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朝堂對峙
過了晌午,在大理寺的寺卿殿內,沈冰單獨將穆三娘喚來,神色凝重地把明日早朝的計劃細細講述了一遍。
穆三娘聽聞,頓時大驚失色,面露憂色地顧慮道:「胡亭山可是地階巔峰高手,他若是拒不認罪,進而狗急跳牆,在朝堂之上大鬧起來,那可如何是好?」
沈冰神色沉穩,耐心解釋道:「陛下自然不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之所以選擇在朝堂之上當堂抓捕,一方面是為了警示朝中百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屆時會有眾多武將在場,胡亭山即便有通天的本事,也是插翅難逃。」
穆三娘依舊心存質疑,憂心忡忡地說道:「幾位大將軍自是能護得陛下周全,可可憐了我們大理寺的那些年輕男兒,他們卻要首當其衝,如此一來,恐怕他們性命堪憂啊!」
穆三娘此番所指,不言而喻,自是擔心江言。沈冰之所以只叫穆三娘前來,正是不想讓江言提前知曉其中的危險,生怕他因此而打退堂鼓。
「年輕人自當報效國家,這是他的榮耀所在,至於最終是生是死,那就全看他的造化了。」沈冰的語氣不容置疑,決然說道,「好了,你快去安排吧,明日早朝,你們二人隨我一同進宮,切勿誤了時辰!」
翌日卯時,天色尚未破曉,京城之中的文武百官便紛紛在各自家中起身,開始洗漱、如廁、用餐。待到天剛微微亮起的時候,紫禁城的門口已然開始出現擁堵的狀況。
江言望著眼前這真正意義上的「車水馬龍」之景,不禁心生好奇,暗自思忖這些大官究竟圖的是什麼?做一名無需早朝的基層吏員,每日能夠睡到自然醒,難道不香嗎?
江言一邊打著哈欠,一邊跟隨在穆三娘與沈冰的身後,隨著人流排隊進入紫禁城。
昨日,穆三娘告知江言,大理寺卿讓他們二人隨同早朝,然而卻並未向他言明具體所為何事。
江言與穆三娘一路尾隨來到乾清宮門口,便被侍衛阻攔,不得入內了。畢竟他們二人品級太低,除非得到皇帝的召見,否則根本沒有資格面見天聖尊。
此時,正要上朝的胡亭山恰巧路過此處,意外地看見宮門口站著江言與穆三娘,他的腳步頓時一頓,眉頭微微一皺,心中不禁提高了幾分警惕。
待文武百官都魚貫進入乾清宮後,一直站在門外的穆三娘才悄然掏出那個裝著帳本的瓶子,偷偷遞給江言。
「這份關鍵證據是你帶回大理寺的,論功行賞,你應當居首功。一會兒皇帝若是召見,便由你去與胡亭山當面對質,你可敢去?」
說這番話的時候,穆三娘的眼神有些閃爍,心中微微有些心虛,她感覺自己仿佛是在套路自己的部下,因而不敢直視江言的眼睛。
然而,出乎穆三娘意料的是,江言非但沒有絲毫的害怕,反而顯得異常激動,他毫不猶豫地接過瓶子,滿臉感激之色。
「大人!像您這樣不與下屬爭功的好領導,實在是太難得了,我江言這輩子就跟定您了!」
穆三娘見狀,不禁詫異地問道:「你就不怕一會兒胡亭山狗急跳牆嗎?他可是地階高手,師承天下第一絕學一陽指,可不是你那加藤鷹指的野路子所能比擬的!」
作為一陽指的正宗傳人,江言其實還真未曾考慮過自身的安全問題,不過他也明白不能表現得太過明顯,便尷尬地笑道:「當著皇帝的面,這傢伙應該不會貿然動武吧?」
穆三娘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只是眉頭皺得更緊了一些,顯然心中的擔憂並未減少。
此時,乾清宮內,大殿之上,九五至尊威嚴地端坐於龍椅之上。
這位皇帝自十六歲登基以來,如今已然主政十餘年。雖說未及而立之年,談不上十分老練,但也足以與三朝元老們周旋,並且不落下風。
皇帝身邊的首席公公扯著尖細的嗓子喊道:「有本奏來,無本退朝!」
大理寺卿沈冰立刻出列,高聲說道:「臣有本啟奏!」
「愛卿請講。」
「陛下,伯仁錢莊掌門人李伯仁被殺一案有了重要線索。」
沈冰的話尚未說完,胡亭山便立刻打斷道:「沈大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案子,如果你們大理寺辦不了,大可以交給我們刑部,何必在這早朝上耽誤大家的寶貴時間!」
沈冰不屑地撇了一眼胡亭山,並未理睬他,而是繼續對皇帝說道:「此案已有疑犯,然而卻是位二品大員。大理寺正為此深感為難,將此事報於老臣,可老臣亦無權定奪,故而特在早朝上稟告陛下,請陛下聖裁!」
皇帝佯裝出一副意外的神情,問道:「竟有此事?不知疑犯是何人?」
沈冰神色嚴肅地回答:「嫌犯正是刑部……胡侍郎!」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頓時皆驚,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沈大人此言何意?」胡亭山怒目圓睜,大聲喝道,「大理寺與刑部同屬六扇門,縱然平日裡免不了有些摩擦,可那也都是為了工作,何必如此構陷於我!有本事就拿出鐵證來,若拿不出,定叫你好看!」
沈冰不緊不慢地說道:「證據自然是有的,不過我大理寺正說,此案牽連甚廣,物證必須親自呈交給陛下,就連本官都不曾過目。」
皇帝微微皺眉,問道:「哦?那大理寺正,現在何處?」
沈冰恭敬地回答:「正在宮門外等候。」
皇帝揮了揮手,說道:「宣!」
公公立刻扯著嗓子喊道:「宣,大理寺正,覲見!」
不一會兒,英姿颯爽的穆三娘便在眾目睽睽之下,昂首闊步地登上了金鑾殿。
文武百官中有不少人暗自感嘆,這大理寺正,竟然是位文武雙全、膽識過人的奇女子。
皇帝見到穆三娘的美貌,先是愣了三秒,隨即回過神來,轉而問道:「聽說你有關鍵證據,能夠證明胡侍郎與李伯仁之死有關,不知是何物證?」
穆三娘恭敬地回答道:「回稟陛下,乃是李伯仁的一本私帳,詳細記述了十五年來,胡侍郎以伯仁錢莊為中介,買官賣官,甚至雇兇殺人的詳細線索。」
穆三娘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再次震驚不已,有七八人都用異樣的目光看向胡亭山,仿佛在無聲地詢問:「咱倆的事,沒記在帳上吧?」
胡亭山一聽「帳本」二字,頓時臉色大變,冷汗如雨而下!他曾搜遍李府上下,卻都未能找到那本要命的黑帳,怎會如今落在了大理寺的手中?!
胡亭山心中暗自懷疑對方是在詐自己,於是決定死扛到底,不見棺材不掉淚。
「荒謬至極!我與那李伯仁素不相識!去伯仁錢莊有過,敢問在場哪位大臣沒去存取過銀兩?要說我買官賣官?雇兇殺人?這純粹是誣陷!」
皇帝看向穆三娘,問道:「既然有物證,為何還不快快呈上來?」
「回稟陛下,此案牽連甚廣,茲事體大,三娘恐被人報復,不敢隨身攜帶證物。此外,三娘亦不敢居功,那本帳實乃屬下一名捕快尋得,一直由他本人保管,三娘也只是瀏覽了一番而已。」
皇帝在心中暗自搖了搖頭,吐槽道:『的確是朕授意,讓你們儘量限制影響,以免朝中人人自危。但你們竟然找個不入流的小捕快來背鍋,這未免也太兒戲了吧!』
「哈哈哈哈!」胡亭山怒極反笑,「看看你們大理寺,寺卿推給寺正,寺正又推給個捕快,如此沒有底氣,也敢來誣陷本官?」
穆三娘毫不退縮,反駁道:「是誣陷還是事實,不妨當面對質,立見分曉。」
皇帝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說道:「即是如此,趕快傳那小捕快上殿。」
公公扯著嗓子喊道:「傳,呃…大理寺小捕快,覲見!」
穆三娘聽聞,頓時大驚失色,面露憂色地顧慮道:「胡亭山可是地階巔峰高手,他若是拒不認罪,進而狗急跳牆,在朝堂之上大鬧起來,那可如何是好?」
沈冰神色沉穩,耐心解釋道:「陛下自然不會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之所以選擇在朝堂之上當堂抓捕,一方面是為了警示朝中百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屆時會有眾多武將在場,胡亭山即便有通天的本事,也是插翅難逃。」
穆三娘依舊心存質疑,憂心忡忡地說道:「幾位大將軍自是能護得陛下周全,可可憐了我們大理寺的那些年輕男兒,他們卻要首當其衝,如此一來,恐怕他們性命堪憂啊!」
穆三娘此番所指,不言而喻,自是擔心江言。沈冰之所以只叫穆三娘前來,正是不想讓江言提前知曉其中的危險,生怕他因此而打退堂鼓。
「年輕人自當報效國家,這是他的榮耀所在,至於最終是生是死,那就全看他的造化了。」沈冰的語氣不容置疑,決然說道,「好了,你快去安排吧,明日早朝,你們二人隨我一同進宮,切勿誤了時辰!」
翌日卯時,天色尚未破曉,京城之中的文武百官便紛紛在各自家中起身,開始洗漱、如廁、用餐。待到天剛微微亮起的時候,紫禁城的門口已然開始出現擁堵的狀況。
江言望著眼前這真正意義上的「車水馬龍」之景,不禁心生好奇,暗自思忖這些大官究竟圖的是什麼?做一名無需早朝的基層吏員,每日能夠睡到自然醒,難道不香嗎?
江言一邊打著哈欠,一邊跟隨在穆三娘與沈冰的身後,隨著人流排隊進入紫禁城。
昨日,穆三娘告知江言,大理寺卿讓他們二人隨同早朝,然而卻並未向他言明具體所為何事。
江言與穆三娘一路尾隨來到乾清宮門口,便被侍衛阻攔,不得入內了。畢竟他們二人品級太低,除非得到皇帝的召見,否則根本沒有資格面見天聖尊。
此時,正要上朝的胡亭山恰巧路過此處,意外地看見宮門口站著江言與穆三娘,他的腳步頓時一頓,眉頭微微一皺,心中不禁提高了幾分警惕。
待文武百官都魚貫進入乾清宮後,一直站在門外的穆三娘才悄然掏出那個裝著帳本的瓶子,偷偷遞給江言。
「這份關鍵證據是你帶回大理寺的,論功行賞,你應當居首功。一會兒皇帝若是召見,便由你去與胡亭山當面對質,你可敢去?」
說這番話的時候,穆三娘的眼神有些閃爍,心中微微有些心虛,她感覺自己仿佛是在套路自己的部下,因而不敢直視江言的眼睛。
然而,出乎穆三娘意料的是,江言非但沒有絲毫的害怕,反而顯得異常激動,他毫不猶豫地接過瓶子,滿臉感激之色。
「大人!像您這樣不與下屬爭功的好領導,實在是太難得了,我江言這輩子就跟定您了!」
穆三娘見狀,不禁詫異地問道:「你就不怕一會兒胡亭山狗急跳牆嗎?他可是地階高手,師承天下第一絕學一陽指,可不是你那加藤鷹指的野路子所能比擬的!」
作為一陽指的正宗傳人,江言其實還真未曾考慮過自身的安全問題,不過他也明白不能表現得太過明顯,便尷尬地笑道:「當著皇帝的面,這傢伙應該不會貿然動武吧?」
穆三娘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只是眉頭皺得更緊了一些,顯然心中的擔憂並未減少。
此時,乾清宮內,大殿之上,九五至尊威嚴地端坐於龍椅之上。
這位皇帝自十六歲登基以來,如今已然主政十餘年。雖說未及而立之年,談不上十分老練,但也足以與三朝元老們周旋,並且不落下風。
皇帝身邊的首席公公扯著尖細的嗓子喊道:「有本奏來,無本退朝!」
大理寺卿沈冰立刻出列,高聲說道:「臣有本啟奏!」
「愛卿請講。」
「陛下,伯仁錢莊掌門人李伯仁被殺一案有了重要線索。」
沈冰的話尚未說完,胡亭山便立刻打斷道:「沈大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案子,如果你們大理寺辦不了,大可以交給我們刑部,何必在這早朝上耽誤大家的寶貴時間!」
沈冰不屑地撇了一眼胡亭山,並未理睬他,而是繼續對皇帝說道:「此案已有疑犯,然而卻是位二品大員。大理寺正為此深感為難,將此事報於老臣,可老臣亦無權定奪,故而特在早朝上稟告陛下,請陛下聖裁!」
皇帝佯裝出一副意外的神情,問道:「竟有此事?不知疑犯是何人?」
沈冰神色嚴肅地回答:「嫌犯正是刑部……胡侍郎!」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頓時皆驚,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沈大人此言何意?」胡亭山怒目圓睜,大聲喝道,「大理寺與刑部同屬六扇門,縱然平日裡免不了有些摩擦,可那也都是為了工作,何必如此構陷於我!有本事就拿出鐵證來,若拿不出,定叫你好看!」
沈冰不緊不慢地說道:「證據自然是有的,不過我大理寺正說,此案牽連甚廣,物證必須親自呈交給陛下,就連本官都不曾過目。」
皇帝微微皺眉,問道:「哦?那大理寺正,現在何處?」
沈冰恭敬地回答:「正在宮門外等候。」
皇帝揮了揮手,說道:「宣!」
公公立刻扯著嗓子喊道:「宣,大理寺正,覲見!」
不一會兒,英姿颯爽的穆三娘便在眾目睽睽之下,昂首闊步地登上了金鑾殿。
文武百官中有不少人暗自感嘆,這大理寺正,竟然是位文武雙全、膽識過人的奇女子。
皇帝見到穆三娘的美貌,先是愣了三秒,隨即回過神來,轉而問道:「聽說你有關鍵證據,能夠證明胡侍郎與李伯仁之死有關,不知是何物證?」
穆三娘恭敬地回答道:「回稟陛下,乃是李伯仁的一本私帳,詳細記述了十五年來,胡侍郎以伯仁錢莊為中介,買官賣官,甚至雇兇殺人的詳細線索。」
穆三娘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再次震驚不已,有七八人都用異樣的目光看向胡亭山,仿佛在無聲地詢問:「咱倆的事,沒記在帳上吧?」
胡亭山一聽「帳本」二字,頓時臉色大變,冷汗如雨而下!他曾搜遍李府上下,卻都未能找到那本要命的黑帳,怎會如今落在了大理寺的手中?!
胡亭山心中暗自懷疑對方是在詐自己,於是決定死扛到底,不見棺材不掉淚。
「荒謬至極!我與那李伯仁素不相識!去伯仁錢莊有過,敢問在場哪位大臣沒去存取過銀兩?要說我買官賣官?雇兇殺人?這純粹是誣陷!」
皇帝看向穆三娘,問道:「既然有物證,為何還不快快呈上來?」
「回稟陛下,此案牽連甚廣,茲事體大,三娘恐被人報復,不敢隨身攜帶證物。此外,三娘亦不敢居功,那本帳實乃屬下一名捕快尋得,一直由他本人保管,三娘也只是瀏覽了一番而已。」
皇帝在心中暗自搖了搖頭,吐槽道:『的確是朕授意,讓你們儘量限制影響,以免朝中人人自危。但你們竟然找個不入流的小捕快來背鍋,這未免也太兒戲了吧!』
「哈哈哈哈!」胡亭山怒極反笑,「看看你們大理寺,寺卿推給寺正,寺正又推給個捕快,如此沒有底氣,也敢來誣陷本官?」
穆三娘毫不退縮,反駁道:「是誣陷還是事實,不妨當面對質,立見分曉。」
皇帝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說道:「即是如此,趕快傳那小捕快上殿。」
公公扯著嗓子喊道:「傳,呃…大理寺小捕快,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