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贈畫
第681章 贈畫
「怎麼就不賣嘛?」
那人操著一口極其彆扭的普通話,面紅耳赤跟侯經理爭辯,「上次我要買仙蓮圖,你說是非賣品。今天我看上了這幅畫,你又說是非賣品,哪有那麼多的非賣品?
你是開店的,又不是搞收藏的,就算是搞收藏的還會以藏養藏,你是數饕餮的、只進不出哇?!」
一頓輸出之後,他扭頭看畫,忽然愣住,壓低身子湊近,額頭上肉眼可見地冒出一陣細汗,趕緊掏出手絹擦了擦,隨後又捂著嘴,小聲說道,「我剛才沒有對著畫講話啊,怎麼把畫都噴濕了呢?」
說完還用鼻子嗅了嗅,「咦,好濃的墨水味,難道受潮了?」
再看看整張畫作,竟然還有幾處潮濕的地方。
隨後扭頭往外看,「這也不是南風天啊。」
他眼珠微轉,視線跟緊張兮兮的侯經理對上,突然反應過來,瞬間瞳孔放大,「這是剛畫的?青蓮道人就在這裡?」
這幅畫的特點太明顯了,與那幅仙蓮圖如出一轍,險峻山關重巒迭嶂,卻又恍若近在眼前,將一幅落於紙上的水墨畫,硬生生畫成了一片立體的山巒圖。
除了那幅仙蓮圖,他從未在其他畫上見過。
再加上右上角的題字,也分明與仙蓮圖上的題字毫無二致。
即便他不是什麼書畫名家,對字畫鑑定也是一知半解,卻絲毫不耽誤確認這幅畫、就是出自青蓮道人之手。
天可憐見,自從夏天來京城,看到那幅青蓮圖之後,當場提出購買,可侯經理咬緊牙關不鬆口,哪怕開出20萬港幣的天價,依然沒能如願。
買不到畫,他就只能寄希望於畫家身上,懇請侯經理介紹,卻只得了個青蓮道人的答案。
礙於身份特殊,他也不方便到處找人打聽。百般無奈之下,他只能有空就來看看。
短短半年之內,就來了京城三次,這可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經歷。
只是很可惜,每次來都沒能碰上那位青蓮道人。
這已經是第三次,剛才他就在大廳里賞畫,隨後和往常一樣,來尋侯經理,看看能不能套出青蓮道人的身份。
卻沒想到,剛到門口,就聽見侯經理大聲喊著「好」。
很明顯是得了一件難得的寶貝。
他一時沒忍住,沒等工作人員通報,便推門而入。
更沒想到的是,桌上放著一張尚未裝裱的字畫,看字畫風格,分明就是出自青蓮道人之手。
結果沒等他開口,侯經理就喊著不賣不賣,他一下子就急了。
那張不賣、這張也是非賣品,你家不是開門做生意的?!
等噴完之後,才發現這幅畫竟然是剛剛作出來的。
所以,誰是青蓮道人?
他直起身子左看看、右瞧瞧,一個是侯經理,另一個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就他們兩個,沒別人,所以誰是青蓮?
總不會是那個年輕人吧?難不成是侯經理自己?
侯經理眼看瞞不住了,只得轉身看著陳凡,苦笑著說道,「陳同志,這可不是我不給你保密,就這麼巧,正好趕上了。」
上次眾多文人在這裡聚會,陳凡和三位師父恰逢其會,留下一副青蓮圖,同時也請大家代為保密、不要外傳。
和作家不同,找書畫家求作品的人簡直不要太多。他可不想每天就給人寫字畫畫。
這就是個怡情養性的東西,若是變成職業,就成了一種負擔。
比如張大千和齊白石,就有畫得想砸筆的時候。
陳凡現在除了偶爾給熟人寫幾個字,其他時候完全無壓力,他就很喜歡這種隨性的日子。
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以至於書畫圈內、幾乎人盡皆知的事情,圈外人卻一無所知。
這也是那位先生沒能打聽到青蓮道人是誰的原因之一。
至於另外一個原因,則是這位先生實在是謹小慎微,只是簡單問了問身邊的人,並沒有大張旗鼓去打聽,否則也早就應該知道答案。
而陳凡呢,此時雖然臉上不動聲色,心裡卻正驚訝著呢。
真挺巧,竟然在榮寶齋遇上這位!
侯經理先解釋了一句,隨後給他們介紹,「陳同志,這位是霍先生,是香港愛國商人,做出過很大的貢獻,近年來、每年都會來京城,也是小店的常客。」
隨後又給霍先生介紹,「這位便是您念念不忘的青蓮道人,陳凡。同時也是我國知名作家、江南省作協副主席。」
霍先生認真聽完介紹,隨即看著陳凡兩眼放光,趕緊伸出雙手,「原來是陳作家,你好你好,你的作品我有拜讀過,寫得非常好。」
陳凡也稍微釋放一點真性情,伸出雙手緊緊握住,正色說道,「原來是霍先生當面,久仰久仰。」
霍先生起於微末,從疍民家庭到如今的香江豪門,接人待物自然非常人能比,他看著陳凡的神色,似乎不像是客套,不禁有些驚訝,「你認識我?」
這年頭可不比後世,實際上要到90年代,才會大力宣揚海外愛國企業家的故事。而現在知道他們的人確實不多。
陳凡笑了笑,正色說道,「我認識的人有點多,聽聞過霍先生的壯舉。當年支援內地的港商不少,但礙於恐懼霸權,為了自保,都有幾分遮掩。
唯有霍先生不加掩飾,公然收購禁運物資送往內地,一顆赤誠之心,著實讓人欽佩!」
霍先生一聽,便知道是真認識自己的,不禁笑得合不攏嘴,「不敢當、不敢當。」
雖說他販運物資賺了不少錢,可那也是從頂著港英當局的槍林彈雨、拿命換來的。即便不走那條水路,做東南亞的轉運生意,將物資運到香港和澳門,或許賺得沒那麼多,可也絕對沒有那麼大的風險,甚至走量的話,說不定還能賺得更多。
更別說時過境遷,依然招來當局的明打暗壓,憾失最好的發展時機。
雖說他從未因此而後悔,但此時聽到陳凡的褒揚,依然開心得合不攏嘴,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
陳凡則扭頭看著侯經理,正色說道,「以後若是有霍先生這樣的愛國人士求畫,侯經理可以跟我直說,這是我的榮幸。」
聽到這話,侯經理也開心了,「陳同志大氣!」
陳凡笑了笑,轉頭看向桌上的畫,笑道,「這幅畫還差了一點,我先結尾。」
說完鬆開還握著的手,走到畫桌前,另外拿起一支筆,卻不去蘸墨,而是在紅色的印泥上沾了兩筆,筆尖出現一抹殷紅。
在侯經理、霍先生和那位跟著進來的工作人員的注視下,陳凡提筆、輕輕落在那抹殘陽上。
等筆尖離開畫紙,剛才只有一個輪廓的殘陽,霎時變成半輪紫紅,既照耀大地,卻又不刺眼,絲毫沒有影響整幅畫的意境,反而添了幾分血色。
再落筆,筆尖卻是落在隊伍前方的那面旗幟上,再往上一提,水墨的旗幟瞬間變得清晰,那一抹紅色迎風飄揚,正合「而今邁步從頭越」的精義。
放下筆,陳凡再拿起剛才寫字的毛筆,挪到詩尾,寫下幾行小字落款,「李先生『憶秦娥·婁山關』篇一首,戊午年甲子月壬子日、於京城青蓮書,敬贈霍先生留存。」
最後在兜里掏了掏,掏出來一隻印章。
卻不是盧四爺送的那尊極品田黃石,而是他在榮寶齋買的另外一塊極品血石,被他刻了個「青蓮」的印。
這是他之前聽了何青生說,自己得了個「青蓮道人」的稱號,特意刻的一塊印章。
咳咳,既然張師父連道號都給他起了,那他也只能接著不是。
拿著印章在印泥上按了按,再用力按在落款旁。
看著新鮮出爐的落款、還有那個鮮紅的印鑑,霍先生頓時喜不自勝,湊到跟前仔細欣賞。
片刻後,他抬起頭嘆道,「字、畫、印,無一不絕!詩好、字好、畫好,就連這方印章,雖說只有青蓮二字,卻下刀如筆,盡顯書法的飄逸,又不失篆刻之剛氣,好、好、好!」
侯經理在一旁笑道,「霍先生,您有所不知,這印章也是陳同志親手所作、而不假他人之手啊。」
「哦?」
霍先生轉身嘆道,「那豈不是書畫印三絕?不對,……」
他忽然舉手擺了擺,「陳作家的文章我是拜讀過的,文風別具一格,獨具特色、頗有大家風範。所以應該是文書畫印四絕才是!」
陳凡就笑了笑,客套了一句,「哪裡哪裡。」
他總不能說自己精通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吧。偶爾還能操刀殺頭豬、解只羊什麼的,那多不好意思。
又聊了幾句,霍先生轉身看著侯經理,那樣子頗有幾分趾高氣揚,「侯經理,這幅畫,就歸鄙人了哈!」
侯經理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求來的畫,怎麼就出去了呢?
當即拉著陳凡說道,「陳同志,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這幅畫明明是留給小店的,既然寫了贈霍先生留存,我就不計較了,可您得再給小店留一幅,要不然、要不然……」
他左右看了看,隨後死死拉住陳凡的胳膊,「要不然你別想走。」
陳凡沒辦法,只能又寫了一篇。
不過這次沒作畫,只有一首李先生的詩,讓侯經理頗為遺憾。
但看到畫紙上那龍飛鳳舞的字,又忍不住眉飛色舞、讚嘆不已,便也勉強接受。
霍先生得了畫,又認識了神往已久的「青蓮道人」,心情格外開心,拉著陳凡的手說道,「今天務必給個機會,我做東,一起吃個便飯。」
陳凡也不推辭,只是笑道,「若說吃飯,我帶你去個地方,再給你介紹幾個人,保證不會讓你失望。」
本來他今天打算買一批古董回去,但有了意外之喜,這事也就放到一旁,萬事等以後再說。
霍先生則微微一愣,「哦?」
只是他心裡有些顧慮,自己的身份不一般,若是隨意與人相交,會不會有什麼忌諱?
可是這話又不好說出口。
陳凡多精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他的顧慮,當即笑道,「您來這裡,應該有人陪同吧?」
霍先生立刻點頭,「有,就在店外。」
陳凡笑了笑,「您就跟他們說,是跟我走的,他們報上去就不會有問題。」
聽到這話,霍先生真有些驚訝了,內地的知名作家、他也見過幾位,卻沒一個人敢說這個話,而陳凡卻敢,莫非他有什麼特殊不成?
這時侯經理在一旁也插了一句,「別人可能不行,但陳同志應該沒問題。」
那幅青蓮圖還在大堂掛著呢,不是沒有人質問過,可問過之後,都不吭聲了,還能有什麼問題?
霍先生轉頭看了看他,沉吟兩秒,便有了決斷,抬起頭對著陳凡笑道,「那就叨擾了。」
話說回來,霍先生的膽子之大、幾乎舉世皆知。
卻極少有人知道,他也有「膽小」的時候,而這種「膽小」,基本上都是在內地。
他第一次應李先生和周總聯名之邀,來內地開會,當時工作人員問他要不要出去看一看,他就坐著車,在四九城裡來來回回的打轉。
據當時陪同的人員回憶,每到一處,霍先生都忍不住淚流滿面,但是他從不下車,每次都是在車上轉一圈就回住處。
陪同人員問他為什麼不下車走走,他說怕給大家添麻煩。
後來他每年都會至少來一次京城,久而久之,才會在幾個固定的地方去看一看,對任何人也都是客客氣氣。
尤其是到榮寶齋這樣的公共場所,都是請陪同人員在外面稍等,自己孤身一人、簡單逛過之後,買幾樣喜歡的藏品,便迅速離開。
直到多年過去,依然還是這個樣子。
這種「膽小」,倒不是說害怕,而是擔心自己給他人帶去麻煩。
眼下就是這樣,面對陳凡的邀請,他首先想到的是合不合適、會不會讓陪同人員為難?
在侯經理的建議下,他跟陪同人員提了一下,那人當場給上級打了個電話,便得到允許。
甚至連陪同人員都撤走,只是約了個時間,到地方去接。
看著他們竟然真的就這麼離開,霍先生心裡不禁更加驚訝。
這人誰啊?真的只是一個作家?
(本章完)
「怎麼就不賣嘛?」
那人操著一口極其彆扭的普通話,面紅耳赤跟侯經理爭辯,「上次我要買仙蓮圖,你說是非賣品。今天我看上了這幅畫,你又說是非賣品,哪有那麼多的非賣品?
你是開店的,又不是搞收藏的,就算是搞收藏的還會以藏養藏,你是數饕餮的、只進不出哇?!」
一頓輸出之後,他扭頭看畫,忽然愣住,壓低身子湊近,額頭上肉眼可見地冒出一陣細汗,趕緊掏出手絹擦了擦,隨後又捂著嘴,小聲說道,「我剛才沒有對著畫講話啊,怎麼把畫都噴濕了呢?」
說完還用鼻子嗅了嗅,「咦,好濃的墨水味,難道受潮了?」
再看看整張畫作,竟然還有幾處潮濕的地方。
隨後扭頭往外看,「這也不是南風天啊。」
他眼珠微轉,視線跟緊張兮兮的侯經理對上,突然反應過來,瞬間瞳孔放大,「這是剛畫的?青蓮道人就在這裡?」
這幅畫的特點太明顯了,與那幅仙蓮圖如出一轍,險峻山關重巒迭嶂,卻又恍若近在眼前,將一幅落於紙上的水墨畫,硬生生畫成了一片立體的山巒圖。
除了那幅仙蓮圖,他從未在其他畫上見過。
再加上右上角的題字,也分明與仙蓮圖上的題字毫無二致。
即便他不是什麼書畫名家,對字畫鑑定也是一知半解,卻絲毫不耽誤確認這幅畫、就是出自青蓮道人之手。
天可憐見,自從夏天來京城,看到那幅青蓮圖之後,當場提出購買,可侯經理咬緊牙關不鬆口,哪怕開出20萬港幣的天價,依然沒能如願。
買不到畫,他就只能寄希望於畫家身上,懇請侯經理介紹,卻只得了個青蓮道人的答案。
礙於身份特殊,他也不方便到處找人打聽。百般無奈之下,他只能有空就來看看。
短短半年之內,就來了京城三次,這可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經歷。
只是很可惜,每次來都沒能碰上那位青蓮道人。
這已經是第三次,剛才他就在大廳里賞畫,隨後和往常一樣,來尋侯經理,看看能不能套出青蓮道人的身份。
卻沒想到,剛到門口,就聽見侯經理大聲喊著「好」。
很明顯是得了一件難得的寶貝。
他一時沒忍住,沒等工作人員通報,便推門而入。
更沒想到的是,桌上放著一張尚未裝裱的字畫,看字畫風格,分明就是出自青蓮道人之手。
結果沒等他開口,侯經理就喊著不賣不賣,他一下子就急了。
那張不賣、這張也是非賣品,你家不是開門做生意的?!
等噴完之後,才發現這幅畫竟然是剛剛作出來的。
所以,誰是青蓮道人?
他直起身子左看看、右瞧瞧,一個是侯經理,另一個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
就他們兩個,沒別人,所以誰是青蓮?
總不會是那個年輕人吧?難不成是侯經理自己?
侯經理眼看瞞不住了,只得轉身看著陳凡,苦笑著說道,「陳同志,這可不是我不給你保密,就這麼巧,正好趕上了。」
上次眾多文人在這裡聚會,陳凡和三位師父恰逢其會,留下一副青蓮圖,同時也請大家代為保密、不要外傳。
和作家不同,找書畫家求作品的人簡直不要太多。他可不想每天就給人寫字畫畫。
這就是個怡情養性的東西,若是變成職業,就成了一種負擔。
比如張大千和齊白石,就有畫得想砸筆的時候。
陳凡現在除了偶爾給熟人寫幾個字,其他時候完全無壓力,他就很喜歡這種隨性的日子。
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以至於書畫圈內、幾乎人盡皆知的事情,圈外人卻一無所知。
這也是那位先生沒能打聽到青蓮道人是誰的原因之一。
至於另外一個原因,則是這位先生實在是謹小慎微,只是簡單問了問身邊的人,並沒有大張旗鼓去打聽,否則也早就應該知道答案。
而陳凡呢,此時雖然臉上不動聲色,心裡卻正驚訝著呢。
真挺巧,竟然在榮寶齋遇上這位!
侯經理先解釋了一句,隨後給他們介紹,「陳同志,這位是霍先生,是香港愛國商人,做出過很大的貢獻,近年來、每年都會來京城,也是小店的常客。」
隨後又給霍先生介紹,「這位便是您念念不忘的青蓮道人,陳凡。同時也是我國知名作家、江南省作協副主席。」
霍先生認真聽完介紹,隨即看著陳凡兩眼放光,趕緊伸出雙手,「原來是陳作家,你好你好,你的作品我有拜讀過,寫得非常好。」
陳凡也稍微釋放一點真性情,伸出雙手緊緊握住,正色說道,「原來是霍先生當面,久仰久仰。」
霍先生起於微末,從疍民家庭到如今的香江豪門,接人待物自然非常人能比,他看著陳凡的神色,似乎不像是客套,不禁有些驚訝,「你認識我?」
這年頭可不比後世,實際上要到90年代,才會大力宣揚海外愛國企業家的故事。而現在知道他們的人確實不多。
陳凡笑了笑,正色說道,「我認識的人有點多,聽聞過霍先生的壯舉。當年支援內地的港商不少,但礙於恐懼霸權,為了自保,都有幾分遮掩。
唯有霍先生不加掩飾,公然收購禁運物資送往內地,一顆赤誠之心,著實讓人欽佩!」
霍先生一聽,便知道是真認識自己的,不禁笑得合不攏嘴,「不敢當、不敢當。」
雖說他販運物資賺了不少錢,可那也是從頂著港英當局的槍林彈雨、拿命換來的。即便不走那條水路,做東南亞的轉運生意,將物資運到香港和澳門,或許賺得沒那麼多,可也絕對沒有那麼大的風險,甚至走量的話,說不定還能賺得更多。
更別說時過境遷,依然招來當局的明打暗壓,憾失最好的發展時機。
雖說他從未因此而後悔,但此時聽到陳凡的褒揚,依然開心得合不攏嘴,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
陳凡則扭頭看著侯經理,正色說道,「以後若是有霍先生這樣的愛國人士求畫,侯經理可以跟我直說,這是我的榮幸。」
聽到這話,侯經理也開心了,「陳同志大氣!」
陳凡笑了笑,轉頭看向桌上的畫,笑道,「這幅畫還差了一點,我先結尾。」
說完鬆開還握著的手,走到畫桌前,另外拿起一支筆,卻不去蘸墨,而是在紅色的印泥上沾了兩筆,筆尖出現一抹殷紅。
在侯經理、霍先生和那位跟著進來的工作人員的注視下,陳凡提筆、輕輕落在那抹殘陽上。
等筆尖離開畫紙,剛才只有一個輪廓的殘陽,霎時變成半輪紫紅,既照耀大地,卻又不刺眼,絲毫沒有影響整幅畫的意境,反而添了幾分血色。
再落筆,筆尖卻是落在隊伍前方的那面旗幟上,再往上一提,水墨的旗幟瞬間變得清晰,那一抹紅色迎風飄揚,正合「而今邁步從頭越」的精義。
放下筆,陳凡再拿起剛才寫字的毛筆,挪到詩尾,寫下幾行小字落款,「李先生『憶秦娥·婁山關』篇一首,戊午年甲子月壬子日、於京城青蓮書,敬贈霍先生留存。」
最後在兜里掏了掏,掏出來一隻印章。
卻不是盧四爺送的那尊極品田黃石,而是他在榮寶齋買的另外一塊極品血石,被他刻了個「青蓮」的印。
這是他之前聽了何青生說,自己得了個「青蓮道人」的稱號,特意刻的一塊印章。
咳咳,既然張師父連道號都給他起了,那他也只能接著不是。
拿著印章在印泥上按了按,再用力按在落款旁。
看著新鮮出爐的落款、還有那個鮮紅的印鑑,霍先生頓時喜不自勝,湊到跟前仔細欣賞。
片刻後,他抬起頭嘆道,「字、畫、印,無一不絕!詩好、字好、畫好,就連這方印章,雖說只有青蓮二字,卻下刀如筆,盡顯書法的飄逸,又不失篆刻之剛氣,好、好、好!」
侯經理在一旁笑道,「霍先生,您有所不知,這印章也是陳同志親手所作、而不假他人之手啊。」
「哦?」
霍先生轉身嘆道,「那豈不是書畫印三絕?不對,……」
他忽然舉手擺了擺,「陳作家的文章我是拜讀過的,文風別具一格,獨具特色、頗有大家風範。所以應該是文書畫印四絕才是!」
陳凡就笑了笑,客套了一句,「哪裡哪裡。」
他總不能說自己精通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吧。偶爾還能操刀殺頭豬、解只羊什麼的,那多不好意思。
又聊了幾句,霍先生轉身看著侯經理,那樣子頗有幾分趾高氣揚,「侯經理,這幅畫,就歸鄙人了哈!」
侯經理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求來的畫,怎麼就出去了呢?
當即拉著陳凡說道,「陳同志,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這幅畫明明是留給小店的,既然寫了贈霍先生留存,我就不計較了,可您得再給小店留一幅,要不然、要不然……」
他左右看了看,隨後死死拉住陳凡的胳膊,「要不然你別想走。」
陳凡沒辦法,只能又寫了一篇。
不過這次沒作畫,只有一首李先生的詩,讓侯經理頗為遺憾。
但看到畫紙上那龍飛鳳舞的字,又忍不住眉飛色舞、讚嘆不已,便也勉強接受。
霍先生得了畫,又認識了神往已久的「青蓮道人」,心情格外開心,拉著陳凡的手說道,「今天務必給個機會,我做東,一起吃個便飯。」
陳凡也不推辭,只是笑道,「若說吃飯,我帶你去個地方,再給你介紹幾個人,保證不會讓你失望。」
本來他今天打算買一批古董回去,但有了意外之喜,這事也就放到一旁,萬事等以後再說。
霍先生則微微一愣,「哦?」
只是他心裡有些顧慮,自己的身份不一般,若是隨意與人相交,會不會有什麼忌諱?
可是這話又不好說出口。
陳凡多精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他的顧慮,當即笑道,「您來這裡,應該有人陪同吧?」
霍先生立刻點頭,「有,就在店外。」
陳凡笑了笑,「您就跟他們說,是跟我走的,他們報上去就不會有問題。」
聽到這話,霍先生真有些驚訝了,內地的知名作家、他也見過幾位,卻沒一個人敢說這個話,而陳凡卻敢,莫非他有什麼特殊不成?
這時侯經理在一旁也插了一句,「別人可能不行,但陳同志應該沒問題。」
那幅青蓮圖還在大堂掛著呢,不是沒有人質問過,可問過之後,都不吭聲了,還能有什麼問題?
霍先生轉頭看了看他,沉吟兩秒,便有了決斷,抬起頭對著陳凡笑道,「那就叨擾了。」
話說回來,霍先生的膽子之大、幾乎舉世皆知。
卻極少有人知道,他也有「膽小」的時候,而這種「膽小」,基本上都是在內地。
他第一次應李先生和周總聯名之邀,來內地開會,當時工作人員問他要不要出去看一看,他就坐著車,在四九城裡來來回回的打轉。
據當時陪同的人員回憶,每到一處,霍先生都忍不住淚流滿面,但是他從不下車,每次都是在車上轉一圈就回住處。
陪同人員問他為什麼不下車走走,他說怕給大家添麻煩。
後來他每年都會至少來一次京城,久而久之,才會在幾個固定的地方去看一看,對任何人也都是客客氣氣。
尤其是到榮寶齋這樣的公共場所,都是請陪同人員在外面稍等,自己孤身一人、簡單逛過之後,買幾樣喜歡的藏品,便迅速離開。
直到多年過去,依然還是這個樣子。
這種「膽小」,倒不是說害怕,而是擔心自己給他人帶去麻煩。
眼下就是這樣,面對陳凡的邀請,他首先想到的是合不合適、會不會讓陪同人員為難?
在侯經理的建議下,他跟陪同人員提了一下,那人當場給上級打了個電話,便得到允許。
甚至連陪同人員都撤走,只是約了個時間,到地方去接。
看著他們竟然真的就這麼離開,霍先生心裡不禁更加驚訝。
這人誰啊?真的只是一個作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