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61章 君臣組合連擊,龐統直呼頂不住

  卻說李翊已擬寫好文書,發往荊州,招攬張仲景。

  史書上說他心繫國家百姓,棄官從醫。

  只盼他看了自己的文書後,真的願意到徐州來。

  李翊不單單是寫上了自己對醫學的一點粗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表達了對醫學的重視。

  目今正處於亂世,尋常人家連飯都吃不飽,誰有錢看病?

  小病不治,大病等死。

  忍一忍也就熬過去了,熬不過去的死也就死了。

  這是這個時代人民的生活寫照。

  對於許多統治者而言,他們只想著壟斷自己手裡的權力財貨,哪裡會細緻入微到還要關注百姓的醫療健康?

  所以李翊在信中表示,自己願意大力扶持醫學。

  只要張仲景肯來,願在徐州設下百座醫館,俱由張仲景管轄。

  誠意已經拿出來了,就看張仲景領不領情了。

  書札發出,李翊繼續處理公文。

  忽有人報,荊州有貴使到。

  下人專門強調是貴使,來向李翊通稟。

  因為接見外州來客,亦是李翊負責處理。

  若是來頭小的,便打發其他人接見了。

  若是來頭大的,便由李翊親自接見。

  待李翊見過之後,若其確實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再由李翊引薦給劉備。

  由劉備親自接見。

  這也是徐州接待外賓的正常流程。

  既是荊州貴使,李翊自是不好怠慢。

  即命從人收拾好行囊,下至驛館見客。

  荊州使團以龐季為首,向李翊行禮。

  「見過郯侯!」

  眾人齊齊向李翊作揖行禮。

  「不敢當,諸位遠道辛苦,快請坐下!」

  李翊當即還禮,邀眾人入座。

  龐季向李翊自我介紹,李翊再一揖:

  「久聞龐侍中大名,今幸得瞻拜。」

  龐季出身於荊州四大世家的龐家,難怪下人匯報說荊州來的是貴客。

  劉表把龐季都派出來了,看來是真有要事相商。

  「來,好侄兒,快來見過郯侯。」

  龐季專門把侄兒龐統帶在身邊。

  這也算是族中長輩照顧晚輩,龐季知道自己的侄兒一心想要揚名。

  李翊乃天下名士,若能引他相見,點評一二,則不枉此行。

  龐統當即昂首挺胸,落落大方的向李翊行了一禮。

  「襄陽龐統龐士元,見過郯侯!」

  哦?

  李翊眉梢一挑,不想此人竟是龐統。

  別看李翊在徐州政治集團裡面算年輕的了,可跟面前的龐統比起來。

  他都要比龐統大上個五、六歲左右。

  李翊以壯年位居徐州高位,這個龐統卻未及弱冠能待在龐季身旁,風頭蓋過其他的荊州官員。

  李翊還道莫不是哪個少年天才。

  原來是舉賢不避親,《我的侍中叔叔》。

  「好啊,士元以少年之才,與龐侍中一同出使徐州。」

  「果真是年少有為啊……」

  與傳統固有印象里的醜男形象不同,龐統長得並不醜。

  季漢大臣楊戲寫的《季漢輔臣贊》里,夸龐統是:

  ——「軍師美至,雅氣曄曄。」

  說明龐統的形象還算不錯,跟丑肯定是不沾邊的。

  但這也並不能說明龐統跟亮亮一樣,是個美男子。

  因為楊戲這篇贊文本身就有誇大成分在。

  而且他給龐統留下的這句評價,並不是想說龐統長得帥,而是誇他氣質好。

  主要強調的是儀態,而不是外貌形象。

  按正史來說,龐統的形象是,「少時樸鈍,未有識者。」


  就是長相是偏憨厚,人畜無害類型的。

  李翊先將荊州大員一一接見了,然後引龐季為主客。

  不想龐季未著急道明來意,反倒想請李翊品評一下他的侄兒龐統。

  請名人評價未出名的人,是古代士人的標準操作。

  這些評價一傳揚出去,那名聲就起來了。

  李翊聞言,自然知道龐季的用意。

  他這是在給自己的侄兒造勢買熱搜呢。

  不過光憑「鳳雛」兩個字,就值得李翊賣龐季一個人情。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其實只出自三國演義。

  正史上是沒有的。

  司馬徽雖然也非常捧龐統,但還不至於把他捧得這麼高,太高就成捧殺了。

  不過,這也並不是說明龐統就沒有真才實學。

  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龐統作為後來者,卻能跟諸葛亮平起平坐。

  同為軍師中郎將,地位相當,足見其能力。

  既然龐季想替他侄兒求個名,那李翊也不介意用自己的名聲幫他一把。

  當即評價道:

  「吾適才與令侄交談,觀其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皆長於眾人。」

  「時為荊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也。」

  李翊不吝讚詞,對龐統大加讚賞。

  饒是龐統自負其才,亦未想到李翊會給自己如此高的評價。

  龐季聞言大喜,當即笑道:

  「李郯侯謬讚了,謬讚了!哈哈哈……」

  當即便想,等回去荊州之後,趕緊命人帶頭宣傳。

  就說徐州李郯侯,稱讚龐統是荊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

  既得了李翊的品評,龐季這才能夠放心的交代公事。

  「不瞞郯侯,此次季奉吾主之命前來,是為商議淮南之事。」

  「哦?翊願聞其詳。」

  李翊從容不迫地呷了一口茶,澹澹問。

  龐季正色說道:

  「不知郯侯可還記得兩年前,是郯侯出面,牽線搭橋,使徐州、荊州兩地隔江相連,士民通商。」

  李翊面色如水,依然平靜,「……似確有此事。」

  嘿,怎麼能是似有此事呢?

  龐季心中隱隱有些不安,但仍是說道:

  「那不知郯侯可還記得當初與我荊州的約定?」

  「翊記得當初與荊州擬下數條通商條款,不知龐侍中說的哪條約定?」李翊笑著問。

  龐季眼眸一蹙,忙道:

  「在下說的是,將廬江讓與我荊州一事。」

  「哦?」李翊眉梢一揚,「龐侍中此言只怕有誤吧?」

  「翊若是沒記錯,當初約定好的,是只將廬江的表奏之權讓給劉荊州。」

  「可未說將廬江直接交給荊州。」

  「況今夏侯惇為廬江太守,廬江歸屬之權,誠非我徐州所能定的。」

  龐季便道:

  「既將廬江表奏之權交予吾主,何以使夏侯惇為廬江太守,使淮南西土為曹操所得?」

  李翊只是澹澹答:

  「此為天子詔,非吾等小民所能過問。」

  「龐侍中若是心中不明,可去陳地朝廷面見天子,當面質問。」

  最後這話就說的太嚴重了。

  如今的漢室朝廷雖說名存實亡,但還是要講個臉面。

  就是借龐季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去當面質問天子呀。

  那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況是大漢皇帝。

  歷史上劉協就曾當面喝斥曹操,說,「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

  而曹操對此的反應是,「操失色,俯仰求出,顧左右,汗流浹背,自後不敢復朝請。」

  龐季抬起頭,望著李翊,情真意切道:

  「既如此,我荊州使人上書,奏請天子。」


  「表我荊州官員為廬江太守,郯侯看是如何?」

  這話問的就很微妙。

  按理說上不上書是他們荊州自己的事,龐季卻先問李翊的意見。

  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朝廷被曹劉兩家控制著。

  這表文上奏上去,能不能得到天子的首肯,不還得曹劉兩家點頭嗎?

  都是千年的狐狸,不必玩兒什麼聊齋。

  李翊蹙眉道:

  「此事卻是難辦,今廬江太守夏侯惇乃天子親自敕封。」

  「政令豈可朝令夕改,官員又豈可一夕而換?」

  「況廬江尚在曹司空手裡,龐侍中若想要廬江,須得跟曹司空打商量。」

  「卻來我徐州作何?」

  龐季一揚眸,久聞李翊名聲,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李子玉確實是一個標準的政客。

  這一手太極打得太好了,說來說去,就是四處踢皮球,自己不粘鍋。

  龐季見李翊實難對付,當下也提前做好了心理準備。

  「實不相瞞,若是廬江爭取不到,吾主也不打算強求。」

  「只是廬江劉子台,近日新投荊州,尋求庇護。」

  「吾主仁義,不忍見其為他人所害,故而將之收留。」

  「但又恐曹司空加兵於廬江南部郡縣,所以遣我前來徐州,想向劉將軍求助。」

  李翊彎唇笑道:

  「這話翊可就聽不明白了,劉子台乃袁術餘黨,曹司空興兵征討。」

  「上合聖意,下順民心,吾主支持都來不及,難不成還要興兵攔阻嗎?」

  李翊早已為徐州南方定下了基本戰略。

  引孫策與劉表互相攻並,他可不想讓劉表過多插手揚州事務。

  對此,龐季不慌不忙,淡淡說道:

  「郯侯不必如此說話,大家都是聰明人,又何必揣著明白裝糊塗。」

  「咱們便照實敞開說了吧,吾主的意思,就是希望劉勛能夠坐擁南廬江郡縣。」

  「然後劉將軍若是能夠居中調解,使曹孟德不加兵於南廬江,我主願獻糧三十萬斛。」

  「以資徐州軍用。」

  龐季心裡清楚,對於政治家而言,只講利益,不講感情。

  凡事都可以談,若是談不妥,那只能說明錢沒給夠。

  李翊既然願意陪他在這裡周旋,說明他對廬江問題的態度並不是一票否決。

  他心中肯定有一個價碼,願意鬆口。

  而龐季現在做的,正是試探他的價碼到底是多少。

  「這卻難辦吶……」

  李翊搖了搖頭,「這廬江歸屬權在於曹司空,我徐州乃局外人,哪裡好居中過問?」

  龐季也算官場老油條了,他見李翊作犯難之狀,反而心中大喜。

  既然李翊說難辦,那就說明能辦,而不是辦不了。

  當下,也非常來事兒的起身,親自上前為李翊斟了一杯茶水。

  「我亦知此事甚難,可正是因為有難處,才來找劉將軍。」

  「時人皆言劉將軍仁義著於四海,能救人之急。」

  「劉勛雖不是漢室宗親,卻也與劉將軍同為華宗。」

  「想必不會見死不救吧?」

  李翊聞言,哈哈大笑。

  想道德綁架是沒用的,因為劉備根本不在這兒。

  李翊出來應付你們這些政客,專防你們這些搞道德綁架的。

  「龐侍中此話不妥,若要救人,也當救該救之人。」

  「昔年孔文舉被黃巾賊困於北海,如若城破,人民必為賊眾所擄。」

  「固吾主雖然兵微將寡,也願為大義前來相救。」

  「可劉勛乃袁術一黨,今曹司空伐之,名正言順。」

  「何談相救?」

  龐季聞言,當即也明白李翊的話外意,於是接著補充道:


  「若是郯侯肯出面相勸劉將軍,使徐州居中調解,吾荊州願再加糧五萬斛,以資徐州軍用。」

  雖然劉表只給了他一個三十萬的底,但龐季還是決定先試探一下李翊的底在哪兒。

  李翊面上沒有一絲一毫的變化,仍是澹澹道:

  「三十五萬斛糧食,就想買下六個縣邑,大半個廬江。」

  「我徐州倒沒什麼,就是怕曹司空面上不好看。」

  言外之意,你托人辦事兒,總得開一個同時讓兩家都滿意的數目吧。

  徐州真要是出面調解了,那你荊州給的錢糧,徐州方面不也得分出來拿去安撫曹操啊?

  「……也罷,那就請郯侯說個數。」

  「龐某也好回去,跟吾主有個交代。」

  見李翊如此難纏,龐季也不想繼續跟他周旋了。

  直接讓李翊開個價,剩下的他懶得管了。

  至於價目或高或低,荊州接不接受,那就是劉表自己要考慮的事情了。

  龐季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此次出使的任務了。

  何況,荊州自己也是有一個底的。

  若是李翊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

  那荊州情願單獨找曹操商議,說不定還花不了這麼多錢。

  找到徐州做中間人,無非就是希望少花一點錢罷了。

  當然了,除非曹操吃定廬江,多少錢糧都不打算賣,那荊州確實沒轍。

  不過荊州方面也不相信曹操會這麼武斷。

  畢竟說白了廬江北面兒已經是他的了,南面就幾個縣邑而已。

  犯不著為了這麼點地盤,有錢不要,非要跟荊州死磕。

  到時候真打起來,多的錢糧都花進去了不是。

  就當龐季打算一舉試探出李翊的底時,不想李翊卻開口道:

  「誒呀,此事甚是難辦。」

  「翊也不好獨自決斷。」

  「不如先請劉將軍來,由他親自定奪,龐侍中看是如何?」

  這……

  龐季萬沒想到,李翊竟會使出拖字訣來。

  他知道自己心裡著急,故意吊著自己的胃口。

  就是不肯說出具體數目,但也不明確說拒絕,等於是給了荊州希望。

  那荊州方面肯定只能先等下去,而不好直接去找曹操談判。

  「唉……」

  龐季走出房間來,嘆了一口氣。

  龐統趕忙走上來,關切問道:

  「叔父與郯侯商議的如何了,可還順利?」

  「……不太順利。」

  龐季皺著眉,「李子玉比想像的還要難纏,自袁術死後,廬江本就是一簿爛帳。」

  「吾主趁亂納劉勛入荊州,也不知此棋是對是錯。」

  這時,禰衡大笑著走了過來。

  「聽聞李子玉乃一小郎,龐侍中久歷官場,卻連一孺子都應付不了乎?」

  龐季素知禰衡輕狂,見他對自己出言不遜,心中大是不忿。

  我收拾不了李翊,我還收拾不了你嗎?

  當即睨他一眼,喝斥道:

  「汝小兒之見,豈識李子玉之才?」

  「汝恃才傲物,輕視他人,殊不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以汝之才,比之李子玉,正如螢光比皓月,不值一哂。」

  禰衡笑道:

  「若李翊果真才智勝我,我自當服他。」

  「只是尚未見著其人,未知其深,不好一言以蔽之。」

  他總是對人出言不遜,可別人罵他罵的難聽時,他也不放在心上。

  「哼,說不定少時你便見著了。」

  龐季背著手,不用正眼瞧他。

  話音方落,果見一侍者走過來,向龐季發出邀請。

  原來是劉備已經到了,他命人排下筵席,請荊州過來的諸位官員都去赴宴。


  「劉將軍好客,請我等都去赴宴。」

  「士元,一會兒你見著劉將軍可莫要失了禮數。」

  龐季再三叮囑龐統,龐統亦久聞劉備名聲,早已一睹為快之心。

  當即連連表示,讓叔父寬心。

  龐季對自己這個侄子當然寬心,他真正不放心的是這個禰衡。

  這個章陵太守帶過來的關係戶,如果不是看在黃射的面子上,他才不想帶著這個狂徒一起過來。

  「禰正平,我先叮囑你兩句。」

  「這裡不是襄陽,更不是章陵,可沒人會慣著你的脾氣。」

  「一會兒見了劉將軍,汝切不可失了禮數,誤我荊州大事。」

  龐季咬著牙,獰聲叮囑禰衡道。

  禰衡卻只是仰頭大笑,徑直從龐季身旁掠過。

  龐季大怒,「此小輩怎敢如此!」

  他此時真是顧不得禮法,恨不得上去給禰衡兩拳。

  但龐統將他攔住了,勸說道:

  「叔父眼下還是因以公事為重。」

  「不可因一時之忿,而誤劉荊州大事。」

  在龐統連番勸說之下,龐季這才消了怒火。

  領著龐統等一眾荊州官員,前去赴宴。

  劉備坐主座,李翊坐次座。

  除此之外,還帶來了不少本地官員。

  其中還包括張飛、徐晃、荀攸等大員。

  劉備憑此來展現自己的誠意。

  龐季看在眼裡,暗想李翊肯定已經和劉備做好思想工作了。

  不然不可能如此興師動眾,看來此事必有希望啊。

  當下也是領著龐統等人向劉備見禮。

  劉備與之還禮,轉而來到龐統身前,說道:

  「這位想必便是龐士元吧?」

  龐統一愣,怔道:

  「劉將軍何以識龐統耶?」

  之前在李翊面前,還有叔父給他引見。

  結果劉備居然直接就認出他來了,還專門當著徐州、荊州眾官員的面,來找自己談話。

  這是何等的殊榮?

  「適才已聽軍師介紹過了,軍師盛讚士元有經世之才。」

  「備平生最敬才子,故特來相見。」

  劉備這話一說出口,無疑是當眾給足了龐統面子。

  龐統此來徐州,本就是奔著揚名去的。

  適才李翊已經給了他一個,「荊楚之高俊,南州士之冠冕」的好評。

  現在徐州一把手,兼漢左將軍早予以進一步佐證的評價。

  回頭家族再稍微一宣傳,龐統便徹底揚名天下了。

  未來的仕途可謂一片坦蕩,這令龐統又驚又喜。

  他萬沒想到此一行竟會如此順利,此來揚名的目標可以說是超額完成了。

  「士元可與軍師同桌。」

  劉備又向龐統發出邀請,讓龐統跟李翊挨著坐。

  這無疑又令龐統心尖兒一跳,暗道自己再是有才,也跟劉備沒什麼瓜葛。

  怎的能得劉備如此殊遇?

  沒錯,讓龐統跟李翊同桌,正是李翊自己的請求。

  他現在作為徐州的二把手,在徐州也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作為絕對的劉營臣子領袖,讓龐統跟自己同桌,對他自然是一種殊榮。

  而之所以這樣做,自然也是為了拉攏龐統。

  歷史上,龐統其實當過孫權的臣子。

  不過最後孫權並沒有重用龐統。

  這倒不是像演義里說的那樣,是因為龐統長得醜。

  事實上,當時龐統到吳國去的時候,早已經找司馬徽買了熱搜了。

  加上龐德公的宣傳,「鳳雛」的名號已經傳遍了天下。

  周瑜死後,龐統送喪到吳國,立馬引來了當地一眾名士的會聚。


  等龐統走時,大伙兒更是親自跑到昌門來送行。

  當時龐統這麼有名,孫權不可能不知道。

  他並不是不想用龐統,而是龐統自己不想留在吳地。

  龐統跟孫權的關係,有點兒像劉備跟陳群的關係。

  陳群是豫州望族,所以不想跟著劉備到徐州去創業。

  龐統也是同理,他作為荊州大族出身,是不可能留在吳地發展的。

  龐統只是孫權名義上的屬下,他一直都是在荊州當官兒。

  而周瑜當時是荊州的南郡太守,所以龐統就跟在周瑜身邊當秘書。

  但如果要龐統到吳地去,龐統是不願意的,吳地的士人豪族可容不下荊州的外來大戶。

  後來就輪到劉備當荊州牧了。

  不過大家都知道,劉備一開始也沒有重用龐統。

  而是讓龐統做普通的從事,然後兼任長沙郡耒陽縣縣令。

  還因為政績不佳被劉備免了官。

  最後是連魯肅都看不下去了,主動給劉備寫信說,

  龐士元不是一個治理百里小縣的人才,讓他擔任治中、別駕之類的職務,才能施展大才。

  有一說一,魯肅在這件事上是真厚道。

  後來諸葛亮也是站出來力薦龐統。

  劉備這才主動與龐統相見,並在深談之後對他極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

  這件事唯一的疑點就是,一向求賢若渴的劉備,為何一開始不肯重用能與諸葛亮臥龍齊名的鳳雛龐統?

  按演義來,劉備是因為龐統長得醜,不喜歡他。

  但按正史來,其實是因為龐統曾經是周瑜的秘書。

  周瑜當時是劉備的死對頭,兩人一直在明爭暗鬥。

  而龐統又當了周瑜好幾年的功曹,周瑜對他是非常信任的。

  甚至周瑜連他打算軟禁劉備這種重大機密,都跟龐統說。

  你說就龐統跟周瑜這種關係,劉備敢重用他嗎?

  誰知道這是不是東吳那邊派過來的臥底?

  不過好在有魯肅的力薦,外加諸葛亮的擔保。

  劉備打算給龐統一個機會,跟他面談。

  這次談話內容,劉備就專門問了龐統,周瑜曾經是不是真想軟禁他。

  這是劉備的試探。

  而龐統則毫無保留,把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說了。

  劉備見龐統這麼坦誠,便不再懷疑他,並對他加以重用。

  「來,士元請。」

  李翊拉著龐統入座,坐到自己身邊來。

  眾荊州官員看在眼裡,無不嘆羨。

  龐統亦感念劉備李翊君臣的厚恩,遂避席而起,向劉備作揖行禮道:

  「統久聞左將軍宏毅雅量,尊士愛賢,拔擢幼才。」

  「今日得見,才知傳聞不虛,實是讓統欽佩萬分!」

  哈哈哈……

  劉備聞言,撫掌大笑。

  哪有人不喜歡別人誇讚自己的?

  尤其龐統可是得到過李翊的力薦,那多半不會水。

  李翊忽然開口問:

  「不知士元可有舉過孝廉嗎?」

  龐統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問,問的有些懵,忙道:

  「統明年才弱冠,尚未舉孝廉。」

  漢朝實行察舉制,理論上只有舉了孝廉的人才有資格當官兒。

  這對一直渴望入仕的龐統很有吸引力。

  於是李翊投其所好,對一旁的劉備說道:

  「主公,您一向敬重士人。」

  「不妨待明年士元弱冠之時,舉其為孝廉如何?」

  劉備已與李翊默契頗深,當即回道:

  「……善,備亦有此意。」

  「回頭我當書信一封,向景升兄力薦士元。」

  按照三互法的規定,本州的長官只能舉本州的人當孝廉。


  所以劉備當豫州牧時,可以舉豫州人袁渙為茂才。

  後來他接領徐州時,名頭上仍然是掛著豫州刺史的官職。

  所以他依然可以舉薦汝南人袁譚為茂才。

  但現在,劉備已經實打實的領了徐州牧了。

  且龐統是荊州人。

  劉備不管是豫州刺史還是徐州牧,都沒資格舉薦龐統為孝廉、茂才。

  當然了,

  你也可以違背三互法,強行舉薦。

  畢竟也不是沒有人這麼幹,比如說隔壁骷髏王。

  但骷髏王已經現在成為冢中枯骨了。

  劉備頂著漢左將軍的名頭,哪裡敢明犯三互法?

  不過這也無非就是個人情的事兒,劉表現在不是有求於他嗎?

  主動權現在還真就在劉備這兒。

  面對李翊和劉備突如其來的示好,更加令龐統感到意外。

  我就來買個熱搜,居然還有意外收穫?

  龐統本來就已經驚喜無比了,不想劉備接下來的話更是令滿座之人皆驚。

  「……不過,備想在這方案上稍作修改。」

  劉備故作遲疑,眼神不自覺地看向李翊。

  李翊沖他點了點頭,劉備會意,知道這是李翊給他收買人心的機會,便道:

  「備以為以士元之才,可以直接舉茂才,不必先舉孝廉。」

  一般正常的流程,都是先舉孝廉,然後再晉為茂才。

  茂才的層次是比孝廉要高的。

  只要是人口滿二十萬人的郡,每年就可以舉一個孝廉。

  人口滿百萬的郡,每年可以直接舉五名孝廉。

  但茂才,一個州每年只能舉一個人。

  所以你就能看到孝廉與茂才之間的層次差距了。

  李翊剛剛故意說要舉龐統為孝廉,就是為了把這個收買人心的機會讓給劉備。

  由他來說舉龐統為茂才。

  如此一來,劉備除了可以收買人心之外,還能夠更好的打動龐統。

  畢竟一開始就說舉茂才,和漸進式說舉茂才是兩碼子事。

  「……這,統怎敢當將軍如此錯愛!」

  果不其然,面對劉備與李翊君臣之間的一唱一和。

  龐統果然招架不住,幾乎是紅了眼眶,說話時的聲音都有些哽咽。

  劉備與李翊對視一眼,相視一笑。

  開玩笑,他們之間合作,用這個套路不知拿下過多少名臣了。

  還搞不定你?

  不過最要屬震驚的,還是一道來的荊州眾官員。

  當聽到劉備要舉龐統為茂才之時,底下立馬炸開了鍋。

  眾人紛紛竊竊私語。

  「……不得了,不得了,這龐侍中的侄兒是什麼來頭,竟得劉徐州如此厚愛?」

  「這種殊遇,我也想要啊!」

  又有人沖龐季小聲說道:

  「令侄好運氣,好運氣啊……!」

  龐季嘴上雖不言,然心中大是快活。

  方才與李翊對線失敗的鬱悶,在此時一掃而空,只剩下了痛快!

  真是太痛快了。

  這種眾人欽慕的目光,別提有多來勁兒。

  作為龐統的叔父,龐季當然與有榮焉。

  這不顯得他教養的好嗎?

  何況若龐統真舉了茂才,不僅僅對他本人有好處,更對他們龐家有好處。

  州中茂才名額緊張,除龐家之外。

  蔡家、黃家、蒯家全都虎視眈眈,還有不少其他家族亦在盯著。

  現在有了劉備的作保,那龐統茂才的名額已經穩了一大半兒了。

  「小侄庸才,劉將軍莫要太過抬舉他了。」

  當事人龐季也主動站出來,感謝劉備的錯愛。

  嘴上雖然說著龐統無才,臉卻都快要笑爛了。

  劉備牽唇笑道:

  「龐侍中不必謙虛,備實是敬慕令侄之才。」

  「回頭便會與景升兄說明此事。」

  ……

  ……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