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擴建秦家堡
秦先達的靈魂畢竟經歷過現代化,看過許多歷史影視劇,對人性在極端情況下的多變和沒有底線深以為然。
這一次,各家的大部分現金珠寶之類也都轉移進了土堡,加上土堡存儲的豐富物資,正所謂財帛動人心,形勢如果特別危機,鋌而走險的人未必沒有。
所以土堡雖說易守難攻,但要是真的遇到一些心狠手辣的主,向土堡不斷拋大石頭,不斷釋放毒氣,不斷射火箭,哪個土堡敢說自己能扛得住?
而且如果來人是煉髒武者,怕是徒手也能爬上去,重弩阻得了他一時,阻不了他一個月。
秦家堡約莫三個足球場大,現有護衛二百多人,其中煉皮武者不過五十,煉肉武者不過二十,煉骨就他一個。
這種實力平時看似還可以,但如果真的遇到大戰,人手還是相當緊張。
秦先達問:「問叔,目前各大世家將家眷和金銀珠寶轉移到自家土堡的前提是他們認為不會有人攻打自家土堡,你怎麼看?」
秦先達在來秦家堡的路上遇到了這隊正在向秦家堡轉移的秦家旁支,他口中的問叔名叫秦問之,是他父親的一位堂弟,也是被家族派來輔佐他的長輩之一。
秦問之是秦家難得的幾位秀才之一,後來家族遭難,這才棄文從武,然而習武太遲,加上資質一般,儘管投入了大量資源,如今年過四十,也不過堪堪煉肉初期。
秦問之閱讀過的書籍不少,其中就包括史書,所以說一句見多識廣也勉強可以。
秦問之想了想,道:「大家都這麼認為,但事情往往出人意料。」
秦先達很認可地點點頭,他就知道很多人都不傻,只是這些人通常都不是主事人。
秦先達道:「我覺得也是這樣,所以想要招人,招不到武者,至少也得多找些身強體壯的人,擴充我們的護衛隊。」
秦問之道:「先達所言甚是,只是......」
「問叔有話不妨直說。」
「先達要招的人數恐怕不在少數,錢糧支出龐大,加上他們如果不是武者,即便身體再強壯,一旦遇到武者,怕是轉眼就奔潰,有點中看不中用。」
「問叔所言甚是,所以不能讓他們正面殺敵,主要任務在於後勤和協防,比如運輸,暗哨,放放冷箭和重弩等,如此可以減輕武者的壓力。」
「如此倒是可以,只是還得找放心的人。」
「秦家佃戶多達兩千,我們對他們也基本知根知底,其中必然可以找出身強體壯之輩。」
「可是要讓佃戶們死心塌地保護秦家堡,秦家堡最好能讓他們的家人進入土堡,如此,秦家堡內就太過擁擠,反倒容易出現各種矛盾,一旦有人攻打土堡,這些人又可能只會添亂。」
「是的,所以我打算擴建秦家堡,在現有堡壘外再起一層圍牆,將秦家堡分為內堡和外堡,佃戶住在外堡,我們住在內堡。」
秦問之想了想,笑道:「如此甚好。」
現在秦家堡內,秦先達最強,所以即便有人心裡反對他擴建秦家堡的想法,也不敢直言,更不敢對著幹。
所以秦先達看似徵求意見,其實就是釋放一個信號。
不過看秦問之的反應,他知道應該會有很多人支持自己的想法。
秦先達繼續道:「我們秦家堡的圍牆高達二十米,便是煉血武者也沒法一口氣跳上來,但是武者真要攻打,必然不可能靠雙腿跳,多的是工具可選,所以城牆建高未必有用,我打算再建的圍牆高度為十二米。」
十二米的高度是莫城城牆的高度,大部分城外土堡的圍牆都超過這個高度。
秦問之想了想,道:「如此,敵人想攻入我們秦家堡內部就必須先爬上外圍的圍牆,而圍牆寬度有限,不利大批人員行動,反倒有利於我們在較高的圍牆上用弓弩將敵人射殺。」
「不錯,所以這一道外堡圍牆距離內堡圍牆必須在弓弩或者重弩的最佳射擊範圍內,我看就三四十米吧!」
「三四十米的空間已經不小,除了蓋房外還夠開闢一些菜地和魚塘。」
「我沿途看見城外聚集了不少流民,派人招募兩千,加上秦家佃農,湊個三千人,形勢日漸危機,外牆的材料也不講究,暫時就石塊,稻草,秸稈,樹枝,石頭等等加一塊,用黃土混合攪拌,壓結實。」
「如果錢糧管夠,他們會使勁干,百人一日可造五米,三千人一日可造三十米,估計一個月內就可以出一個大概的模樣。」
秦先達卻道:「一個月太長了,再找三千流民吧!」
秦問之詫異道:「六千人,怕是堡里現存的糧食也撐不過三十天,雖然秋糧正在收割,但是眼下這種局勢,各家都在屯糧,甚至一些農戶家也在屯糧,我們很難一次性買到大量糧食。」
「糧食的事,我來想辦法。」
秦先達的想法是既然不能大量買糧,他可以化整為零,讓手下輪流去買,每個手下每次買二十斤,二百個手下不就一次可以買四千斤了嗎?
而且亂世之中,土匪的危機意識也很強,秋收正在進行,他們肯定也開始搶掠。
秦先達之前讓蒙胖子收集的資料里就說周遭十幾支土匪山寨里現在存的糧食,加起來估摸都夠他們自己吃五六年,而這十幾支土匪共計兩三千人。
他反正準備對這些土匪下手,自然已經將這些糧食劃入自己財富的一部分。
再說了,對於拿不下的土匪,他也可以向他們購糧,而錢財自然來自打劫別的土匪。
次日,秦先達擴建土堡的事情就開始落實了,並且就交給秦問之負責,同時他也將自己的想法通知了城內的父親和叔伯們。
很快,他便收到了父親和叔伯們的支持,還說糧食的事,他們也會想辦法。
秦問之做事的效率極高,第三日,第一批三千人便陸續到位,秦家堡外出現了大量忙碌的身影。
第四日早晨,秦家堡的書房內。
秦問之道:「有一支來自下面縣城小豪紳組成的隊伍,他們原本想進城,但是一時間進不去,聽說我們在擴建土堡,願意出錢出力,只希望可以在外堡給他們留一席之地。」
「根底如何?」
「這支隊伍由六家人組成,共計九十二人,其中男丁四十五個,青壯三十個,而且有三個煉肉武者,九個煉皮武者。」
這一次,各家的大部分現金珠寶之類也都轉移進了土堡,加上土堡存儲的豐富物資,正所謂財帛動人心,形勢如果特別危機,鋌而走險的人未必沒有。
所以土堡雖說易守難攻,但要是真的遇到一些心狠手辣的主,向土堡不斷拋大石頭,不斷釋放毒氣,不斷射火箭,哪個土堡敢說自己能扛得住?
而且如果來人是煉髒武者,怕是徒手也能爬上去,重弩阻得了他一時,阻不了他一個月。
秦家堡約莫三個足球場大,現有護衛二百多人,其中煉皮武者不過五十,煉肉武者不過二十,煉骨就他一個。
這種實力平時看似還可以,但如果真的遇到大戰,人手還是相當緊張。
秦先達問:「問叔,目前各大世家將家眷和金銀珠寶轉移到自家土堡的前提是他們認為不會有人攻打自家土堡,你怎麼看?」
秦先達在來秦家堡的路上遇到了這隊正在向秦家堡轉移的秦家旁支,他口中的問叔名叫秦問之,是他父親的一位堂弟,也是被家族派來輔佐他的長輩之一。
秦問之是秦家難得的幾位秀才之一,後來家族遭難,這才棄文從武,然而習武太遲,加上資質一般,儘管投入了大量資源,如今年過四十,也不過堪堪煉肉初期。
秦問之閱讀過的書籍不少,其中就包括史書,所以說一句見多識廣也勉強可以。
秦問之想了想,道:「大家都這麼認為,但事情往往出人意料。」
秦先達很認可地點點頭,他就知道很多人都不傻,只是這些人通常都不是主事人。
秦先達道:「我覺得也是這樣,所以想要招人,招不到武者,至少也得多找些身強體壯的人,擴充我們的護衛隊。」
秦問之道:「先達所言甚是,只是......」
「問叔有話不妨直說。」
「先達要招的人數恐怕不在少數,錢糧支出龐大,加上他們如果不是武者,即便身體再強壯,一旦遇到武者,怕是轉眼就奔潰,有點中看不中用。」
「問叔所言甚是,所以不能讓他們正面殺敵,主要任務在於後勤和協防,比如運輸,暗哨,放放冷箭和重弩等,如此可以減輕武者的壓力。」
「如此倒是可以,只是還得找放心的人。」
「秦家佃戶多達兩千,我們對他們也基本知根知底,其中必然可以找出身強體壯之輩。」
「可是要讓佃戶們死心塌地保護秦家堡,秦家堡最好能讓他們的家人進入土堡,如此,秦家堡內就太過擁擠,反倒容易出現各種矛盾,一旦有人攻打土堡,這些人又可能只會添亂。」
「是的,所以我打算擴建秦家堡,在現有堡壘外再起一層圍牆,將秦家堡分為內堡和外堡,佃戶住在外堡,我們住在內堡。」
秦問之想了想,笑道:「如此甚好。」
現在秦家堡內,秦先達最強,所以即便有人心裡反對他擴建秦家堡的想法,也不敢直言,更不敢對著幹。
所以秦先達看似徵求意見,其實就是釋放一個信號。
不過看秦問之的反應,他知道應該會有很多人支持自己的想法。
秦先達繼續道:「我們秦家堡的圍牆高達二十米,便是煉血武者也沒法一口氣跳上來,但是武者真要攻打,必然不可能靠雙腿跳,多的是工具可選,所以城牆建高未必有用,我打算再建的圍牆高度為十二米。」
十二米的高度是莫城城牆的高度,大部分城外土堡的圍牆都超過這個高度。
秦問之想了想,道:「如此,敵人想攻入我們秦家堡內部就必須先爬上外圍的圍牆,而圍牆寬度有限,不利大批人員行動,反倒有利於我們在較高的圍牆上用弓弩將敵人射殺。」
「不錯,所以這一道外堡圍牆距離內堡圍牆必須在弓弩或者重弩的最佳射擊範圍內,我看就三四十米吧!」
「三四十米的空間已經不小,除了蓋房外還夠開闢一些菜地和魚塘。」
「我沿途看見城外聚集了不少流民,派人招募兩千,加上秦家佃農,湊個三千人,形勢日漸危機,外牆的材料也不講究,暫時就石塊,稻草,秸稈,樹枝,石頭等等加一塊,用黃土混合攪拌,壓結實。」
「如果錢糧管夠,他們會使勁干,百人一日可造五米,三千人一日可造三十米,估計一個月內就可以出一個大概的模樣。」
秦先達卻道:「一個月太長了,再找三千流民吧!」
秦問之詫異道:「六千人,怕是堡里現存的糧食也撐不過三十天,雖然秋糧正在收割,但是眼下這種局勢,各家都在屯糧,甚至一些農戶家也在屯糧,我們很難一次性買到大量糧食。」
「糧食的事,我來想辦法。」
秦先達的想法是既然不能大量買糧,他可以化整為零,讓手下輪流去買,每個手下每次買二十斤,二百個手下不就一次可以買四千斤了嗎?
而且亂世之中,土匪的危機意識也很強,秋收正在進行,他們肯定也開始搶掠。
秦先達之前讓蒙胖子收集的資料里就說周遭十幾支土匪山寨里現在存的糧食,加起來估摸都夠他們自己吃五六年,而這十幾支土匪共計兩三千人。
他反正準備對這些土匪下手,自然已經將這些糧食劃入自己財富的一部分。
再說了,對於拿不下的土匪,他也可以向他們購糧,而錢財自然來自打劫別的土匪。
次日,秦先達擴建土堡的事情就開始落實了,並且就交給秦問之負責,同時他也將自己的想法通知了城內的父親和叔伯們。
很快,他便收到了父親和叔伯們的支持,還說糧食的事,他們也會想辦法。
秦問之做事的效率極高,第三日,第一批三千人便陸續到位,秦家堡外出現了大量忙碌的身影。
第四日早晨,秦家堡的書房內。
秦問之道:「有一支來自下面縣城小豪紳組成的隊伍,他們原本想進城,但是一時間進不去,聽說我們在擴建土堡,願意出錢出力,只希望可以在外堡給他們留一席之地。」
「根底如何?」
「這支隊伍由六家人組成,共計九十二人,其中男丁四十五個,青壯三十個,而且有三個煉肉武者,九個煉皮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