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神特麼漢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

  最終,經過個把時辰的短暫休整,商隊重新出發,沿著大河向西而去。

  ——事實上,關於繼續往前走,還是掉頭回去的討論,一度得出了『回去』的結論。

  但最終,商隊還是因為一個意料之外的變數,而改變了最終計劃。

  商賈原本擔心的一切,都沒有發生。

  沒有人因為繼續往前走感到不滿,更沒有人嘟囔著想回去。

  甚至就連商賈承諾的『只要繼續往前走,把貨物都交易出去,回去就沒人發三十萬錢』的好處,商隊眾人都似乎有些不大在乎了。

  分擔如此,商隊後續的交易理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半個月後,商隊來到了在草原上遭遇的第二個部族:且渠部。

  和在哲別部截然相反的是:此次交易,商隊付出了一半的貨物,卻沒有得到任何回報。

  準確的說,是沒有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回報。

  而後又走出去幾百里,將剩下的貨物也送出手,商隊便立即折返,朝著河套的方向徑直而去。

  又過了兩個月,時間來到天子榮新元二年秋。

  七月二十六日,一封自河套傳回的奏報,也隨之送上了劉榮的御案之上……

  ·

  ·

  ·

  ·

  「河西~」

  「河西……」

  未央宮,宣誓殿。

  看著手中,那封自河套傳回的奏報,劉榮眉眼含笑,嘴上不停地反覆著兩個字:河西。

  對於河西,劉榮原本的規劃,就是在最近兩年,試著將漢家的影響力,以河套為中心向西擴散。

  等到明年秋天,匈奴單于庭西征歸來時,漢家至少要保證在河西地區,有一定程度的掌控力。

  實際掌控,又或是占領土地倒不至於,但起碼得軍事威懾,以及外交途徑的渠道,總歸是要建立起來的。

  劉榮原以為,這些事最快也得等到明年開春,才能拿出一個方案,然後再去具體實施。

  卻不曾想,自己都還沒打定主意該怎麼做,便是一個好大的驚喜從天而降,不偏不倚的砸中了劉榮。

  「說說;」

  「那隻商隊,是個什麼路數?」

  低頭看著奏報,劉榮嘴角可謂是比重機槍還難壓,嘴上卻也不忘問起此事的具體經過。

  見劉榮心情不錯,郎中令——準確的說,是繡衣衛指揮使周仁的腰杆,也不由得挺直了稍許。

  「是春二月,一支打算自梁地出發,前往草原奸蘭出物的商隊,於暗中招募護衛。」

  「而我繡衣衛,早在太宗皇帝晚年,便在睢陽布下了不少探子,以備關東宗親諸侯舉兵作亂。」

  「——先孝景皇帝年間,吳楚七國之亂平定,我繡衣衛得先孝景皇帝之令,暗中打探梁孝王起居。」

  「後梁孝王薨,繡衣衛布於睢陽的探子收回了一些,但先帝擔心關東諸侯有所反覆,便下令在睢陽留下一些人,繼續打探關東。」

  說起陳年往事,周仁總是一副不帶絲毫感情,完全客觀闡述事實的淡漠語調;

  但緊接著,周仁的語調便隱隱帶上了些許自豪,眉宇間,也莫名帶上了些許激動。

  「春二月,聽聞有這麼一支商隊打算遠遊,卻又去向不明,睢陽的探子預感此事另有隱情,便分出五人,混進了這支商隊。」

  「春三月,商隊自北地、上郡之交的山間小道潛逃出關,踏足幕南。」

  「到春五月,於高闕西北百七十里,遭遇匈奴哲別部,與之易貨。」

  「——據探子回報,商隊與哲別部一易,原價不過數十萬錢的貨物,便換回了三匹匈奴公馬,外加二百匹老馬。」

  「據那梁商私下所言,這些馬,尤其是那三匹公馬,那梁商有門路賣給太僕,以換得千金之利。」

  「於是,得獲百倍暴利的梁商,萌生了就地調轉,打道回府的念頭。」

  「便是那時,探子們自爆身份,並自作主張……」

  說到最後,饒是對那五個膽大包天的下屬感到無比自豪,周仁也還是難免心虛的低下了頭,並適時的止住了話頭。


  而在周仁身前不遠處,劉榮略顯懶散的坐在御榻之上,手握竹簡反覆查閱間,聽聞周仁這番描述,也不忘挑起眉角怪笑一聲。

  ——這件事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倒也複雜不到哪裡去。

  太宗皇帝年間,華夏歷史上第一個情報機構:繡衣衛,在太宗孝文皇帝授意下,經監國太子劉啟之手正式建立。

  由於這個機構建立的初衷,就是為了應對關東宗親諸侯可能發動的武裝叛變,所以在繡衣衛建立後不久,探子、眼線們便大都被散去了關東各郡國。

  而梁國,作為關中東門戶在函谷關外的最後一道防線,以及關中-關東往來溝通的橋樑,自然就成為了繡衣衛的情報匯總中心。

  探子、眼線們在關東各國收集情報,再各自匯總到位於梁國的臨時總部,而後一併轉送長安,送到指揮使周仁,以及天子劉啟的面前。

  也正是通過這個情報網絡,長安朝堂才能在吳楚之亂爆發之前,對每一家關東宗親諸侯的動向,都保持『細緻入微』的掌控。

  比如:齊王哪天見了吳王劉濞的使者啊~

  楚王和劉濞的使者聊了些什麼啊~

  趙王劉遂派誰北上,和匈奴人交涉啊之類。

  憑藉繡衣衛所提供的情報,長安朝堂始終『先敵一步』,並最終看似驚險,實則遊刃有餘的,僅憑三個月時間,便徹底平滅了聲勢浩大的吳楚七國之亂。

  而後,自然就是真正的戲肉:削藩。

  雖然吳楚七國之亂的平滅,基本奠定了長安中央強硬削藩的事實基礎,但先帝劉啟謹慎的性子,使得這支情報網絡並沒有被第一時間收回。

  恰恰相反——在吳楚七國之亂平滅之後,長安朝堂對關東宗親諸侯的監控,無論是繡衣衛這個特務情報機構,還是明面上的軍事戒備,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了避免關東發生第二場七國之亂,先帝甚至決定犧牲部分邊防力量,用於加強對關東宗親諸侯的監控。

  於是,曾經的繡衣衛睢陽臨時總部,便也基本原封不動得保留了下來。

  只是保留歸保留,吳楚之亂終歸已經平滅,需要繡衣衛從關東搜集的情報,其實也已經沒多少了。

  劉榮前不久才剛看過這幾年,繡衣衛從關東收集的、關於宗親諸侯的情報。

  什麼,河間王劉德舞文弄墨,不問國政啊~

  什麼,中山王劉勝好色成性,白日宣淫啊~

  什麼魯王劉余酷愛遊獵、江都王劉非嗜武成痴之類——全是些狗屁倒灶的私密八卦。

  真正有價值的情報,也就是關於嶺南趙佗的幾則,類似於天下第二架黃屋左纛重見天日、南越武『帝』重現人間之類。

  這就導致原本為了打探關東諸侯,而專門設立的情報機構:繡衣衛,在吳楚之亂平定之後,雖然沒有被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但也多少有了些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感覺。

  繡衣衛上下都很急!

  因為沒有活干,就意味著這個部門沒有存在的必要!

  若是別的部門倒也罷了——頂多就是部門被裁撤,人員被分散安排到其他部門。

  可繡衣衛,他是個特務情報機構啊!

  隨便拎出來個小蝦米,把腦袋裡藏著的事兒抖楞抖楞,都能編出一本完整的野史!

  這麼一個部門,一旦裁撤,怕是只有指揮使周仁本人能全身而退;

  剩下的人,死不死且不提——能死的好看一點、體面一點,都很可能是奢望。

  於是,繡衣衛開始到處找活干。

  一開始還謹慎些,說梁王疑心孝王之死,心懷鬼胎、淮南王圖謀不軌,意欲作亂之類。

  雖然言辭誇張些,但也基本還算基於事實去誇大。

  後來,見長安沒有反應,睢陽繡衣衛直接演都不演了——連臨江王劉淤意欲謀反這樣的事兒,都拿出來沖業績了!

  這樣的假新聞,別說是劉榮了——就連周仁這一關都過不了,根本不可能送得到劉榮面前。

  於是,實在閒的不信,又無比擔心『失業』的繡衣衛,便開始無所不用其極的搜集大新聞。

  請...您....收藏6...9...書....吧....!

  這次的時間,無疑便是這種心態下,弄巧成拙、歪打正著下的產物。


  ——五個膽大包天的繡衣衛探子,出於好奇心,或者說是『探究真相,搞個大新聞』的上進心,意外混入了一支前往草原的走私商隊。

  明確商隊的來路後,這五個人一路上都在想:這麼好的機會,得搞點業績回去!

  一開始,他們想的是脫離商隊,潛伏在草原上,打探到有價值的消息再回去領賞。

  只是這個做法周期太長,也太過兇險,他們始終在猶豫,卻始終沒有下定決心。

  結果在告別哲別部後,商隊領頭的樑上出人意料的頓悟『知足』二字,打算回去;

  於是,這五人一咬牙一跺腳,決定自爆身份!

  作為優秀的情報人員,自爆身份這種犯忌諱的事,他們顯然不可能無緣無故去做。

  而他們之所以選擇這麼做,是為了一場豪賭。

  ——他們告訴那梁商:我們都是陛下派來,打探草原的密探!

  他們還聲稱,他們此次出關的任務,是和河西地區的部族初步構建起聯絡,為日後,漢家謀奪河西做準備!

  然後,他們就扯著劉榮的虎皮,臨時『徵用』了那支商隊,並用商隊剩下的貨物,作為了他們開拓河西『市場』的資金。

  至於那梁商,在得知自己身邊,居然混入皇帝老子的眼線之後,為什麼沒有殺人滅口?

  因為那五個混帳,替劉榮向那梁商做出承諾:只要事情辦成,當今天子,重重有賞……

  這種事兒~

  劉榮該怎麼說呢;

  嘖。

  這就好比某地發生天災,某位官員矯造詔諭,以劉榮的名義大開糧倉,以賑濟災民。

  你說他矯詔吧?

  他是好心的,而且事兒辦成了;

  你說他忠心吧?

  膽敢矯詔的『亂臣賊子』,怎麼看都和『忠心』二字不沾邊。

  此時的劉榮,就大概是這樣的心理。

  ——從本心上來講,對於這五個敢混進走私商隊,涉嫌踏足草原,並最終搞出如此動靜的繡衣衛,劉榮相當佩服。

  都不說別的,區區五個人,敢混進一支上百人的走私商隊,甚至還敢在塞外草原自爆身份!

  這份魄力,就不是尋常人所能比。

  但要說純粹的欣賞,劉榮心裡,卻也多少有些彆扭。

  畢竟任誰做了皇帝,被某個不起眼的手下代替做主給人承諾,都不會覺得心情愉悅。

  至於這件事……

  「河西~」

  「河西……」

  …

  「且渠部~」

  「日逐部……」

  又是一陣喃喃自語,劉榮終是將手中竹簡丟回御案,雙手撐在身後,稍仰起頭,悠然發出一聲長嘆。

  對於這五個混帳,劉榮大概也有了決斷。

  ——忍著噁心,認他們一功;

  同時,對於繡衣衛眼下的尷尬境地,劉榮也暗暗記在了心裡,並將繡衣衛的未來規劃,也納入了即將完成的幾項九卿屬衙改制的範疇。

  至於這件事,對劉榮未來針對河西地區的謀劃,能產生怎樣的積極作用,卻是需要劉榮好生思考一下的。

  那五個人——準確地說是那支梁國商隊,分別和河套-河西之交,距離河套不過數百里的且渠部,以及位於河西正中心,甚至更靠近西域一些的日逐部分別達成了口頭協議。

  當然,是以商人身份,而非『漢使』身份。

  他們與這兩支商隊約定:這一次,雙手奉上商隊一半的物資,全當和這兩個部族結個善緣。

  往後,每次出關來到草原,也都會在經過這兩個部族領地時,無償送上商隊一半的貨物。

  而且是往返都送!

  從漢地帶來的十車貨物,先給且渠部五車,再給日逐部三車!

  剩下兩車運去西域,換回來的所有貨物,也會再次分出一半給這兩個部族。

  而作為回報,這兩個部族需要在商隊經過領地時,提供必要的保護。

  說好聽點是保護,說白了,其實就是保護費——只要他們不去攻擊商隊,那就沒誰能威脅到這支商隊的安全。

  就這樣,商隊和且渠、日逐這兩個河西地區的重要部族,以及河套前往西域的必經之路上的兩個部族,達成了過境協議。

  而這份協議,使得這支商隊在理論上,具備了可以輕易橫穿河西,往返於河套-西域之間的客觀條件……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