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申家舊將
上庸城的校場上,望著眼前那支剛剛完成一對一配對混編而成的新軍,劉封滿懷豪情的同時,眉頭也微微皺起。
他知道,這些士卒來自不同的陣營,彼此之間還很陌生,要想將他們打造成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之師,談何容易。
但時間緊迫,大戰在即,劉封沒有那麼多時間來慢慢地磨合消化這群上庸降兵,只能趕鴨子上架,快速進入狀態。
他轉過頭,對著身旁的王平、寇延、樊猛、杜亥以及寇真幾人說道:「眼下我的捷報文書才發給主公,主公對爾等的差事還未明確,但時間不等人啊。」
「你們五人,各自領八百人去,分別帶領眾人進行操練。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隊伍帶出來,起碼人要互相認識,百人以下的隊率、什長、伍長之類的基層軍職必須明確到位。百人以上的都尉、曲長待操練後再定。」
王平上前一步,說道:「公子放心,我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公子所託!」
劉封微微點頭,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欣慰:「好,我相信你們。軍中之事,我雖不能事事親為,但也會時刻關注。你們若有難處,儘管向我匯報。」
劉封又把軍正梁息喚到幾人跟前,囑咐道:「這支隊伍剛剛混編完畢,人員籍貫不同,成分複雜,魚龍混雜。因此軍中紀律,不容有半點馬虎!若有違令者,嚴懲不貸!」
「另外,梁息你替我記著,五天之後,我要和你一同對幾人的訓練情況進行核驗。你務必提醒我,不可有誤。」
梁息恭敬地應道:「公子放心,屬下定當牢記。」王平等人也領命退下。
安排好新軍訓練的事情後,劉封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申耽舊將們。
他知道,這些舊將心中多有不服,對自己的安排也頗有怨言。而要想真正掌控上庸,這些舊將的態度至關重要。
劉封緩緩走到一名剛剛擠到申耽跟前質問整軍的舊將面前,他停下腳步,目光直直地盯著他。
對方明顯心中一緊,下意識地低下了頭。
劉封開口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之前在申耽麾下擔任何職?」
對方低聲答道:「回公子,小人任昌,之前是申將軍麾下的一名都尉。」
劉封微微點頭,又問道:「如今軍隊混編,我尚未給你安排新職務,你可心中有怨氣?」
任昌心中一驚,猶豫了一下,還是如實答道:「公子明鑑,人若遇到不平事自然會心生怨懟。」
劉封嘴角微微上揚,掃視了一圈這些或站或蹲的申家舊將,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我知道你們有怨氣,也知道你們對我等多有抗拒。我還知道,之前有一部分上庸士卒被藏了起來。」
劉封所說的上庸士卒被藏起來,是指此前的申氏兄弟為了保存實力,故意將部分精銳部曲隱藏在民間,讓那些老弱病殘來魚目混珠、以次充好。
被劉封點破,不僅是這些申氏舊將,甚至是跟隨在他身邊的申耽都暗自羞慚。
劉封不管他們的心思,徑直問向任昌:「我且問你,你想不想當校尉、都尉?」
任昌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公子此話怎講?」
劉封神色一正,環顧眾人說道:「現在,你們若有誰想當校尉、都尉,就自己去把那些藏起來的部曲召集過來,投入我的麾下。一個人拉來多少人,我就給這個人相應的職務。」
「申將軍是舉城而降,立有大功。」劉封看了一眼身旁的申耽,「而你們則是無功不受祿。若想掙個一官半職,就憑自己的本事拉人去。」
任昌聽了這話,心中泛起了波瀾。他心中明白,這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考驗。
若自己選擇配合,或許能在劉封麾下謀得一個好前程;若選擇不配合,恐怕日後在軍中再無立足之地。但他又擔心,這樣做會得罪軍中的一些舊友。
就在任昌猶豫不決之際,周圍的舊將們也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起來。有的人心動不已,躍躍欲試;有的人則面露猶豫之色,顯然還在觀望。
劉封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他心中清楚,這是一場博弈,自己必須把握好分寸。
「我給你們一天的時間考慮。」劉封大聲說道,「一天之後,我要聽到你們的答覆。願意配合的,我劉封定不會虧待;若執意不配合,那就直接降為士卒,屆時可別怨我不講情面!」
說罷,劉封轉身離去,只留下一眾舊將們在原地沉思。
回到府衙後,劉封坐在案前,他認真復盤著今日整軍的前後經歷,他知道,收服這些舊將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掌控上庸,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新軍的訓練、城中的治安、糧草的儲備……每一件事都關乎著上庸的安危。
而對於那些舊將,劉封心中也有著自己的考量。這些舊將在當地有著一定的根基和人脈,若能將他們收為己用,無疑會大大增強自己的實力。但他也清楚,這些舊將並非那麼容易馴服,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兵變。
一夜無眠,第二天清晨,劉封早早地來到了校場。
他看到,王平等人正在認真地操練著新軍,士卒們雖然動作還略顯生疏,但士氣卻十分高昂。劉封心中暗自點頭,看來訓練還是有成效的。
這時,梁息匆匆趕來,向劉封匯報:「將軍,那些申家舊將求見。」
劉封微微點頭:「讓他們過來吧。」
不一會兒,任昌等舊將魚貫而來。劉封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只見有的人神色堅定,顯然已經做出了決定;有的人則依舊面露猶豫之色。
任昌率先站了出來,抱拳說道:「公子,我願意按照您的要求去做。我相信,跟著公子,定能有一番作為。」
劉封微微一笑:「好,任昌,我也相信你不會讓我失望。若你能召集足夠的部曲,這校尉之職便是你的。」
在任昌的帶動下,又有幾名舊將站了出來,表示願意配合。劉封一一安撫,承諾會論功行賞。
然而,仍有一部分舊將站在原地,不為所動。
劉封的臉色漸漸陰沉下來:「你們為何不願配合?」
一名舊將硬著頭皮說道:「將軍,我等跟隨申將軍多年,如今申將軍雖降,可我等心中仍有疑慮。還望將軍能給我們一些時間,讓我們再考慮考慮。」
劉封冷哼一聲:「我已給過你們時間,既然你們不願配合,那就休怪我有言在先了。梁息,將這幾人帶下去編入新軍中,跟普通士卒一樣接受操練去吧。」
隨著這幾名舊將被押走,這場收服舊將的風波暫時告一段落。但劉封心中清楚,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
接下來的日子裡,劉封一邊關注著新軍的訓練情況,一邊督促任昌等人去召集散落在上庸的申家部曲。
他知道,這些士卒來自不同的陣營,彼此之間還很陌生,要想將他們打造成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之師,談何容易。
但時間緊迫,大戰在即,劉封沒有那麼多時間來慢慢地磨合消化這群上庸降兵,只能趕鴨子上架,快速進入狀態。
他轉過頭,對著身旁的王平、寇延、樊猛、杜亥以及寇真幾人說道:「眼下我的捷報文書才發給主公,主公對爾等的差事還未明確,但時間不等人啊。」
「你們五人,各自領八百人去,分別帶領眾人進行操練。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隊伍帶出來,起碼人要互相認識,百人以下的隊率、什長、伍長之類的基層軍職必須明確到位。百人以上的都尉、曲長待操練後再定。」
王平上前一步,說道:「公子放心,我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公子所託!」
劉封微微點頭,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欣慰:「好,我相信你們。軍中之事,我雖不能事事親為,但也會時刻關注。你們若有難處,儘管向我匯報。」
劉封又把軍正梁息喚到幾人跟前,囑咐道:「這支隊伍剛剛混編完畢,人員籍貫不同,成分複雜,魚龍混雜。因此軍中紀律,不容有半點馬虎!若有違令者,嚴懲不貸!」
「另外,梁息你替我記著,五天之後,我要和你一同對幾人的訓練情況進行核驗。你務必提醒我,不可有誤。」
梁息恭敬地應道:「公子放心,屬下定當牢記。」王平等人也領命退下。
安排好新軍訓練的事情後,劉封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申耽舊將們。
他知道,這些舊將心中多有不服,對自己的安排也頗有怨言。而要想真正掌控上庸,這些舊將的態度至關重要。
劉封緩緩走到一名剛剛擠到申耽跟前質問整軍的舊將面前,他停下腳步,目光直直地盯著他。
對方明顯心中一緊,下意識地低下了頭。
劉封開口問道:「你叫什麼名字?之前在申耽麾下擔任何職?」
對方低聲答道:「回公子,小人任昌,之前是申將軍麾下的一名都尉。」
劉封微微點頭,又問道:「如今軍隊混編,我尚未給你安排新職務,你可心中有怨氣?」
任昌心中一驚,猶豫了一下,還是如實答道:「公子明鑑,人若遇到不平事自然會心生怨懟。」
劉封嘴角微微上揚,掃視了一圈這些或站或蹲的申家舊將,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我知道你們有怨氣,也知道你們對我等多有抗拒。我還知道,之前有一部分上庸士卒被藏了起來。」
劉封所說的上庸士卒被藏起來,是指此前的申氏兄弟為了保存實力,故意將部分精銳部曲隱藏在民間,讓那些老弱病殘來魚目混珠、以次充好。
被劉封點破,不僅是這些申氏舊將,甚至是跟隨在他身邊的申耽都暗自羞慚。
劉封不管他們的心思,徑直問向任昌:「我且問你,你想不想當校尉、都尉?」
任昌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公子此話怎講?」
劉封神色一正,環顧眾人說道:「現在,你們若有誰想當校尉、都尉,就自己去把那些藏起來的部曲召集過來,投入我的麾下。一個人拉來多少人,我就給這個人相應的職務。」
「申將軍是舉城而降,立有大功。」劉封看了一眼身旁的申耽,「而你們則是無功不受祿。若想掙個一官半職,就憑自己的本事拉人去。」
任昌聽了這話,心中泛起了波瀾。他心中明白,這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考驗。
若自己選擇配合,或許能在劉封麾下謀得一個好前程;若選擇不配合,恐怕日後在軍中再無立足之地。但他又擔心,這樣做會得罪軍中的一些舊友。
就在任昌猶豫不決之際,周圍的舊將們也紛紛交頭接耳,議論起來。有的人心動不已,躍躍欲試;有的人則面露猶豫之色,顯然還在觀望。
劉封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他心中清楚,這是一場博弈,自己必須把握好分寸。
「我給你們一天的時間考慮。」劉封大聲說道,「一天之後,我要聽到你們的答覆。願意配合的,我劉封定不會虧待;若執意不配合,那就直接降為士卒,屆時可別怨我不講情面!」
說罷,劉封轉身離去,只留下一眾舊將們在原地沉思。
回到府衙後,劉封坐在案前,他認真復盤著今日整軍的前後經歷,他知道,收服這些舊將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掌控上庸,還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新軍的訓練、城中的治安、糧草的儲備……每一件事都關乎著上庸的安危。
而對於那些舊將,劉封心中也有著自己的考量。這些舊將在當地有著一定的根基和人脈,若能將他們收為己用,無疑會大大增強自己的實力。但他也清楚,這些舊將並非那麼容易馴服,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兵變。
一夜無眠,第二天清晨,劉封早早地來到了校場。
他看到,王平等人正在認真地操練著新軍,士卒們雖然動作還略顯生疏,但士氣卻十分高昂。劉封心中暗自點頭,看來訓練還是有成效的。
這時,梁息匆匆趕來,向劉封匯報:「將軍,那些申家舊將求見。」
劉封微微點頭:「讓他們過來吧。」
不一會兒,任昌等舊將魚貫而來。劉封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只見有的人神色堅定,顯然已經做出了決定;有的人則依舊面露猶豫之色。
任昌率先站了出來,抱拳說道:「公子,我願意按照您的要求去做。我相信,跟著公子,定能有一番作為。」
劉封微微一笑:「好,任昌,我也相信你不會讓我失望。若你能召集足夠的部曲,這校尉之職便是你的。」
在任昌的帶動下,又有幾名舊將站了出來,表示願意配合。劉封一一安撫,承諾會論功行賞。
然而,仍有一部分舊將站在原地,不為所動。
劉封的臉色漸漸陰沉下來:「你們為何不願配合?」
一名舊將硬著頭皮說道:「將軍,我等跟隨申將軍多年,如今申將軍雖降,可我等心中仍有疑慮。還望將軍能給我們一些時間,讓我們再考慮考慮。」
劉封冷哼一聲:「我已給過你們時間,既然你們不願配合,那就休怪我有言在先了。梁息,將這幾人帶下去編入新軍中,跟普通士卒一樣接受操練去吧。」
隨著這幾名舊將被押走,這場收服舊將的風波暫時告一段落。但劉封心中清楚,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
接下來的日子裡,劉封一邊關注著新軍的訓練情況,一邊督促任昌等人去召集散落在上庸的申家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