間歷練,且具備道家傳承的其中一人,名為懷淺。
月牙澗,靈氣充沛,有幾間木閣坐落在其間,四周植被茂盛,雖說是寒冬,但雪好似落不下此處,廊坊下有一條清澈的小溪蜿蜒其中,見不到始終,猶如世外桃源般,洛惜每天都玩得很是開心,那小腦袋總是能想出一些好玩的東西,竟然把那個一直執迷於道法的懷淺,帶出了人間的俗氣。
有時懷淺會莫名的想自己的道心仿佛被這個小女孩擾亂些許,臉上有了凡人的情緒,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對於道法的追求,每天都會花費大把的時間來領悟自然之力,想成為道家那種能借一方氣運改變一方頹勢的能者。
他們在月牙澗過了三日,醫聖終於來到了此處,他同樣是一滿頭白髮的老者,身邊還帶了一個約莫五歲的藥童,藥童長得十分秀氣,但好似不太會與人溝通,即便是洛惜也只能和他說上三兩句,好在,洛惜的傷勢得到了醫聖的肯定答覆,並施針為其重組經脈,讓洛惜有了生機,面容也漸漸有了好轉,這才讓念心樓心中的那塊石頭落了下來,與醫聖匆匆告別後,回到了舟溪鎮,雖是只有四日時間,泊舟卻好似蒼老了許多。
然在念心樓離開月牙澗後,醫聖與月牙澗的老者閉門長談,所談之事正是洛惜,但沒有其它任何一人知道其中的內容,包括懷淺與藥童。
念心樓問起了泊舟發生了什麼事,得知了,那些對洛惜有所圖之人,並不是所謂的殺手組織,而是一場潛伏在天下間的巨大陰謀,是有大能出手設局,引洛惜成為試道人,只是布局人沒有人知道是誰,泊舟這四日先是潛入了殺手,探查到了,他們根本不知道洛惜的事情,但他必須要過了殺手組織的規則才能出來,規則就是必須替他們殺一人,泊舟是替他們殺了一人,那人雖有罪,但罪不至死,但那份愧疚之心已經植入了心間,成為了枷鎖。
而知道洛惜成為試道人,又讓泊舟身上枷鎖多了一道,這道枷鎖是背叛,他背叛了念心樓,因為他曾經答應他不把念心樓的身份告訴任何一人,要知道在月牙澗老者一眼就看出了念心樓是儒家之人,是源於他久經世事的經驗,和不經意間使出的步伐。
一旦念心樓儒家的身份暴露,那儒家這二十多年的籌謀就會被公諸於天下,那麼這份根基就會被陰謀者捕捉到,會在其中大作文章,甚至會讓儒家從天下間除名,到時候不止他一人成為眾矢之的,還會波及整個儒家淪為試劍池,其中的牽涉巨大。
念心樓從出現時就是一副不沾天下事的心態,怎會身份被曝光就會產生如此牽涉巨大的因果,其實不然,念心樓的過去,並不是這個樣子的,而是有著諸多身份行走於世間的存在。
泊舟比他年長,也是念家老爺在他六歲時就安置在身旁的護衛,他陪伴了他近二十年的光陰,用過無數種身份,如果不是念心樓叫他泊舟,他大概連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了。
念心樓在他那日漸蒼老的面容上看到了他的死意,這是無需過問,就顯於心間的,轉而他拍了拍泊舟的肩膀,說了聲「沒事,你無需自責。」
有些東西藏了太久了反而不太好,如果可以,他自己也願意正視那些過去,承擔起他該擔的責任,只是,他真的擔心這樣做,會毀了儒家這麼多年的根基,然看到如今漸漸康復的洛惜,心中好似下了某種決心。
這一夜對於泊舟來說輾轉難眠,他依舊不停的在自責著,實在無法入眠,就下樓獨自一人喝起了酒,目光回到了這二十年光陰,是苦了公子了。
念心樓經過無妄山之行,也有些倦意,看著那張小床上熟睡的洛惜,漸漸自己也有了睡意,畢竟,一個人的精氣神,充足的睡眠是保障,他知道泊舟一個人在樓下喝酒,也知道他在下了某種決心,但他沒有去打擾,這是這二十年來對他的尊重,雖然他是如同自己僕人一般的存在,但他從來沒有把他當僕人,而是一個長者。
這一夜或許是他們最後的安寧,待到晨曦升起,他們將會面臨著生死的離別,他甚至希望這夜足夠漫長,漫長到一生,這樣就不會去面對那些抉擇了,可一抹曙光打破了這樣的平靜,舟溪鎮集市上早早的就傳來了叫賣之聲,和屬於鬧市固有的紛雜場景,人們都為了生活在各自奔波著。
念心樓也起身穿好了衣衫,為洛惜梳妝,那兩支彩色蝴蝶髮夾又被他精緻的點綴在了她烏黑色青絲之上,依舊是那般惹人疼愛,再看泊舟的住處,已經被他打掃得乾乾淨淨,行李也被其安置在了馬車上,只是他的人卻不見了。
念心樓知道他去了哪裡,那是他們昨日約定的地方,用過早膳後,他便拉著洛惜的小手離開了客棧,她們要去見泊舟。
古樸木橋沿溪而落,溪邊的雪水也在漸漸化去,露出了淺灘,淺灘上有一質樸中年在煮著茶,壺中有絲絲熱氣冒出,看來是水開了,他細緻的從茶包中鑷出了一盞,放入了一旁的茶盅之內,化開了茶絲,又倒了出去,再加入熱水,才收起了手中的動作。
而遠方念心樓拉著洛惜而來,雖是遠,但很快就近了,中年正是泊舟,他招呼著二人入座,為其斟了茶,目光巡視著這方圓十丈的範圍,確定了沒有人的蹤跡,才開口說話道「公子,有二十年了吧」
「二十一年零四個月一天」
人們會沿著星雲軌跡,連夜開路,不管眼前是怎麼樣的存在,每個人都會規規矩矩的前行,雖然沒有多少人真正的找到論道會的場地,但以這樣的方式登山,成為了大家所認同的。
念心樓自是沒有聽說過,但前人的一些方式方法即便再無章程,都應該是存在著其道理的,於是他也帶著洛惜上了無妄山,泊舟沒有上山,而是留在了舟溪鎮繼續探查這裡的事情,畢竟相比於那些虛無的大世界觀,此地也處處透露著神秘,讓念心樓心中有些顧慮。
開始登山時,在人群中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但漸漸的,就發現少了人,他們不是消失了,而是那些堅守的東西抵不過身心俱疲的無奈,他們下山了,其實這也不怪任何人,畢竟人是需要活在現實中的,那些所謂的天下氣運落於世間,太過於遙遠,遙遠的有些不真實。
然念心樓不是為了所謂的論道,只為尋找醫聖救治洛惜,自是無所顧慮,專注於那些走在前面的人們,他們最有可能會見證論道大會,只是人越來越少了,讓他的心中泛起了一絲不安。
人群中最讓念心樓關注的是一身作青衫的道人,頗為年輕,長相也俊秀,而真正吸引念心樓的是他的周身若有若無的散出一絲青冥之氣,仿佛不屬於人間所有,他走在隊伍的前面,手裡還拿著一方古樸的羅盤,時而看天象,時而看地氣,時而又看山勢,估摸著想探得此山氣脈走向,畢竟作為道家,取天地自然為其尋修心之根,更有道家大能可借一方氣運改寫它方頹勢,這樣的修為實為逆天,但它是真實存在的。
青衫道人尋到一山間斷崖邊,停下了腳步,回過頭來,看向身後已然熙熙攘攘的行人,目光不經意間停在了念心樓身上,想說什麼又沒有開口,最後向身後的這一行人說道「此處為斷月相,也是星路的終點,往前就會失去星辰的指引,大家是否還要前行」
眾人眼神看向了前方那深不見底的斷崖,且聽見崖底風聲呼嘯,一陣陣寒意透崖而出,讓本就有些寒冷的冬季,更顯可怖,有些人甚至已經開始往回走了,那青衫道人矗立在崖邊,長衫被飆風捲起,久久未落。
此處斷崖成彎月狀,將整方天地包裹而下,往回走就是下山的路,往前就是萬丈深淵,這生死間的權衡,讓很多人停下了腳步,他們大部分人是因為好奇心而來,如今看到這番場景都在心裡盤算著什麼,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大部分都生了退意,但又好似有些不甘心,於是人群中有一中年文士問道「此處為一絕境,不知道友心中可有度法,這費盡千辛萬苦才走到的此處,如今回去心中著實有些不甘」
中年文士長相很是普通,但話語間卻藏著精明,他雖把問題推給了青衫道人,又為眾人謀得了一份安心,畢竟大部分人都是跟著這名青衫道人走到此處的,如果他沒有了辦法,那麼自己即便狼狽的回去,也可以在世人眼中炫耀一番,畢竟是那群走在最前面之人。
青衫道人臉色有些凝重,他倒是想到了一種可能,但又不確定可行,所以躊躇不前,中年文士似看到了他心中所想,轉而又說道「道友,是否遇到了什麼無法決斷之事,把它說出來,或許,我們剩下的這行人中有人可以解決」
青衫道人看了中年文士一眼,又掃了剩餘的這行人,這行人大多都是江湖中人,來自於各門各派,且身手都不弱,畢竟能夜登無妄山,且能走到如今這個高度,除了身體素質極佳外,還至少有一兩種保命手段,但他沒有開口說話,而是向前一躍,身體穿入了深淵之中,立馬消失在黑暗裡。
眾人大驚,快步行至崖邊,凝神向下望去,卻連道人的一片衣角都沒有看見,人群中立刻嘈雜起來,說他修的道家無我境,可以連性命都輕易捨棄,又有人說他是找到了通過對面的方法,就是從崖底走過去,更有人說他是一心求死之人,只是讓今日之舉流傳於世間,越說越離譜,但沒有一個人敢跳入其中。
再看念心樓,他已經不知道何時也消失在了人群中,只是大多數人都被道人的行為引導,而忽略了他這樣一個人存在,要知道念心樓是帶著個小女孩登山的,這麼顯眼的兩個人,怎麼可能沒人會記住,待回過神來時,才發覺少了她們了。
剩餘之人,始終沒有勇氣跳入山崖之中,都是不甘的往回走了,畢竟有些東西是他們無法窺視的,也就當了一場歷練,倘若哪天被人問起,也會沾沾自喜的說道今天的事跡,畢竟夜登無妄山,離別月牙澗也只是少數人做到的事。
念心樓的確是帶著洛惜跳入了山崖之下,並不是因為衝動,而是他確定了在月芽灣的下方不足百丈的地方有一所連接兩岸懸壁的建築,只是因為當時捲起的寒風中有一絲古樸的檀木之味,如果此處真是萬丈岩底,即便山谷中生長著巨木,也不至於能傳出這麼遠,更何況檀木的生長環境是喜陽的,只有人為搭設才可能在這樣陰暗環境中有存在於它獨有的氣味。
念心樓落入之處正是一條巨大的廊坊,直接連接著兩岸的懸壁,而此時既然有人倚坐在木闌邊,那是一老人,滿頭白髮,他在望著遠方的星空,時而嘆息時而釋然,好像心頭裝了數不清的心事,見念心樓抱著一小女孩從崖邊點踏而下,也不詫異,只是捋了捋發白的鬍鬚,心裡默念道「想不到儒家年輕一輩中,既然出了這樣一驚世人才,那些個教書先生也因該暗自欣慰了。」
老人轉頭又望向不遠處,不停的在尋找著什麼的青衫道人,眼神又收攏了起來,嘆息了一聲道「道家也不錯,都是天選之人,只是這小子怕是真的入道太深,完全沒有了俗世之氣,說不得,說不得,不然我這老骨頭又要被道家那些個老頑固數落了,他家的道理甚至比那天下間最愛讀書的人還要多。」
老人又收回了目光看向了正在朝他這裡走來的念心樓,當眼神移到洛惜身上時,竟然差點驚呼出來,但轉念又釋然,這天下的事本就奇奇怪怪的,卻也正是因為奇怪才讓其更加的精妙絕倫。
顯然廊坊上的老者是知道洛惜的身世的,但他不能說,也不敢說,於是收回了詫異的神色,又恢復了以往的自若,等著念心樓來找他,念心樓剛落在廊坊上,就看到了老者,此時正在向他走來,他的步伐看似正常,實則卻很快,只不過修為較弱之人看不出來,但老者卻看得真真確確,他每一步,都跨過兩尺有餘,但身形卻絲毫沒有晃動,這是儒步,也稱為四方步,當離老者只有三尺距離的時候,他停下了,絕沒有多餘的一絲動作,這是對人的尊重,寓意敬人三尺。
老者捋了捋花白的鬍鬚讚賞的看著他,念心樓放下了懷中的洛惜,行了行禮後才說道「前輩,小生初來貴地,多要叨擾,還望海涵」
老者到是沒有那些個禮法約束,罷了罷手算是回應,這時念心樓才算看清老者的長相,慈眉善目,隱有仙風道骨藏於心中,卻又入俗於世間,很是平和,他開口說道「不必拘禮,想必你是為治你身旁那小女孩的傷而來的吧」
洛惜明亮的眸子在老者身上打量著,竟然第一次主動跟他打了招呼道「老爺爺,你好,我叫洛惜,是心樓哥哥給我取的名字」
老者和善的笑道「好名字,介不介意爺爺幫你看下你的傷」
洛惜看了一眼心樓,得到了默許之後,才走了過去,伸出了一雙小巧的手,老者為其把了脈,時而憂慮時而凝重,但這些表情被洛惜看到,她忍不住說道「老爺爺,洛惜知道自己活不久了,謝謝遇到了你們,你們都是好人」說完收回了自己的手,又走到了心樓身邊。
老者仿佛被洛惜的話刺痛了某處塵封已久的往事,那本就看透世事炎涼的心在那一瞬間擊起了漣漪,但又極快的收回了情緒,轉而平靜的說道「小洛惜,你的傷能治,不要擔心,好好活下去」
然這些話雖是希望,但洛惜卻只把它當成安慰,沒有太在意,不管今後是怎樣,每活一天就要快樂一天,不辜負任何對自己好的人,也不拖累他們,念心樓扶洛惜坐下,才向老者問起了此處,和那個依舊執迷於道心的青衫道人。
他得知了此處為月牙澗,是無妄山靈氣最為濃郁之處,但並不是傳言中百家論道的地方,但每次論道結束,那些大能都會來這裡暫住幾日,又各自散開,他們並不是同一天來的,而是最近七日隨意閒遊而至,至於念心樓所要找的醫聖,也會在這幾日來,而那個青衫道人是道家精挑細選現在放逐於世間歷練,且具備道家傳承的其中一人,名為懷淺。
月牙澗,靈氣充沛,有幾間木閣坐落在其間,四周植被茂盛,雖說是寒冬,但雪好似落不下此處,廊坊下有一條清澈的小溪蜿蜒其中,見不到始終,猶如世外桃源般,洛惜每天都玩得很是開心,那小腦袋總是能想出一些好玩的東西,竟然把那個一直執迷於道法的懷淺,帶出了人間的俗氣。
有時懷淺會莫名的想自己的道心仿佛被這個小女孩擾亂些許,臉上有了凡人的情緒,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對於道法的追求,每天都會花費大把的時間來領悟自然之力,想成為道家那種能借一方氣運改變一方頹勢的能者。
他們在月牙澗過了三日,醫聖終於來到了此處,他同樣是一滿頭白髮的老者,身邊還帶了一個約莫五歲的藥童,藥童長得十分秀氣,但好似不太會與人溝通,即便是洛惜也只能和他說上三兩句,好在,洛惜的傷勢得到了醫聖的肯定答覆,並施針為其重組經脈,讓洛惜有了生機,面容也漸漸有了好轉,這才讓念心樓心中的那塊石頭落了下來,與醫聖匆匆告別後,回到了舟溪鎮,雖是只有四日時間,泊舟卻好似蒼老了許多。
然在念心樓離開月牙澗後,醫聖與月牙澗的老者閉門長談,所談之事正是洛惜,但沒有其它任何一人知道其中的內容,包括懷淺與藥童。
念心樓問起了泊舟發生了什麼事,得知了,那些對洛惜有所圖之人,並不是所謂的殺手組織,而是一場潛伏在天下間的巨大陰謀,是有大能出手設局,引洛惜成為試道人,只是布局人沒有人知道是誰,泊舟這四日先是潛入了殺手,探查到了,他們根本不知道洛惜的事情,但他必須要過了殺手組織的規則才能出來,規則就是必須替他們殺一人,泊舟是替他們殺了一人,那人雖有罪,但罪不至死,但那份愧疚之心已經植入了心間,成為了枷鎖。
而知道洛惜成為試道人,又讓泊舟身上枷鎖多了一道,這道枷鎖是背叛,他背叛了念心樓,因為他曾經答應他不把念心樓的身份告訴任何一人,要知道在月牙澗老者一眼就看出了念心樓是儒家之人,是源於他久經世事的經驗,和不經意間使出的步伐。
一旦念心樓儒家的身份暴露,那儒家這二十多年的籌謀就會被公諸於天下,那麼這份根基就會被陰謀者捕捉到,會在其中大作文章,甚至會讓儒家從天下間除名,到時候不止他一人成為眾矢之的,還會波及整個儒家淪為試劍池,其中的牽涉巨大。
念心樓從出現時就是一副不沾天下事的心態,怎會身份被曝光就會產生如此牽涉巨大的因果,其實不然,念心樓的過去,並不是這個樣子的,而是有著諸多身份行走於世間的存在。
泊舟比他年長,也是念家老爺在他六歲時就安置在身旁的護衛,他陪伴了他近二十年的光陰,用過無數種身份,如果不是念心樓叫他泊舟,他大概連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了。
念心樓在他那日漸蒼老的面容上看到了他的死意,這是無需過問,就顯於心間的,轉而他拍了拍泊舟的肩膀,說了聲「沒事,你無需自責。」
有些東西藏了太久了反而不太好,如果可以,他自己也願意正視那些過去,承擔起他該擔的責任,只是,他真的擔心這樣做,會毀了儒家這麼多年的根基,然看到如今漸漸康復的洛惜,心中好似下了某種決心。
這一夜對於泊舟來說輾轉難眠,他依舊不停的在自責著,實在無法入眠,就下樓獨自一人喝起了酒,目光回到了這二十年光陰,是苦了公子了。
念心樓經過無妄山之行,也有些倦意,看著那張小床上熟睡的洛惜,漸漸自己也有了睡意,畢竟,一個人的精氣神,充足的睡眠是保障,他知道泊舟一個人在樓下喝酒,也知道他在下了某種決心,但他沒有去打擾,這是這二十年來對他的尊重,雖然他是如同自己僕人一般的存在,但他從來沒有把他當僕人,而是一個長者。
這一夜或許是他們最後的安寧,待到晨曦升起,他們將會面臨著生死的離別,他甚至希望這夜足夠漫長,漫長到一生,這樣就不會去面對那些抉擇了,可一抹曙光打破了這樣的平靜,舟溪鎮集市上早早的就傳來了叫賣之聲,和屬於鬧市固有的紛雜場景,人們都為了生活在各自奔波著。
念心樓也起身穿好了衣衫,為洛惜梳妝,那兩支彩色蝴蝶髮夾又被他精緻的點綴在了她烏黑色青絲之上,依舊是那般惹人疼愛,再看泊舟的住處,已經被他打掃得乾乾淨淨,行李也被其安置在了馬車上,只是他的人卻不見了。
念心樓知道他去了哪裡,那是他們昨日約定的地方,用過早膳後,他便拉著洛惜的小手離開了客棧,她們要去見泊舟。
古樸木橋沿溪而落,溪邊的雪水也在漸漸化去,露出了淺灘,淺灘上有一質樸中年在煮著茶,壺中有絲絲熱氣冒出,看來是水開了,他細緻的從茶包中鑷出了一盞,放入了一旁的茶盅之內,化開了茶絲,又倒了出去,再加入熱水,才收起了手中的動作。
而遠方念心樓拉著洛惜而來,雖是遠,但很快就近了,中年正是泊舟,他招呼著二人入座,為其斟了茶,目光巡視著這方圓十丈的範圍,確定了沒有人的蹤跡,才開口說話道「公子,有二十年了吧」
「二十一年零四個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