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流言蜚語
第256章 流言蜚語
揚州城外。
「諸位如果是來送行的,我就代夫君心領了。
其他的事情,一律免談。
揚州營為何會離開,想來諸位心中應該有數。
非我們不近人情,實在是有些人太過貪婪,什麼都敢伸手。
不能共富貴,也別奢望共患難,這是古今通用的準則。」
景雅晴的話,讓一眾揚州府的官員很是尷尬。
前面那些小動作,都是他們默許的。
沒有地方官方配合,哪怕是世家大族,也不敢輕易出手。
試探失敗了,可人也得罪了。
現在遇到了麻煩,再想上門求救,事情就沒那麼簡單。
「夫人,為了揚州的數十萬黎民百姓,還……」
「這些事情是你們這些父母官的責任,我只是一個小女子,沒能力摻和。
好了,時間不早了,還請讓開道路。」
古有文的話剛說到一半,就被景雅晴打斷。
強硬的表態,讓一眾揚州官員忍不住想起那句「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
心裡非常不爽,面上卻必須陪著笑臉。
國公府的出身,甭管在哪個時代,都在帝國權貴的頂層。
嫁的又是李牧這種實權將領,完全具備不鳥他們的資本。
「夫人,還請轉告李大人,只要能保住揚州府,條件好商量!」
古有文狠了狠心說道。
條件任由對方開,無疑是放棄了主導權。
沒有辦法,大庭廣眾之下,攔著女子的車架太不像話。
自始至終,景雅晴都在馬車裡面沒有露臉,為的就是避嫌。
「知府大人,就這麼放他們走了,揚州該怎麼辦啊?」
目送車隊離開後,馬同知臉色陰沉的問道。
家眷都離開了,意味著最大的羈絆沒了。
帶不走的土地、礦山,叛軍就算來了,也一樣帶不走。
朝廷平定了叛亂,一樣可以拿回來。
作為平叛大軍的主力,沒準能夠拿的更多。
「不放他們離開怎麼辦,剛才那位的身份,難道你敢扣人不成?
萬一傳出什麼流言蜚語,你覺得我們幾個,能兜得住麼?」
古有文沒好氣的說道。
一旦傳出什麼流言蜚語,他們就死定了。
再怎麼文貴武賤,也不等於他們這些中層官員,就能挑釁帝國的頂層勛貴。
丟官去職是小,最怕對方不講規則,直接來一個狠的。
現在叛軍那麼多,突然有一支出現在他們的老家,搞一次滅門行動,也不是沒有可能。
類似的案例,在歷史上是有先例的。
像李牧那種血氣方剛的年紀,干出點兒極端的事情,誰都不會覺得意外。
前面僅僅只是試探性的向揚州營伸手,可就死了上百人。
那種血腥的場面,根本不是文官們能預料到的。
事後風波迅速平息下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家被嚇著了。
以往的利益紛爭,都是各種明爭暗鬥,哪有一上來就殺殺殺的。
遇上這種不熟悉的爭鬥模式,除了上奏摺彈劾外,他們沒有更好的辦法。
偏偏現在是戰爭時期,一般的彈劾奏章,朝廷根本不會當成一回事。
死的人都是專門干髒活的,要麼是地痞流氓,要麼是隱匿身份的打手。
死了一群上不了台面的傢伙,根本沒法拿到朝堂上說。
以往的時候都沒辦法,現在有求於人,那就更沒底氣了。
歸根結底,他們都是有家有業的,做事的時候需要為家小宗族考慮。
……
廣西大營。
看著報上來的名單,李牧眉頭微微一皺。
對浙江感興趣的將領,比預想中更多一些。
麾下的十大衛所將領中,有七人報了名,報名的指揮同知、指揮僉事,更是高達十五人
浙江省一共才十一個府,哪裡能夠容納這麼多副將、參將。
就算地方再怎麼富裕,也不能這麼窮兵黷武。
按照李牧的估計,浙江省頂多安置三名副將、八名參將。
經濟發達、重要性更高的下三府,杭州府、嘉興府、湖州府各自安置一名副將,另外八府分別設立一名參將。
一旦編練完成,浙江原有的地方軍隊勢力,幾乎可以說被擠死。
資源有限,養不起那麼多兵。
短暫的糾結過後,李牧爽快的在名單上簽了字。
怎麼安置這些將領,那是舞陽侯的事情。
浙江一個省安置不下來,還可以往其他省份塞人。
現在的舞陽侯,可是兼任兩大總督,下轄四個行省。
除了浙江缺乏優秀將領外,福建和廣東一樣缺乏優秀將領。
最關鍵的是這樣的拆分,正是皇帝和百官們最喜歡看到的畫面。
明面上戰後的李牧,麾下還有三萬多名精銳戰兵。
這樣的軍事實力,放眼整個大虞朝,也就遼鎮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二十多名骨幹將領離開,帶走了一萬多精銳,新生的「桂系」就被拆散了。
得到了這些兵力補充,原本軍事力量匱乏的浙江、廣東等地,壓力也就沒那麼大。
剩下的一萬多名戰兵,在皇帝眼中,就沒那麼扎眼。
如果兵力補充完整之後,軍事實力依舊強大,那就再往外調便是。
在外界看來,沒有朝廷的資源持續投入,廣西那地界養活一萬多戰兵都難。
既然不構成威脅,那麼的李牧位置,也可以往上面挪一挪。
本質上,這就是一場無聲的政治交易。
只不過李牧夠聰明,沒等皇帝惦記上自己,就提前拆分隊伍。
當然,明面上這份功勞,還是舞陽侯的。
計劃是他提出來的,李牧只是配合執行,沒鬧出么蛾子,屬於安分守己類武將。
「大人,一下子放這麼多人離開,勢必會影響大軍的戰鬥力。
巡撫衙門那邊,怕是不好交代啊!」
蘭林傑委婉的勸說道。
武將調動正常,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朝廷每隔上幾年都會進行一次人事調整。
不過大部分調整,都是針對募兵,而且玩的還是微調。
大規模人事調整,只存在於開國前面幾十年。
後續考慮到成本問題,這種調動的頻率,就越來越低了。
訓練一名合格的士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
在很多人眼中,精兵就是錢糧。
為了不虧本,大家就算有錢,也會拿去養家丁。
有餘力培養士卒的,只有九邊重鎮。
事實上,那邊也是家丁為主,只因為戰爭需要不得不培養一批能打的士兵出來。
廣西兵也是在同樣條件下誕生的。
前期戰爭的勝利,讓徐閣老看到了在廣西打開局面的機會,在錢糧上進行了傾斜。
加上李牧的謀劃,以及勛貴集團的助力,才訓練出了一支戰鬥力不錯的部隊。
拉到戰場上打過幾仗後,逐漸蛻變為了精銳。
儘管這個「精兵」,這是相對於同僚而言的,依舊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按目前的物價成本計算,想要訓練出一萬精兵,最少需要投入兩百萬兩。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實際操作中,可能花的更多。
畢竟,精兵要上戰場廝殺,在戰鬥過程中肯定有折損。
這個過程,損耗是不可能控的。
運氣的話,沒準打幾仗下來,傷亡也就百分二三十。
運氣不好的話,沒準直接葬送在了戰場上。
以現在的醫療條件,傷員就算恢復過來,大概率也只能退役。
「沒有關係,名單送過去之後,陛下會下聖旨。
巡撫衙門有意見,就讓他們和朝廷去說吧!
現在江南戰事緊張,如果不出意料的話,朝廷還會把揚州營調回去。
現在這麼一折騰,原來的揚州營,就剩下了一個空殼。
想要人的話,就讓揚州知府衙門去和眾將搶人吧!」
李牧笑著說道。
他是廣西都指揮使,長期指揮著揚州營,這像什麼話。
以往是戰爭時期,沒人會挑毛病。
現在大軍進入休整期,各種麻煩都接踵而至。
為了不給別人做嫁衣,李牧自然是提前布局,逐步把自己的親信從揚州營調了出去。
留在揚州營掛職的,都是這些勛貴子弟,以及他們的家丁嫡系。
現在這些人離開,揚州營就徹底成了空殼。
不光揚州營是空殼,就連揚州水師,也是一個空殼。
就連當年借的船,都在圍剿叛軍的戰鬥中,直接報了戰損。
當然,相比陸軍水師的存在感更低,估摸著一時半會兒大家都想不到揚州還有一支水師。
「大人,現在外界的流言,對我們非常不利。
大家都在說,我們拿了白蓮聖國的劫掠的財富。
有說幾千萬兩的,也有說上億兩白銀的,還有說黃金千萬兩、白銀上億兩。
私底下都有人向學生打聽了,怕是盯上我們的人不少。
現在這種時候,手中有兵比什麼都重要!」
蘭林傑一臉忐忑的說道。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沒有足夠的實力保障,擁有巨額的財富,就是一場災難。
更關鍵的是大戰結束後,李牧沒有進行任何打點運作,就像沒事人一樣。
外界的流言蜚語一出,想要分一杯羹的官員,也跟著推波助瀾。
不過廣西地界上的官員,腰杆子不夠硬,哪怕心裡惦記上了,也沒人敢上門討要。
若是消息傳到京師,那就麻煩大了。
畢竟,他們這些親身參與者知道,外界的流言並不是空穴來風。
李牧手中拿到的沒那麼多,可加上軍中各層將領和士卒們的收穫,折價後是真的有幾千萬、乃至上億。
在這種背景下,規避風險的最佳選擇,就是擁兵自重。
數萬大軍放在那裡,就算朝廷知道是真的,也只能假裝看不見。
「蘭先生,這些話可不能亂說,我們什麼時候有巨額繳獲的。
軍中的一眾將領可以作證,圍剿偽帝一戰,我們一無所獲。
隔壁的貴州軍隊也參戰了,總不能戰利品我們全拿了,他們都在旁邊干看著吧!
現在外面的流言蜚語,全是叛軍放出來的,需要大家理性看待。
外人若是打聽,就讓他們算一算,上百萬叛軍每天的消耗支出。
儘量把大家的視線,往走私商人身上引,讓外界知道叛軍劫掠的財富都用來養了兵。
暗地裡讓人放出消息,就說叛軍劫掠的財富,只是士紳們明面上的財產。
更多的銀子,都被埋藏在地窖里。
安排人扮作尋寶隊,在世家大族的舊宅去找找看,是否有意外收穫。
沒有就刻意安排幾起,故意讓人看到。」
聽了李牧的回答,蘭林傑微微一愣。
叛軍的謠言,完全就是一個陽謀。
無論怎麼解釋,外界都會有人懷疑。
哪怕交出繳獲,還是會有人懷疑。
咬死不認也不行,全軍那麼多人,不可能所有人都保密。
要是有幾個喜歡吹牛逼的,流言就坐實了。
在這種背景下,不想倒霉的話,做好武力對抗的準備就非常有必要了。
只要做出一個姿態來,朝廷就沒人敢動。
萬萬沒有想到,李牧的應對方式,居然是拉人墊背。
貴州的官軍參了戰不假,可他們只加入了後半場。
車隊前面就截留住了,後面只剩下一群頑固的叛軍。
在整場戰役中,貴州官軍不是在挨揍,就是在挨揍的路上。
軍功都跟著蹭上的,哪裡有什麼戰利品啊!
反正都沒有收穫,就算被拉墊背,也不怕朝廷派人追查。
各地的走私商人,就要悲劇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找他們打秋風的官員,數量必然會大增。
尤其是軍費緊缺的背景下,搞不好會被直接抄家。
雖然他們有關係後台,但利潤大到一定程度後,再大的後台都擋不住人心的貪婪。
最起碼相較於李牧這種手握重兵的實權將領,他們都是妥妥的軟柿子。
一眾無人居住的士紳宅院,接下來一段時間,也會變得熱鬧起來。
如果他們倖存下來的子弟,不趕緊回去看家,就要被人掘地三尺了。
尋寶之風一起,搞不好他們的祖墳,也要跟著遭殃。
畢竟,這些人的宅院之中,只是可能存在地窖藏銀,但祖墳中肯定有陪葬品。
「大人高見,學生這就去安排!」
蘭林傑滿臉欣喜的說道。
其他人是否倒霉,同他沒有關係。
只要讓朝廷認為,他們的收穫沒有流言中那麼大,事情也就過去了。
(本章完)
揚州城外。
「諸位如果是來送行的,我就代夫君心領了。
其他的事情,一律免談。
揚州營為何會離開,想來諸位心中應該有數。
非我們不近人情,實在是有些人太過貪婪,什麼都敢伸手。
不能共富貴,也別奢望共患難,這是古今通用的準則。」
景雅晴的話,讓一眾揚州府的官員很是尷尬。
前面那些小動作,都是他們默許的。
沒有地方官方配合,哪怕是世家大族,也不敢輕易出手。
試探失敗了,可人也得罪了。
現在遇到了麻煩,再想上門求救,事情就沒那麼簡單。
「夫人,為了揚州的數十萬黎民百姓,還……」
「這些事情是你們這些父母官的責任,我只是一個小女子,沒能力摻和。
好了,時間不早了,還請讓開道路。」
古有文的話剛說到一半,就被景雅晴打斷。
強硬的表態,讓一眾揚州官員忍不住想起那句「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
心裡非常不爽,面上卻必須陪著笑臉。
國公府的出身,甭管在哪個時代,都在帝國權貴的頂層。
嫁的又是李牧這種實權將領,完全具備不鳥他們的資本。
「夫人,還請轉告李大人,只要能保住揚州府,條件好商量!」
古有文狠了狠心說道。
條件任由對方開,無疑是放棄了主導權。
沒有辦法,大庭廣眾之下,攔著女子的車架太不像話。
自始至終,景雅晴都在馬車裡面沒有露臉,為的就是避嫌。
「知府大人,就這麼放他們走了,揚州該怎麼辦啊?」
目送車隊離開後,馬同知臉色陰沉的問道。
家眷都離開了,意味著最大的羈絆沒了。
帶不走的土地、礦山,叛軍就算來了,也一樣帶不走。
朝廷平定了叛亂,一樣可以拿回來。
作為平叛大軍的主力,沒準能夠拿的更多。
「不放他們離開怎麼辦,剛才那位的身份,難道你敢扣人不成?
萬一傳出什麼流言蜚語,你覺得我們幾個,能兜得住麼?」
古有文沒好氣的說道。
一旦傳出什麼流言蜚語,他們就死定了。
再怎麼文貴武賤,也不等於他們這些中層官員,就能挑釁帝國的頂層勛貴。
丟官去職是小,最怕對方不講規則,直接來一個狠的。
現在叛軍那麼多,突然有一支出現在他們的老家,搞一次滅門行動,也不是沒有可能。
類似的案例,在歷史上是有先例的。
像李牧那種血氣方剛的年紀,干出點兒極端的事情,誰都不會覺得意外。
前面僅僅只是試探性的向揚州營伸手,可就死了上百人。
那種血腥的場面,根本不是文官們能預料到的。
事後風波迅速平息下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家被嚇著了。
以往的利益紛爭,都是各種明爭暗鬥,哪有一上來就殺殺殺的。
遇上這種不熟悉的爭鬥模式,除了上奏摺彈劾外,他們沒有更好的辦法。
偏偏現在是戰爭時期,一般的彈劾奏章,朝廷根本不會當成一回事。
死的人都是專門干髒活的,要麼是地痞流氓,要麼是隱匿身份的打手。
死了一群上不了台面的傢伙,根本沒法拿到朝堂上說。
以往的時候都沒辦法,現在有求於人,那就更沒底氣了。
歸根結底,他們都是有家有業的,做事的時候需要為家小宗族考慮。
……
廣西大營。
看著報上來的名單,李牧眉頭微微一皺。
對浙江感興趣的將領,比預想中更多一些。
麾下的十大衛所將領中,有七人報了名,報名的指揮同知、指揮僉事,更是高達十五人
浙江省一共才十一個府,哪裡能夠容納這麼多副將、參將。
就算地方再怎麼富裕,也不能這麼窮兵黷武。
按照李牧的估計,浙江省頂多安置三名副將、八名參將。
經濟發達、重要性更高的下三府,杭州府、嘉興府、湖州府各自安置一名副將,另外八府分別設立一名參將。
一旦編練完成,浙江原有的地方軍隊勢力,幾乎可以說被擠死。
資源有限,養不起那麼多兵。
短暫的糾結過後,李牧爽快的在名單上簽了字。
怎麼安置這些將領,那是舞陽侯的事情。
浙江一個省安置不下來,還可以往其他省份塞人。
現在的舞陽侯,可是兼任兩大總督,下轄四個行省。
除了浙江缺乏優秀將領外,福建和廣東一樣缺乏優秀將領。
最關鍵的是這樣的拆分,正是皇帝和百官們最喜歡看到的畫面。
明面上戰後的李牧,麾下還有三萬多名精銳戰兵。
這樣的軍事實力,放眼整個大虞朝,也就遼鎮能夠與之相提並論。
二十多名骨幹將領離開,帶走了一萬多精銳,新生的「桂系」就被拆散了。
得到了這些兵力補充,原本軍事力量匱乏的浙江、廣東等地,壓力也就沒那麼大。
剩下的一萬多名戰兵,在皇帝眼中,就沒那麼扎眼。
如果兵力補充完整之後,軍事實力依舊強大,那就再往外調便是。
在外界看來,沒有朝廷的資源持續投入,廣西那地界養活一萬多戰兵都難。
既然不構成威脅,那麼的李牧位置,也可以往上面挪一挪。
本質上,這就是一場無聲的政治交易。
只不過李牧夠聰明,沒等皇帝惦記上自己,就提前拆分隊伍。
當然,明面上這份功勞,還是舞陽侯的。
計劃是他提出來的,李牧只是配合執行,沒鬧出么蛾子,屬於安分守己類武將。
「大人,一下子放這麼多人離開,勢必會影響大軍的戰鬥力。
巡撫衙門那邊,怕是不好交代啊!」
蘭林傑委婉的勸說道。
武將調動正常,為了加強對軍隊的控制,朝廷每隔上幾年都會進行一次人事調整。
不過大部分調整,都是針對募兵,而且玩的還是微調。
大規模人事調整,只存在於開國前面幾十年。
後續考慮到成本問題,這種調動的頻率,就越來越低了。
訓練一名合格的士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
在很多人眼中,精兵就是錢糧。
為了不虧本,大家就算有錢,也會拿去養家丁。
有餘力培養士卒的,只有九邊重鎮。
事實上,那邊也是家丁為主,只因為戰爭需要不得不培養一批能打的士兵出來。
廣西兵也是在同樣條件下誕生的。
前期戰爭的勝利,讓徐閣老看到了在廣西打開局面的機會,在錢糧上進行了傾斜。
加上李牧的謀劃,以及勛貴集團的助力,才訓練出了一支戰鬥力不錯的部隊。
拉到戰場上打過幾仗後,逐漸蛻變為了精銳。
儘管這個「精兵」,這是相對於同僚而言的,依舊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按目前的物價成本計算,想要訓練出一萬精兵,最少需要投入兩百萬兩。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實際操作中,可能花的更多。
畢竟,精兵要上戰場廝殺,在戰鬥過程中肯定有折損。
這個過程,損耗是不可能控的。
運氣的話,沒準打幾仗下來,傷亡也就百分二三十。
運氣不好的話,沒準直接葬送在了戰場上。
以現在的醫療條件,傷員就算恢復過來,大概率也只能退役。
「沒有關係,名單送過去之後,陛下會下聖旨。
巡撫衙門有意見,就讓他們和朝廷去說吧!
現在江南戰事緊張,如果不出意料的話,朝廷還會把揚州營調回去。
現在這麼一折騰,原來的揚州營,就剩下了一個空殼。
想要人的話,就讓揚州知府衙門去和眾將搶人吧!」
李牧笑著說道。
他是廣西都指揮使,長期指揮著揚州營,這像什麼話。
以往是戰爭時期,沒人會挑毛病。
現在大軍進入休整期,各種麻煩都接踵而至。
為了不給別人做嫁衣,李牧自然是提前布局,逐步把自己的親信從揚州營調了出去。
留在揚州營掛職的,都是這些勛貴子弟,以及他們的家丁嫡系。
現在這些人離開,揚州營就徹底成了空殼。
不光揚州營是空殼,就連揚州水師,也是一個空殼。
就連當年借的船,都在圍剿叛軍的戰鬥中,直接報了戰損。
當然,相比陸軍水師的存在感更低,估摸著一時半會兒大家都想不到揚州還有一支水師。
「大人,現在外界的流言,對我們非常不利。
大家都在說,我們拿了白蓮聖國的劫掠的財富。
有說幾千萬兩的,也有說上億兩白銀的,還有說黃金千萬兩、白銀上億兩。
私底下都有人向學生打聽了,怕是盯上我們的人不少。
現在這種時候,手中有兵比什麼都重要!」
蘭林傑一臉忐忑的說道。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沒有足夠的實力保障,擁有巨額的財富,就是一場災難。
更關鍵的是大戰結束後,李牧沒有進行任何打點運作,就像沒事人一樣。
外界的流言蜚語一出,想要分一杯羹的官員,也跟著推波助瀾。
不過廣西地界上的官員,腰杆子不夠硬,哪怕心裡惦記上了,也沒人敢上門討要。
若是消息傳到京師,那就麻煩大了。
畢竟,他們這些親身參與者知道,外界的流言並不是空穴來風。
李牧手中拿到的沒那麼多,可加上軍中各層將領和士卒們的收穫,折價後是真的有幾千萬、乃至上億。
在這種背景下,規避風險的最佳選擇,就是擁兵自重。
數萬大軍放在那裡,就算朝廷知道是真的,也只能假裝看不見。
「蘭先生,這些話可不能亂說,我們什麼時候有巨額繳獲的。
軍中的一眾將領可以作證,圍剿偽帝一戰,我們一無所獲。
隔壁的貴州軍隊也參戰了,總不能戰利品我們全拿了,他們都在旁邊干看著吧!
現在外面的流言蜚語,全是叛軍放出來的,需要大家理性看待。
外人若是打聽,就讓他們算一算,上百萬叛軍每天的消耗支出。
儘量把大家的視線,往走私商人身上引,讓外界知道叛軍劫掠的財富都用來養了兵。
暗地裡讓人放出消息,就說叛軍劫掠的財富,只是士紳們明面上的財產。
更多的銀子,都被埋藏在地窖里。
安排人扮作尋寶隊,在世家大族的舊宅去找找看,是否有意外收穫。
沒有就刻意安排幾起,故意讓人看到。」
聽了李牧的回答,蘭林傑微微一愣。
叛軍的謠言,完全就是一個陽謀。
無論怎麼解釋,外界都會有人懷疑。
哪怕交出繳獲,還是會有人懷疑。
咬死不認也不行,全軍那麼多人,不可能所有人都保密。
要是有幾個喜歡吹牛逼的,流言就坐實了。
在這種背景下,不想倒霉的話,做好武力對抗的準備就非常有必要了。
只要做出一個姿態來,朝廷就沒人敢動。
萬萬沒有想到,李牧的應對方式,居然是拉人墊背。
貴州的官軍參了戰不假,可他們只加入了後半場。
車隊前面就截留住了,後面只剩下一群頑固的叛軍。
在整場戰役中,貴州官軍不是在挨揍,就是在挨揍的路上。
軍功都跟著蹭上的,哪裡有什麼戰利品啊!
反正都沒有收穫,就算被拉墊背,也不怕朝廷派人追查。
各地的走私商人,就要悲劇了。
接下來一段時間,找他們打秋風的官員,數量必然會大增。
尤其是軍費緊缺的背景下,搞不好會被直接抄家。
雖然他們有關係後台,但利潤大到一定程度後,再大的後台都擋不住人心的貪婪。
最起碼相較於李牧這種手握重兵的實權將領,他們都是妥妥的軟柿子。
一眾無人居住的士紳宅院,接下來一段時間,也會變得熱鬧起來。
如果他們倖存下來的子弟,不趕緊回去看家,就要被人掘地三尺了。
尋寶之風一起,搞不好他們的祖墳,也要跟著遭殃。
畢竟,這些人的宅院之中,只是可能存在地窖藏銀,但祖墳中肯定有陪葬品。
「大人高見,學生這就去安排!」
蘭林傑滿臉欣喜的說道。
其他人是否倒霉,同他沒有關係。
只要讓朝廷認為,他們的收穫沒有流言中那麼大,事情也就過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