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進京
魏公公領著一眾太監過了正陽門,繼續向北走,皇城便在眼前。
他勒馬停住,將沈煉拉到一旁,和顏悅色道:
「沈兄弟,聽說劉參將這幾日便要來京師,在皇帝面前宣捷獻俘,咱家是剛從司禮監得到的消息,誰都沒說,第一個過來告訴你。」
滿臉愁苦的沈煉,聽了這話立即喜笑顏開,不再擔心自己進宮做太監,咧嘴笑道:
「魏公公嚇死我了·····東路軍在遼東苦戰半年,不知死了多少好漢,劉參將被遼鎮欺凌,尤其一個叫丁碧的。這回打了大勝仗,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魏忠賢聽到丁碧這個名字,眼中閃過一道寒光。
「咱家聽過此人,在遼東頗有勢力,和李家盤根錯節,是個硬茬子。對了,咱家聽說當年薊州戚家軍那檔子事兒,丁碧參與了……」
沈煉怒不可遏道:「管他硬不硬,沾了戚家軍的血,老子早晚宰了他。」
~~~~
開原之戰時,沈煉便在京城四處打探消息,希望能多了解南兵情況。
薩爾滸戰後,朝廷上下忽然對開原關注起來,大部分人都持悲觀態度,覺得此城會像撫順、清河一樣,被後金迅速攻陷。
遼東戰事時刻影響著京師物價,薩爾滸大戰前,京師的米價、煤價便開始波動。
明軍慘敗的消息傳回京師,京師米價暴漲,百姓怨聲載道。
當自己切身利益受損時,大家便開始關注這位橫空出世的劉招孫。
此人率孤軍堅守開原,抵抗後金大軍,百姓們便把他當做了挑滑車的高寵,對他充滿敬畏,勇則勇矣,卻必死無疑。
當開原慘勝的消息傳回京師,百姓無不歡呼雀躍,慶幸一切終於可以恢復正常了。
沈煉曾想過,朝廷這次可能會重賞劉參將和東路軍將士。
不過他現在已經離開東路軍,在京師做錦衣衛,他現在能做的,無非是給劉參將提供情報。
魏忠賢沉默良久,緩緩道:「遼鎮的事,咱們先不摻和。咱家今日帶你進宮,不是要你做太監。近日皇上龍體欠安,不可驚擾聖安,這次劉參將進京,須在內城獻俘,外面亂糟糟的,要找些可靠人手,盧公公點名說要你來。」
「你現在回鎮撫司,找兩個可靠兄弟。」
「魏公公,城中還有五城兵馬司,為何不找他們護衛?」
魏忠賢將沈煉拉近一些,低聲道:
「獻捷當日,必有銀錢賞賜,這樣的好事,當然要咱自家兄弟。五城兵馬司京營那些人,和咱家不熟,他們還要驅趕城外閹人,抽不得身。再說,就他們那樣子,讓劉參將看見,只會丟皇家臉面,好了,你去吧。」
沈煉轉身離去,剛走出幾步,又被魏忠賢叫住:「沈兄弟,小心!」
沈煉點點頭,策馬往鎮撫司走去。
~~~~~~~~~
五月十二日,兵部一封八百里塘報送抵開原,詔令劉參將克日入京獻俘,覲見天子。
塘報提及,遼東經略熊廷弼已於五月八日由瀋陽出發,提前返京。
劉招孫手捧塘報,估摸著熊廷弼此時已回到京師,這會兒當正在紫禁城中,被萬曆老皇帝詔對。
即便有言官為開原說話,朱翊鈞對開原戰事怕也是半信半疑。
畢竟區區一參將統率三萬烏合之眾,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擋住後金大軍,聽起來像是京師茶樓里的評書故事。
無論如何,劉招孫必須要進京一趟,爭取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源。
距離進京日期越來越近,開原上下忙得不可開交。
康應乾頻頻催促早日啟程,老康現在每天朝兵營跑,一遍遍找劉招孫商議進京的各項細節問題,看他那上心的樣子,仿佛當年入京趕考一般。
劉參將卻不慌不忙,一直沒走。
心腹大患還未除去。
留著丁碧,終究是個禍害。而且兩邊梁子已經結下,此刻都想置對方於死地。
先下手為強。
五月十四日,進京前夕,劉招孫招來彭勇,向他詳細介紹了刺殺目標丁碧的情況。
「此賊本是家丁出身,身手了得,盤踞鐵嶺多年。府上有數百家丁,他平日出門,家丁不離。你須先保全自己,若沒有好的時機,就先潛伏城中,以為內應。」
「大人要攻取鐵嶺麼?」
劉招孫不置可否的點點頭。
彭勇雙手抱拳,雙眼迸射精光,咬牙道:「大人放心,這狗賊在瀋陽殺過白杆兵,無需大人吩咐,末將也饒不得他!定取他人頭回來!」
「好!不愧是石柱好男兒!」
開原大戰時,劉招孫親眼目睹彭勇近戰殺死三個白甲兵,他對此人戰力頗為放心,不過最後還是叮囑道:
「再給你配兩個幫手,一個貴州兵,一個宣大兵,就在帳外,都是追隨義父多年的老兵,馬匹火器,也給你備好了·····」
白杆兵領命而去。
劉招孫目送幾人消失在夜幕中。
彭勇前腳剛出去,康監軍後面進來,火急火燎道:
「這是作甚?」
劉招孫雲淡風輕道:
「刺殺丁碧。」
康應乾拍案怒道:「糊塗!你可知丁碧人脈深廣,每年不知多少京官收他好處,連李家都要讓此人三分,馬上就要進京,千萬人盯著咱們東路軍,等著你出事,你倒好,現在去滋生事端,再說,就你派去的那幾個人,能殺得了他嗎?」
劉招孫不以為然道:
「此賊不除,必成大禍!」
「遼東有他無我,有我無他!彭勇殺不了,本官親自去殺!康監軍不必多言,該進京進京,該殺人殺人!兩不耽誤!」
「似乎你這般恣意妄為,如何能成大事!」
康應乾拂袖而去。
~~~~~~
禮部兵部聯名發給劉招孫的塘報中,明確規定了獻俘兵額和進京路線,劉參將最多可帶戰兵三百人進京。
路線可選擇水、陸兩條。
陸路:從三萬衛過廣寧衛,再由廣寧衛至永平府,最後由永平府入京師。
水路:由三萬衛至營口,從營口登船渡海,在天津港下船,再從天津入京。
聽說這次獻俘,會被天子看到,開原上下,上至千總下至火兵,都想跟劉參將一起去京師。
金虞姬隨軍同行,楊青兒嚷嚷著也要去,劉招孫擔心兩個女人在路上又上演全武行,於是哄騙楊青兒說只有軍士才能隨行,等下次進京一定帶她去。
至於劉招孫本人,他對獻俘闕下頗為激動,除了想一睹聖顏,看看明神宗到底長什麼樣子,也想藉此機會和京城老爺們好好結交一下,為以後做事鋪路。
當然,最好是能帶一些火器、水利等方面人才回來,為己所用。
不過,劉招孫對此不抱什麼希望,畢竟這個時代,沒幾個正常人會捨棄京師繁華,千里迢迢跑到遼東這塊苦寒之地來喝西北風——當然,圓嘟嘟算個例外。
三個千總部各抽調八十名戰兵,連同劉參將中軍衛隊六十人,組成一支三百人的獻俘隊伍。
三百人,皆為軍中體型雄壯、形象姣好者。畢竟去京師獻俘,關乎開原守軍的臉面和榮譽,是馬虎不得的。
金虞姬、康應乾、裴大虎等人皆隨行,王二虎和鄧長雄兩位千總各率一百五十人隨行。
康應乾建議將情報司也帶上,讓章東去搜集些京師情報。
劉招孫思考了一下,否決了這個提議。
東廠番子的反偵察能力還是很強的,就不要在人家的地盤上惹事了。
留守開原的人選自然又成了喬一琦,喬一琦本對京城風物不感興趣,他去過很多次京師,沒什麼新奇。
與其浪費時日,不如留在開原和茅元儀研究火器。
茅元儀的紅夷炮模具終於做好,就等著鑄炮了。
經歷上次北門之戰,喬監軍對不動如山又有了更深理解,由他坐鎮開原也沒什麼問題。
劉招孫倒不擔心建奴來攻,他擔心的是鐵嶺方向的丁碧。
彭勇去了兩日,還沒回來。
劉招孫擔心白杆兵的刺殺行動已經失敗·····
在鄧長雄的建議下,剛剛忙完春耕的遼民被臨時抽調四百人,用於增強各門防禦。
同時,戰兵將加強對城內可疑商人的監視。
做完這些,劉招孫心中稍安。
經過一番商議探論後,劉招孫還是決定由水路浮海入京。
陸路必須經過沈、遼,廣寧。遼瀋不必多說,廣寧也是遼鎮頑固勢力的盤踞之地,經過幾次大規模械鬥,開原和遼鎮已沒有和平的餘地,兩邊農戶械鬥從沒停過,隔段時間就有人被打死打傷。
劉招孫不怕這些遼兵,不過他不想拿眾人性命冒險。
五月十六日,三百戰兵攜帶武器以及十日份口糧,押送一百多名俘虜,三千多顆硝好的首級,由陸路至營口,分乘五艘福船,乘風渡遼海。
按照預訂計劃,等渡過遼海,在天津港口登陸後,三百戰兵將得到天津衛所的糧食補給。
客兵過境,所在轄區提供補給,本就沒什麼問題,何況這是一支進京獻俘的隊伍。
然而,實際發生的情況遠沒有劉招孫估計的這麼簡單順利,剛登上船,這些北地出身的士兵便吐得天旋地轉,連帶著周圍不暈船的南兵也跟著嘔吐起來。一時之間,福船船艙一片狼藉。
海上漂泊了整整三日,好不容易到了天津港,船隻緩緩停在張家港。
福船甲板上走下一群群臉色慘白的戰兵。
很多人吐得不成人形,只有原先鄧起龍麾下那支浙兵,不僅沒有暈船,看起來還頗為輕鬆。
登上碼頭的長槍兵有說有笑,盯著港口堆積的漁獲指指點點。
劉招孫看到這些,暗暗下定決心,等以後組建水師,一定要多招募一些南方的縴夫水手。
戰兵在天津港口休整一日,第三日,啟程往京師進軍。
在京師,千千萬萬人正在等著他們。
他勒馬停住,將沈煉拉到一旁,和顏悅色道:
「沈兄弟,聽說劉參將這幾日便要來京師,在皇帝面前宣捷獻俘,咱家是剛從司禮監得到的消息,誰都沒說,第一個過來告訴你。」
滿臉愁苦的沈煉,聽了這話立即喜笑顏開,不再擔心自己進宮做太監,咧嘴笑道:
「魏公公嚇死我了·····東路軍在遼東苦戰半年,不知死了多少好漢,劉參將被遼鎮欺凌,尤其一個叫丁碧的。這回打了大勝仗,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魏忠賢聽到丁碧這個名字,眼中閃過一道寒光。
「咱家聽過此人,在遼東頗有勢力,和李家盤根錯節,是個硬茬子。對了,咱家聽說當年薊州戚家軍那檔子事兒,丁碧參與了……」
沈煉怒不可遏道:「管他硬不硬,沾了戚家軍的血,老子早晚宰了他。」
~~~~
開原之戰時,沈煉便在京城四處打探消息,希望能多了解南兵情況。
薩爾滸戰後,朝廷上下忽然對開原關注起來,大部分人都持悲觀態度,覺得此城會像撫順、清河一樣,被後金迅速攻陷。
遼東戰事時刻影響著京師物價,薩爾滸大戰前,京師的米價、煤價便開始波動。
明軍慘敗的消息傳回京師,京師米價暴漲,百姓怨聲載道。
當自己切身利益受損時,大家便開始關注這位橫空出世的劉招孫。
此人率孤軍堅守開原,抵抗後金大軍,百姓們便把他當做了挑滑車的高寵,對他充滿敬畏,勇則勇矣,卻必死無疑。
當開原慘勝的消息傳回京師,百姓無不歡呼雀躍,慶幸一切終於可以恢復正常了。
沈煉曾想過,朝廷這次可能會重賞劉參將和東路軍將士。
不過他現在已經離開東路軍,在京師做錦衣衛,他現在能做的,無非是給劉參將提供情報。
魏忠賢沉默良久,緩緩道:「遼鎮的事,咱們先不摻和。咱家今日帶你進宮,不是要你做太監。近日皇上龍體欠安,不可驚擾聖安,這次劉參將進京,須在內城獻俘,外面亂糟糟的,要找些可靠人手,盧公公點名說要你來。」
「你現在回鎮撫司,找兩個可靠兄弟。」
「魏公公,城中還有五城兵馬司,為何不找他們護衛?」
魏忠賢將沈煉拉近一些,低聲道:
「獻捷當日,必有銀錢賞賜,這樣的好事,當然要咱自家兄弟。五城兵馬司京營那些人,和咱家不熟,他們還要驅趕城外閹人,抽不得身。再說,就他們那樣子,讓劉參將看見,只會丟皇家臉面,好了,你去吧。」
沈煉轉身離去,剛走出幾步,又被魏忠賢叫住:「沈兄弟,小心!」
沈煉點點頭,策馬往鎮撫司走去。
~~~~~~~~~
五月十二日,兵部一封八百里塘報送抵開原,詔令劉參將克日入京獻俘,覲見天子。
塘報提及,遼東經略熊廷弼已於五月八日由瀋陽出發,提前返京。
劉招孫手捧塘報,估摸著熊廷弼此時已回到京師,這會兒當正在紫禁城中,被萬曆老皇帝詔對。
即便有言官為開原說話,朱翊鈞對開原戰事怕也是半信半疑。
畢竟區區一參將統率三萬烏合之眾,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擋住後金大軍,聽起來像是京師茶樓里的評書故事。
無論如何,劉招孫必須要進京一趟,爭取獲得更多的政治資源。
距離進京日期越來越近,開原上下忙得不可開交。
康應乾頻頻催促早日啟程,老康現在每天朝兵營跑,一遍遍找劉招孫商議進京的各項細節問題,看他那上心的樣子,仿佛當年入京趕考一般。
劉參將卻不慌不忙,一直沒走。
心腹大患還未除去。
留著丁碧,終究是個禍害。而且兩邊梁子已經結下,此刻都想置對方於死地。
先下手為強。
五月十四日,進京前夕,劉招孫招來彭勇,向他詳細介紹了刺殺目標丁碧的情況。
「此賊本是家丁出身,身手了得,盤踞鐵嶺多年。府上有數百家丁,他平日出門,家丁不離。你須先保全自己,若沒有好的時機,就先潛伏城中,以為內應。」
「大人要攻取鐵嶺麼?」
劉招孫不置可否的點點頭。
彭勇雙手抱拳,雙眼迸射精光,咬牙道:「大人放心,這狗賊在瀋陽殺過白杆兵,無需大人吩咐,末將也饒不得他!定取他人頭回來!」
「好!不愧是石柱好男兒!」
開原大戰時,劉招孫親眼目睹彭勇近戰殺死三個白甲兵,他對此人戰力頗為放心,不過最後還是叮囑道:
「再給你配兩個幫手,一個貴州兵,一個宣大兵,就在帳外,都是追隨義父多年的老兵,馬匹火器,也給你備好了·····」
白杆兵領命而去。
劉招孫目送幾人消失在夜幕中。
彭勇前腳剛出去,康監軍後面進來,火急火燎道:
「這是作甚?」
劉招孫雲淡風輕道:
「刺殺丁碧。」
康應乾拍案怒道:「糊塗!你可知丁碧人脈深廣,每年不知多少京官收他好處,連李家都要讓此人三分,馬上就要進京,千萬人盯著咱們東路軍,等著你出事,你倒好,現在去滋生事端,再說,就你派去的那幾個人,能殺得了他嗎?」
劉招孫不以為然道:
「此賊不除,必成大禍!」
「遼東有他無我,有我無他!彭勇殺不了,本官親自去殺!康監軍不必多言,該進京進京,該殺人殺人!兩不耽誤!」
「似乎你這般恣意妄為,如何能成大事!」
康應乾拂袖而去。
~~~~~~
禮部兵部聯名發給劉招孫的塘報中,明確規定了獻俘兵額和進京路線,劉參將最多可帶戰兵三百人進京。
路線可選擇水、陸兩條。
陸路:從三萬衛過廣寧衛,再由廣寧衛至永平府,最後由永平府入京師。
水路:由三萬衛至營口,從營口登船渡海,在天津港下船,再從天津入京。
聽說這次獻俘,會被天子看到,開原上下,上至千總下至火兵,都想跟劉參將一起去京師。
金虞姬隨軍同行,楊青兒嚷嚷著也要去,劉招孫擔心兩個女人在路上又上演全武行,於是哄騙楊青兒說只有軍士才能隨行,等下次進京一定帶她去。
至於劉招孫本人,他對獻俘闕下頗為激動,除了想一睹聖顏,看看明神宗到底長什麼樣子,也想藉此機會和京城老爺們好好結交一下,為以後做事鋪路。
當然,最好是能帶一些火器、水利等方面人才回來,為己所用。
不過,劉招孫對此不抱什麼希望,畢竟這個時代,沒幾個正常人會捨棄京師繁華,千里迢迢跑到遼東這塊苦寒之地來喝西北風——當然,圓嘟嘟算個例外。
三個千總部各抽調八十名戰兵,連同劉參將中軍衛隊六十人,組成一支三百人的獻俘隊伍。
三百人,皆為軍中體型雄壯、形象姣好者。畢竟去京師獻俘,關乎開原守軍的臉面和榮譽,是馬虎不得的。
金虞姬、康應乾、裴大虎等人皆隨行,王二虎和鄧長雄兩位千總各率一百五十人隨行。
康應乾建議將情報司也帶上,讓章東去搜集些京師情報。
劉招孫思考了一下,否決了這個提議。
東廠番子的反偵察能力還是很強的,就不要在人家的地盤上惹事了。
留守開原的人選自然又成了喬一琦,喬一琦本對京城風物不感興趣,他去過很多次京師,沒什麼新奇。
與其浪費時日,不如留在開原和茅元儀研究火器。
茅元儀的紅夷炮模具終於做好,就等著鑄炮了。
經歷上次北門之戰,喬監軍對不動如山又有了更深理解,由他坐鎮開原也沒什麼問題。
劉招孫倒不擔心建奴來攻,他擔心的是鐵嶺方向的丁碧。
彭勇去了兩日,還沒回來。
劉招孫擔心白杆兵的刺殺行動已經失敗·····
在鄧長雄的建議下,剛剛忙完春耕的遼民被臨時抽調四百人,用於增強各門防禦。
同時,戰兵將加強對城內可疑商人的監視。
做完這些,劉招孫心中稍安。
經過一番商議探論後,劉招孫還是決定由水路浮海入京。
陸路必須經過沈、遼,廣寧。遼瀋不必多說,廣寧也是遼鎮頑固勢力的盤踞之地,經過幾次大規模械鬥,開原和遼鎮已沒有和平的餘地,兩邊農戶械鬥從沒停過,隔段時間就有人被打死打傷。
劉招孫不怕這些遼兵,不過他不想拿眾人性命冒險。
五月十六日,三百戰兵攜帶武器以及十日份口糧,押送一百多名俘虜,三千多顆硝好的首級,由陸路至營口,分乘五艘福船,乘風渡遼海。
按照預訂計劃,等渡過遼海,在天津港口登陸後,三百戰兵將得到天津衛所的糧食補給。
客兵過境,所在轄區提供補給,本就沒什麼問題,何況這是一支進京獻俘的隊伍。
然而,實際發生的情況遠沒有劉招孫估計的這麼簡單順利,剛登上船,這些北地出身的士兵便吐得天旋地轉,連帶著周圍不暈船的南兵也跟著嘔吐起來。一時之間,福船船艙一片狼藉。
海上漂泊了整整三日,好不容易到了天津港,船隻緩緩停在張家港。
福船甲板上走下一群群臉色慘白的戰兵。
很多人吐得不成人形,只有原先鄧起龍麾下那支浙兵,不僅沒有暈船,看起來還頗為輕鬆。
登上碼頭的長槍兵有說有笑,盯著港口堆積的漁獲指指點點。
劉招孫看到這些,暗暗下定決心,等以後組建水師,一定要多招募一些南方的縴夫水手。
戰兵在天津港口休整一日,第三日,啟程往京師進軍。
在京師,千千萬萬人正在等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