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刮骨療毒
第259章 刮骨療毒
太和殿。
「臣彈劾,江南總督——
「臣彈劾——」
大清早剛上朝,永寧帝的耳邊就響起了連綿不絕的彈劾聲,其中大部分火力都是沖看江南總督去的。
原因非常簡單,裴雲軒磨磨蹭蹭的抵達揚州之後,就窩在那裡不動了。
並沒有和大家預想中那樣,立即組織大軍去救援南京。
朝廷派出的幾支援軍,全部都停留在了江北,沒有渡江南下參戰。
武將按兵不動可以理解,總督大人既然到任了,肯定要聽命行事。
沒有上面的軍令,大家是不會主動找事的。不然就算打贏了,錢糧也沒著落。
「夠了!」
「裴愛卿才剛剛到任,對江南的局勢不熟悉,需要時間了解一下情況,
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要多點兒耐心,不要一驚一乍的,免得影響到了前線統帥做出決策永寧帝出言開脫道。
對御史言官,現在他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如果不是為了維繫虛心納諫的人設,他早就學習先帝,把這些礙眼的傢伙給收拾了。
今天彈劾這個,明天彈劾那個,仿佛滿朝文武中,除了他們自己之外,
就沒有合格的官員。
據護送的錦衣衛傳回的訊息,裴雲軒一路上可是非常體恤下屬的。到了揚州之後,也在積極協調各方關係。
軍事上差了點兒,這不是人才剛到任,總得給人家籌備大戰的的時間。
剛才出來開炮的,多是出身長江以南各府的官員。此刻家鄉正在遭到戰火躁,心急是正常的。
不過急看用彈劾手段,給前線的總督施加壓力,那就不對了。
要不是他一眼看透了問題的本質,真信了這幫人的鬼話,把江南總督給換了,那就真要壞事啦!
頻繁換帥,乃是兵家大忌。
白蓮教叛亂發展到了現在,永寧帝已經不奢望,能夠立即將他們鎮壓下去。
穩紮穩打,能夠在未來一兩年裡,收拾完這個爛攤子就不錯了。
若是倉促出兵,再吃一個大敗仗,應天府肯定要完蛋。
「陛下,江南總督的問題,可以暫時擱置。
不過升遷廣西都指揮使李牧擔任兩廣提督,這不符合祖制,還請收回成命!」
督察御史杜良才緊接著開炮道。
看得出來,都察院想搞一波大的。
前面彈劾江南總督,只是一個幌子,任誰都知道朝廷不可能這麼快更換總督。
真正的目標,還是人事任命。
以文御武的傳統,不允許被打破。哪怕舞陽侯南下擔任總督,也是以文官身份過去的。
雖然舞陽侯不是一路科舉考出來,但架不住人家有好外甥,先帝直接賜予了屢試不第的舅舅進士出身。
水是水了點兒,終歸也是進士出身,看在皇帝的面子上,勉強可以算做文官的一份子。
李牧就不一樣了,根正苗紅的勛貴子弟,身上半點兒功名都沒有,出仕就是武將。
看在軍功份兒上,李牧一路做到都指揮使的高位,大家都沒有攔著,可是擔任提督不行。
通常在戰爭時期,巡撫的官階後面,通常都會加上提督銜,代表著管轄一省軍務的大權。
一旦讓李牧擔任兩廣提督,那麼在地方上,他就只需要向兩廣負責。
平級巡撫對他的節制權,相當於直接歸零。
不用想都知道,兩廣境內的那些武將,後面會聽誰的指揮。
幾乎可以宣布,廣東巡撫和廣西巡撫喪失省內的軍事大權。
這個先例一開,相當於在文官對武將的長期壓制上,開出了一道口子。
既然今天李牧能夠拿到,那麼明天別的武將,也有機會拿到。多了這個念想,大家就會去努力爭取。
「杜大人說的不錯,李指揮使長期在廣西任職,不適合直接升遷為兩廣提督。
臣提議,晉升李指揮使為江南提督,輔佐江南總督主持平叛工作!」
大理寺卿丁銘宇緊跟看上前一步說道。
前一句大家聽著還正常,後一句直接在朝堂上炸開了鍋,
大家說好的一起反對李牧晉升兩廣提督,你丫的真就只反對他擔任兩廣提督,轉頭就提名人家擔任江南提督。
背刺的遠不止一個,丁銘宇的話音落地,李牧緊接著又獲得了四川提督、湖廣提督、閩浙提督的提名。
全是戶籍地官員的提名,以文御武固然重要,但叛軍的威脅更具有切膚之痛。
距離武將做大,還有很長的距離。可白蓮教叛軍的威脅,已經近在尺武將做大後,影響的是他們手中權力,叛軍做大之後,可是直接要他們的命。
雖然自己在京師很安全,可大虞朝是宗族社會。朝堂上的每一名官員後面,都有一大幫親族。
拋開親情不談,他們在官場上撈的錢,也大都運回了老家存放。
叛軍到了地方上一禍禍,大半輩子的積累,可就直接沒了。
想想自家需要承擔的損失,大家突然覺得晉升李牧擔任提督的影響,其實也沒那麼可怕。
剛開始文官集團一起發力,著實把永寧帝嚇了一跳。緊接著文官內部陷入大亂鬥,又讓他看了一齣好戲。
正是文官們的激烈爭搶,一下子讓永寧帝認識到,李牧在平叛戰爭中的重要性。
細數之前官軍取得大勝,貌似都是在李牧指揮下完成的,妥妥的將帥之才。
想通了這一切之後,永寧帝直接打定了主意,不再變更人事任命。
皇帝也是要面子的,豈能因為臣子們的一些想法,就朝令夕改。
至於圍剿叛軍,舞陽侯前面就乾的很不錯。估摸著要不了多久,浙江也會穩定下來。
穩定了東南四省,再出兵收復湖廣、江西等地,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就連具體的作戰時間表,舞陽侯都給做了出來。只要四川和江南方面能夠頂住,白蓮教叛亂很快就會得以平息。
朝堂上的爭鬥,李牧完全感受不到,此刻他正忙著和夫人敘舊。
不容易啊!
新婚之後不久,他就領兵出徵到現在。換後世的話,分別這麼長時間,
帽子不知道變成了什麼顏色。
封建王朝有諸多糟粕,唯獨在這方面做的不錯。
敢亂來的,直接上豬籠。
世家大族更是規矩森嚴,隨時都有丫鬟婆子跟著,單獨見外男的機會都沒有。
前世的時候,李牧不能理解為啥有這麼多規矩。身處其中,他才明白避嫌的重要性。
聯姻不光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同樣代表著兩姓之好。一旦出現問題,勢必影響兩家的政治聯盟。
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誰都承受不住這種損失。最佳選擇就是靠規矩制度約束,從源頭上杜絕風險。
倘若規矩無法維繫,那就意味著家族走向了衰落,距離覆滅之日不遠了「夫君,你真不準備回揚州了?」
見李牧對揚州府開出的條件無動於衷,景雅晴關心的問道。
相較於京師公府的規矩森嚴,在揚州那段日子,才是她最快樂的。
自己當家做主,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女工也不用學。夫人圈子裡的應酬,也是別人捧著她。
「回不去了!」
「江南的局勢混亂,其實不算什麼難事。真想要平定叛亂,其實費不了多少力氣。
關鍵是朝堂上爭鬥不休,江南距離權力中心太近,為夫又太過年輕,
且先在兩廣沉澱一二十年,到時候再去南直隸,或者是京師任職也不遲。」
李牧略顯傷感的說道。
事實上,對白蓮教禍亂江南,勛貴集團根本就不上心,更多的是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
看京營在平叛戰爭的表現就知道,典型的出工不出力。南下這麼長時間,都沒有一份能拿出手的戰績。
前面他迅速出手幹掉偽帝,那是為了穩定人心。既然大局穩住了,自然到了該看熱鬧的時候。
被文官集團打壓了上百年,勛貴們也積贊了一肚子的怒氣。
以往的時候,拿這些文人世家沒辦法。現在叛軍幫大家動手復仇,勛貴們高興還來不及。
不光是勛貴集團,九邊將門也抱著同樣的態度。在圍剿叛軍的問題上,
大家並不是那麼積極。
同樣持有觀望態度的,還有北方各省的士紳。江南官僚集團把持朝政,
他們心中同樣有怨氣。
本來還有南北榜的,可惜隨著江南官僚集團的做大,漸漸也出現了漏洞。
在京任職官員的子弟,同樣可以參與北榜的考試。一下子就塞了一大幫競爭者,擠占了北方士子的名額。
有怨氣沒用,科舉考試上面,著實幹不過這些傢伙。
現在機會來了,大家的目標一樣,都是希望借叛軍之手,削弱江南士紳集團。
從廣西一路到南京,看似是叛軍一路打過去的,其實也是被官軍一路趕過去的。
儘管各方沒有進行串聯,但在行動上,那是驚人的一致,都在背後推波助瀾。
叛軍搶劫上癮,完全是拿著族譜搞清洗。除了少數跑得快的僥倖逃過一劫,剩下的要麼投降,要麼享受宗族消消樂。
從成果上來看,兩廣、湖廣、江西的世家大族,現在已經陸續遭到了重創。
浙江和南直隸的世家大族,正處於危險邊緣。
聰明人都開始跑了,只不過世家大族的產業太多,根本沒法進行轉移。
就算是跑路,也只是送嫡系子弟離開。更多的人還留在原地,期待著官軍能夠擊敗叛軍。
並非他們沒有魄力,主要世家大族人太多了。光能上族譜的都有幾百、
上千人,真要是進行遷徙,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
光戶籍就是一個大麻煩,地方官還想這些大族為守城出力,可不會輕易放他們離開。
一旦有大族跑路,境內的人心就散了,百姓也會跟著跑,守住城池最後的希望就沒了。
丟城失地,地方官是要掉腦袋的。涉及到了自己的小命,誰的面子都不好使。
就算能搞定官府,喪失了族中的產業,想要養活大幾千人,乃至上萬人,也是非常困難的。
人離鄉賤。
在老家的時候,他們是地方一霸,不光擁有大量的土地,還壟斷著多個行業。
一旦換了地方,那就是別人的主場。想要虎口奪食,幾乎不可能。
大概率會在遷徙路上,就被山賊土匪光顧,
類似的套路,他們自己也玩過,實在是太熟悉了。
理論上來說,在這種背景下,他們應該出錢出力,組織民團抵禦叛軍入侵的。
可惜這幫傢伙,大都抱有僥倖之心。願意出錢聚兵,抵禦叛軍的僅僅只是少數。
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這些傾盡家財的都是傻子。
不用出錢糧,沒準官軍也能擋住叛軍。出了錢糧的,可就全部打了水漂。
萬一官軍沒擋住叛軍,他們的結局還會更慘。
叛軍可是放了話,凡是拿出錢糧支持官軍的,全部都要株連九族,並且還兌現了承諾。
反倒是不出錢糧支持官車,還有一線生機。
大多數士紳,都在賭那一線生機。
正是看到了這些人的嘴臉,李牧才確定江南士紳爛透了,果斷選擇放棄揚州。
大家都這麼能玩,那就乾脆玩一把大的。
就像自家叔父在信中說的:他們現在的所有行為,都是在為大虞刮骨療毒。
叛軍造成的破壞,只是暫時性的。這是療毒過程中的陣痛,屬於必須付出的代價。
站在李牧的角度來看,倘若計劃順利成功,大虞朝又能續命百年。
相當於在帝國內部,完成了一次區域性的改朝換代。民間債務大量被動清零,社會矛盾大幅度減少。
戰後那些被士紳藏匿的土地、礦產,都會再次浮出水面,朝廷只要熬過了最近幾年,財政收入就會大幅度增長。
「哦!」
景雅晴略微失落的說道。
李牧的表態,幾乎決定了江南地區接下來的命運揚州地區有她的朋友,傾巢之下無完卵,這些人未來的命運大概率不會太好。
涉及到了多方面因素,知道事情不是明面上這麼簡單,她果斷放棄了勸說的想法。
「廣西其實沒有傳說中那麼糟糕,經過這麼多年的開發,早就不是曾經的蠻荒之地。
經濟雖然不及京師,但該有的東西,這邊幾乎都能夠買到。
一些稀缺物品,也可以從廣州進行採購。因為沿海的緣故,這邊海外貿易發達,有許多西洋玩意兒。
放眼整個大虞,廣州的繁華,也是能排上號的。
相較於京師,這邊的氣候更加舒適。尤其是到了冬天的時候,感受會更加明顯。」
見自家夫人興致不高,李牧當即轉移了話題,
從繁華的揚州,到百廢待興的廣西,兩地差距太過懸殊,有心理落差是必然的。
中A物民物—業集#代業司
太和殿。
「臣彈劾,江南總督——
「臣彈劾——」
大清早剛上朝,永寧帝的耳邊就響起了連綿不絕的彈劾聲,其中大部分火力都是沖看江南總督去的。
原因非常簡單,裴雲軒磨磨蹭蹭的抵達揚州之後,就窩在那裡不動了。
並沒有和大家預想中那樣,立即組織大軍去救援南京。
朝廷派出的幾支援軍,全部都停留在了江北,沒有渡江南下參戰。
武將按兵不動可以理解,總督大人既然到任了,肯定要聽命行事。
沒有上面的軍令,大家是不會主動找事的。不然就算打贏了,錢糧也沒著落。
「夠了!」
「裴愛卿才剛剛到任,對江南的局勢不熟悉,需要時間了解一下情況,
也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要多點兒耐心,不要一驚一乍的,免得影響到了前線統帥做出決策永寧帝出言開脫道。
對御史言官,現在他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如果不是為了維繫虛心納諫的人設,他早就學習先帝,把這些礙眼的傢伙給收拾了。
今天彈劾這個,明天彈劾那個,仿佛滿朝文武中,除了他們自己之外,
就沒有合格的官員。
據護送的錦衣衛傳回的訊息,裴雲軒一路上可是非常體恤下屬的。到了揚州之後,也在積極協調各方關係。
軍事上差了點兒,這不是人才剛到任,總得給人家籌備大戰的的時間。
剛才出來開炮的,多是出身長江以南各府的官員。此刻家鄉正在遭到戰火躁,心急是正常的。
不過急看用彈劾手段,給前線的總督施加壓力,那就不對了。
要不是他一眼看透了問題的本質,真信了這幫人的鬼話,把江南總督給換了,那就真要壞事啦!
頻繁換帥,乃是兵家大忌。
白蓮教叛亂發展到了現在,永寧帝已經不奢望,能夠立即將他們鎮壓下去。
穩紮穩打,能夠在未來一兩年裡,收拾完這個爛攤子就不錯了。
若是倉促出兵,再吃一個大敗仗,應天府肯定要完蛋。
「陛下,江南總督的問題,可以暫時擱置。
不過升遷廣西都指揮使李牧擔任兩廣提督,這不符合祖制,還請收回成命!」
督察御史杜良才緊接著開炮道。
看得出來,都察院想搞一波大的。
前面彈劾江南總督,只是一個幌子,任誰都知道朝廷不可能這麼快更換總督。
真正的目標,還是人事任命。
以文御武的傳統,不允許被打破。哪怕舞陽侯南下擔任總督,也是以文官身份過去的。
雖然舞陽侯不是一路科舉考出來,但架不住人家有好外甥,先帝直接賜予了屢試不第的舅舅進士出身。
水是水了點兒,終歸也是進士出身,看在皇帝的面子上,勉強可以算做文官的一份子。
李牧就不一樣了,根正苗紅的勛貴子弟,身上半點兒功名都沒有,出仕就是武將。
看在軍功份兒上,李牧一路做到都指揮使的高位,大家都沒有攔著,可是擔任提督不行。
通常在戰爭時期,巡撫的官階後面,通常都會加上提督銜,代表著管轄一省軍務的大權。
一旦讓李牧擔任兩廣提督,那麼在地方上,他就只需要向兩廣負責。
平級巡撫對他的節制權,相當於直接歸零。
不用想都知道,兩廣境內的那些武將,後面會聽誰的指揮。
幾乎可以宣布,廣東巡撫和廣西巡撫喪失省內的軍事大權。
這個先例一開,相當於在文官對武將的長期壓制上,開出了一道口子。
既然今天李牧能夠拿到,那麼明天別的武將,也有機會拿到。多了這個念想,大家就會去努力爭取。
「杜大人說的不錯,李指揮使長期在廣西任職,不適合直接升遷為兩廣提督。
臣提議,晉升李指揮使為江南提督,輔佐江南總督主持平叛工作!」
大理寺卿丁銘宇緊跟看上前一步說道。
前一句大家聽著還正常,後一句直接在朝堂上炸開了鍋,
大家說好的一起反對李牧晉升兩廣提督,你丫的真就只反對他擔任兩廣提督,轉頭就提名人家擔任江南提督。
背刺的遠不止一個,丁銘宇的話音落地,李牧緊接著又獲得了四川提督、湖廣提督、閩浙提督的提名。
全是戶籍地官員的提名,以文御武固然重要,但叛軍的威脅更具有切膚之痛。
距離武將做大,還有很長的距離。可白蓮教叛軍的威脅,已經近在尺武將做大後,影響的是他們手中權力,叛軍做大之後,可是直接要他們的命。
雖然自己在京師很安全,可大虞朝是宗族社會。朝堂上的每一名官員後面,都有一大幫親族。
拋開親情不談,他們在官場上撈的錢,也大都運回了老家存放。
叛軍到了地方上一禍禍,大半輩子的積累,可就直接沒了。
想想自家需要承擔的損失,大家突然覺得晉升李牧擔任提督的影響,其實也沒那麼可怕。
剛開始文官集團一起發力,著實把永寧帝嚇了一跳。緊接著文官內部陷入大亂鬥,又讓他看了一齣好戲。
正是文官們的激烈爭搶,一下子讓永寧帝認識到,李牧在平叛戰爭中的重要性。
細數之前官軍取得大勝,貌似都是在李牧指揮下完成的,妥妥的將帥之才。
想通了這一切之後,永寧帝直接打定了主意,不再變更人事任命。
皇帝也是要面子的,豈能因為臣子們的一些想法,就朝令夕改。
至於圍剿叛軍,舞陽侯前面就乾的很不錯。估摸著要不了多久,浙江也會穩定下來。
穩定了東南四省,再出兵收復湖廣、江西等地,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就連具體的作戰時間表,舞陽侯都給做了出來。只要四川和江南方面能夠頂住,白蓮教叛亂很快就會得以平息。
朝堂上的爭鬥,李牧完全感受不到,此刻他正忙著和夫人敘舊。
不容易啊!
新婚之後不久,他就領兵出徵到現在。換後世的話,分別這麼長時間,
帽子不知道變成了什麼顏色。
封建王朝有諸多糟粕,唯獨在這方面做的不錯。
敢亂來的,直接上豬籠。
世家大族更是規矩森嚴,隨時都有丫鬟婆子跟著,單獨見外男的機會都沒有。
前世的時候,李牧不能理解為啥有這麼多規矩。身處其中,他才明白避嫌的重要性。
聯姻不光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同樣代表著兩姓之好。一旦出現問題,勢必影響兩家的政治聯盟。
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誰都承受不住這種損失。最佳選擇就是靠規矩制度約束,從源頭上杜絕風險。
倘若規矩無法維繫,那就意味著家族走向了衰落,距離覆滅之日不遠了「夫君,你真不準備回揚州了?」
見李牧對揚州府開出的條件無動於衷,景雅晴關心的問道。
相較於京師公府的規矩森嚴,在揚州那段日子,才是她最快樂的。
自己當家做主,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女工也不用學。夫人圈子裡的應酬,也是別人捧著她。
「回不去了!」
「江南的局勢混亂,其實不算什麼難事。真想要平定叛亂,其實費不了多少力氣。
關鍵是朝堂上爭鬥不休,江南距離權力中心太近,為夫又太過年輕,
且先在兩廣沉澱一二十年,到時候再去南直隸,或者是京師任職也不遲。」
李牧略顯傷感的說道。
事實上,對白蓮教禍亂江南,勛貴集團根本就不上心,更多的是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
看京營在平叛戰爭的表現就知道,典型的出工不出力。南下這麼長時間,都沒有一份能拿出手的戰績。
前面他迅速出手幹掉偽帝,那是為了穩定人心。既然大局穩住了,自然到了該看熱鬧的時候。
被文官集團打壓了上百年,勛貴們也積贊了一肚子的怒氣。
以往的時候,拿這些文人世家沒辦法。現在叛軍幫大家動手復仇,勛貴們高興還來不及。
不光是勛貴集團,九邊將門也抱著同樣的態度。在圍剿叛軍的問題上,
大家並不是那麼積極。
同樣持有觀望態度的,還有北方各省的士紳。江南官僚集團把持朝政,
他們心中同樣有怨氣。
本來還有南北榜的,可惜隨著江南官僚集團的做大,漸漸也出現了漏洞。
在京任職官員的子弟,同樣可以參與北榜的考試。一下子就塞了一大幫競爭者,擠占了北方士子的名額。
有怨氣沒用,科舉考試上面,著實幹不過這些傢伙。
現在機會來了,大家的目標一樣,都是希望借叛軍之手,削弱江南士紳集團。
從廣西一路到南京,看似是叛軍一路打過去的,其實也是被官軍一路趕過去的。
儘管各方沒有進行串聯,但在行動上,那是驚人的一致,都在背後推波助瀾。
叛軍搶劫上癮,完全是拿著族譜搞清洗。除了少數跑得快的僥倖逃過一劫,剩下的要麼投降,要麼享受宗族消消樂。
從成果上來看,兩廣、湖廣、江西的世家大族,現在已經陸續遭到了重創。
浙江和南直隸的世家大族,正處於危險邊緣。
聰明人都開始跑了,只不過世家大族的產業太多,根本沒法進行轉移。
就算是跑路,也只是送嫡系子弟離開。更多的人還留在原地,期待著官軍能夠擊敗叛軍。
並非他們沒有魄力,主要世家大族人太多了。光能上族譜的都有幾百、
上千人,真要是進行遷徙,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
光戶籍就是一個大麻煩,地方官還想這些大族為守城出力,可不會輕易放他們離開。
一旦有大族跑路,境內的人心就散了,百姓也會跟著跑,守住城池最後的希望就沒了。
丟城失地,地方官是要掉腦袋的。涉及到了自己的小命,誰的面子都不好使。
就算能搞定官府,喪失了族中的產業,想要養活大幾千人,乃至上萬人,也是非常困難的。
人離鄉賤。
在老家的時候,他們是地方一霸,不光擁有大量的土地,還壟斷著多個行業。
一旦換了地方,那就是別人的主場。想要虎口奪食,幾乎不可能。
大概率會在遷徙路上,就被山賊土匪光顧,
類似的套路,他們自己也玩過,實在是太熟悉了。
理論上來說,在這種背景下,他們應該出錢出力,組織民團抵禦叛軍入侵的。
可惜這幫傢伙,大都抱有僥倖之心。願意出錢聚兵,抵禦叛軍的僅僅只是少數。
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這些傾盡家財的都是傻子。
不用出錢糧,沒準官軍也能擋住叛軍。出了錢糧的,可就全部打了水漂。
萬一官軍沒擋住叛軍,他們的結局還會更慘。
叛軍可是放了話,凡是拿出錢糧支持官軍的,全部都要株連九族,並且還兌現了承諾。
反倒是不出錢糧支持官車,還有一線生機。
大多數士紳,都在賭那一線生機。
正是看到了這些人的嘴臉,李牧才確定江南士紳爛透了,果斷選擇放棄揚州。
大家都這麼能玩,那就乾脆玩一把大的。
就像自家叔父在信中說的:他們現在的所有行為,都是在為大虞刮骨療毒。
叛軍造成的破壞,只是暫時性的。這是療毒過程中的陣痛,屬於必須付出的代價。
站在李牧的角度來看,倘若計劃順利成功,大虞朝又能續命百年。
相當於在帝國內部,完成了一次區域性的改朝換代。民間債務大量被動清零,社會矛盾大幅度減少。
戰後那些被士紳藏匿的土地、礦產,都會再次浮出水面,朝廷只要熬過了最近幾年,財政收入就會大幅度增長。
「哦!」
景雅晴略微失落的說道。
李牧的表態,幾乎決定了江南地區接下來的命運揚州地區有她的朋友,傾巢之下無完卵,這些人未來的命運大概率不會太好。
涉及到了多方面因素,知道事情不是明面上這麼簡單,她果斷放棄了勸說的想法。
「廣西其實沒有傳說中那麼糟糕,經過這麼多年的開發,早就不是曾經的蠻荒之地。
經濟雖然不及京師,但該有的東西,這邊幾乎都能夠買到。
一些稀缺物品,也可以從廣州進行採購。因為沿海的緣故,這邊海外貿易發達,有許多西洋玩意兒。
放眼整個大虞,廣州的繁華,也是能排上號的。
相較於京師,這邊的氣候更加舒適。尤其是到了冬天的時候,感受會更加明顯。」
見自家夫人興致不高,李牧當即轉移了話題,
從繁華的揚州,到百廢待興的廣西,兩地差距太過懸殊,有心理落差是必然的。
中A物民物—業集#代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