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太史慈詐黃蓋
橋家大院,後宅園林里,劉基與二橋相會於亭台。
劉基把兩姐妹說得害羞不語,於是轉移話題道:「剛剛聽二位姑子在唱《小荷》,怪我唐突,打斷二位姑娘。還請你們把歌唱完。」
二橋聞言收起小女兒心思,小橋撫琴,大橋唱詩,劉基則坐下望向院子裡的風景。
園子裡微風裊裊,有竹石荷花,歌聲曲聲婉轉動聽,一時不知身世自悠悠……
劉基慢慢悠悠躺下,還好這坐墊夠大,大半截身子都靠在軟軟的墊子上。
不一會兒,劉基合上眼,竟睡著了……
迷糊間仿佛有香風一縷,待醒來,佳人已不在,唯有手心裡窩著兩支木釵。
劉基揉了揉眼睛,坐起身,伸了個懶腰。自己好像很久都沒有休息得這麼舒服過,就是腳後跟一直放在地上有些疼。
小橋的琴還放在亭子裡,劉基玩心浮起,隨意撥弄兩下,然後出了院子。
此時外面的酒宴已接近尾聲,大家喝得東倒西歪,就連陸績也不例外。
董襲則滴酒未沾,見劉基安然無恙出來,當即放心下來。
劉基朝他點頭,然後向喝得半醉的橋邕走去。
「橋公,橋公?」
劉基叫醒他,老頭兒見是劉基,當即酒醒。
「啊,是府君啊!我那倆姑子沒有怠慢您吧?」
劉基笑道:「兩位姑子將吾的詩編曲唱來,吾很喜歡!劉基與兩位姑子相見甚歡,吾有意迎娶二位姑子,望橋公成全!」
橋邕大喜:「哈哈,府君喜歡她們,那是她們的福分!」
然後橋邕小聲地說:「府君喜歡的話,我直接讓人將二姑子送到您府上!」
劉基頓覺無語,這橋邕也忒不要臉了,自家女兒直接給人送到府上。不過他一想,又覺得不難理解,這個年代不似後世,古代男權社會裡女性直接在明面上就是男人的附屬品,不似後世隱於深處。
只要點頭,劉基現在就能得到二喬,但劉基自覺年紀尚小,沒必要那麼急,過早那啥傷身體多不好?
於是婉言道:「橋公,吾志遠大,不行苟且之事。欲明媒正娶,還請橋公讓人準備筆墨,待吾書信家中大人,雙方約定良辰吉日,結為連理!」
橋邕自知失言,但劉基欲明媒正娶,他哪裡有不願意的道理?
隨即起身招呼家奴,領劉基到書房。
劉基寫下家信,讓人代交給劉繇,裡面言明自己傾心橋氏二姊妹,想要求娶。拜託劉繇幫自己尋媒人,下聘禮。不過,劉基還在書信里寫了自己年歲尚小,主持政務都力有未逮,所以想晚一些成婚,現在只是約定,也好讓雙方放心。
但劉基忘了,他才把張昭招入麾下,張子布如果知道自家少主這般輕浮行事,估計要扯著鬍子直言痛斥劉基!
在橋家大院休息一日後,劉基離開橋邕的莊子,前去視察皖縣。
美人雖好,但手中無有權利,那也只能是紅顏禍水啊!
……
卻說劉基在廬南視察期間,太史慈領兵圍住六安,準備攻打。
留守六安的老將黃蓋領一千守軍抵禦,然而太史慈卻只是圍而不攻,整日在城外展示他高超的箭術。
這日,太史慈又命人在城外三百米處擺好箭靶,然後自己騎著黑色的駿馬射靶。
那精妙的騎射之術,即使是城頭駐足欣賞的老將黃蓋也不得不佩服。
黃蓋對左右讚嘆:「太史子義的箭術,即使是前漢婁煩也不能和他媲美呀!」
然而太史慈為何要這樣做呢?黃蓋百思不得其解。
這太史慈領數千兵馬來六安,將城池圍了個水泄不通,讓任何人都不得進出。
之後數日,太史慈讓士兵修築營壘。然後又命人打造攻城器械。光這些前期準備工作就花費十日。
但是準備就緒後,太史慈並沒有發起進攻,而是每日上午到城前射箭,下午派人勸降。到今天已經在六安城外遷延二十餘日,連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都沒有。
其營內常煙塵鼓動,似有大兵操練,飯點時也多起炊煙,好似帶著大兵來六安城下操練一般。
黃蓋內心疑惑:
他不擔心自己主上申飭嗎?
到中午,太史慈命人收回箭靶,然後對左右道:「下午再派人到城下勸降。」
左右皆恭敬地說:「諾!」
午後,太史慈又派人到城下勸降,黃蓋習以為常,安撫士卒,讓他們不必理會。六安城堅,城內糧草充足,尚可維持半年之久。
六安守軍不用與敵兵廝殺,自然也樂得輕鬆自在。只是黃蓋治軍很嚴,他們並不敢鬆懈。
可惜黃蓋身邊沒有個可以商量的人,只能自己不停苦思,太史慈究竟為何這樣做?
待到六月二十五日,黃蓋再也坐不住了,他下定決心,今夜出城偷襲這個太史子義!看看他到底在搞什麼花樣!
當夜,黃蓋領兵五百趁著夜色從東門而出,襲取太史慈的中軍大帳。
一行人借著城頭和漢軍營地里的火光指引,準確到達漢軍營寨前。
然而領黃蓋驚訝的是,營寨前的守衛,竟然都是稻草紮好的假人!!!
斥候抓著一把稻草回來,驚恐地說:「將軍,明哨、暗哨都是草人!我們是不是中埋伏了?!」
黃蓋大驚,莫非這太史慈是引誘我出城一舉殲之?
他當即大喝:「撤兵!」
隨即率軍向城內逃去。
可是走到半道上,也不見太史慈的伏兵追來……
這一切都太詭異了,即使是生性火爆的黃蓋此刻也驚疑不定,他不敢做多想,穩妥起見,直接領兵回城!
待到第二日清晨,黃蓋頂著熊貓眼在城頭小心觀察,只見太史慈又跑到城外射箭……
黃蓋一巴掌拍在女牆,衝下面大吼:「太史子義——!!!」
太史慈抬頭,見是黃蓋在叫他,於是縱馬來到城外二百米,笑呵呵地說:「黃老將軍,有何事啊?」
黃蓋大罵:「太史子義,有種你就來攻城!每日在城外騎射算什麼英雄?難道你只會射箭靶?」
太史慈哈哈大笑,立刻張弓搭箭!
黃蓋大驚,馬上彎下腰!
「將軍小心!」
身邊親衛用身體護住他!
「砰!」
一支利箭飛來,將城頭旗杆射斷!
黃蓋驚疑不定地摸了摸兜鍪,然後緩緩起身,身邊士卒皆無損傷,只有一根旗杆斷了,孫字大旗落在城頭。
城牆之下,太史慈囂張的聲音:「黃老將軍,我太史慈真非英雄也?哈哈哈哈——!!!」
太史慈的笑聲漸行漸遠,黃蓋這才起身觀察。
只見太史慈又到往常的位置練習騎射,一切如常……
黃蓋的內心越發篤定,這太史子義肯定有詐,想讓他出城一戰!
中午,太史慈回到營地,哈哈大笑著對左右道:「那黃蓋老兒已被我嚇破膽!昨夜他若大膽一些,直接衝擊我中軍大營,那我們怕已經身首異處啦!」
帳內唯一的一名軍侯撫摸額頭,做出虛驚一場的樣子,後怕道:「將軍,我看還是把假人撤了,讓士卒看守營門為好。」
太史慈笑道:「不必著急,我軍兵少,還是讓將士們節省精力。黃蓋已經喪膽,這些天不敢出城了!」
左右親兵道:「將軍智計超絕,膽魄蓋世,就連追隨故烏程侯的老將黃蓋都不如將軍。將軍真當世英雄也!」
就連那心有憂慮的軍侯也點頭認同。
太史慈看向他說:「汝且寬心,我想於麋不日就將帶兵返還,屆時黃蓋就是瓮中之鱉!」
……
此時兩百里外,淮水南岸的陽泉縣,於麋一刀砍下城頭孫字大旗,向四周咆哮:
「陽泉已破!隨我入城!!」
城頭守軍早就被殺得潰敗,城內替孫策留守陽泉的張紘、呂范等人在半個時辰前由親兵護衛下從北門逃出,到淮水邊乘船渡河。
於麋帶人進入陽泉,讓人整理戶口籍策等官署文書,包好後發往舒縣。
然後留下三百人守城,自己帶著剩下兩千五人出南門往六安,去匯合太史慈!
……
三日後,當於麋領著兩千五百人出現在六安城西數十里處,準備渡過沘水時,城頭守軍大駭!
怎麼還有漢軍從西面渡沘水而來?難道安風、陽泉等地已經失守?我們是不是困守孤城了?!
他們找到尚在東門看太史慈射箭的黃蓋,向其秉明情況。
黃蓋這才恍然大悟,一拍額頭,後悔莫及地說:「啊啊啊呀——!!少主公,是黃蓋耽誤了你啊!」
旋即,兩行濁淚划過蒼老的面龐,黃蓋望向蒼天:「主公,黃蓋辜負了您啊!往後下了黃泉,又有何顏面來見您?」
有人歡喜有人愁。
城下,太史慈和於麋勝利會師,太史慈對於麋道:「都尉,恭喜你立得大功啊!」
於麋搖頭,謙讓道:「這都是子義你的計策啊!你才是首功!」
太史慈哈哈大笑:「你我兄弟二人何須謙讓?」
於麋也笑了。
但他隨即心有餘悸地說:「子義你可知道?這一路上我都擔驚受怕啊!我怕我還沒到六安,就收你的敗報啊!聽哥哥一句勸,往後還是少如此弄險呀!」
太史慈呵呵一笑:「都尉且寬心,慈自有把握!」
於麋無奈道:「你呀你呀,我還是讓少主來勸你吧!」
太史慈大笑:「都尉別說那些了,而今還是讓我去擒拿黃蓋吧!」
於麋點頭應允。
於是太史慈領兵壓城,單騎來到城前二百米,他大喝:「城內守軍聽著!吾乃東萊太史慈!現在安風、陽泉、潛縣已被我軍攻克,你們如今困守孤城,已成瓮中之鱉。還不速速投降,保全性命?!」
城頭守軍驚慌,互相交頭接耳。
很多人都覺得太史慈說的是真的,因為漢軍是從西面渡過沘水來的,過了沘水朝西北走就是安風,再往西北就是陽泉。
漢軍很有可能已經攻下二縣,現在才回師。
他們看向黃蓋,此刻黃蓋鐵青著臉,來到城頭大罵太史慈:「太史子義,你他娘的詐我!」
太史慈聞言哈哈大笑:「哈哈哈哈,黃老將軍,戰陣之間,不厭詐偽。現在我大兵回師,爾等必敗,何不投降呢?」
黃蓋惱羞成怒:「烏程侯帳下只有戰死的將軍,沒有投降的老革!!我寧死不降!!」
太史慈嘆息一聲,對城內喊話:「黃老將軍忠貞,慈佩服!但是城內守軍聽著!」
「我主劉繇乃朝廷欽點的揚州牧,天子親授他鎮東將軍,代天鎮壓叛逆!爾等都是漢室子民,又何必為孫策效死命?現在你們困守孤城,得不到孫策的支援,不如開城投降,吾主仁慈,必不會追究爾等。」
太史慈說完,城頭開始騷動,黃蓋立刻呵斥他們:「你們誰敢投降,我必軍法從事!」
這時城頭有人喊道:「老將軍,降了吧!」
然後乞降之聲此起彼伏。
黃蓋氣得身體發抖,孫策為了攻打汝南,將孫氏舊部精銳全部帶走。黃蓋身邊的都是新卒,只有親兵數十人是可以為孫氏赴死的舊部。
他知道大勢已去,對左右道:「黃蓋無能,前不能護老主公安全,今又不能完成少主公的使命,已無顏面苟活於世!爾等都是孫氏精銳,還望你們保全自身,尋覓機會再為孫氏效命,黃蓋去了!」
說罷,一個箭步翻下城頭,周圍親兵想要拉拽卻已來不及。
「砰————!」
血肉之軀砸在冰冷的地面,發出沉重的轟鳴……
隨後又有十幾人從城頭跳下,追隨黃蓋而去。
太史慈閉上眼,不忍心地說:「此皆英雄也!」
劉基把兩姐妹說得害羞不語,於是轉移話題道:「剛剛聽二位姑子在唱《小荷》,怪我唐突,打斷二位姑娘。還請你們把歌唱完。」
二橋聞言收起小女兒心思,小橋撫琴,大橋唱詩,劉基則坐下望向院子裡的風景。
園子裡微風裊裊,有竹石荷花,歌聲曲聲婉轉動聽,一時不知身世自悠悠……
劉基慢慢悠悠躺下,還好這坐墊夠大,大半截身子都靠在軟軟的墊子上。
不一會兒,劉基合上眼,竟睡著了……
迷糊間仿佛有香風一縷,待醒來,佳人已不在,唯有手心裡窩著兩支木釵。
劉基揉了揉眼睛,坐起身,伸了個懶腰。自己好像很久都沒有休息得這麼舒服過,就是腳後跟一直放在地上有些疼。
小橋的琴還放在亭子裡,劉基玩心浮起,隨意撥弄兩下,然後出了院子。
此時外面的酒宴已接近尾聲,大家喝得東倒西歪,就連陸績也不例外。
董襲則滴酒未沾,見劉基安然無恙出來,當即放心下來。
劉基朝他點頭,然後向喝得半醉的橋邕走去。
「橋公,橋公?」
劉基叫醒他,老頭兒見是劉基,當即酒醒。
「啊,是府君啊!我那倆姑子沒有怠慢您吧?」
劉基笑道:「兩位姑子將吾的詩編曲唱來,吾很喜歡!劉基與兩位姑子相見甚歡,吾有意迎娶二位姑子,望橋公成全!」
橋邕大喜:「哈哈,府君喜歡她們,那是她們的福分!」
然後橋邕小聲地說:「府君喜歡的話,我直接讓人將二姑子送到您府上!」
劉基頓覺無語,這橋邕也忒不要臉了,自家女兒直接給人送到府上。不過他一想,又覺得不難理解,這個年代不似後世,古代男權社會裡女性直接在明面上就是男人的附屬品,不似後世隱於深處。
只要點頭,劉基現在就能得到二喬,但劉基自覺年紀尚小,沒必要那麼急,過早那啥傷身體多不好?
於是婉言道:「橋公,吾志遠大,不行苟且之事。欲明媒正娶,還請橋公讓人準備筆墨,待吾書信家中大人,雙方約定良辰吉日,結為連理!」
橋邕自知失言,但劉基欲明媒正娶,他哪裡有不願意的道理?
隨即起身招呼家奴,領劉基到書房。
劉基寫下家信,讓人代交給劉繇,裡面言明自己傾心橋氏二姊妹,想要求娶。拜託劉繇幫自己尋媒人,下聘禮。不過,劉基還在書信里寫了自己年歲尚小,主持政務都力有未逮,所以想晚一些成婚,現在只是約定,也好讓雙方放心。
但劉基忘了,他才把張昭招入麾下,張子布如果知道自家少主這般輕浮行事,估計要扯著鬍子直言痛斥劉基!
在橋家大院休息一日後,劉基離開橋邕的莊子,前去視察皖縣。
美人雖好,但手中無有權利,那也只能是紅顏禍水啊!
……
卻說劉基在廬南視察期間,太史慈領兵圍住六安,準備攻打。
留守六安的老將黃蓋領一千守軍抵禦,然而太史慈卻只是圍而不攻,整日在城外展示他高超的箭術。
這日,太史慈又命人在城外三百米處擺好箭靶,然後自己騎著黑色的駿馬射靶。
那精妙的騎射之術,即使是城頭駐足欣賞的老將黃蓋也不得不佩服。
黃蓋對左右讚嘆:「太史子義的箭術,即使是前漢婁煩也不能和他媲美呀!」
然而太史慈為何要這樣做呢?黃蓋百思不得其解。
這太史慈領數千兵馬來六安,將城池圍了個水泄不通,讓任何人都不得進出。
之後數日,太史慈讓士兵修築營壘。然後又命人打造攻城器械。光這些前期準備工作就花費十日。
但是準備就緒後,太史慈並沒有發起進攻,而是每日上午到城前射箭,下午派人勸降。到今天已經在六安城外遷延二十餘日,連一次試探性的進攻都沒有。
其營內常煙塵鼓動,似有大兵操練,飯點時也多起炊煙,好似帶著大兵來六安城下操練一般。
黃蓋內心疑惑:
他不擔心自己主上申飭嗎?
到中午,太史慈命人收回箭靶,然後對左右道:「下午再派人到城下勸降。」
左右皆恭敬地說:「諾!」
午後,太史慈又派人到城下勸降,黃蓋習以為常,安撫士卒,讓他們不必理會。六安城堅,城內糧草充足,尚可維持半年之久。
六安守軍不用與敵兵廝殺,自然也樂得輕鬆自在。只是黃蓋治軍很嚴,他們並不敢鬆懈。
可惜黃蓋身邊沒有個可以商量的人,只能自己不停苦思,太史慈究竟為何這樣做?
待到六月二十五日,黃蓋再也坐不住了,他下定決心,今夜出城偷襲這個太史子義!看看他到底在搞什麼花樣!
當夜,黃蓋領兵五百趁著夜色從東門而出,襲取太史慈的中軍大帳。
一行人借著城頭和漢軍營地里的火光指引,準確到達漢軍營寨前。
然而領黃蓋驚訝的是,營寨前的守衛,竟然都是稻草紮好的假人!!!
斥候抓著一把稻草回來,驚恐地說:「將軍,明哨、暗哨都是草人!我們是不是中埋伏了?!」
黃蓋大驚,莫非這太史慈是引誘我出城一舉殲之?
他當即大喝:「撤兵!」
隨即率軍向城內逃去。
可是走到半道上,也不見太史慈的伏兵追來……
這一切都太詭異了,即使是生性火爆的黃蓋此刻也驚疑不定,他不敢做多想,穩妥起見,直接領兵回城!
待到第二日清晨,黃蓋頂著熊貓眼在城頭小心觀察,只見太史慈又跑到城外射箭……
黃蓋一巴掌拍在女牆,衝下面大吼:「太史子義——!!!」
太史慈抬頭,見是黃蓋在叫他,於是縱馬來到城外二百米,笑呵呵地說:「黃老將軍,有何事啊?」
黃蓋大罵:「太史子義,有種你就來攻城!每日在城外騎射算什麼英雄?難道你只會射箭靶?」
太史慈哈哈大笑,立刻張弓搭箭!
黃蓋大驚,馬上彎下腰!
「將軍小心!」
身邊親衛用身體護住他!
「砰!」
一支利箭飛來,將城頭旗杆射斷!
黃蓋驚疑不定地摸了摸兜鍪,然後緩緩起身,身邊士卒皆無損傷,只有一根旗杆斷了,孫字大旗落在城頭。
城牆之下,太史慈囂張的聲音:「黃老將軍,我太史慈真非英雄也?哈哈哈哈——!!!」
太史慈的笑聲漸行漸遠,黃蓋這才起身觀察。
只見太史慈又到往常的位置練習騎射,一切如常……
黃蓋的內心越發篤定,這太史子義肯定有詐,想讓他出城一戰!
中午,太史慈回到營地,哈哈大笑著對左右道:「那黃蓋老兒已被我嚇破膽!昨夜他若大膽一些,直接衝擊我中軍大營,那我們怕已經身首異處啦!」
帳內唯一的一名軍侯撫摸額頭,做出虛驚一場的樣子,後怕道:「將軍,我看還是把假人撤了,讓士卒看守營門為好。」
太史慈笑道:「不必著急,我軍兵少,還是讓將士們節省精力。黃蓋已經喪膽,這些天不敢出城了!」
左右親兵道:「將軍智計超絕,膽魄蓋世,就連追隨故烏程侯的老將黃蓋都不如將軍。將軍真當世英雄也!」
就連那心有憂慮的軍侯也點頭認同。
太史慈看向他說:「汝且寬心,我想於麋不日就將帶兵返還,屆時黃蓋就是瓮中之鱉!」
……
此時兩百里外,淮水南岸的陽泉縣,於麋一刀砍下城頭孫字大旗,向四周咆哮:
「陽泉已破!隨我入城!!」
城頭守軍早就被殺得潰敗,城內替孫策留守陽泉的張紘、呂范等人在半個時辰前由親兵護衛下從北門逃出,到淮水邊乘船渡河。
於麋帶人進入陽泉,讓人整理戶口籍策等官署文書,包好後發往舒縣。
然後留下三百人守城,自己帶著剩下兩千五人出南門往六安,去匯合太史慈!
……
三日後,當於麋領著兩千五百人出現在六安城西數十里處,準備渡過沘水時,城頭守軍大駭!
怎麼還有漢軍從西面渡沘水而來?難道安風、陽泉等地已經失守?我們是不是困守孤城了?!
他們找到尚在東門看太史慈射箭的黃蓋,向其秉明情況。
黃蓋這才恍然大悟,一拍額頭,後悔莫及地說:「啊啊啊呀——!!少主公,是黃蓋耽誤了你啊!」
旋即,兩行濁淚划過蒼老的面龐,黃蓋望向蒼天:「主公,黃蓋辜負了您啊!往後下了黃泉,又有何顏面來見您?」
有人歡喜有人愁。
城下,太史慈和於麋勝利會師,太史慈對於麋道:「都尉,恭喜你立得大功啊!」
於麋搖頭,謙讓道:「這都是子義你的計策啊!你才是首功!」
太史慈哈哈大笑:「你我兄弟二人何須謙讓?」
於麋也笑了。
但他隨即心有餘悸地說:「子義你可知道?這一路上我都擔驚受怕啊!我怕我還沒到六安,就收你的敗報啊!聽哥哥一句勸,往後還是少如此弄險呀!」
太史慈呵呵一笑:「都尉且寬心,慈自有把握!」
於麋無奈道:「你呀你呀,我還是讓少主來勸你吧!」
太史慈大笑:「都尉別說那些了,而今還是讓我去擒拿黃蓋吧!」
於麋點頭應允。
於是太史慈領兵壓城,單騎來到城前二百米,他大喝:「城內守軍聽著!吾乃東萊太史慈!現在安風、陽泉、潛縣已被我軍攻克,你們如今困守孤城,已成瓮中之鱉。還不速速投降,保全性命?!」
城頭守軍驚慌,互相交頭接耳。
很多人都覺得太史慈說的是真的,因為漢軍是從西面渡過沘水來的,過了沘水朝西北走就是安風,再往西北就是陽泉。
漢軍很有可能已經攻下二縣,現在才回師。
他們看向黃蓋,此刻黃蓋鐵青著臉,來到城頭大罵太史慈:「太史子義,你他娘的詐我!」
太史慈聞言哈哈大笑:「哈哈哈哈,黃老將軍,戰陣之間,不厭詐偽。現在我大兵回師,爾等必敗,何不投降呢?」
黃蓋惱羞成怒:「烏程侯帳下只有戰死的將軍,沒有投降的老革!!我寧死不降!!」
太史慈嘆息一聲,對城內喊話:「黃老將軍忠貞,慈佩服!但是城內守軍聽著!」
「我主劉繇乃朝廷欽點的揚州牧,天子親授他鎮東將軍,代天鎮壓叛逆!爾等都是漢室子民,又何必為孫策效死命?現在你們困守孤城,得不到孫策的支援,不如開城投降,吾主仁慈,必不會追究爾等。」
太史慈說完,城頭開始騷動,黃蓋立刻呵斥他們:「你們誰敢投降,我必軍法從事!」
這時城頭有人喊道:「老將軍,降了吧!」
然後乞降之聲此起彼伏。
黃蓋氣得身體發抖,孫策為了攻打汝南,將孫氏舊部精銳全部帶走。黃蓋身邊的都是新卒,只有親兵數十人是可以為孫氏赴死的舊部。
他知道大勢已去,對左右道:「黃蓋無能,前不能護老主公安全,今又不能完成少主公的使命,已無顏面苟活於世!爾等都是孫氏精銳,還望你們保全自身,尋覓機會再為孫氏效命,黃蓋去了!」
說罷,一個箭步翻下城頭,周圍親兵想要拉拽卻已來不及。
「砰————!」
血肉之軀砸在冰冷的地面,發出沉重的轟鳴……
隨後又有十幾人從城頭跳下,追隨黃蓋而去。
太史慈閉上眼,不忍心地說:「此皆英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