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54章 曹孫劉三家聯合,抗袁紹?

  劉備一番好言勸導,闡明了自己,執意要為李翊封侯的意願。

  而在郯侯爵位之後,劉備還表奏了李翊為軍師中郎將。

  如果說此前的郯侯還只是一個封賞的名號,用來彰顯尊位的。

  那後面這個將軍職位,軍師中郎將就是實打實的給實權了。

  中郎將的特點就是地位雖然不高,但權力極大。

  最高可以直接節制一個軍區的兵馬。

  黃巾起義之時,盧植、朱儁、皇甫嵩都是各自節制一路兵馬,跨州郡作戰。

  他們的戰區都是轄制至少一個州,朝廷給予了其相當大的自治權。

  再直觀一點兒,你可以直接理解為後世的「大帥」。

  「主公,這……」

  李翊望著這軍師中郎將的職位,自己也頗感意外。

  從前他都是隨軍出謀劃策,少有負責領兵。

  他雖為謀主,但此前在劉營並未有過具體的職位。

  如果非要說的話,至少在軍中他更多是扮演軍師祭酒的職位。

  但軍師中郎將就是實打實的獨自領兵了。

  劉備開口說道:

  「今淮南方定,百廢待興,我欲讓軍師據廣陵,節制九江兩路兵馬。」

  言外之意,就是直接把廣陵、九江兩個戰區交給了李翊。

  這裡的兵馬都要受他節制,聽他調用。

  儘管李翊一直是徐州謀主,劉營里名義上二把手。

  但還從未具體掌握過多少實權,劉備這次屬於是直接放權了。

  「只是翊年紀尚幼,功德微薄。」

  「前封郯侯,已是誠惶誠恐,若再節制兩路兵馬,恐未必能夠威服眾心。」

  劉備卻握住李翊的手,正色說道:

  「不然,凡事豈能盡如人意?只求無愧於心便好。」

  「自與先生共事以來,立朝廷,君之相為輔弼,君之相為舉人。」

  「君之相為建計,君之相為密謀,亦已多矣。」

  「夫功未必要著於野戰也,願君勿要推辭。」

  劉備言語真誠,語氣竟是近乎懇求。

  他是真希望能夠報答李翊這三年來的付出。

  並且老劉一直都很捨得放權。

  歷史上他在擁有四個郡時,就曾讓諸葛亮直接節制三個郡的兵馬。

  今時,李翊為老劉規劃了平南的大戰略。

  所以老劉便將淮南、廣陵地區的兵馬交予李翊,由他全權處理南方事務。

  「……哈哈哈。」

  李翊彎唇一笑,「承蒙主公不棄,翊願效犬馬之勞。」

  一番推辭過後,見劉備堅持,李翊便坦然接受了。

  劉備大喜,即命人將所奏之書,發往朝廷。

  不表。

  ……

  就在曹劉兩家浩浩湯湯擊破袁術之後,不遠處的南方,位於吳郡的孫策,擴張也是神速。

  他在平定吳郡不久,又趁著曹、劉、袁三家大戰分神之際,馬上繼續向南進攻。

  攻打會稽郡的王朗。

  王朗以漢吏自居,宜保城邑,舉全城之兵與孫策交戰。

  不能敵,為孫策所敗,只能向他投降,於是會稽平定。

  孫策將原有長吏全部替換,又自領會稽太守。

  命老將朱治為吳郡太守。

  命叔父吳景為丹陽太守,命從弟孫賁為豫章太守。

  此二地孫策並未直接控制,但還是命自己的人自領太守,以便將來圖之。

  孫策勢力膨脹極快,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屬於「亂賊」,急需得到官方的認可。

  於是又派遣奉正都尉劉由,五官掾高承拿著奏章,去拜謁陳地朝廷。

  並且帶上了禮物向朝廷進貢。

  這日,


  孫策正聚集麾下文武,打算商議進兵豫章郡一事。

  卻聞得北方傳來消息,袁術被曹劉兩軍擊破,淮南之地盡失。

  孫策驚道:

  「袁公路敗耶!」

  孫策對袁術的戰敗在預料之內。

  畢竟他把自己的宗室將領、孫香、孫輔、吳景、孫賁等人全部暗搓搓地抽調出了淮南。

  袁術手下能打仗的將領,幾乎全是孫氏武將。

  沒了他們,袁術斷不可能是曹劉聯軍的敵手。

  但令孫策沒想到的是,袁術會敗得如此神速。

  按照他與周瑜等人原本定製好的戰略構想,讓曹、劉、袁三家混戰。

  怎麼著也得打個一兩年。

  這一兩年的時間,孫策有信心把豫章、丹陽也都給打下來。

  可沒想到,他剛剛打下會稽,就傳來袁術已經敗亡的消息。

  這曹劉聯軍的攻勢未免太猛了些。

  「袁術敗亡,曹操、劉備擁據淮南,直指江東。」

  「為之奈何也?」

  此前陳登、李翊一直主張壓制孫吳的政策。

  嚴格限制孫策在江東的發展。

  孫策都是趁著曹劉與袁術大戰之時,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打下會稽的。

  原本想趁著戰事結束前,把豫章、丹陽一併打下來。

  但現在曹劉基本上已經騰出手了,只怕不會再任由自己亂來了。

  「曹操擁廬江、劉備擁九江。」

  「此二地分別毗鄰豫章、丹陽。」

  「恐不易取啊。」

  吳景皺著眉頭,表情十分嚴肅。

  以他們目前的實力,倒是不把丹陽的袁胤、豫章的華歆、劉繇放在眼裡。

  可問題是,曹劉打下了淮南,肯定是將豫章、丹陽視為了自己的後花園。

  他們要是敢去打的話,曹劉不可能不插手。

  「公瑾,你怎麼看?」

  孫策主動徵詢周瑜的意見。

  周瑜沉吟半晌,才道:

  「計劃不變,先去取豫章。」

  謀士陳端問道:

  「豫章華歆乃守戶之犬,劉繇乃敗軍之將,不足為慮。」

  「只是若取下豫章,便與廬江接壤,如何應對曹操?」

  周瑜解釋道:

  「袁術雖滅,劉勛尚在。」

  「曹操對付劉勛還需要時間,在他解決掉劉勛之前,我們先把豫章打下來。」

  「只有合三郡之力,方有能與曹劉上桌談判的資格。」

  眾人聞言,俱是面色一怔。

  「公瑾,你適才說的與曹操、劉備談判,是什麼意思?」

  孫策主動開口詢問。

  聽周瑜這話的意思,似乎還想和曹劉合作。

  周瑜有條不紊地分析道:

  「當今天下,二袁實力最強。」

  「今袁術雖滅,其殘餘勢力仍在。」

  「曹操、劉備雖據淮南,但消弭袁術勢力尚需時間,這個時間便是我們發展的好機會。」

  「袁術死後,袁紹便是當今第一諸侯。」

  「其擁據河北之地,早有南顧之心。」

  「今曹劉兩家能夠聯合,我料其必是為了防備袁紹。」

  周瑜一眼看透曹劉戰略合作的根本原因。

  瓜分袁術只是順勢而為,合力抵抗袁紹才是利害所求。

  孫策一頷首,背手道:

  「公瑾的意思是,曹劉為了防備袁紹,在南方無法投入大量兵力?」

  「……正是如此。」

  周瑜點了點頭。

  曹劉聯合打袁術,與其說是為了壯大自身實力,倒不如說是解除南方的隱患。

  要是袁紹徹底統一北方,騰出手來,那肯定是要把矛頭轉向河南的。


  身處河南的曹操、劉備便是首當其衝,自然要聯合起來。

  如果在袁紹南下之前,孫吳勢力能夠快速地壯大起來。

  壯大到足以和曹劉談判,讓他們也不能輕易地滅掉自己。

  那即使是曹操、劉備也得考慮一下他們的戰略價值了。

  畢竟這兩家肯定不希望在面對河北大軍的時候,又面臨南方孫吳的威脅,腹背受敵。

  「那依公瑾之見,如何應對曹操、劉備?」

  孫策耐心詢問。

  周瑜正色答:

  「凡事皆要分清輕重緩急,今曹操、劉備皆不易圖。」

  「況其兩家有聯合之勢,此誠不可與之爭鋒也。」

  「若是打下豫章,則與荊州劉表接壤。」

  「劉表與兄長有殺父之仇,這才是我們的大敵。」

  「而曹操亦忌憚劉表在南方威脅其治所潁川,若是我們主動攻打劉表,定能得到曹操的支持。」

  「誠如是,劉備也不好從中干預。」

  孫策一頷首,大是認同周瑜的建議。

  曹劉不好對付,就只能先對付劉表了。

  何況荊州富庶,劉表守戶之犬,與自己還有殺父之仇。

  自己幾乎沒有理由不先打劉表。

  「善,那就依照公瑾之言,遣使交好曹操、劉備。」

  「然後即刻發兵先攻豫章,待拿下豫章之後,再發兵江夏。」

  「斬黃祖,為吾父報仇。」

  孫策雷厲風行,即刻定下了接下來的戰略方針。

  正說間,一名侯吏匆匆走進堂內。

  「主公……」

  嗯?

  孫策一挑眉,沉聲問,「何事?」

  「許貢秘密上書朝廷的文書,適才被末將截住了。」

  「許貢?」

  孫策眉頭微蹙,許貢自被他打敗後,便只是安置在了吳郡。

  之前他忙著打會稽,所以一直沒騰出手來處理他。

  「什麼文書,拿來我看!」

  侯吏將許貢上表的文書,雙手奉給孫策。

  吳郡太守許貢上表漢帝,言道:

  「孫策梟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

  「若被召不得還,放於外,必作世患!」

  這是一封表章,一般會放在木匣子裡面。

  驛吏是不可以隨便查看官員表章的,但孫策任命的驛吏可不講究這個。

  他看得就是你吳郡太守的表章。

  發現不對,馬上就拿了交給孫策。

  孫策看罷,勃然大怒。

  「此輩怎敢使計害我!」

  說罷,將表章重重摔在地上。

  表文中心思想就一個,把孫策召到朝廷去。

  這顯然不符合孫策的核心利益。

  把他困在京師里圈養,實在太陰險了。

  其實歷史上孫策「小霸王」的外號,就是來源於許貢這封表文。

  許貢在文中把孫策比作項籍,但這卻並不是在誇他。

  因為項籍是漢高祖的敵人,在當時屬於反賊。

  而孫策打江東,恰好被本地士族定義為作亂。

  所以孫策看了這封表文後,才會如此生氣,這戳中了他內心的最痛處。

  「來人,將許貢帶來!」

  孫策一聲令下。

  少時,兩名武士將許貢帶進了大堂之內。

  許貢見孫策麾下文武都在,自己內心裡也有點犯怵。

  走至近前,誠惶誠恐地向他拜道:

  「……貢見過孫將軍。」

  孫策怒目圓瞪,嗔目而視,厲喝:

  「許貢,吾待你不薄,緣何使計害我?」

  許貢被嚇了一大跳,忙躬身拜道:


  「將軍此話從何說起?」

  「貢哪裡曾使計害過將軍?」

  孫策冷聲笑道:

  「汝上表,欲使我歸朝廷,困我於京師。」

  「還敢說沒有嗎?」

  許貢咬咬牙,抵死不承認。

  「本無此事,奈何非要強加於我?」

  孫策將表文取出,冷笑道:

  「表文在此,汝還敢抵賴嗎?」

  許貢見此大驚失色,惶然道:

  「此乃我上書朝廷的奏文,汝怎敢擅自拆開來看?」

  在一一看無一錯版本!

  孫策彎唇道:

  「吾若不拆開看,怎知汝暗藏禍心,意欲加害於我?」

  「今日事敗泄露,證據確鑿,汝還有何話說?」

  許貢默然不能答,似對此事已經默認了。

  孫策見狀,更加惱怒,即命武士將許貢絞死於殿上。

  許貢見此,駭然失色。

  「孫策!吾乃朝廷任命的吳郡太守,汝竟敢殺我?」

  「汝有什麼資格審判我的罪過?」

  孫策背著手,冷聲笑道:

  「汝欲害我,我豈能留你?」

  「況你乃敗軍之將,已不再是吳郡太守了,我已命我麾下將領朱治為吳郡太守。」

  「上奏朝廷的表文已經發出,你便安心去吧。」

  許貢漲紅了臉,氣得直跺腳。

  「汝……汝這犯上作亂的逆賊,侵吾吳土,還要奪我官位。」

  「公道人心何在?」

  孫策斜睨他一眼,澹澹道:

  「公道真理不在人心,是非曲折在乎實力。」

  說完,兩名武士將許貢架起,將他生生絞死在了殿上。

  叔父吳景走過來,有些擔憂的對孫策說道:

  「伯符,這許貢在當地頗有名望,縱然要殺他,也該先奏朝廷,審明其罪。」

  「擅自將之處死,未免太過魯莽了些。」

  孫策對此卻不以為然,「殺便殺了,何必多言?」

  微微一頓,又道,「況本土大族,不能容我,視我等為逆賊。」

  「早晚要與之一戰,不如現在就直接動手。」

  與李翊幫助老劉,撫慰徐州各派不同。

  孫策在江東處理本地豪族的方式更加簡單粗暴,那就是殺殺殺。

  史書叫,「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史書上對孫策屠士族簡單概括為了,是孫策想要立威。

  但這只是淺層原因。

  孫策不是傻子,他知道當地豪族意味著什麼。

  但他沒辦法像李翊那樣,一一撫慰各派。

  因為時間不等人,孫策起兵必須要快。

  其次,江東大族極多,孫策很難一一撫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孫策不具備撫慰這些大族的條件,他只能選擇亂殺這一條路。

  孫策並不是江東的世家大族,他帶著江淮的人,卻跑到江東去稱王稱霸。

  屬於名不正言不順,是犯上作亂。

  吳郡許貢、會稽王朗、揚州刺史劉繇都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

  抵抗孫策,屬於是為國討賊。

  當地的士族當然也擁護他們。

  要說靠強硬手段壓制本地世家,也不是沒有先列。

  比如劉焉入益州,殺本地豪強十五戶。

  劉表單騎入荊州,殺江南豪強五十五人。

  兩人都選擇了同樣的操作。

  外地君主到了本地,就是得殺當地地頭蛇來立威,不然鎮不住。

  但劉表與劉焉在立完威後,都選擇了及時收手,開始撫慰本地豪強,恩威並施。


  可孫策卻沒辦法收手,他只有「威」,只能選擇一直殺下去。

  因為他與劉表、劉焉不同。

  這二人是漢皇宗親,自帶漢室苗裔光環。

  第二,劉表入荊州時他是荊州牧,劉焉入益州時他是益州牧。

  可孫策只有一個袁術給的殄寇將軍,有什麼資格去占有江東領土?

  所以孫策的軍隊素質非常高,凡大軍過處,幾乎與民秋毫無犯。

  因為孫策知道,他已經選擇得罪了士族,就絕對不能再得罪軍民了。

  孫策軍隊紀律在三國時代屬於名列前茅的存在,所過之處,多有百姓夾道相送。

  這是孫策自己給自己打的補丁。

  既殺許貢,孫策又命人將許貢家屬一併屠戮,萬不可留活口。

  眾武士領命,前去抄了許貢之家,將家中老幼一併殺於室內。

  只殺得許府哀嚎聲、慘叫聲不絕於耳。

  之後,武士向孫策回報說,許貢上下八十餘口,盡數殺死。

  孫策滿意地點了點頭,忽又有人來報。

  乃謀士秦松也。

  「主公,許貢的小兒子,還有三名奴客不見了蹤影。」

  孫策一叉腰肢,不屑道:

  「那孺子我曾見過,只八九歲,不足為慮。」

  「至於那三名奴客,乃喪家之犬耳,何足道哉?」

  「任其自去!」

  這……

  秦松有些遲疑,出聲勸道:

  「主公,斬草要除根,這些奴客平日飽受許貢恩惠。」

  「今主公殺之,保不齊將來他們會為主報仇。」

  孫策卻只是淡然一笑,「吾怕誰來?」

  周瑜見此,也出聲勸道:

  「兄長,秦先生說的有理。」

  「縱然兄長武勇過人,須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孫策見周瑜都這般說了,便嘆口氣,道:

  「罷,那你便帶些人手,去追查這幾名逃走的奴客便是。」

  「喏。」

  周瑜領命而去,與秦松一同出了大堂。

  「公瑾,臉色似乎看起來不太好啊?」

  秦松見周瑜面色不對,主動關心詢問。

  周瑜嘆一聲:

  「吾主雄才蓋世,奈何有時候輕慮無備。」

  「我擔心其有一天,會為小人所害。」

  秦松聞言有些吃驚,道:

  「我主頗有勇力,身邊戰將數十員,怎會為刺客所害?」

  周瑜一挑眉,正色道:

  「正如我方才所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一個人縱是天下無敵,也敵不過陰謀詭計,世道人心。」

  秦松聞言,默然許久。

  「既如此,我等之後還須多加防備。」

  「以免主公受害。」

  周瑜卻嘆道:

  「我等再是防備也無用,須主公自己重視起來才好。」

  「罷了,只盼是我多慮了吧……」

  ……

  孫吳這邊已經規劃好了自己的戰略,打算北交好曹劉,向西面擴展,重錘劉表。

  而此時的劉表,同樣坐在襄陽城中,思考著自己的對外策略。

  「袁公路居然敗了?」

  劉表望著探馬傳回來的軍報,感到十分地詫異。

  此前曹劉大戰袁術時,劉表大發戰爭財。

  不斷往淮南輸送糧秣、軍械。

  為荊州積攢了大量財富。

  原以為可以多吃兩年,順便消耗三家的實力。

  不想袁術如此不經打,這麼快就敗下陣來了。

  「主公,如今廬江已經被曹操占據了。」


  蒯良向劉表說道。

  劉表眉頭一蹙,拍案怒道:

  「此前劉備與我通商之時,曾許諾將廬江給我。」

  「如今卻將它轉手給了曹操,是欺我也!」

  眾皆默然,面面相覷。

  在徐州的貿易中,他們家族也從中獲利不少。

  蒯良出言安慰劉表道:

  「夏侯惇乃是天子親自任命的廬江太守。」

  「如今曹操據有廬江,名正言順,主公卻不好發兵。」

  「劉備也有理由搪塞我荊州使者。」

  劉表表情十分難看,感覺自己就是被曹操、劉備給演了。

  這兩人明顯是串通好了,就是不想讓自己插手揚州事務。

  「此輩甚是可惡!」

  「曹操、劉備聯河南之地,威脅甚大。」

  「尤其曹操將治所遷至潁川,直接威脅到了我荊州。」

  「曹操不可不圖,但吾向來不欲在荊州用兵,諸位可有什麼好的建議?」

  劉表意識到了曹操的威脅。

  他把治所遷到潁川,直接與荊州接壤。

  劉表感到不安,但出兵又不符合他的中庸之道。

  他有統一天下的野心。

  但實現的方略卻是慢慢苟,苟到漢室衰落了,他便可以出來據有天下了。

  所以劉表的外交策略,一直都是左右逢源。

  他願意看別的諸侯自相攻伐,但卻不願意自己下場。

  蒯良出聲說道:

  「主公可還記得前不久攻穰城的張濟嗎?」

  張濟?

  劉表眉頭一皺,此人此前因為軍中缺糧,便引關中之兵來寇略荊州地界。

  但在穰城的攻伐戰中,中流矢而死。

  「是,此事是我有虧張濟。」

  劉表有些自責地說道。

  蒯良接著道:

  「張濟死後,其子侄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已經收兵退出穰城了。」

  「主公何不收降張繡,招誘其部眾,令其屯兵於宛城。」

  「作為我荊州北面屏翼,以防備曹操?」

  「如此我荊州便不用主動出兵,解決曹操的外患了。」

  劉表聞言,大喜道:

  「此正合吾意也!」

  張濟死時,荊州的官員都來向劉表表示祝賀。

  劉表卻說,張濟因窮途末路而來,我作為主人家卻如此無禮。

  此並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弔唁,不受祝賀。

  光看這番言論,會感覺劉表是個實誠君子。

  但劉表本人是很腹黑的,並且他有自己的戰略眼光。

  張濟來時,曹操已經牽治所到潁川了。

  當時劉表便意識到了曹操的威脅,打算在南陽養一個外州客將,作為防備曹操的蔭蔽。

  張濟來的恰到好處,但此人有點兒莽。

  上來就直接攻城掠地,劉表連跟他打招呼,招降他的機會都沒有。

  你要是缺糧你就直說啊,又不是不給你。

  劉表很無語,想派人去解和,結果人到時,張濟已經嗝屁了。

  他的侄子張繡接管了他的部隊。

  現在蒯良提出招降張繡,將他養在宛城防備曹操的提議,與劉表不謀而合。

  「就按子柔說的做,即刻傳我命,去招降張繡部眾。」

  劉表一聲令下,派出人去招誘張濟部隊。

  ……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