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66章 郯侯為天下計,豈見小民哉?

  許攸命人將禮物帶來,獻給李翊。

  李翊還覺奇怪,平日都是自己給許攸送禮。

  今個兒太陽打西邊出來了,怎麼許攸反倒給自己送起禮來了?

  未及開言,許攸率先解釋道:

  「此為大將軍之心意,些許薄禮,只表袁公對子玉的相敬之意。」

  李翊這才明悟,原來是袁紹送他的禮物。

  「大將軍之美意,翊心領了。」

  「未問大將軍還有何吩咐?」

  雖然河北與河南的關係十分緊張,但還沒有升級到武裝衝突的地步。

  現在兩地交流十分頻繁。

  李翊也有著敏銳的政治嗅覺。

  一國首腦給一國宰相送禮,這事兒稍微處理不當,就容易落人口實。

  「……呵呵,大將軍並無他意。」

  許攸咧嘴笑道,「只是敬慕子玉之才,遣我過來送禮罷了。」

  「……果然沒有他意?」

  「絕無他意!」

  許攸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李翊嘴角微微翹起,牽唇笑道:

  「善!」

  又瞄了一眼身後的黃金白銀,然後一拍許攸的肩膀,說道:

  「袁公美意,翊心領了。」

  「這些禮品就請許兄代我收下。」

  許攸聞言,連忙揮手說道:

  「誒!不可不可!」

  「攸來前,袁公再三叮囑,不論如何都要請子玉收下。」

  「況此物乃袁公之心意,愚兄且能貪圖?」

  李翊彎唇一笑:

  「許兄就當是我已經收下了。」

  「您替我收著,我臉上也有光。」

  許攸聞言大喜,然面上卻做為難之狀。

  「……這這這,這如何使得?」

  說著,已命人將禮物收好。

  李翊意味深長地一笑,又拉起許攸的手道:

  「許兄來的正是時候,我適才與州中官員賞雪烤肉。」

  「許兄既然來了,可來陪我一起飲宴。」

  「恰好適才太史子義獵得兩頭肥鹿,這鹿肝、鹿血我已服過,很是受用。」

  「一會兒,許兄便將這鹿茸一併帶走。」

  鹿茸可是稀罕的值錢物。

  許攸見李翊如此會來事兒,自是喜不自勝。

  連忙作揖道:

  「子玉盛情相邀,愚兄怎敢拂賢弟面子?」

  「……呵呵,請請請。」

  許攸被李翊帶至人群中來。

  「諸位,我與爾等介紹一下。」

  「這位是南陽名士,河北重臣,許攸許子遠。」

  李翊作為徐州大臣領袖,他隆重介紹的人物,眾人自不敢怠慢。

  紛紛起身行禮。

  「見過許先生。」

  「……見過許先生!」

  許攸也算年少成名。

  年輕時,他與曹操、袁紹、張邈號稱「風塵四俠」,是雒陽出了名的街溜子。

  不過許攸真正出名的,還是他與冀州刺史王芬,密謀連結天下豪傑,打算謀廢漢靈帝劉宏。

  中間,許攸還試圖拉曹操一起入伙。

  曹操一聽,心想你小子膽兒挺肥啊,於是果斷拒絕。

  最後這場廢帝運動當然以失敗告終,王芬畏罪自殺。

  許攸也投至了袁紹門下,借他袁家的大傘尋求庇護。

  雖然廢帝運動失敗了,但許攸卻出名了。

  現在天下人都知道這小子,是一個膽子大到敢廢皇帝的主。

  要知道靈帝可不像後來的少帝、獻帝,他手上是有實權的。


  且漢室在他手裡還沒有完全崩壞。

  不過,謀廢皇帝這種事畢竟屬於政治敏感事件。

  是故,在場官員雖然都知曉此事,但卻個個緘口不提。

  只對許攸噓寒問暖,盛讚他的才智,以及在河北袁營的名望。

  許攸在現場算是賺足了名望與口碑,也贏得了臉面。

  這都得益於李翊的推崇。

  許攸對此心知肚明,默念於心。

  李翊又拉他與自己坐一處。

  李翊用刀將鹿肝切成片,親自為許攸燒烤。

  「每年冬天,我都習慣吃幾片鹿肝,補補身子,受用的很。」

  李翊一邊烤,一邊為許攸解說。

  這東西在壯陽方面大有裨益,是稀罕物。

  「……來,子遠可來嘗嘗我的手藝。」

  李翊用刀叉起一片熟鹿肝,遞給許攸。

  許攸誠惶誠恐地接過。

  在兩漢時期,庖廚並沒有像後世那樣被鄙夷和蔑視。

  尤其在東漢時,很多貴族子弟聚會,都會親手炮製魚膾和烤肉,以此取悅親朋好友。

  所以,李翊親自烤肉,也並未有什麼不妥。

  不過以他的尊崇的身份,對許攸來說就有些受寵若驚了。

  「……善。」

  許攸食指大動,連連盛讚道,「美也!雖太和公復生,廚藝亦未必過此也。」

  許攸也算是官場老油條了,哪怕是難吃到不能下咽,他也會裝出一副極為好吃的樣子。

  何況這鹿肝質地細膩,只是微有些發咸發苦,但吃起來口感獨特。

  「不知子遠在河北過得可還好嗎?」

  李翊開始漸漸切入正題,試探問道。

  許攸被李翊禮遇,心情大好,只道:

  「……害,還不是得過且過,混混日子麼?」

  「明年開春,袁公打算北上征討易縣公孫瓚。」

  「我等這段時日,可有的忙活了。」

  許攸一時飄飄然,竟將河北的重大軍事機密給大眾說了出來。

  果然,此言一出,在場眾人無不身軀一震。

  每個人的臉色都微有變化,各自對視一眼,不發一言。

  太史慈心中尤為激動,但面上仍舊平靜如水。

  只佯裝是給李翊杯中添酒,走過來卻俯身於他身前,低聲說道:

  「……君侯,若消息屬實,明年袁軍北征易京。」

  「鄴城豈不空虛?」

  「此豈非我等偷襲的好機會?」

  李翊不動聲色地淺嘗了一口酒,只搖了搖頭,淡淡地回復了一句:

  「未可輕動。」

  這……

  見李翊連想都不想,就拒絕了偷襲鄴縣的提議,太史慈也有些茫然。

  李翊又沖一旁的曹豹使了個眼色。

  曹豹別的不行,若論察言觀色,他在官場上還是熟稔的。

  當即會意,端起一杯酒來,笑呵呵地走至許攸身前。

  「許先生,曹某敬你一杯。」

  「這位是……?」許攸問。

  旁人介紹道:「此乃下邳相曹豹也。」

  誒呦!

  許攸慌忙起身,這可是太守級別高官。

  人親自過來敬酒,許攸可不敢怠慢,慌忙起身,舉起酒盞。

  二人相互噓寒問暖,各自痛飲三杯。

  李翊見許攸有些微醺,又接著試探問:

  「許兄在冀州可比我這徐州殷實多了。」

  「聽聞冀州一郡人口,便勝過一州,未審確有此事否?」

  雖然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情報系統。

  不過間諜終究只是探查情報的,哪裡比的上人家真正直接接觸信息的官員,消息清楚。

  許攸是袁紹發小,他的家人仗著許攸的身份,個個以權謀私,斂財巨億。


  但這也有個好處,那就是許攸非常了解河北的官場運作,以及人口、商貿、儲糧等信息。

  許攸喝得高興,向李翊如實說了。

  冀州每個郡的人口都在60萬以上。

  其中,渤海郡的人口高達百萬。

  又講了幾處冀州屯糧的重要據點。

  李翊面上不在意,然心中卻在默記。

  甚至有不少徐州官員怕自己忘卻了,竟以出恭為由離席,然後暗自尋來筆墨,悄悄記下來。

  李翊又暗使人,多找些徐州官員過來一起飲宴。

  因為這場賞雪烤肉的活動,只是臨時起意,並未請多少人。

  不想許攸的突然造訪,一下便把這場親朋好友的聚會,轉變為了一場政治籌謀。

  隨後,劉曄、徐盛、田豫、牽招等徐州大員,紛紛趕來赴宴。

  中間還有不少人手中還有夥計,都被李翊叮囑,讓他們暫時放下,先過來喝酒。

  許攸見又有人到,問其緣故。

  李翊一一為許攸介紹。

  許攸這才驚訝發現,原來來的人都是徐州重臣,遂不敢怠慢,一一見了禮。

  然後李翊又命眾人排隊給許攸敬酒。

  實為了給他灌酒。

  來的都是大員,許攸不好回絕,每個人的敬酒都是來者不拒。

  只半個時辰,許攸已經被灌得五迷三醉,神志不清了。

  而在灌酒的同時,李翊一直在旁側以添酒為由,悄悄套河北的情報。

  一下子又套出來幾處河北屯兵、屯糧的重要據點。

  此外,許攸還透露,袁紹為了安撫烏桓人,遣宗族子女與之和親。

  烏桓人遂與袁紹結盟,獻出了大量的烏桓駿馬。

  如此一來,袁紹後方更加無憂。

  只要解決完公孫瓚,把主力全部拉到河南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李翊又去套問其他州郡的細節。

  袁紹命外甥高幹,督并州軍政。

  并州地廣人稀,乃是苦寒之地。

  人口最多的雁門郡,也就是張遼的老家,僅有二十多萬人。

  至於其他州郡,人口不足四、五萬。

  整個并州人口加起來,還沒渤海一郡之多。

  袁紹對并州並未引起太多重視。

  另一個原因是,并州北部的五原、朔方等郡,是南匈奴盤踞的地方。

  由於南匈奴人時叛時附,導致了并州大亂,人口流徙分散。

  袁紹實際控制的并州地區,主要是并州東部的上黨、太原等郡。

  而更令李翊感到驚喜的是,袁紹為了保障冀州西部的安全。

  防範西邊與北邊的遊牧民族,足足在并州屯了五萬精兵。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雖然河北將來與河南大戰之時,這五萬人多半也要投入到戰場上來。

  但它卻被安置在了并州。

  并州根本養不起這麼多人。

  也就說,這五萬人是在放袁紹的血。

  袁紹得倒虧錢,卻養這五萬精兵。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吧,并州的兵馬雖然貴。

  但他們守衛邊疆,戰力肯定也不可小覷。

  至於幽州方面。

  這裡從先秦時期,便一直是軍事重鎮。

  它雖然不富,卻極具戰略價值。

  是中原農耕文明與草原遊牧文明的接壤之地。

  由於經常受到遊牧民族的劫掠,因此這裡民風彪悍。

  是整個大漢帝國,最為優質的馬場之一。

  袁紹現如今已得了大半個幽州,後方穩固。

  幽州會源源不斷的給袁紹提供戰馬資源。

  馬匹並不說一定要用來當成騎兵。

  它真正的價值,在於提高運輸效率。


  這才是戰馬真正寶貴的地方。

  既然提到了戰馬,李翊又見縫插針的問,冀州的軍工生產如何。

  許攸喝大了,又被眾官員吹捧,正以為傲睨得志。

  遂未疑有他,秉著對李翊的十分信任,全盤脫出。

  僅去年所產,鎧甲斗具萬餘領,馬鎧百具,弓弩萬餘張。

  這個數目一說出口,現在的徐州官員無不面面相覷。

  大伙兒在驚嘆冀州恐怖生產力的同時,一面又暗自佩服李翊的高瞻遠矚。

  大家現在總算是明白,為什麼李翊要力勸兗州、徐州聯合,聯手對抗河北了。

  就河北這實力,僅徐州一家是真干不過。

  漢末的披甲率極低。

  在西漢初年,考察的楊家灣兵馬俑里,這已經算是國防軍了。

  但披甲率只有40%。

  而官渡之戰時,袁紹把這個披甲率提到了恐怖的50%。

  雖然跟大唐恐怖的60%比不了。

  但那可是大唐盛世啊,手工業、冶鐵業,農業都得到了高速發展。

  生產力根本不是漢朝可以比的。

  披甲率就是與生產力掛鉤的。

  到了宋朝時,岳飛、韓世忠、張俊的部隊披甲率俱在70%以上。

  理論上來說,如果想做到披甲率百分百也是可以的,不過只能針對前線部隊。

  袁紹能在漢末的生產力,以總的基數,把披甲率干到50%。

  稱一聲袁神的確不為過。

  當然了,除鎧甲斗具之外,袁紹還非常豪橫的武裝了戰馬。

  用曹操的話說,就是,「本初馬鎧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這樣的生產力,這樣的武裝力量。

  的確擔得起天下第一諸侯的名號。

  眾人也算明白,為什麼李翊不著急和袁紹開戰。

  而是先儘可能的拉攏周邊一切能拉攏的勢力,合力對抗河北。

  正說間,許攸許是酒醉,臥倒在雪地里。

  眾人急忙將之救起,李翊命人將之帶到驛館裡歇息去。

  ……

  恰逢此時,又一名外客來到。

  正是前會稽太守,王朗也。

  他先至驛館通報,請求面見李翊。

  左右近侍只答李翊正與眾官員賞雪烤肉,不見外客。

  因為王朗此時已被免冠,只有太守級別的官員,李翊一般才會親自接見。

  如果人物的確重量級的話,李翊才會將之引薦給劉備。

  至於剩下之數,多推由手下人接見。

  為防漏網之魚,如果手下人覺得此人身份貴重,或有戰略價值,也會再次引薦給李翊。

  總之一句話,太守級別官員是李翊要親自接見的,剩下的則要先經過手下人考核。

  若的確特殊,才會通報給李翊。

  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減輕李翊的工作量。

  畢竟軍政、農政、接見外客的活都是他在做,不能面面俱到。

  王朗見不能馬上見到李翊,就更別說見劉備了。

  他從豫章遠道而來,每分每秒都得抓緊,哪能耽擱?

  只要面叱道:

  「吾此前亦在徐州為官,陶恭祖在時,舉我為茂才,用我為治中從事。」

  「爾等且不識我面目?」

  王朗是徐州東海人,所以陶謙作為徐州刺史是可以給他舉茂才的。

  左右近侍只道:

  「君侯日理萬機,哪能隨便個人便接見?」

  「我們已經知會龐功曹了,他自會過來見你。」

  王朗這才只道,自己離開徐州的這些年,徐州早已物是人非。

  上下官員全都被替換了一圈。

  他也算是徐州舊臣了,竟無人識得他,這令王朗有些黯然。


  「連個驛館近侍都如此輕慢於我,這年頭倒還真是改了……」

  王朗背著手,頹然地走出館外。

  又僕人對王朗說道:

  「左右近侍,慢待長者,許是想要索賄。」

  「今王公既是急著見李郯侯,何不施以金銀財物,求得引入?」

  王朗聞言,嘆了口氣。

  他雖然樂善好施,但錢財多用來接濟窮人,哪裡肯拿去行賄?

  但現在有公務在身,而且是要緊大事。

  若是耽誤了,害的不單單是老友華歆,更有可能壞了豫章百姓。

  遂妥協道,「……罷,眼下也只能如此。」

  乃命僕人去備些財物,打算再進驛館與左右近侍溝通。

  一名小郎走過來,厲聲叱道:

  「汝等是客,初至徐州,便欲向我徐州官員行賄耶!?」

  王朗見被撞破,慌忙將一錠金子塞在那小郎手裡,賠禮道:

  「我等初來乍到,不知徐州的規矩。」

  「只是一心想要求見李郯侯,但近侍卻言須等候時日。」

  「待郯侯閒下之時,方可撥冗一見。」

  「然我等自豫章而來,實有要緊大事,求見郯侯。」

  那小郎掂了掂手中的金子,咧嘴笑道:

  「汝等豈不知我徐州上下正在反腐倡廉,嚴打官員受賄?」

  這……

  王朗與僕人對視一眼,面面相覷。

  「還未請教足下姓名?」

  王朗先試探此人底細。

  那小郎拱手一揖:

  「龐統龐士元,現任郯侯功曹。」

  「誒呀!原來足下便是龐功曹,竟如此年輕!」

  王朗如獲救星,上前攥住龐統衣袂,拜道:

  「我等實是有要緊大事想求見郯侯,還望功曹幫忙美言幾句。」

  「郎也是徐州本地人,陶恭祖舊臣。」

  「看在這個情面上,還請龐功曹多多費心。」

  功曹就相當於秘書,看似官兒不大,實際操作起來,權力大過許多人。

  王朗清楚,只要得到龐統的首肯,他便能夠見到李翊了。

  龐統卻對此無動於衷,只是淡然說道:

  「郯侯日理萬機,每人都說有要事來見他,那郯侯豈不是人人都要見?」

  王朗一愣,再道:

  「但朗確實是有要緊之事,絕無虛言!」

  龐統眉心一蹙,望他一眼:

  「有什麼要緊之事,可先與我說。」

  這……

  王朗見龐統年少,暗想豫章歸屬大事,豈可輕托他人?

  萬一泄露出去,華歆與豫章子民都要受到牽連。

  遂不願說與龐統。

  龐統見此嗎,便道:

  「君若不願明言,便請回吧!」

  話落,轉身便走。

  王朗大驚,不想這少年人做事這麼果決。

  連忙追上去,拽住他衣袂,說道:

  「功曹莫走,功曹莫走。」

  「我說還不行嗎?」

  王朗嘆一口氣,眼下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這少年人身上。

  只盼他真能為自己引薦李翊。

  至於成與不成,就只能是聽天由命了。

  遂將豫章之事,一併說給龐統聽了。

  龐統聽罷,頷首道:

  「這確實值得郯侯撥冗一見。」

  話落,又看向王朗,再問:

  「豫章的律令圖書可有帶來?」

  王朗趕忙應道,「有,圖書在此!」

  即命僕人獻上豫章的「投名狀」。

  僕人抱來一迭書卷,龐統隨手綽起兩卷,目光快速地掃過一眼。


  豫章的官員名單,稅收,駐兵,武庫儲備,倉稟糧食全都有詳細記載。

  龐統確信豫章是真心實意投誠,乃放下書卷,謂王朗道:

  「汝且稍候,容我通稟一聲。」

  王朗大喜,連連向龐統致謝。

  於是,龐統命人備馬,匆匆趕往郊外找到李翊。

  見龐統箭步走來,李翊笑著沖他招手,說道:

  「士元來的正好,吾架上鹿肉正熟,可來與我共食。」

  這……

  見李翊已將肉遞過來了,龐統不敢拒絕,先謝過,然後快速放在嘴裡嚼爛。

  不時發出陣陣輕喘,顯得頗為狼狽。

  左右之人皆笑道:

  「龐功曹,慢慢吃!莫著急,這肉燙的緊哩。」

  龐統匆匆忙將肉咽下,躬身向李翊匯報導:

  「君侯,豫章有使到了!」

  「豫章有使?」

  李翊眉梢一挑,背著手,臉上並未有太多變化。

  龐統緊跟在身後,補充說道:

  「那人自稱是王朗,是前任會稽太守,此次是代表豫章太守華歆來我徐州的。」

  哦?

  這不是王治中嗎?

  有陶謙一朝的老臣,認得王朗。

  他們以前是同事。

  過了這許多年,他們仍舊在徐州位居高位。

  而王朗卻已經跌落神壇,無官可任,真叫人唏噓。

  可見效力一個穩健的政權是多麼重要。

  「他那做什麼?」李翊問。

  龐統乃將王朗此來的目的,一一想李翊說明了。

  「王景興此來,還把豫章的圖書,官員任命等狀全部帶來了。」

  「誠意十足啊……」

  龐統眉梢一挑,望著李翊說道。

  「若是君侯能夠撥冗一見,對收攏揚州西土人心,當有裨益。」

  這後半句則完全是在替王朗說話了。

  他見王朗及豫章這麼有誠意,還是希望李翊見上一見的。

  不過真要見了,就代表徐州要干涉豫章事務了。

  主簿王脩說道:

  「豫章乃漳地也,多蟻蟲野獸,自古不通中原。」

  「今我徐州,引孫策西取荊州劉表,經柴桑過長江。」

  「華歆必是感到不安,欲尋求我徐州庇護。」

  「然我徐州現如今深耕淮南,僅丹陽一地的山越問題尚未解決,如何騰出手來再保豫章?」

  「不如回絕了他,任由孫策、劉表兩家爭奪。」

  王脩認為豫章是蠻夷之地,太窮太落後了,根本不值得徐州花大力氣去救。

  即便豫章真的歸附徐州,徐州要如何統治那裡的飛地?

  且那裡經濟文化那麼落後,每年中央政府還不知要倒虧多少錢,投入進去開發基礎設施。

  實在划不來。

  丹陽雖然也落後,但好歹有點戰略價值,可以制衡江東地界。

  同時它毗鄰淮南、徐州,非常好控制。

  此外,丹陽有精銳的丹陽兵,可以給徐州輸血。

  所以,徐州為丹陽放一點血是值得的,畢竟它能夠反哺一些好處到徐州來。

  豫章這完完全全是放血槽了。

  即便是作為附庸,也沒辦法像丹陽那樣給徐州輸血。

  豫章真正富裕的地方,也就其治所南昌縣一地而已。

  但也僅僅只是相較於豫章其他縣鄉,才顯得富裕。

  若只是為了一縣之地,而大費周折,屬實是划不來。

  反倒是此地,對劉表與孫策兩家非常重要。

  因為豫章連接著荊州與江東,可以作為後勤補給地,具有卓越的戰略價值。

  所以,王脩認為完全可以把豫章作為籌碼,放到孫劉兩家的談判桌上。


  讓兩家為了豫章,爭得你死我活。

  最後徐州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王主簿所言有理,豫章不值得我等大費周折。」

  「……是呀是呀,這等蠻荒之地,何必我徐州下場干預呢?」

  王脩的言論得到了徐州許多官員的認同。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買賣,大家都不想做。

  主要豫章也撈不出什麼油水來,大家就更加嫌棄它了。

  「公達以為如何?」

  李翊問荀攸一旁的建議。

  荀攸一捋鬍鬚,沉聲道:

  「豫章者,雞肋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於劉表、孫策而言,卻是一塊肥肉。」

  「若是能用它做做文章,或許可使江南無憂,使我河南專心對付河北。」

  李翊又看向一旁的龐統。

  雖不開言,龐統卻能領會,正色說道:

  「豫章確實是真心實意投誠,統以為,既然豫章想要尋求庇護。」

  「我等何不派遣官員前去接手豫章軍務,日後也好制衡江南。」

  言外之意,若是豫章果真想要投誠,就把軍政大權交出來吧。

  我徐州派人去接收。

  這樣一來,豫章之地也就成了半諸侯了。

  唯一不同的是,它名上頂了個徐州的保護傘。

  旁人若要打豫章,便是要打徐州。

  不論是荊州劉表還是江東孫策,都得好生掂量一下。

  畢竟他們的敵人不止一個。

  「士元此言最善,若能使徐州官員接手豫章,再好不過。」

  既然豫章是放血槽,那就讓它自治吧。

  每年是盈利還是虧損,都不干徐州的事。

  但如果能派遣徐州的官員駐守,徐州在江南的業務也能更加靈活。

  「……罷,將使者帶來吧。」

  李翊一甩手,撩衣坐下。

  少時,王朗被帶了過來。

  他目光逡巡一圈,見此地竟有這麼多人。

  怕不是徐州的大員來了大半兒。

  於是王朗乃整了整衣冠,朗聲拜道:

  「豫章王景興,拜見郯侯!」

  ……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