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望北固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方夢華走出江都碼頭,迎面撲來的江風夾雜著淡淡的水汽,帶來一股悠遠的歷史氣息。她站在碼頭邊,第一次見到這個時代的九千三百里揚子大江,心中難免震撼。

  此時的長江(宋朝人習慣稱大江),沒有現代的大橋橫跨,也沒有鋼鐵巨輪駛過,只有無數漕船在水面上緩緩行進。江面寬廣無垠,遠處的江水仿佛與天相接,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映出一幅寧靜而壯美的畫卷。

  方夢華不禁停下腳步,駐足凝視這條雄渾的大江。她從現代穿越而來,記憶中那座宏偉的長江大橋曾是她無數次來往於江南的標誌。然而在此刻,這一切都消失了,只有這千百年來不變的江水,在她面前展現出古老的力量。

  在這種震撼的感覺中,方夢華不自覺地哼起了一首現代的小調:「妳從雪山走來,春潮是妳的丰采……」歌聲柔和,帶著些許鄉愁,仿佛在訴說著她心中那段與現代文明相連的記憶。

  聞人傑聽到這曲調,雖然不明白其中的意義,但也感受到了一種來自遙遠時代的悠遠情感。他默默站在一旁,不願打擾。

  方夢華唱著唱著,聲音漸漸低了下來,她收回目光,看向眼前波濤洶湧的江面,心中突然升起一種無法言喻的孤獨感。這條江水,曾載著無數的夢想與希望奔流向前,而如今,它也在承載著她在這個陌生時代中的探索與追尋。

  她知道,未來的路還有很長,而這條大江,將會是她征途上的重要一環。無論是水上的戰鬥,還是江南的繁榮,揚子江都將成為她在這個世界中書寫新篇章的起點。

  方夢華站在船頭,眺望著揚子江對岸,那片依山而建的北固山,遠遠便能看見宋軍大江水師的大寨。北固山依江傍山,地勢險要,是宋軍目前在福建以北唯一還算有些實力的水軍基地。儘管已無法與曾經的大宋水師相比,但它依舊象徵著朝廷在江防上的最後一絲希望。

  方夢華知道,北固山的水師雖未被全殲,卻也是勉力支撐。自從她率領明教的海軍一舉鯨吞宋朝三大水師後,宋軍的海上力量幾近崩潰。眼前這支駐守在北固山的水師,更多的是依賴地理優勢來維持殘存的威懾力,而非真正具備強大的戰鬥力。

  她的目光轉向了遠方,想起了開封西郊金明池裡那支禁軍水師。那裡,趙佶耗費巨資打造的「水軍」更像是皇帝個人的遊樂隊伍,戰船華麗,卻缺乏實戰訓練,僅用於表演和娛樂。大宋的皇帝趙佶每日沉浸在詩畫與美人之間,這支水師在他眼中不過是一件供自己賞玩的玩具,戰力幾乎為零。

  想到這裡,方夢華不禁冷笑一聲。北固山的宋軍水師或許還能撐上一陣,但金明池那邊的所謂「水師」連保護京師的能力都沒有,真遇上敵軍恐怕只能成為金軍入侵時的笑話。

  「北固山的這點水師,遲早也會像其他宋軍一樣,一觸即潰。」方夢華心中暗自思忖,視線回到眼前寬闊的江面。

  她的手輕輕搭在船舷上,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對方已經是強弩之末,她需要做的便是找到合適的時機,徹底拔掉這最後一顆釘子。而對於趙佶那支華而不實的「水師」,方夢華知道,那不過是時間問題。

  她深吸一口氣,回頭對聞人傑說道:「這北固山的水寨,不會支撐太久。我們先將眼前的事處理好,待時機成熟時,再來清算。」

  聞人傑點頭應道:「大當家放心,咱們目前在江上的優勢越來越大,這北固山的宋軍根本不堪一擊。等到回到南方,我們有的是辦法。」

  方夢華在碼頭上,眺望著對岸的北固山,口中輕輕吟誦出那首《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大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她的聲音悠揚而堅定,仿佛要將千古興亡的感慨寄托在這滔滔江水之中,趙家三父子不過冢中枯骨如何能跟曹劉相比,而自己又豈止孫十萬的格局,一切都只是剛剛開始。忽然,旁邊傳來一聲讚嘆:

  「小娘子好雅興,與這揚州瘦馬充耳靡靡之音截然不同,果然不同凡響!」

  方夢華側目看去,見一個書生正朝她拱手而立。那書生身著青袍,氣質儒雅,雙眼炯炯有神,顯然並非泛泛之輩。

  書生自我介紹道:「在下高登,字彥先,乃福建路漳州人士。」

  方夢華微微一笑,依舊以江湖人的身份拱手回答:「萬美華,江湖一散人。」

  那書生聞言,臉上露出一絲驚訝之色,隨即笑道:「我道是何人,原來是少陽兄(陳東)常提起的傳唱京城的《長亭送別》曲作者當面,萬女俠!果然不凡,難怪這般風采。」


  方夢華心中微微一動,知道這個書生顯然對自己有所了解。她未多言,只是淡淡一笑,示意對方繼續。

  高登見方夢華不答,便自顧自說道:「在下這次北上進京,便是為了彈劾朝中『六賊』,還我大宋一個朗朗乾坤!」

  他言辭鏗鏘,眼神中透露著一股豪情與正氣,仿佛已經看到自己匡扶正義、大展宏圖的那一刻。

  方夢華聽罷,心中不禁暗自冷笑。所謂的「六賊」,不過是北宋末期朝廷中把持權力、腐敗不堪的六大權臣。高登這等書生雖有正義之心,卻未必知道朝廷內部的黑暗和複雜。朝堂鬥爭何其險惡,僅憑一介書生之力,談何容易。

  她看著眼前的高登,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最終只是淡淡一笑,並未表露內心的真實想法。

  高登見方夢華不語,似乎也察覺到了什麼,便改口說道:「萬女俠才情蓋世,如今江湖上也有不少人對您敬仰不已。若有朝一日,能與女俠同仇敵愾,為天下百姓謀福,那便是我輩之幸。」

  方夢華聽到「同仇敵愾」四字,心中略有所動,但她依舊未表現出來,只是笑道:「高兄此言重了,江湖兒女,只求自在。」

  高登點點頭,不再多言,雙方在碼頭邊寒暄片刻,便各自道別。

  看著高登離去的背影,方夢華心中泛起一絲感慨。眼前這位書生的豪情壯志,固然令人敬佩,但在這亂世之中,真正能左右大局的,往往並非像他這樣有理想的文人,而是那些手握兵權,或者深諳權謀之術的人。江湖散人也好,女俠也罷,她明白自己的路與朝堂格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卻又必須保持一份距離。

  方夢華目光又轉向那滔滔江水,心中暗自思索:未來的路該如何走,她早已有了自己的打算。而高登的出現,或許只是她前進路上的一個小插曲。

  不多時,聞人傑已經安排妥當,來接方夢華登船。她再度望向遠方的北固山,深吸一口氣,將心中的雜念拋諸腦後,轉身踏上了通往船艙的路。

  方夢華輕輕嘆了口氣,收斂心緒,轉頭對聞人傑說道:「走吧,我們該繼續前行了。」

  聞人傑點點頭,隨即跟隨方夢華登船。船隻緩緩駛離江都碼頭,向著江南的方向繼續航行,而那條壯闊的大江,則在他們的身後,逐漸被江霧籠罩,化作一片茫茫的水色天光。

  船隻繼續沿著江水航行,而那片北固山的大寨,逐漸消失在方夢華的視線中。她心中已暗暗下定決心,未來的每一步,都將是她在這片江山中,布局和博弈的重要棋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