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大朝會
噹噹當.
醇厚延綿的鐘聲,划過清晨寂靜的氛圍,於整個宮庭中驟然響起。
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以及身披瑞甲的將士,手持著長槍神情莊嚴肅穆且整齊劃一的,站於偌大的宮廷廣場的兩旁。
延綿醇厚的鐘聲,於清晨略帶著些許濕潤的空氣中,宛如水波紋一樣的於空氣中以極快速度,於整個空氣中以最快速度,以皇宮的方向,向偌大的整個應天府城四周蔓延開來,擴散至整個應天府城的各個角落中。
今日乃是大朝會的日子,在應天府城中的四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參與,太和殿皇帝御前聽政,此乃大明立國至今,無論是什麼時候,不管是遭遇什麼樣的天氣和氣候,皆不曾有過分毫的改變和變化。
待到延綿的鐘聲落下,緊閉的大明皇宮上朝、專供於百官通行的大門被緩緩打開。
一時之間.
早早就已經於宮門前依次等候的大明參與此次大朝會的官員們,在宮門打開的瞬間,依次不急不徐的、依照此間彼此的官職大小,文武百官自行依次分開,緩緩的走入宮門上朝。
此時,早早的就已經進入宮中的朱高煦和朱高熾兩兄弟,一人為眼下朝局的監國,一人乃是大明已經立儲好幾年的太子爺,亦是在鐘聲響起的時候,坐上宮人們早早準備的肩輿,開始向著太和殿進發。
依照正常邏輯和規則,大明皇帝未在京中,本是不應該在太和殿議事,可選其他的小殿,亦不適合開這等大的朝會。
但是因為朱高煦和朱高熾兩兄弟的身份,以及眾人知曉,兩人於永樂大帝心中的地位,也就老老實實的,沒有不合時宜的,去說那些個煞風景的話語。
當然此間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那麼就是今時今日的大朝會,朝中的人都是聰明人,知曉此間議事,乃是針對前些時日,新開的大明錢莊,此乃此次議事的主要問題。
大明錢莊
這裡面所牽扯的利益有多大,又牽扯到多少的人。
為此,就眼下的情況,一眾百官更加沒有任何的話說,更不敢言語所謂的禮制和禮法之類的事情。
就這般.
不多時。
肩輿在太和殿外停住,朱高煦和朱高熾兩人分別從各自乘坐的肩輿上走了下來。
「老大」
「嗯?何事?」
朱高煦眉頭微皺,瞳孔中的雙眸微微眯了眯,沉聲道:
「老大,你別怪我沒有提醒你.」
「你確定之前我給你看的那個名單上面的人,你不保任何一人嗎?」
「倘若你現如今,還有想法的話,想要改動和改變,咱們一切都還來得及,如若一會入內了,則絕對不可能有咱們兩人單獨溝通的機會,屆時你要是再後悔,或者有什麼別樣的想法,怕是事已成定局,咱們誰都沒有任何的辦法。」
「所以你確定,眼下的事情上,你真的考慮清楚了嗎?」
聞之此言,太子爺面容閃過一抹堅決,神情亦是於此刻變的無比鄭重了起來,半眯著雙眸深吸了好幾口大氣,與之對視了片刻,則沒有分毫的猶豫,於此間重重的點了點頭,沉聲道:
「不保!」
「一個都不保!」
「一個都不留分毫。」
「既然他們能夠做出那樣的事情,那麼就應該知道,一旦事情敗露,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和結局。」
「機會咱們不是沒有給過他們,而乃是他們自己不珍惜,是他們不知好歹,還妄圖把我們所有人都給當成是傻子,把咱們所言的話給當成兒戲。」
「那麼他們就應該、也就該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倘若此次咱再給他們求情,再給他們機會」
「天知道那些個人會不會,有著什麼別樣的想法,還以為朝廷或者說咱們非他們不可,會不會做出更過分的事情來。」
「為此.」
「咱還保他們做什麼?」
「並且咱們大明疆土何其之大,人才何其之多,亦不缺他們這些個狼子野心之人。」
「禍害該除則除之。」
「老二」
「就依照咱們之前所言的事情辦就行,咱這裡你不用擔心、也不用過問和想那麼多,此次事情就當讓他們自身好生的長長記性,好生的為之敲敲警鐘。」
「可滿意?」
「可行?」
得到確定的答覆。
聽之朱高熾這等斬釘截鐵的話語,著實讓朱高煦不禁微微有些側目,乃是真的沒想到,以往愛才如子的太子爺居然在此件事情上,能夠表現得這等的決絕之態。
就眼下發生的事情,之前在與太子爺溝通之後。
依照他所想的,本是想要當即將這些個,敢於如此行事的官員給直接拿下的。
但為何留了那麼幾日,沒有對這些個人動手?
非是他不想,亦非是他不願。
實乃就如同,方才太子爺所言的這般,以朱高煦之所見,覺得就這般悄然無聲的把這些個人給拿下,雖然他們有鐵證,令任何人都沒有分毫的話語說。
但是吧!
所起到的效果,總感覺要差那麼點意思,達不到他所想要震懾的效果。
為此。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又再次與太子爺兩人細細的商量之後,最終決定就不悄然無聲的把這些個人給拿下,而是選到大朝會的時候,當著所有人的面,當著眼下上朝的四品及以上的官員,甩出那些個人的罪證。
之後,再依照這些個人的罪證,依次的將那些個膽大包天的官員給拿下,以此以無比震撼效果,讓場中所有人好生的感受一番,好生的藉機給場中的所有人敲敲警鐘。
給那些個人的面前,為之劃上一道紅線。
讓那些個能夠,就眼下的事情,好生的思量和思索一番。
想來朝中為官的人,自是沒有任何一人為痴傻之人,都是絕頂聰明的人,自是能夠猜透和吃透他們兩人的用意,那麼能夠猜透、吃透此間的用意,則就自是沒幾個人敢,胡亂為之。
不敢說能夠讓那些個倖存下來的人,能夠約束他們多久,但至少能夠給他們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
想著,想著,朱高煦目光深邃的看了一旁神情鄭重的太子爺一眼,神情中露出一抹耐人尋味的笑意,重重的點了點頭,道:
「行吧。」
「既然你這般說。」
「那咱自是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就依照咱們之前所言的辦吧!」
「那咱們就走著」
說罷。
朱高煦沒有分毫的猶豫,抬步往裡面大步流星而去,見此情形,太子爺亦是緊隨其後。
金鑾殿上。
皇帝的龍椅空空蕩蕩。
朱高煦和朱高熾兩人,各自坐在左右兩旁,下面奴婢準備好的小凳子上。
見著兩人入座,參與此次朝政議事的群臣們,皆是沒有分毫猶豫,神情恭敬的跪拜了下去,朗聲高呼行禮道:
「臣等。」
「拜見太子殿下、漢王殿下.」
剎那間。
整個太和殿中,響起一眾臣子宛如海嘯山呼的聲音,偌大的空地上,跪滿了大明的臣子們。
朱高煦和太子爺兩人,不約而同的彼此對望了彼此一眼,彼此衝著彼此微微頜了頜首示意,異口同聲的高呼道:
「眾卿家平身。」
此言出。
「謝太子殿下、漢王殿下.」
剎那間,整個太和殿中,再次響起了如海嘯般的呼喊聲,與此同時跪伏在地上的一眾臣子,皆是不約而同的從地上站了起來。
「前些時候。」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咱們大明錢莊開業。」
「所出的成績,想來眾卿家心中,亦是對於此事,也自是異常的好奇吧!」
就在此時,漢王朱高煦的聲音率先響起,傳入場中所有人的耳中,說話的同時,朱高煦雙眸落到人群中,戶部尚書夏元吉的身上,半開玩笑著,繼續道:
「其實,就眼下的這個事情上。」
「咱亦是心裡,比之大家也差不多,也異常的好奇。」
「為此.」
「關於咱們大明錢莊開業,此間的一些個具體情況,就由戶部尚書夏大人,前來為我們大家解解惑,滿足一下我們所有人的好奇心吧。」
聞之此言。
夏元吉像是早有準備般,沒有分毫的猶豫,抬步從群臣隊列中站了出來,微微躬身行了一禮,沉聲道:
「啟稟太子殿下、漢王殿下.」
「得益於朝廷的大力宣傳,錢莊的生意實在是異常的火爆,越來越多的百姓和賈商,在咱們大明錢莊中存錢,當然也有不少的人,於咱們大明錢莊中辦理借錢、典當和抵押等業務。」
「可謂是開了一個極好的頭.」
「但是太子殿下、漢王殿下,百姓和賈商大多都是以大明寶鈔,前來兌換銀錢的人,亦是相當的多,索性咱們大明錢莊的儲存的備用銀兩夠充足。」
「可於此間百姓和賈商的瘋狂兌換,也是每天如流水般的消耗,用掉了很大一部分的備用銀錢,雖有進帳,但是比之花出去的銀兩,兩者完全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長此以往的話,對於咱們大明寶鈔的價值,以及公信力或多或少會有不小的影響。」
「不知就當下的情況,殿下可有什麼好的對策,可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不得不說。
夏元吉這個戶部尚書,當的還真的是相當的稱職。
倘若不是真正的悉心翻看,或者詳細對比此間的數據,怕是真的難以說出這樣的一番話語來。
當然也不否認
夏元吉這樣的擔心,也並不是沒有任何的道理。
因為他們此舉的行為,乃是讓天下的百姓和賈商,讓這些個人重拾對於大明寶鈔的信心、亦是重拾對於朝廷的公信力,倘若長此以往下去。
確確實實的,會對大明寶鈔,造成不小的影響。
畢竟百姓和賈商,以往幾乎都是用的大明寶鈔,現如今大明寶鈔可以兌換等額的銀兩,不少人擔心.為此,出現了大量的擠兌風波,這些個行為,倒也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在開大明錢莊的時候,他們就有所預料的事情。
原因無他。
從太祖時期,大明寶鈔施行開始。
朝廷只顧著發行大明寶鈔,並沒過多的干於此間發行,以及天下銀兩、國庫儲備的平衡。
剛剛開始的時候,倒是沒有任何的問題,也不見任何的端倪。
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看著手中的錢財的購買能力下降,自是會導致大明寶鈔的公信力、以及大明寶鈔的名聲,於此間慢慢的變的微弱和不遭人信任、待見。
百姓和賈商面對這樣的情況,自是巴不得全部兌換成硬通貨,亦完全不擔心所謂的貶值問題,這些個行為,也是能夠理解的事情。
就這般。
沉思了一會後,朱高煦半眯著的雙眸緩緩睜開,臉上的神情不見分毫的變化,依舊淡然淡定,衝著神情略顯有些擔憂和擔心的夏元吉擺了擺手,回道:
「夏大人安心。」
「在大明錢莊推行的時候,咱們不是就預料過當下的事情會發生嗎?」
「勿焦勿慮。」
「本王自是有辦法,但是眼下還不是那般行事的時候。」
「至於錢莊的儲備的銀兩和錢財,咱們大明朝廷的國庫,已然不是以往的國庫,你為戶部尚書,自是應當比任何人都清楚。」
「前期做了那麼多準備,咱們朝廷既然敢這樣做,自是就不害怕。」
「百姓也好、賈商也罷。」
「他們要兌換,就讓他們兌換就好了,又不是什麼大事。」
「再說了」
「大明寶鈔,本就是我們朝廷推行的,哪裡有不讓別人兌換的理由?」
「真要如此.」
「咱們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就眼下大明錢莊的情況,眼下的所發生的事情,不過是當下一些小問題,咱們要把眼光給放長遠些,只要稍稍微給一些時間,等到大明寶鈔的公信力上來。」
「咱們付出去的真金白銀,那麼最後亦會慢慢的流入咱們大明的國庫。」
「此件事情上」
「在推行大明錢莊的時候,咱們不都一起討論過,都是已經得出過結論了嗎?」(本章完)
醇厚延綿的鐘聲,划過清晨寂靜的氛圍,於整個宮庭中驟然響起。
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以及身披瑞甲的將士,手持著長槍神情莊嚴肅穆且整齊劃一的,站於偌大的宮廷廣場的兩旁。
延綿醇厚的鐘聲,於清晨略帶著些許濕潤的空氣中,宛如水波紋一樣的於空氣中以極快速度,於整個空氣中以最快速度,以皇宮的方向,向偌大的整個應天府城四周蔓延開來,擴散至整個應天府城的各個角落中。
今日乃是大朝會的日子,在應天府城中的四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參與,太和殿皇帝御前聽政,此乃大明立國至今,無論是什麼時候,不管是遭遇什麼樣的天氣和氣候,皆不曾有過分毫的改變和變化。
待到延綿的鐘聲落下,緊閉的大明皇宮上朝、專供於百官通行的大門被緩緩打開。
一時之間.
早早就已經於宮門前依次等候的大明參與此次大朝會的官員們,在宮門打開的瞬間,依次不急不徐的、依照此間彼此的官職大小,文武百官自行依次分開,緩緩的走入宮門上朝。
此時,早早的就已經進入宮中的朱高煦和朱高熾兩兄弟,一人為眼下朝局的監國,一人乃是大明已經立儲好幾年的太子爺,亦是在鐘聲響起的時候,坐上宮人們早早準備的肩輿,開始向著太和殿進發。
依照正常邏輯和規則,大明皇帝未在京中,本是不應該在太和殿議事,可選其他的小殿,亦不適合開這等大的朝會。
但是因為朱高煦和朱高熾兩兄弟的身份,以及眾人知曉,兩人於永樂大帝心中的地位,也就老老實實的,沒有不合時宜的,去說那些個煞風景的話語。
當然此間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那麼就是今時今日的大朝會,朝中的人都是聰明人,知曉此間議事,乃是針對前些時日,新開的大明錢莊,此乃此次議事的主要問題。
大明錢莊
這裡面所牽扯的利益有多大,又牽扯到多少的人。
為此,就眼下的情況,一眾百官更加沒有任何的話說,更不敢言語所謂的禮制和禮法之類的事情。
就這般.
不多時。
肩輿在太和殿外停住,朱高煦和朱高熾兩人分別從各自乘坐的肩輿上走了下來。
「老大」
「嗯?何事?」
朱高煦眉頭微皺,瞳孔中的雙眸微微眯了眯,沉聲道:
「老大,你別怪我沒有提醒你.」
「你確定之前我給你看的那個名單上面的人,你不保任何一人嗎?」
「倘若你現如今,還有想法的話,想要改動和改變,咱們一切都還來得及,如若一會入內了,則絕對不可能有咱們兩人單獨溝通的機會,屆時你要是再後悔,或者有什麼別樣的想法,怕是事已成定局,咱們誰都沒有任何的辦法。」
「所以你確定,眼下的事情上,你真的考慮清楚了嗎?」
聞之此言,太子爺面容閃過一抹堅決,神情亦是於此刻變的無比鄭重了起來,半眯著雙眸深吸了好幾口大氣,與之對視了片刻,則沒有分毫的猶豫,於此間重重的點了點頭,沉聲道:
「不保!」
「一個都不保!」
「一個都不留分毫。」
「既然他們能夠做出那樣的事情,那麼就應該知道,一旦事情敗露,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和結局。」
「機會咱們不是沒有給過他們,而乃是他們自己不珍惜,是他們不知好歹,還妄圖把我們所有人都給當成是傻子,把咱們所言的話給當成兒戲。」
「那麼他們就應該、也就該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倘若此次咱再給他們求情,再給他們機會」
「天知道那些個人會不會,有著什麼別樣的想法,還以為朝廷或者說咱們非他們不可,會不會做出更過分的事情來。」
「為此.」
「咱還保他們做什麼?」
「並且咱們大明疆土何其之大,人才何其之多,亦不缺他們這些個狼子野心之人。」
「禍害該除則除之。」
「老二」
「就依照咱們之前所言的事情辦就行,咱這裡你不用擔心、也不用過問和想那麼多,此次事情就當讓他們自身好生的長長記性,好生的為之敲敲警鐘。」
「可滿意?」
「可行?」
得到確定的答覆。
聽之朱高熾這等斬釘截鐵的話語,著實讓朱高煦不禁微微有些側目,乃是真的沒想到,以往愛才如子的太子爺居然在此件事情上,能夠表現得這等的決絕之態。
就眼下發生的事情,之前在與太子爺溝通之後。
依照他所想的,本是想要當即將這些個,敢於如此行事的官員給直接拿下的。
但為何留了那麼幾日,沒有對這些個人動手?
非是他不想,亦非是他不願。
實乃就如同,方才太子爺所言的這般,以朱高煦之所見,覺得就這般悄然無聲的把這些個人給拿下,雖然他們有鐵證,令任何人都沒有分毫的話語說。
但是吧!
所起到的效果,總感覺要差那麼點意思,達不到他所想要震懾的效果。
為此。
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又再次與太子爺兩人細細的商量之後,最終決定就不悄然無聲的把這些個人給拿下,而是選到大朝會的時候,當著所有人的面,當著眼下上朝的四品及以上的官員,甩出那些個人的罪證。
之後,再依照這些個人的罪證,依次的將那些個膽大包天的官員給拿下,以此以無比震撼效果,讓場中所有人好生的感受一番,好生的藉機給場中的所有人敲敲警鐘。
給那些個人的面前,為之劃上一道紅線。
讓那些個能夠,就眼下的事情,好生的思量和思索一番。
想來朝中為官的人,自是沒有任何一人為痴傻之人,都是絕頂聰明的人,自是能夠猜透和吃透他們兩人的用意,那麼能夠猜透、吃透此間的用意,則就自是沒幾個人敢,胡亂為之。
不敢說能夠讓那些個倖存下來的人,能夠約束他們多久,但至少能夠給他們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
想著,想著,朱高煦目光深邃的看了一旁神情鄭重的太子爺一眼,神情中露出一抹耐人尋味的笑意,重重的點了點頭,道:
「行吧。」
「既然你這般說。」
「那咱自是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就依照咱們之前所言的辦吧!」
「那咱們就走著」
說罷。
朱高煦沒有分毫的猶豫,抬步往裡面大步流星而去,見此情形,太子爺亦是緊隨其後。
金鑾殿上。
皇帝的龍椅空空蕩蕩。
朱高煦和朱高熾兩人,各自坐在左右兩旁,下面奴婢準備好的小凳子上。
見著兩人入座,參與此次朝政議事的群臣們,皆是沒有分毫猶豫,神情恭敬的跪拜了下去,朗聲高呼行禮道:
「臣等。」
「拜見太子殿下、漢王殿下.」
剎那間。
整個太和殿中,響起一眾臣子宛如海嘯山呼的聲音,偌大的空地上,跪滿了大明的臣子們。
朱高煦和太子爺兩人,不約而同的彼此對望了彼此一眼,彼此衝著彼此微微頜了頜首示意,異口同聲的高呼道:
「眾卿家平身。」
此言出。
「謝太子殿下、漢王殿下.」
剎那間,整個太和殿中,再次響起了如海嘯般的呼喊聲,與此同時跪伏在地上的一眾臣子,皆是不約而同的從地上站了起來。
「前些時候。」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咱們大明錢莊開業。」
「所出的成績,想來眾卿家心中,亦是對於此事,也自是異常的好奇吧!」
就在此時,漢王朱高煦的聲音率先響起,傳入場中所有人的耳中,說話的同時,朱高煦雙眸落到人群中,戶部尚書夏元吉的身上,半開玩笑著,繼續道:
「其實,就眼下的這個事情上。」
「咱亦是心裡,比之大家也差不多,也異常的好奇。」
「為此.」
「關於咱們大明錢莊開業,此間的一些個具體情況,就由戶部尚書夏大人,前來為我們大家解解惑,滿足一下我們所有人的好奇心吧。」
聞之此言。
夏元吉像是早有準備般,沒有分毫的猶豫,抬步從群臣隊列中站了出來,微微躬身行了一禮,沉聲道:
「啟稟太子殿下、漢王殿下.」
「得益於朝廷的大力宣傳,錢莊的生意實在是異常的火爆,越來越多的百姓和賈商,在咱們大明錢莊中存錢,當然也有不少的人,於咱們大明錢莊中辦理借錢、典當和抵押等業務。」
「可謂是開了一個極好的頭.」
「但是太子殿下、漢王殿下,百姓和賈商大多都是以大明寶鈔,前來兌換銀錢的人,亦是相當的多,索性咱們大明錢莊的儲存的備用銀兩夠充足。」
「可於此間百姓和賈商的瘋狂兌換,也是每天如流水般的消耗,用掉了很大一部分的備用銀錢,雖有進帳,但是比之花出去的銀兩,兩者完全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長此以往的話,對於咱們大明寶鈔的價值,以及公信力或多或少會有不小的影響。」
「不知就當下的情況,殿下可有什麼好的對策,可阻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不得不說。
夏元吉這個戶部尚書,當的還真的是相當的稱職。
倘若不是真正的悉心翻看,或者詳細對比此間的數據,怕是真的難以說出這樣的一番話語來。
當然也不否認
夏元吉這樣的擔心,也並不是沒有任何的道理。
因為他們此舉的行為,乃是讓天下的百姓和賈商,讓這些個人重拾對於大明寶鈔的信心、亦是重拾對於朝廷的公信力,倘若長此以往下去。
確確實實的,會對大明寶鈔,造成不小的影響。
畢竟百姓和賈商,以往幾乎都是用的大明寶鈔,現如今大明寶鈔可以兌換等額的銀兩,不少人擔心.為此,出現了大量的擠兌風波,這些個行為,倒也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在開大明錢莊的時候,他們就有所預料的事情。
原因無他。
從太祖時期,大明寶鈔施行開始。
朝廷只顧著發行大明寶鈔,並沒過多的干於此間發行,以及天下銀兩、國庫儲備的平衡。
剛剛開始的時候,倒是沒有任何的問題,也不見任何的端倪。
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看著手中的錢財的購買能力下降,自是會導致大明寶鈔的公信力、以及大明寶鈔的名聲,於此間慢慢的變的微弱和不遭人信任、待見。
百姓和賈商面對這樣的情況,自是巴不得全部兌換成硬通貨,亦完全不擔心所謂的貶值問題,這些個行為,也是能夠理解的事情。
就這般。
沉思了一會後,朱高煦半眯著的雙眸緩緩睜開,臉上的神情不見分毫的變化,依舊淡然淡定,衝著神情略顯有些擔憂和擔心的夏元吉擺了擺手,回道:
「夏大人安心。」
「在大明錢莊推行的時候,咱們不是就預料過當下的事情會發生嗎?」
「勿焦勿慮。」
「本王自是有辦法,但是眼下還不是那般行事的時候。」
「至於錢莊的儲備的銀兩和錢財,咱們大明朝廷的國庫,已然不是以往的國庫,你為戶部尚書,自是應當比任何人都清楚。」
「前期做了那麼多準備,咱們朝廷既然敢這樣做,自是就不害怕。」
「百姓也好、賈商也罷。」
「他們要兌換,就讓他們兌換就好了,又不是什麼大事。」
「再說了」
「大明寶鈔,本就是我們朝廷推行的,哪裡有不讓別人兌換的理由?」
「真要如此.」
「咱們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就眼下大明錢莊的情況,眼下的所發生的事情,不過是當下一些小問題,咱們要把眼光給放長遠些,只要稍稍微給一些時間,等到大明寶鈔的公信力上來。」
「咱們付出去的真金白銀,那麼最後亦會慢慢的流入咱們大明的國庫。」
「此件事情上」
「在推行大明錢莊的時候,咱們不都一起討論過,都是已經得出過結論了嗎?」(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