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思散文集
《生命的回憶》
二十年前,我與老生和阿命來到了那棵杏花樹下,喝酒、賞景、看花、聊天,那是我人生中除出生和童年之外,最值得紀念的日子了。但當我如今再回到那時,之前熟悉的一切,都變了,老生和阿命走了,那棵杏花樹也被時光強行地消逝了。我很懷念那時候,雖然口袋貧窮、生活淒涼,但至少不孤獨,有一種能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細膩情感的柔和。或許不只是時間長久、年紀大了造成的多愁善感吧,我反倒認為,那不僅是種因果,更是種自然間流露的真情,一種孤獨、淒涼、回憶的美好、情感豐富疊加在一起的深邃感悟。
記得二十年前,我還只是縮窩在小農村里幹著沒日沒夜、又得不到多少回報的農活,那時我還很年輕,三十歲出頭,當時我一度對人生產生了虛無和空洞感。感覺再這麼弄下去,遲早精神得被榨乾,肉體和物質欲加貧弱。我那時是長那麼大,第一次想去城裡看看,像個五六歲孩子一樣好奇城裡到底是什麼樣子。可那時我又沒有錢,沒有半點兒文化,我去了那裡,也只是會成為城裡人嘲笑的把柄罷了。我便又逐漸消退了這個念頭。我父母也是出生貧農,應該說我們祖上三代都是貧農。他們也沒有文化,從出生至今農民的職業就沒變過,這也導致他們思想比一些封建老百姓都還愚腐和守舊,自信天真地說什麼城裡人都是土匪、流氓,鄉下人都是質樸、勤勞、智慧的老天爺對蒼生賜福的結晶。我小時候還信了,直到十六七歲,逐漸有了完整的思考模式後,才明白我們家到底是有多讓人感到笑話。我在村東圍有一堂哥,比我整整大十歲,他人可好了,我四五時,經常帶我到村里各個地方玩,不管是農田、山上、長滿蜘蛛絲的巷子,還是臭水溝里,都去過,那時候,是我童年和少年時最開心的時候,後來我稍大了些,他也去村裡的私塾上了學,跟我玩的時間變少了,不過周末時,他還是會抽出時間來我家,給我講故事的,有時講童話故事,有時講神話民俗,有時講歷史事件,他很心細,邊講故事,會邊把書本架在木凳上,教我識字,但我腦子實在愚笨,一年到頭,也只認為四五個字,還記不住。後來沒多久,他成績很好,便告別了鄉下的親人去城裡進讀了,那天他走的時候,我從天未亮哭到了半夜,不知是太捨不得他了,還是也想去城市沒去成,後來,是我爹用掃把威脅我才砧回被窩。老實睡覺的。
此後至到三十多歲時,我對待在農村的厭倦和叛逆更加嚴重,對去往城市的嚮往和渴望一直沒變。我的性格也從老實本分變成了性格張狂傲慢的不良年輕人,常受到村民們歧視和爹娘的棍打。每天,我也就隨隨便便干一兩個小時的農活,便留下農具,興奮地去酒坊用瓦罐舀一大壇東酒,再去小餐館打包些許花生米和黃瓜條,在後山找個隱秘的角落,邊看著樹花草,吹著微風,邊大囗喝起了酒,那滋味,是真爽啊。彷佛能將我心情的不悅和命運的固板從我意識中抽離出去,每次到了晚九十點鐘才臉紅得在黑夜發光,晃晃悠悠地回到家。爹娘看到我這樣,每次都明知著,卻又依舊嘮叨又詢問,我根本沒理,也壓根沒聽見,便吊兒郎當地關上房門,睡覺去了。爹娘是又生氣又無奈啊。此後日子裡,我依舊循環著。
一年除夕,我們農村里好不容易舉行了場十多年以來最熱鬧的新年集會,人可多了,燈光可亮堂了。但當天下午,我便左手提著個滿當的酒壺,右手拿著個用黃皮紙和毛線包裹著的燒雞、涼菜和豬耳朵,跌跌倒倒地來到了村的最後頭,那裡一個人也沒有,只有一幢放著糧食的穀倉,和幾條看門狗而己。我找到一布滿青苔和紋路的石墩上坐了下來,仰望著夜色,聽著村里過年的歡樂聲,往嘴裡大囗大口灌滿酒和肉,進嘴了一半,咳吐出來一半。喝著喝著,我定在那不動睡著了,不知什麼時候才醒來,我猛地一睜眼,一動雙耳,才感知到空前的寂靜和陰暗,我知道,已經很晚了,心想,要再不回去,在這過年前夕,會被爹娘罵死的,我便顧不上醉意,大踏步往前趕,月亮照在地上,呈在我眼前都淪出了幻影,當我走到一轉角時,忽然間聽到了兩聲說話聲,我嚇了一跳,停下腳步,望著四周,仔細搖動著通紅得發紫的耳朵,「再來一杯,老兄!」「今天,不醉不歸!」我像只哈巴狗一樣循著聲響源頭,走到一處杏樹前,眯起朦朧的雙眼,才看見有兩個男的坐在樹下的岩石上喝酒碰杯呢,甚是歡快,左邊那男的身子高而瘦,穿著件農村罕見的羽絨服,他大眼睛、小鼻子、長耳朵,挺帥的,他臉又紫又紅,在酒和月光的灼燒下,又黃得發出閃光。右邊那男的身子矮小但壯一點,穿的衣服很薄很少,但脖間處圍著個干農活時的毛巾,他小眼睛、高鼻子、肥耳朵,有些醜態,他臉較胖但不紫,但紅成片,像高梁,在陰影的壞境下,他整張臉被遮掩得像個小胖墩。我聶手聶腳地走向他們,跟他們打了個招呼「你們好,這麼晚在幹嘛呢?」「你好,我們在這聊聊天,喝酒呢,你要不更一起?」我沒多想,爽快地答應了。他們告訴了我他們的名字,瘦的人叫老生,胖的人叫阿命,他們從小就是玩伴,所以名字相像,好像說他們兩人從小身體不好,所以他們兩家的爹娘就用生命這個詞,拆開了兩個字,給他們取的這名兒。他們問我是誰,住哪兒,我說我是村東頭一農民,他們說,那巧了,我們也住村東頭。這兩人說話甚是爽快和酒脫,比我多了份狂快的自然,少了份性格的刻板。後來,我們又聊了各自的生平事跡、夢想、生活,我便不去多說了,我知道,讀者的思想比作者的陳述應該要更具對文字的價值把握。後來,不知聊了多長時間,我們同望著月亮,月亮已經躲到濃霧裡了,像是在月亮和月光上撒滿了更形象生動的糖霜。我們一同站了起來,老生率先說道「除夕過後,便要過年了,那是人們一年中最有安全感的時候,過完年後,又回歸到了原先的一切,這天地萬物啊,似乎都還遵循著什麼特別的規律般,令人好奇,又捉摸不透。」,之後。阿命接著說「看那天上的月亮啊,它在圓滿時,好像能象徵著團圓,但到成彎勾時,也似象徵著離別和分開,人這一輩子,似乎也在與某種物體相伴隨著的。」當他們說完後,他們用那大小交錯的眼瞳期待著緊盯著我,我低下頭,跺著腳,猶豫了片刻,腦中靈光一閃,說著「開始時,貧窮的人們是個或許一生都註定是平凡的人,可往後,人們發現自己身上,又有了點奇特、多元和平凡交織一起,又往後,又發現自己仍舊是平凡不變的,當到了生命消逝前,卻會突然間明白,無論平凡、貧苦也好,不平凡、富裕幸福也好,那始終,不都是屬於人嗎,不都是自己嗎,只是人生階段、遇見的事不同罷了,最後能唯一不變的本質,就是拋開後來添加上的各種形式和標籤,人生的真相,就是自我個體不同的變化罷了,但不變的最自由和積極樂觀的初心。」當我講完後,我愣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我竟然不知我一個字都不識十個的人,能夠講出這樣的話來,那時我甚至疑惑那時我到底是不是我了。一旁的老生和阿命也愣地給我拍起了掌來。我忍不住笑了,老生和阿命也笑了,壇中的酒不小心灑了出來,順著岩石、土坡、流到了草地上,借迎著還有微光的月色和散落的杏花瓣,形成了片透明的銀白色小溪,裡面像摻雜了黃色的小麥和飄蕩的小舟,農村鄉俗和江南雅韻的有機體。
此後,我和老命、阿生幾手每日下午幹完農活,一直來到那棵杏花樹下喝酒聊天,從黃昏一直到深夜,從紅橙的夕陽間一直到銀黃色的月光下。我們之間將近二十多年的交情沒有變,那棵杏花樹也沒有變。
今年,我一個人因為散步,而來到了那裡,這裡沒有了杏花樹,沒有了大岩石,月光也漸暗而失了生機,也沒再見到老命和阿生了。只是,在這裡關於生命間隙的回憶,告訴了我,要在平庸中更加自然和純粹地活著。
老生不過是我人生中的困境,阿命不過是人生中的挫折。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情感、經歷是真的。
二十年前,我與老生和阿命來到了那棵杏花樹下,喝酒、賞景、看花、聊天,那是我人生中除出生和童年之外,最值得紀念的日子了。但當我如今再回到那時,之前熟悉的一切,都變了,老生和阿命走了,那棵杏花樹也被時光強行地消逝了。我很懷念那時候,雖然口袋貧窮、生活淒涼,但至少不孤獨,有一種能聽到自己內心深處細膩情感的柔和。或許不只是時間長久、年紀大了造成的多愁善感吧,我反倒認為,那不僅是種因果,更是種自然間流露的真情,一種孤獨、淒涼、回憶的美好、情感豐富疊加在一起的深邃感悟。
記得二十年前,我還只是縮窩在小農村里幹著沒日沒夜、又得不到多少回報的農活,那時我還很年輕,三十歲出頭,當時我一度對人生產生了虛無和空洞感。感覺再這麼弄下去,遲早精神得被榨乾,肉體和物質欲加貧弱。我那時是長那麼大,第一次想去城裡看看,像個五六歲孩子一樣好奇城裡到底是什麼樣子。可那時我又沒有錢,沒有半點兒文化,我去了那裡,也只是會成為城裡人嘲笑的把柄罷了。我便又逐漸消退了這個念頭。我父母也是出生貧農,應該說我們祖上三代都是貧農。他們也沒有文化,從出生至今農民的職業就沒變過,這也導致他們思想比一些封建老百姓都還愚腐和守舊,自信天真地說什麼城裡人都是土匪、流氓,鄉下人都是質樸、勤勞、智慧的老天爺對蒼生賜福的結晶。我小時候還信了,直到十六七歲,逐漸有了完整的思考模式後,才明白我們家到底是有多讓人感到笑話。我在村東圍有一堂哥,比我整整大十歲,他人可好了,我四五時,經常帶我到村里各個地方玩,不管是農田、山上、長滿蜘蛛絲的巷子,還是臭水溝里,都去過,那時候,是我童年和少年時最開心的時候,後來我稍大了些,他也去村裡的私塾上了學,跟我玩的時間變少了,不過周末時,他還是會抽出時間來我家,給我講故事的,有時講童話故事,有時講神話民俗,有時講歷史事件,他很心細,邊講故事,會邊把書本架在木凳上,教我識字,但我腦子實在愚笨,一年到頭,也只認為四五個字,還記不住。後來沒多久,他成績很好,便告別了鄉下的親人去城裡進讀了,那天他走的時候,我從天未亮哭到了半夜,不知是太捨不得他了,還是也想去城市沒去成,後來,是我爹用掃把威脅我才砧回被窩。老實睡覺的。
此後至到三十多歲時,我對待在農村的厭倦和叛逆更加嚴重,對去往城市的嚮往和渴望一直沒變。我的性格也從老實本分變成了性格張狂傲慢的不良年輕人,常受到村民們歧視和爹娘的棍打。每天,我也就隨隨便便干一兩個小時的農活,便留下農具,興奮地去酒坊用瓦罐舀一大壇東酒,再去小餐館打包些許花生米和黃瓜條,在後山找個隱秘的角落,邊看著樹花草,吹著微風,邊大囗喝起了酒,那滋味,是真爽啊。彷佛能將我心情的不悅和命運的固板從我意識中抽離出去,每次到了晚九十點鐘才臉紅得在黑夜發光,晃晃悠悠地回到家。爹娘看到我這樣,每次都明知著,卻又依舊嘮叨又詢問,我根本沒理,也壓根沒聽見,便吊兒郎當地關上房門,睡覺去了。爹娘是又生氣又無奈啊。此後日子裡,我依舊循環著。
一年除夕,我們農村里好不容易舉行了場十多年以來最熱鬧的新年集會,人可多了,燈光可亮堂了。但當天下午,我便左手提著個滿當的酒壺,右手拿著個用黃皮紙和毛線包裹著的燒雞、涼菜和豬耳朵,跌跌倒倒地來到了村的最後頭,那裡一個人也沒有,只有一幢放著糧食的穀倉,和幾條看門狗而己。我找到一布滿青苔和紋路的石墩上坐了下來,仰望著夜色,聽著村里過年的歡樂聲,往嘴裡大囗大口灌滿酒和肉,進嘴了一半,咳吐出來一半。喝著喝著,我定在那不動睡著了,不知什麼時候才醒來,我猛地一睜眼,一動雙耳,才感知到空前的寂靜和陰暗,我知道,已經很晚了,心想,要再不回去,在這過年前夕,會被爹娘罵死的,我便顧不上醉意,大踏步往前趕,月亮照在地上,呈在我眼前都淪出了幻影,當我走到一轉角時,忽然間聽到了兩聲說話聲,我嚇了一跳,停下腳步,望著四周,仔細搖動著通紅得發紫的耳朵,「再來一杯,老兄!」「今天,不醉不歸!」我像只哈巴狗一樣循著聲響源頭,走到一處杏樹前,眯起朦朧的雙眼,才看見有兩個男的坐在樹下的岩石上喝酒碰杯呢,甚是歡快,左邊那男的身子高而瘦,穿著件農村罕見的羽絨服,他大眼睛、小鼻子、長耳朵,挺帥的,他臉又紫又紅,在酒和月光的灼燒下,又黃得發出閃光。右邊那男的身子矮小但壯一點,穿的衣服很薄很少,但脖間處圍著個干農活時的毛巾,他小眼睛、高鼻子、肥耳朵,有些醜態,他臉較胖但不紫,但紅成片,像高梁,在陰影的壞境下,他整張臉被遮掩得像個小胖墩。我聶手聶腳地走向他們,跟他們打了個招呼「你們好,這麼晚在幹嘛呢?」「你好,我們在這聊聊天,喝酒呢,你要不更一起?」我沒多想,爽快地答應了。他們告訴了我他們的名字,瘦的人叫老生,胖的人叫阿命,他們從小就是玩伴,所以名字相像,好像說他們兩人從小身體不好,所以他們兩家的爹娘就用生命這個詞,拆開了兩個字,給他們取的這名兒。他們問我是誰,住哪兒,我說我是村東頭一農民,他們說,那巧了,我們也住村東頭。這兩人說話甚是爽快和酒脫,比我多了份狂快的自然,少了份性格的刻板。後來,我們又聊了各自的生平事跡、夢想、生活,我便不去多說了,我知道,讀者的思想比作者的陳述應該要更具對文字的價值把握。後來,不知聊了多長時間,我們同望著月亮,月亮已經躲到濃霧裡了,像是在月亮和月光上撒滿了更形象生動的糖霜。我們一同站了起來,老生率先說道「除夕過後,便要過年了,那是人們一年中最有安全感的時候,過完年後,又回歸到了原先的一切,這天地萬物啊,似乎都還遵循著什麼特別的規律般,令人好奇,又捉摸不透。」,之後。阿命接著說「看那天上的月亮啊,它在圓滿時,好像能象徵著團圓,但到成彎勾時,也似象徵著離別和分開,人這一輩子,似乎也在與某種物體相伴隨著的。」當他們說完後,他們用那大小交錯的眼瞳期待著緊盯著我,我低下頭,跺著腳,猶豫了片刻,腦中靈光一閃,說著「開始時,貧窮的人們是個或許一生都註定是平凡的人,可往後,人們發現自己身上,又有了點奇特、多元和平凡交織一起,又往後,又發現自己仍舊是平凡不變的,當到了生命消逝前,卻會突然間明白,無論平凡、貧苦也好,不平凡、富裕幸福也好,那始終,不都是屬於人嗎,不都是自己嗎,只是人生階段、遇見的事不同罷了,最後能唯一不變的本質,就是拋開後來添加上的各種形式和標籤,人生的真相,就是自我個體不同的變化罷了,但不變的最自由和積極樂觀的初心。」當我講完後,我愣了好一會兒,才緩過來,我竟然不知我一個字都不識十個的人,能夠講出這樣的話來,那時我甚至疑惑那時我到底是不是我了。一旁的老生和阿命也愣地給我拍起了掌來。我忍不住笑了,老生和阿命也笑了,壇中的酒不小心灑了出來,順著岩石、土坡、流到了草地上,借迎著還有微光的月色和散落的杏花瓣,形成了片透明的銀白色小溪,裡面像摻雜了黃色的小麥和飄蕩的小舟,農村鄉俗和江南雅韻的有機體。
此後,我和老命、阿生幾手每日下午幹完農活,一直來到那棵杏花樹下喝酒聊天,從黃昏一直到深夜,從紅橙的夕陽間一直到銀黃色的月光下。我們之間將近二十多年的交情沒有變,那棵杏花樹也沒有變。
今年,我一個人因為散步,而來到了那裡,這裡沒有了杏花樹,沒有了大岩石,月光也漸暗而失了生機,也沒再見到老命和阿生了。只是,在這裡關於生命間隙的回憶,告訴了我,要在平庸中更加自然和純粹地活著。
老生不過是我人生中的困境,阿命不過是人生中的挫折。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情感、經歷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