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初見李嚴
只見劉備向那位頭戴進賢冠,但劉封卻不太熟悉的文士招手喊道:「正方,請上前來。」。
等那人邁步越過楊儀、馬良、張飛等人,來到劉備身邊後,劉備向劉封介紹道:「這位便是犍為太守、興業將軍,李嚴李正方了。」
「見過公子。」李嚴主動地向劉備拱手作揖。
「幸會幸會。」劉封連忙回禮,可心中又驚又疑。
驚的是眼前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嚴。別人不清楚,劉封卻是知道的。
這位可是歷史上劉備駕崩後唯二的託孤大臣之一,後來與諸葛亮分庭抗禮,可最終卻陰錯陽差被貶為庶人的人。
疑的是,劉備為什麼要引薦他與我相識?印象中進攻上庸是劉封、孟達兩人的項目,沒聽說過有李嚴的事啊。
其實這就屬於劉封的歷史盲區了,按照真實歷史的記載,劉備確實曾「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這裡的李平就是李嚴。
不過劉封轉念一想就已瞭然,李嚴出現在這裡,八九不離十是因為孟達之故。
果不其然,劉備跟著解釋道:「正方剛剛大破越巂郡夷帥高定,平定了新道縣,因此前來漢中向孤獻捷。」
「恰逢此間要攻取上庸,需調度孟達部曲。孤以為正方持重老成,且嫻於軍務,加之與孟達為舊相識,必能宣達孤意、和睦軍事,故而讓他與你一起東下。」
劉備的話說的很直白,意思就是,派李嚴是去當和事老的,去調和劉封、孟達可能出現的緊張關係的。
至於為什麼可能會緊張,還不是因為劉備「陰恐達難獨任」,派遣自己去截胡麼。
那為什麼不直接把孟達調回來,或者派一個更有資歷的人,就比如李嚴去統領孟達攻取上庸呢?
為什麼非要讓自己這麼一個兵力、職位皆不及孟達的人去節制孟達呢?
甚至於還要派李嚴去調和關係,上一道保險的呢?
你說這裡沒有點彎彎繞,劉封自然是不信的。
劉備拉起劉封、李嚴兩人的手,顧盼彼此道:「出征上庸,事關重大,爾等需精誠團結,竭忠盡慮。而你們兩人則更需敦彼交誼,以深情感嘛。」
「我看今天天色也不早了,已經到了酉時,日落西山了。諸位,我看咱們今天就在這兒舉辦一場夜宴,軍中同樂。畢竟剛剛才舉行完軍誓,正好給你們當出師宴、踐行酒好了。」
「公授啊,依孤看,你先回營把戎服脫掉,換身衣裳來;楊儀,你則會同營中諸曹置辦酒水菜餚、案榻器具等。當然,今夜公授軍中所消費的錢糧,一應由沔陽補給配齊。」
「孤與益德、季常先會會軍中故人,你們快快去準備吧。」
劉備三言兩語間已然下達了命令,眾軍士聽到了都是一陣歡呼雀躍,而包括劉封在內的眾人則是匆匆依令而行。
等劉封回營脫下二十餘斤的甲冑,換了一身輕便的青藍鳥紋錦袍後,便去尋找劉備他們。
雖然劉備已然雄踞西川,成為了割據一方的霸主,但他禮賢下士、謙虛待人的秉性還一如既往。
此刻的他就在杜亥的營中,周圍已經是人山人海。在眾人的簇擁下,劉備與杜亥以及幾個老兵圍坐成一圈,對眾人噓寒問暖,拉著家長里短。
劉封的兩千人中,荊襄子弟是絕對的主力,但各部曲之間還是略微有所差異。
比如樊猛的部曲以及劉封的親衛,是絕對的荊襄子弟為主。
至於寇延一部,則是入川以後才新組建的,故很多士兵是新徵召的川兵。
而一些曾隨劉備轉戰北方中原的老兵,則多在杜亥部下。
所以難怪劉備會到杜亥營中敘舊。
等劉封尋來時,劉備已然被眾人圍在了垓心,人群里三層外三層,裹得是一個水泄不通。
劉封發現不僅是自己沒擠進去,就是張飛、馬良二人也沒進去,正在人群外圍轉悠呢。
而法正嘛,又是一個人站立在一旁,與他人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
劉封也沒有上前與這兩撥人搭話,因為經歷過與袁秋一整日的促膝長談後,他的心中已然有了一個關於自己如何立命安身的決斷。
此前,他一直想找機會向劉備一訴衷腸,但可惜老是被打斷。
但晚上,晚上的宴會上,就是最好,甚至是最後的機會了。此刻的他,正在心中默默斟酌著決斷的細枝末節。
等到楊儀招呼眾人入席的時候,已然是暮靄低垂,夜色沉沉了。
黑色的天空如同一塊幽邃的幕布,悄然罩住了整座兵營。白日的殺伐之氣,漸被篝火的暖光與食物的香氣沖淡,今晚,是三軍痛飲的時刻。
由於校場地方促狹,兩千人的宴會施展不開,楊儀已經將士兵們的酒食送至了各營。
士卒們或圍著篝火,或席地而坐,或倚靠著兵器,帶著白日操練後的塵灰與汗漬,可臉上不見絲毫疲態。
他們的面前,酒罈已開封,肉食已烤就,醇厚的酒香與烤肉的焦香纏綿交織,讓士卒們大快朵頤,一醉方休。
而校場的四周,篝火烈烈,畢剝作響,火苗噼里啪啦地跳躍著,火星子直往夜空躥,照得四下亮如白晝,似乎把漸深的夜色攔在校場之外。
劉備穩坐高台主位,面龐柔和又透著股不怒自威的氣度。
主位以下,左右席位依序排開,張飛、馬良、李嚴、楊儀以及劉封、王平分列兩側,每個人的案几上都擺放著美酒佳釀,珍饈美食。
而在劉備主位的前方,兩側坐席的中間,寇延、寇真二人正就著一堆熊熊的篝火,炙烤著肥碩的鹿肉。
鹿肉被火焰舔舐,起初還滋滋冒出血水,漸漸地,表面泛起誘人的金黃,油脂滲出,發出「滋滋」的聲音。
劉備舉酒勸道:「今日相會,名為宴飲,實為壯行。公授、子均,爾等率領麾下之士卒,以擊上庸之敵寇,實屬不易。今以此酒,先敬爾等。」
說罷,眾人皆手持耳杯,一飲而盡。
隨後,劉備問向劉封道:「公授,你知道為什麼要在今日舉行軍誓麼?」
等那人邁步越過楊儀、馬良、張飛等人,來到劉備身邊後,劉備向劉封介紹道:「這位便是犍為太守、興業將軍,李嚴李正方了。」
「見過公子。」李嚴主動地向劉備拱手作揖。
「幸會幸會。」劉封連忙回禮,可心中又驚又疑。
驚的是眼前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嚴。別人不清楚,劉封卻是知道的。
這位可是歷史上劉備駕崩後唯二的託孤大臣之一,後來與諸葛亮分庭抗禮,可最終卻陰錯陽差被貶為庶人的人。
疑的是,劉備為什麼要引薦他與我相識?印象中進攻上庸是劉封、孟達兩人的項目,沒聽說過有李嚴的事啊。
其實這就屬於劉封的歷史盲區了,按照真實歷史的記載,劉備確實曾「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這裡的李平就是李嚴。
不過劉封轉念一想就已瞭然,李嚴出現在這裡,八九不離十是因為孟達之故。
果不其然,劉備跟著解釋道:「正方剛剛大破越巂郡夷帥高定,平定了新道縣,因此前來漢中向孤獻捷。」
「恰逢此間要攻取上庸,需調度孟達部曲。孤以為正方持重老成,且嫻於軍務,加之與孟達為舊相識,必能宣達孤意、和睦軍事,故而讓他與你一起東下。」
劉備的話說的很直白,意思就是,派李嚴是去當和事老的,去調和劉封、孟達可能出現的緊張關係的。
至於為什麼可能會緊張,還不是因為劉備「陰恐達難獨任」,派遣自己去截胡麼。
那為什麼不直接把孟達調回來,或者派一個更有資歷的人,就比如李嚴去統領孟達攻取上庸呢?
為什麼非要讓自己這麼一個兵力、職位皆不及孟達的人去節制孟達呢?
甚至於還要派李嚴去調和關係,上一道保險的呢?
你說這裡沒有點彎彎繞,劉封自然是不信的。
劉備拉起劉封、李嚴兩人的手,顧盼彼此道:「出征上庸,事關重大,爾等需精誠團結,竭忠盡慮。而你們兩人則更需敦彼交誼,以深情感嘛。」
「我看今天天色也不早了,已經到了酉時,日落西山了。諸位,我看咱們今天就在這兒舉辦一場夜宴,軍中同樂。畢竟剛剛才舉行完軍誓,正好給你們當出師宴、踐行酒好了。」
「公授啊,依孤看,你先回營把戎服脫掉,換身衣裳來;楊儀,你則會同營中諸曹置辦酒水菜餚、案榻器具等。當然,今夜公授軍中所消費的錢糧,一應由沔陽補給配齊。」
「孤與益德、季常先會會軍中故人,你們快快去準備吧。」
劉備三言兩語間已然下達了命令,眾軍士聽到了都是一陣歡呼雀躍,而包括劉封在內的眾人則是匆匆依令而行。
等劉封回營脫下二十餘斤的甲冑,換了一身輕便的青藍鳥紋錦袍後,便去尋找劉備他們。
雖然劉備已然雄踞西川,成為了割據一方的霸主,但他禮賢下士、謙虛待人的秉性還一如既往。
此刻的他就在杜亥的營中,周圍已經是人山人海。在眾人的簇擁下,劉備與杜亥以及幾個老兵圍坐成一圈,對眾人噓寒問暖,拉著家長里短。
劉封的兩千人中,荊襄子弟是絕對的主力,但各部曲之間還是略微有所差異。
比如樊猛的部曲以及劉封的親衛,是絕對的荊襄子弟為主。
至於寇延一部,則是入川以後才新組建的,故很多士兵是新徵召的川兵。
而一些曾隨劉備轉戰北方中原的老兵,則多在杜亥部下。
所以難怪劉備會到杜亥營中敘舊。
等劉封尋來時,劉備已然被眾人圍在了垓心,人群里三層外三層,裹得是一個水泄不通。
劉封發現不僅是自己沒擠進去,就是張飛、馬良二人也沒進去,正在人群外圍轉悠呢。
而法正嘛,又是一個人站立在一旁,與他人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
劉封也沒有上前與這兩撥人搭話,因為經歷過與袁秋一整日的促膝長談後,他的心中已然有了一個關於自己如何立命安身的決斷。
此前,他一直想找機會向劉備一訴衷腸,但可惜老是被打斷。
但晚上,晚上的宴會上,就是最好,甚至是最後的機會了。此刻的他,正在心中默默斟酌著決斷的細枝末節。
等到楊儀招呼眾人入席的時候,已然是暮靄低垂,夜色沉沉了。
黑色的天空如同一塊幽邃的幕布,悄然罩住了整座兵營。白日的殺伐之氣,漸被篝火的暖光與食物的香氣沖淡,今晚,是三軍痛飲的時刻。
由於校場地方促狹,兩千人的宴會施展不開,楊儀已經將士兵們的酒食送至了各營。
士卒們或圍著篝火,或席地而坐,或倚靠著兵器,帶著白日操練後的塵灰與汗漬,可臉上不見絲毫疲態。
他們的面前,酒罈已開封,肉食已烤就,醇厚的酒香與烤肉的焦香纏綿交織,讓士卒們大快朵頤,一醉方休。
而校場的四周,篝火烈烈,畢剝作響,火苗噼里啪啦地跳躍著,火星子直往夜空躥,照得四下亮如白晝,似乎把漸深的夜色攔在校場之外。
劉備穩坐高台主位,面龐柔和又透著股不怒自威的氣度。
主位以下,左右席位依序排開,張飛、馬良、李嚴、楊儀以及劉封、王平分列兩側,每個人的案几上都擺放著美酒佳釀,珍饈美食。
而在劉備主位的前方,兩側坐席的中間,寇延、寇真二人正就著一堆熊熊的篝火,炙烤著肥碩的鹿肉。
鹿肉被火焰舔舐,起初還滋滋冒出血水,漸漸地,表面泛起誘人的金黃,油脂滲出,發出「滋滋」的聲音。
劉備舉酒勸道:「今日相會,名為宴飲,實為壯行。公授、子均,爾等率領麾下之士卒,以擊上庸之敵寇,實屬不易。今以此酒,先敬爾等。」
說罷,眾人皆手持耳杯,一飲而盡。
隨後,劉備問向劉封道:「公授,你知道為什麼要在今日舉行軍誓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