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柴草故事裡的草根詩人
柴草故事
文/冰陽
家和萬事興
柴草故事即興
玉米棒子心事溫暖
一粒米的表白
紅火火綠瑩瑩的記憶
山水靈氣草木之心
故事講給你聽
沒有硬性創作
只有心靈釋放
燒火做飯自然之美
樂於人間煙火
關於生活所需
關於詩意悟性
不是有人所說
自然流露的心聲
硬性創作也是自然
2024年11月3日為友人戲說作品創作於河子書屋
一個草根詩人的生活故事,地氣陽光家暖寫作……
……題記
《柴草故事裡的草根詩人》
在魯西南那袤廣而又充滿著質樸氣息的大地上,有一個名叫河子村的小村莊,村子不大,卻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生活味兒。村子東頭有一間小小的書屋,名為河子書屋,這裡承載了許多村民的閒暇時光,也是村里草根詩人冰陽找尋靈感、揮灑詩意的一方小天地。
冰陽,一個普普通通的莊稼漢,皮膚因常年在田間勞作被曬得黝黑,手上布滿了老繭,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或深或淺的痕跡。他家的小院坐落在村子的中央,院子不大,卻被收拾得井井有條。靠著院牆的一側堆著高高的柴草垛,那柴草垛里藏著的可都是生活的故事,也是他寫詩的靈感源泉。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只是輕輕地灑在窗欞上,冰陽就已經起床了。他先是習慣性地走到院子裡,伸伸懶腰,然後看著那堆柴草垛發一會兒呆。對於他來說,這柴草垛就像是一位沉默的老友,見證著家裡日復一日的煙火生活。妻子秀蘭總是打趣他說:「你呀,每天瞅那柴草垛能瞅出花兒來不成?」冰陽總是笑著回應:「說不定還真能瞅出花兒,還能瞅出詩來呢。」
這柴草垛在生活里的用處可大著呢。平日裡做飯,秀蘭就在灶膛前生起火來,而那柴草垛便是燃料的來源。冰陽會幫著從柴草垛上抱下幾捆乾燥的柴草,遞到秀蘭跟前,看著她把柴草塞進灶膛,劃根火柴點燃。紅紅的火苗舔著鍋底,煙囪里冒出裊裊炊煙,不一會兒,鍋里的水就燒開了,熱氣騰騰的,整個屋子都瀰漫著煙火的氣息。冰陽看著那火焰,思緒常常飄遠,想著這些柴草,有的是他從自家地里收完莊稼後留下的秸稈,有的是去村外的樹林裡撿回來的枯枝,它們原本只是大自然里再普通不過的草木,如今卻匯聚在這裡,為一家人帶來溫暖,燒出了一鍋又一鍋熱氣騰騰的飯菜。他想到了「紅火火綠瑩瑩的記憶,山水靈氣草木之心」,這些柴草承載著大地的饋贈,有著山水賦予的靈氣,每一根都仿佛有著自己的心事,想要訴說著生活的美好與不易。
到了冬天,柴草垛更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魯西南的冬天,寒風凜冽,冰陽家那幾間屋子要是沒有足夠的取暖措施,一家人可得遭不少罪。每到夜裡,冰陽就會提前去柴草垛那兒,抱來好些柴草,在屋裡的土炕灶洞裡填滿,點上火,讓那溫熱慢慢傳遍整個土炕。一家人躺在熱乎乎的炕上,聽著外面呼嘯的北風,心裡卻暖烘烘的。冰陽躺在炕上,感受著這溫暖,心裡琢磨著:「這柴草垛啊,就是咱冬天的守護,把寒冷擋在門外,把溫暖留在家裡,就像生活里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和事兒,不起眼卻不可或缺呀。」想著想著,幾句詩又在他心裡頭醞釀起來了。
還有啊,家裡養了幾隻羊,到了母羊產崽的時節,小羊羔剛生下來身子弱,冰陽就會從柴草垛上扯下一些柔軟的乾草,在羊圈的角落裡給小羊羔鋪個溫暖又舒適的「小窩」。小羊羔臥在乾草上,「咩咩」地叫著,那聲音在冰陽聽來,也是生活里的一種生機呢。看著小羊羔在乾草窩裡一天天長大,冰陽又有了寫詩的靈感:「柴草垛里藏溫柔,乾草鋪窩小羊悠。生命起始多呵護,農家院裡歲月稠。」
不僅如此,每到收穫的季節,院子裡堆滿了糧食,要是碰上下雨,來不及收進屋裡,冰陽就會趕緊和家人一起,用塑料布鋪在柴草垛旁邊,把糧食暫時堆放在那兒遮風擋雨。那柴草垛就像一個可靠的避風港,守護著一家人一年的勞動成果。這時候,冰陽又會感慨:「柴草垛啊,你可真是咱生活里的好幫手,啥時候都能派上用場,就像咱老百姓的日子,平平淡淡卻總有辦法應對各種情況呢。」
冰陽打小就對文字有著別樣的熱愛,家裡窮,沒怎么正兒八經上過學,可只要一有空閒,他就抱著從別人那兒借來的舊書如饑似渴地讀著。田間地頭休息的時候,別人在嘮家常、打盹兒,他就在地上用樹枝寫寫畫畫,琢磨著那些個詞句。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擔子越來越重,他要忙著種地、收莊稼,照顧一家老小,但那份對文字的熱情卻從未熄滅,就像爐灶里的火,一直悶燒在心底。
就拿那玉米棒子來說吧,每到秋天,家裡的院子裡堆滿了剛收回來的玉米棒子,黃澄澄的,看著就讓人心裡踏實。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剝玉米,那場面別提多熱鬧了。孩子們嬉笑打鬧著,偶爾也會幫忙扯扯玉米皮,妻子秀蘭手法嫻熟,不一會兒身邊就堆起了一小堆剝好的玉米粒。冰陽呢,一邊剝著玉米,一邊就陷入了沉思,他想著這玉米棒子從播種、發芽,到一點點長大,再到如今收穫,就如同人生的一個個階段呀。於是,他在心裡默默念叨著:「玉米棒子心事溫暖,粒粒都是生活的期盼,陽光雨露的滋養,成就了這滿院的金黃。」他想著,等有空了,一定要把這幾句整理整理,寫進自己的詩里。
有一回,冰陽的好友大柱來家裡串門,一進院子就看到冰陽對著柴草垛發呆,大柱笑著打趣道:「冰陽啊,你又在這琢磨啥呢,不會又在作詩吧?」冰陽回過神來,拉著大柱坐在院子裡的石凳上,說道:「大柱啊,你可別笑話我,我這腦子裡啊,一看到這些平常的物件,就忍不住蹦出些句子來,我覺得咱這平常日子裡處處都是詩呢。」大柱撓撓頭說:「咱這天天種地幹活的,哪懂啥詩呀,你那都是瞎琢磨吧。」冰陽卻一臉認真地說:「這你就不懂了,詩可不只是那些文人雅士的玩意兒,咱老百姓的生活,有苦有樂,有煙火氣,那寫出來也是詩啊。就像這柴草垛,生火做飯、取暖護羔、遮風擋雨,看著簡單,可裡面的門道,裡面藏著的生活滋味,寫出來那就是好詩。」
大柱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冰陽:「那你寫這些詩,又沒人看,圖個啥呀?」冰陽望著院子外的田野,緩緩說道:「我也不圖啥,就是心裡頭有話想說,覺得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心裡舒坦。每次寫出來,就感覺像是把生活里那些細碎的美好和煩惱都整理了一遍,而且啊,等以後孩子們長大了,看看我寫的這些,也能知道咱這日子是怎麼過過來的。」
在河子書屋裡,也常常能看到冰陽的身影。那間小小的書屋,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雖然大多都有些破舊了,但在冰陽眼裡,那可都是寶貝。他經常坐在角落裡,沉浸在書的世界裡,有時候看到一些觸動自己的詞句,就趕緊拿出隨身帶著的小本子記下來,想著能不能借鑑到自己的創作中去。書屋的管理員老陳知道冰陽愛寫詩,偶爾也會和他聊聊詩詞創作,老陳說:「冰陽啊,寫詩這事兒,有人講究個技巧格律啥的,可我覺得你這隨心而發的也挺好,有生活的味道。」冰陽笑著說:「陳叔,我也不懂那些個高深的,我就覺得寫出來的東西得是自己心裡想的,是咱老百姓能看得懂、能感受到的,那才是真的詩呢。」
有一年冬天,雪下得特別大,整個村子都被白雪覆蓋,像是一個銀裝素裹的童話世界。冰陽家的柴草垛也戴上了一頂厚厚的「白帽子」,灶膛里的火比往常燒得更旺了些,秀蘭在屋裡忙著擀麵條,準備做一頓熱乎乎的湯麵給一家人暖暖身子。冰陽坐在灶前添著柴,聽著鍋里的水咕嚕咕嚕響,看著窗外的雪景,靈感一下子就來了。他趕忙放下手裡的柴禾,跑到屋裡的桌子前,拿起筆就在紙上寫了起來:「寒冬飛雪落柴堆,灶火熊熊暖屋扉。麵條勁道湯香濃,家中小景勝春歸。」秀蘭看著他那著急忙慌的樣子,笑著說:「你這寫詩的勁兒一上來,飯都顧不上了呀。」冰陽嘿嘿一笑:「這靈感可不等人,我得趕緊抓住了,不然一會兒就忘了。」
日子就這樣在柴草的煙火氣息和詩歌的陪伴下緩緩流逝,冰陽的詩寫了一本又一本,雖然沒有在什麼大刊物上發表過,但在村子裡,倒是漸漸有了些名氣。村裡的小學有時候搞活動,還會邀請冰陽去給孩子們講講詩歌,講講他眼中的生活之美。冰陽站在講台上,看著台下那一雙雙充滿好奇和渴望的眼睛,心裡滿是感慨,他說:「孩子們啊,你們別覺得詩離咱們很遠,其實就在咱們身邊呢。就像咱家裡的柴草垛,看著不起眼,可它能生火做飯,能給咱們帶來溫暖,能為小羊羔鋪窩,還能幫咱們遮風擋雨,咱們把對生活的感受寫下來,那就是詩呀。」
村裡的老人們也喜歡聽冰陽念他寫的詩,在夏日的傍晚,大家坐在村口的大樹下,搖著蒲扇,冰陽就會拿著自己的詩集,一首一首地念給大家聽。那些關於柴草、關於莊稼、關於家人的詩句,仿佛帶著一種魔力,讓大家都沉浸在了往日生活的回憶里,也讓大家更加珍惜眼前這平淡又美好的日子。
冰陽的孩子們也在他的影響下,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兒子考上了大學,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他說要像爸爸一樣,用文字去記錄生活、表達情感。冰陽聽到這話,心裡別提多欣慰了,覺得自己這麼多年堅持寫詩,不僅是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色彩,還在孩子們的心裡種下了一顆美好的種子。
而那河子書屋,依舊靜靜地坐落在村子東頭,見證著冰陽和村里其他愛書之人的成長與故事。那堆柴草垛呢,也依然矗立在冰陽家的院子裡,年復一年地演繹著平凡又溫暖的煙火故事,成為冰陽詩歌里永遠鮮活的素材,訴說著家和萬事興的美好願景,承載著一個草根詩人對生活滿滿的熱愛與敬意。
冰陽依舊每天在田間勞作,依舊會對著柴草垛發呆,依舊會在生活的點滴中捕捉詩意,然後用他那帶著泥土氣息的文字,書寫著屬於他,也屬於整個村子的溫暖篇章,讓每一個讀過他詩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接地氣的陽光和家的溫暖,仿佛置身於那充滿煙火氣的小院,聽著灶膛里柴火燃燒的噼啪聲,聞著飯菜的陣陣香氣,沉醉在這平凡而又偉大的生活之中。
文/冰陽
家和萬事興
柴草故事即興
玉米棒子心事溫暖
一粒米的表白
紅火火綠瑩瑩的記憶
山水靈氣草木之心
故事講給你聽
沒有硬性創作
只有心靈釋放
燒火做飯自然之美
樂於人間煙火
關於生活所需
關於詩意悟性
不是有人所說
自然流露的心聲
硬性創作也是自然
2024年11月3日為友人戲說作品創作於河子書屋
一個草根詩人的生活故事,地氣陽光家暖寫作……
……題記
《柴草故事裡的草根詩人》
在魯西南那袤廣而又充滿著質樸氣息的大地上,有一個名叫河子村的小村莊,村子不大,卻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生活味兒。村子東頭有一間小小的書屋,名為河子書屋,這裡承載了許多村民的閒暇時光,也是村里草根詩人冰陽找尋靈感、揮灑詩意的一方小天地。
冰陽,一個普普通通的莊稼漢,皮膚因常年在田間勞作被曬得黝黑,手上布滿了老繭,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一道道或深或淺的痕跡。他家的小院坐落在村子的中央,院子不大,卻被收拾得井井有條。靠著院牆的一側堆著高高的柴草垛,那柴草垛里藏著的可都是生活的故事,也是他寫詩的靈感源泉。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只是輕輕地灑在窗欞上,冰陽就已經起床了。他先是習慣性地走到院子裡,伸伸懶腰,然後看著那堆柴草垛發一會兒呆。對於他來說,這柴草垛就像是一位沉默的老友,見證著家裡日復一日的煙火生活。妻子秀蘭總是打趣他說:「你呀,每天瞅那柴草垛能瞅出花兒來不成?」冰陽總是笑著回應:「說不定還真能瞅出花兒,還能瞅出詩來呢。」
這柴草垛在生活里的用處可大著呢。平日裡做飯,秀蘭就在灶膛前生起火來,而那柴草垛便是燃料的來源。冰陽會幫著從柴草垛上抱下幾捆乾燥的柴草,遞到秀蘭跟前,看著她把柴草塞進灶膛,劃根火柴點燃。紅紅的火苗舔著鍋底,煙囪里冒出裊裊炊煙,不一會兒,鍋里的水就燒開了,熱氣騰騰的,整個屋子都瀰漫著煙火的氣息。冰陽看著那火焰,思緒常常飄遠,想著這些柴草,有的是他從自家地里收完莊稼後留下的秸稈,有的是去村外的樹林裡撿回來的枯枝,它們原本只是大自然里再普通不過的草木,如今卻匯聚在這裡,為一家人帶來溫暖,燒出了一鍋又一鍋熱氣騰騰的飯菜。他想到了「紅火火綠瑩瑩的記憶,山水靈氣草木之心」,這些柴草承載著大地的饋贈,有著山水賦予的靈氣,每一根都仿佛有著自己的心事,想要訴說著生活的美好與不易。
到了冬天,柴草垛更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魯西南的冬天,寒風凜冽,冰陽家那幾間屋子要是沒有足夠的取暖措施,一家人可得遭不少罪。每到夜裡,冰陽就會提前去柴草垛那兒,抱來好些柴草,在屋裡的土炕灶洞裡填滿,點上火,讓那溫熱慢慢傳遍整個土炕。一家人躺在熱乎乎的炕上,聽著外面呼嘯的北風,心裡卻暖烘烘的。冰陽躺在炕上,感受著這溫暖,心裡琢磨著:「這柴草垛啊,就是咱冬天的守護,把寒冷擋在門外,把溫暖留在家裡,就像生活里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和事兒,不起眼卻不可或缺呀。」想著想著,幾句詩又在他心裡頭醞釀起來了。
還有啊,家裡養了幾隻羊,到了母羊產崽的時節,小羊羔剛生下來身子弱,冰陽就會從柴草垛上扯下一些柔軟的乾草,在羊圈的角落裡給小羊羔鋪個溫暖又舒適的「小窩」。小羊羔臥在乾草上,「咩咩」地叫著,那聲音在冰陽聽來,也是生活里的一種生機呢。看著小羊羔在乾草窩裡一天天長大,冰陽又有了寫詩的靈感:「柴草垛里藏溫柔,乾草鋪窩小羊悠。生命起始多呵護,農家院裡歲月稠。」
不僅如此,每到收穫的季節,院子裡堆滿了糧食,要是碰上下雨,來不及收進屋裡,冰陽就會趕緊和家人一起,用塑料布鋪在柴草垛旁邊,把糧食暫時堆放在那兒遮風擋雨。那柴草垛就像一個可靠的避風港,守護著一家人一年的勞動成果。這時候,冰陽又會感慨:「柴草垛啊,你可真是咱生活里的好幫手,啥時候都能派上用場,就像咱老百姓的日子,平平淡淡卻總有辦法應對各種情況呢。」
冰陽打小就對文字有著別樣的熱愛,家裡窮,沒怎么正兒八經上過學,可只要一有空閒,他就抱著從別人那兒借來的舊書如饑似渴地讀著。田間地頭休息的時候,別人在嘮家常、打盹兒,他就在地上用樹枝寫寫畫畫,琢磨著那些個詞句。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擔子越來越重,他要忙著種地、收莊稼,照顧一家老小,但那份對文字的熱情卻從未熄滅,就像爐灶里的火,一直悶燒在心底。
就拿那玉米棒子來說吧,每到秋天,家裡的院子裡堆滿了剛收回來的玉米棒子,黃澄澄的,看著就讓人心裡踏實。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剝玉米,那場面別提多熱鬧了。孩子們嬉笑打鬧著,偶爾也會幫忙扯扯玉米皮,妻子秀蘭手法嫻熟,不一會兒身邊就堆起了一小堆剝好的玉米粒。冰陽呢,一邊剝著玉米,一邊就陷入了沉思,他想著這玉米棒子從播種、發芽,到一點點長大,再到如今收穫,就如同人生的一個個階段呀。於是,他在心裡默默念叨著:「玉米棒子心事溫暖,粒粒都是生活的期盼,陽光雨露的滋養,成就了這滿院的金黃。」他想著,等有空了,一定要把這幾句整理整理,寫進自己的詩里。
有一回,冰陽的好友大柱來家裡串門,一進院子就看到冰陽對著柴草垛發呆,大柱笑著打趣道:「冰陽啊,你又在這琢磨啥呢,不會又在作詩吧?」冰陽回過神來,拉著大柱坐在院子裡的石凳上,說道:「大柱啊,你可別笑話我,我這腦子裡啊,一看到這些平常的物件,就忍不住蹦出些句子來,我覺得咱這平常日子裡處處都是詩呢。」大柱撓撓頭說:「咱這天天種地幹活的,哪懂啥詩呀,你那都是瞎琢磨吧。」冰陽卻一臉認真地說:「這你就不懂了,詩可不只是那些文人雅士的玩意兒,咱老百姓的生活,有苦有樂,有煙火氣,那寫出來也是詩啊。就像這柴草垛,生火做飯、取暖護羔、遮風擋雨,看著簡單,可裡面的門道,裡面藏著的生活滋味,寫出來那就是好詩。」
大柱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冰陽:「那你寫這些詩,又沒人看,圖個啥呀?」冰陽望著院子外的田野,緩緩說道:「我也不圖啥,就是心裡頭有話想說,覺得用詩的形式表達出來,心裡舒坦。每次寫出來,就感覺像是把生活里那些細碎的美好和煩惱都整理了一遍,而且啊,等以後孩子們長大了,看看我寫的這些,也能知道咱這日子是怎麼過過來的。」
在河子書屋裡,也常常能看到冰陽的身影。那間小小的書屋,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雖然大多都有些破舊了,但在冰陽眼裡,那可都是寶貝。他經常坐在角落裡,沉浸在書的世界裡,有時候看到一些觸動自己的詞句,就趕緊拿出隨身帶著的小本子記下來,想著能不能借鑑到自己的創作中去。書屋的管理員老陳知道冰陽愛寫詩,偶爾也會和他聊聊詩詞創作,老陳說:「冰陽啊,寫詩這事兒,有人講究個技巧格律啥的,可我覺得你這隨心而發的也挺好,有生活的味道。」冰陽笑著說:「陳叔,我也不懂那些個高深的,我就覺得寫出來的東西得是自己心裡想的,是咱老百姓能看得懂、能感受到的,那才是真的詩呢。」
有一年冬天,雪下得特別大,整個村子都被白雪覆蓋,像是一個銀裝素裹的童話世界。冰陽家的柴草垛也戴上了一頂厚厚的「白帽子」,灶膛里的火比往常燒得更旺了些,秀蘭在屋裡忙著擀麵條,準備做一頓熱乎乎的湯麵給一家人暖暖身子。冰陽坐在灶前添著柴,聽著鍋里的水咕嚕咕嚕響,看著窗外的雪景,靈感一下子就來了。他趕忙放下手裡的柴禾,跑到屋裡的桌子前,拿起筆就在紙上寫了起來:「寒冬飛雪落柴堆,灶火熊熊暖屋扉。麵條勁道湯香濃,家中小景勝春歸。」秀蘭看著他那著急忙慌的樣子,笑著說:「你這寫詩的勁兒一上來,飯都顧不上了呀。」冰陽嘿嘿一笑:「這靈感可不等人,我得趕緊抓住了,不然一會兒就忘了。」
日子就這樣在柴草的煙火氣息和詩歌的陪伴下緩緩流逝,冰陽的詩寫了一本又一本,雖然沒有在什麼大刊物上發表過,但在村子裡,倒是漸漸有了些名氣。村裡的小學有時候搞活動,還會邀請冰陽去給孩子們講講詩歌,講講他眼中的生活之美。冰陽站在講台上,看著台下那一雙雙充滿好奇和渴望的眼睛,心裡滿是感慨,他說:「孩子們啊,你們別覺得詩離咱們很遠,其實就在咱們身邊呢。就像咱家裡的柴草垛,看著不起眼,可它能生火做飯,能給咱們帶來溫暖,能為小羊羔鋪窩,還能幫咱們遮風擋雨,咱們把對生活的感受寫下來,那就是詩呀。」
村裡的老人們也喜歡聽冰陽念他寫的詩,在夏日的傍晚,大家坐在村口的大樹下,搖著蒲扇,冰陽就會拿著自己的詩集,一首一首地念給大家聽。那些關於柴草、關於莊稼、關於家人的詩句,仿佛帶著一種魔力,讓大家都沉浸在了往日生活的回憶里,也讓大家更加珍惜眼前這平淡又美好的日子。
冰陽的孩子們也在他的影響下,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兒子考上了大學,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他說要像爸爸一樣,用文字去記錄生活、表達情感。冰陽聽到這話,心裡別提多欣慰了,覺得自己這麼多年堅持寫詩,不僅是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色彩,還在孩子們的心裡種下了一顆美好的種子。
而那河子書屋,依舊靜靜地坐落在村子東頭,見證著冰陽和村里其他愛書之人的成長與故事。那堆柴草垛呢,也依然矗立在冰陽家的院子裡,年復一年地演繹著平凡又溫暖的煙火故事,成為冰陽詩歌里永遠鮮活的素材,訴說著家和萬事興的美好願景,承載著一個草根詩人對生活滿滿的熱愛與敬意。
冰陽依舊每天在田間勞作,依舊會對著柴草垛發呆,依舊會在生活的點滴中捕捉詩意,然後用他那帶著泥土氣息的文字,書寫著屬於他,也屬於整個村子的溫暖篇章,讓每一個讀過他詩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接地氣的陽光和家的溫暖,仿佛置身於那充滿煙火氣的小院,聽著灶膛里柴火燃燒的噼啪聲,聞著飯菜的陣陣香氣,沉醉在這平凡而又偉大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