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委屈
「教育?」
「讓瞻基長長記性?」
「教育就好生的教育,沒人會說你什麼不對和不是。」
「但你打人做什麼?」
「還下這麼重的手」
「至於下這麼重的手嗎?」
聞之此言,朱高熾尷尬的笑了笑,微微搖了搖頭,神情中閃過一抹的無奈,回應道:
「愛之深、恨之切。」
「咱們兒子將來是做大事的人,一舉一動皆關乎這整個天下,關乎著數萬人的性命和生活。」
「雖咱不說一定要他成為什麼盛世明君,但絕對不希望見著他於史書上,被後世之人所詬病,成為別人唾棄和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為此。」
「面對此番的問題上,咱是真的不能夠,也不敢與之像你這個做母親的一般,存在或者說有分毫的婦人之仁。」
「但凡有分毫的婦人之仁,不僅僅不是愛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呵護他,而是真正的、咱們這些個做父母的,在害他、在害我們自己的兒子。」
聽了這話,也知道是這個道理,但太子妃不知為何,總是覺得心裡就是那麼的不得勁,總感覺太子爺這傢伙,看似在給自己講道理,卻像是在拐著彎,藉此機會故意的罵自己、故意的以此來噁心自己一般。
婦人之仁都出來了
怕是就差,說她一個婦道人家懂什麼了!
當然此間亦存在,將朱瞻基這養成閒散的臭毛病,這等不靠譜的舉動,歸結於這些年以來,她對朱瞻基的慈愛呵護,幾乎將眼下的罪責,都歸攏在了她的身上。
為此。
眼下知曉太子爺,說這些個乃是講道理,卻也忍不住想要發火,忍不住的想要生氣,半眯著的雙眸猛地一睜,眉頭微微上挑了起來,面容中譏諷之意盡顯,冷冷的盯著朱高熾,沉聲道:
「是是是」
「眼下的事情,就太子爺最懂,就你太子爺什麼都清楚明白。」
「你們老朱家.」
「你們這一大家子都是做大事、幹大事的人。」
「確實是」
「咱乃一個婦道人家、平時啥都不會,還動不動有啥所謂的婦人之仁的行為,給你們一家子拖後腿,讓你們見著也著實心煩,礙著你們的眼睛了,讓你們受罪了。」
「既然如此.」
「於眼下的事情上,妾身也深刻的理解和知曉自身的錯誤行徑。」
「為此咱這個婦道人家、咱這個只會婦人之仁的人,就不礙著你們一家子做大事之人的眼睛了,亦不拖你們的後腿。」
「咱一會兒就命人,給咱收拾好行囊,帶走咱於府中的可用物品,咱老老實實的回北平呆著,不於此處礙著你們的眼睛,讓你們心煩和給你們添堵。」
「往後啊!」
「你們一家子,愛怎麼搞,愛怎麼做,就怎麼做。」
「咱也管不著,當然咱也不想管了,就好好的做一個婦道人家該做的事情。」
「太子爺,此間妾身這般,可滿意了?」
這話說的。
前面的話聽著,倒是不見什麼問題。
也讓太子爺的心中,感覺無比的舒心和高興。
畢竟兩口子在一起這麼多年,他可是真的少有時候,能夠見著太子妃於他的面前,把自身的姿態給放的那麼的低,能夠這般老老實實的承認自己的錯誤。
為此,還以為太子妃,乃是真的轉性了。
問題是.
待聽了後續的話語和問題之後,朱高熾原本心中暢快的笑意和開心的情緒,瞬間被擊得粉碎,也是頃刻間明白,就眼下的事情上,乃是自己完完全全的想多了。
這哪裡是什麼轉性了。
這哪裡是什麼真的,有改過自新,有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
感情說了半天,感情與他繞了半天。
於眼下的事情上,居然在這裡等著他的呢!
還真的是一點都沒變,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熟悉的配方。
就這突如其來的轉折,差點沒把朱高熾給噎個半死,差點沒整的他忍不住,出言恨聲的破口大罵。
想著,想著,只見朱高熾原本帶著些許笑意的面容,臉上的神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變化,眉頭於此間直接擰作一團,瞳孔中的雙眸微微眯了眯,飽含深意的與之盯著自己的太子妃,兩者的目光,於眼下對視在了一起。
誰都沒有說話。
場中的氣氛,於此刻驟然變的安靜壓抑和寧靜了下來。
微風輕輕的拂過兩人身上,帶起周遭懸掛的營帳,不時輕輕的搖曳搖擺。
就這般。
過了好一會的時間。
太子爺率先收回了與之對視的目光,瞳孔中的雙眸微微的眯了眯,神情中不見以往舔著臉的賤笑,亦不見以往分毫的有認錯姿態的展現,以及退縮和退讓的模樣,還是如之前般那樣的嚴肅,揮了揮手沉聲道:
「行啊!」
「既然愛妃,有這樣的想法,有這樣的決斷。」
「咱自是不太好說什麼,亦不太好阻攔。」
「畢竟何人能夠不知道,咱們整個東宮之中,咱可以管教、可以管住任何人,卻內部都是要聽愛妃的。」
「所以.」
「一切事情,愛妃有什麼樣的想法。」
「咱自是舉雙手雙腳的贊成和贊同。」
「倘若愛妃執意如此」
「那眼下的事情,就這麼著吧!」
「不過.」
說到這裡,朱高熾略微停頓了一下,神情於此刻比之方才,變的愈發的鄭重,沉聲繼續出言,道:
「愛妃可以回北平。」
「但是咱們的兒子,瞻基這個小傢伙,則絕對不能夠,也不可以離開應天府城半步。」
「此件事情上,沒有任何討教還價的餘地。」
此言落罷。
自己該說的話說完。
朱高熾也懶得與之浪費口舌和時間。
當然此間最為重要的一點,則乃是因為他於當下,展現的足夠強勢,完全沒有給太子妃任何的面子和臉面,直接與之硬剛和硬懟,以他對於太子妃性格的了解。
怕是一會,待其回過神來之後,肯定要於他的面前一哭二鬧三上吊,同時跟著又要大罵他沒良心等等一系列的話語。
為此。
為了自己的耳根子能夠清淨,為了自己的心情能夠稍稍微的舒暢一點,為了不與之在這些個小事情浪費時間,最好的辦法和方法,則就是離開、並且是趕緊的離開。
只要跑的夠快,就能夠躲開這一切。
至於太子妃,會不會真的生氣,真的與之賭氣,一溜煙的跑回北平,丟下他們這一大家子。
這個問題
壓根就不用多想,幾乎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原因無他。
就因她對朱瞻基的慈愛,只要朱瞻基不離開,太子妃絕對不可能一個人回北平。
所以對於這個事情,對於太子妃所謂回北平的威脅,朱高熾壓根就沒放在心上分毫,亦壓根就沒有為此過多的擔心過,在他看來,這些個事情,壓根就算不得事情。
為此,朱高熾沒有分毫的停留,轉身大步流星的往門外直直走去,絲毫沒有一絲逗遛和不舍,簡直是把作為男人的雄風,給展現的淋漓盡致。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亦乃是他們兩人結婚這麼多年以來,堪稱是唯一的一次,在太子妃的面前,這般的硬氣。
就這般。
伴隨著太子爺離去。
整個偌大的庭院之中,獨留太子妃一人,於此間風中凌亂,被這突如其來的轉變,給整的完全有些不知所措,有些難以置信和不敢相信。
乃是真的做夢都想不到,朱高熾居然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
不僅僅直接把她所言的話,直接給硬生生的硬懟了回來,還說的那樣的硬氣,完全沒有分毫的迴轉餘地,以及沒有半點的台階給到她。
這還不是最絕的,更覺得還是說完這些話之後,還沒有分毫猶豫,直截了當的轉身大步流星離去,徒留她一個人於整個空蕩蕩的院落中。
簡直了。
可稱之謂是,這麼兩者結婚這麼多年以來,從來不曾出現過的事情,乃是妥妥的破天荒的頭一次。
一時之間讓太子妃有些不知道該如何才好,亦不知道該如何做,或者說該做些什麼。
有那麼一瞬間,她真的想就這麼一走了之,真的遂了朱高熾剛剛說的那些話。
但是真的走的話……
她能夠走嗎?
或者說,她真的敢走嗎?
非是她不想,非是她不願意,實乃她真的不敢那樣做。
因為一旦那樣做了,先不說太子爺哪裡的反應。
就說,今日於東宮之中發生的事情,牽扯著那麼多的人,想要隱瞞或者隱藏下來,顯然是不太可能,也肯定是不現實的事情。
屆時必定會傳到永樂大帝和端坐於後宮之中的徐皇后的耳朵裡面。
倘若眼下的情況,她真的不管不顧的,跟太子朱高熾兩人賭氣直接悍然離去的話。
屆時今日發生的事情,傳到永樂大帝和徐皇后、甚至是文武百官的耳朵里。
那麼那些人,會如何看到她這個太子妃?
毫無疑問……
勢必,會給她扣上一頂不知輕重,不知好歹和不明事理的帽子。
一旦被扣上這樣的帽子,那麼她於那些人印象中的印象,將會是何種模樣?
不用說,必定乃是一落千丈,成為別人非議的對象。
當然對於這些個事情,太子妃可以不在意,也可以承受。
於她而言,也就那麼一回事。
問題是這些個流言蜚語,這些個令人詬病和不恥的話語,她悉心呵護、視其為珍寶的好大兒子,能不能夠承受這般流言蜚語?
她乃是一個不知輕重,不明事理的母親,那麼這麼多年跟著她一起長大的兒子,在別人的眼中和心中,會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怕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覺得朱瞻基,會比她這個做母親的人好到哪裡去。
那麼真要如此想,以如今朱瞻基的身份,後續所需要承擔的擔子,是否能夠有這個資格?
也將成為一個問題,必將再次被議論和陷入噬人的漩渦中間去。
所以……
眼下的事情,她想走,想要離開,但卻是不能,亦不敢。
因為她不想因為,自己的原因影響她的兒子。
讓朱瞻基成為一個令人詬病的人,甚至是與那個位置失之交臂。
別看永樂大帝,如今立朱高熾為太子。
但朝堂上上下下,誰人能夠不清楚,其實自始至終,永樂大帝的心中,一直鍾意的人,都是漢王朱高煦。
只不過因為朱瞻基的存在,因為某些事情不得已而為之。
倘若她不識好歹,真的如此的不明事理。
給予朝堂上,某些人藉口的話。
天知道某些人會因為眼下的事情,上奏何種奏摺以此抨擊朱瞻基,或者說妄圖將朱高熾給拉下太子之位。
這般的結果,自是太子妃絕對不想看到,或者說絕對無法接受的事情。
當然之前對太子爺,說那樣的話,也非是她真的想要怎麼樣,或者說真的有什麼樣的想法。
只不過是出於一個母親,見著自己兒子被收拾的這麼慘,被揍的那麼狠,為之心疼、不舍而已。
並且還異常的識趣,沒有當著朱高煦的面,乃是等著朱高煦離開之後。
整個院落中,只剩下他們夫妻倆人。
她才為之眼下,發發牢騷、顯露出些許的不滿和心疼而已。
但雖是這般想,但她是真的想不到。
就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事情,以往也不是沒有發生過,或者做過的事情。
從不見太子爺有過這樣的反應,今日為何朱高熾卻像是吃了槍藥一般,為之發這麼大的火氣,為之生這麼大的氣。
搞得她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該如何做。
此時此刻,亦是讓太子妃陷入了沉寂和難受,同時心中更多的則是委屈。
想著,想著,太子妃的雙眸中,不知於何時開始,已然泛起了薄薄的水霧,晶瑩剔透的淚珠,悄然無聲的從眼角流出,順著臉頰不時的滑落。
身子亦仿佛於此刻,被抽空了所有的精氣神,緩緩的軟倒在一旁的軟塌之聲,止不住的低聲抽泣了起來。
沉悶壓抑的哭聲,於整個空蕩蕩的庭院中,悄然無聲的蔓延開來。
顯得格外的淒涼!
(本章完)
「讓瞻基長長記性?」
「教育就好生的教育,沒人會說你什麼不對和不是。」
「但你打人做什麼?」
「還下這麼重的手」
「至於下這麼重的手嗎?」
聞之此言,朱高熾尷尬的笑了笑,微微搖了搖頭,神情中閃過一抹的無奈,回應道:
「愛之深、恨之切。」
「咱們兒子將來是做大事的人,一舉一動皆關乎這整個天下,關乎著數萬人的性命和生活。」
「雖咱不說一定要他成為什麼盛世明君,但絕對不希望見著他於史書上,被後世之人所詬病,成為別人唾棄和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
「為此。」
「面對此番的問題上,咱是真的不能夠,也不敢與之像你這個做母親的一般,存在或者說有分毫的婦人之仁。」
「但凡有分毫的婦人之仁,不僅僅不是愛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呵護他,而是真正的、咱們這些個做父母的,在害他、在害我們自己的兒子。」
聽了這話,也知道是這個道理,但太子妃不知為何,總是覺得心裡就是那麼的不得勁,總感覺太子爺這傢伙,看似在給自己講道理,卻像是在拐著彎,藉此機會故意的罵自己、故意的以此來噁心自己一般。
婦人之仁都出來了
怕是就差,說她一個婦道人家懂什麼了!
當然此間亦存在,將朱瞻基這養成閒散的臭毛病,這等不靠譜的舉動,歸結於這些年以來,她對朱瞻基的慈愛呵護,幾乎將眼下的罪責,都歸攏在了她的身上。
為此。
眼下知曉太子爺,說這些個乃是講道理,卻也忍不住想要發火,忍不住的想要生氣,半眯著的雙眸猛地一睜,眉頭微微上挑了起來,面容中譏諷之意盡顯,冷冷的盯著朱高熾,沉聲道:
「是是是」
「眼下的事情,就太子爺最懂,就你太子爺什麼都清楚明白。」
「你們老朱家.」
「你們這一大家子都是做大事、幹大事的人。」
「確實是」
「咱乃一個婦道人家、平時啥都不會,還動不動有啥所謂的婦人之仁的行為,給你們一家子拖後腿,讓你們見著也著實心煩,礙著你們的眼睛了,讓你們受罪了。」
「既然如此.」
「於眼下的事情上,妾身也深刻的理解和知曉自身的錯誤行徑。」
「為此咱這個婦道人家、咱這個只會婦人之仁的人,就不礙著你們一家子做大事之人的眼睛了,亦不拖你們的後腿。」
「咱一會兒就命人,給咱收拾好行囊,帶走咱於府中的可用物品,咱老老實實的回北平呆著,不於此處礙著你們的眼睛,讓你們心煩和給你們添堵。」
「往後啊!」
「你們一家子,愛怎麼搞,愛怎麼做,就怎麼做。」
「咱也管不著,當然咱也不想管了,就好好的做一個婦道人家該做的事情。」
「太子爺,此間妾身這般,可滿意了?」
這話說的。
前面的話聽著,倒是不見什麼問題。
也讓太子爺的心中,感覺無比的舒心和高興。
畢竟兩口子在一起這麼多年,他可是真的少有時候,能夠見著太子妃於他的面前,把自身的姿態給放的那麼的低,能夠這般老老實實的承認自己的錯誤。
為此,還以為太子妃,乃是真的轉性了。
問題是.
待聽了後續的話語和問題之後,朱高熾原本心中暢快的笑意和開心的情緒,瞬間被擊得粉碎,也是頃刻間明白,就眼下的事情上,乃是自己完完全全的想多了。
這哪裡是什麼轉性了。
這哪裡是什麼真的,有改過自新,有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
感情說了半天,感情與他繞了半天。
於眼下的事情上,居然在這裡等著他的呢!
還真的是一點都沒變,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熟悉的配方。
就這突如其來的轉折,差點沒把朱高熾給噎個半死,差點沒整的他忍不住,出言恨聲的破口大罵。
想著,想著,只見朱高熾原本帶著些許笑意的面容,臉上的神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發生變化,眉頭於此間直接擰作一團,瞳孔中的雙眸微微眯了眯,飽含深意的與之盯著自己的太子妃,兩者的目光,於眼下對視在了一起。
誰都沒有說話。
場中的氣氛,於此刻驟然變的安靜壓抑和寧靜了下來。
微風輕輕的拂過兩人身上,帶起周遭懸掛的營帳,不時輕輕的搖曳搖擺。
就這般。
過了好一會的時間。
太子爺率先收回了與之對視的目光,瞳孔中的雙眸微微的眯了眯,神情中不見以往舔著臉的賤笑,亦不見以往分毫的有認錯姿態的展現,以及退縮和退讓的模樣,還是如之前般那樣的嚴肅,揮了揮手沉聲道:
「行啊!」
「既然愛妃,有這樣的想法,有這樣的決斷。」
「咱自是不太好說什麼,亦不太好阻攔。」
「畢竟何人能夠不知道,咱們整個東宮之中,咱可以管教、可以管住任何人,卻內部都是要聽愛妃的。」
「所以.」
「一切事情,愛妃有什麼樣的想法。」
「咱自是舉雙手雙腳的贊成和贊同。」
「倘若愛妃執意如此」
「那眼下的事情,就這麼著吧!」
「不過.」
說到這裡,朱高熾略微停頓了一下,神情於此刻比之方才,變的愈發的鄭重,沉聲繼續出言,道:
「愛妃可以回北平。」
「但是咱們的兒子,瞻基這個小傢伙,則絕對不能夠,也不可以離開應天府城半步。」
「此件事情上,沒有任何討教還價的餘地。」
此言落罷。
自己該說的話說完。
朱高熾也懶得與之浪費口舌和時間。
當然此間最為重要的一點,則乃是因為他於當下,展現的足夠強勢,完全沒有給太子妃任何的面子和臉面,直接與之硬剛和硬懟,以他對於太子妃性格的了解。
怕是一會,待其回過神來之後,肯定要於他的面前一哭二鬧三上吊,同時跟著又要大罵他沒良心等等一系列的話語。
為此。
為了自己的耳根子能夠清淨,為了自己的心情能夠稍稍微的舒暢一點,為了不與之在這些個小事情浪費時間,最好的辦法和方法,則就是離開、並且是趕緊的離開。
只要跑的夠快,就能夠躲開這一切。
至於太子妃,會不會真的生氣,真的與之賭氣,一溜煙的跑回北平,丟下他們這一大家子。
這個問題
壓根就不用多想,幾乎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原因無他。
就因她對朱瞻基的慈愛,只要朱瞻基不離開,太子妃絕對不可能一個人回北平。
所以對於這個事情,對於太子妃所謂回北平的威脅,朱高熾壓根就沒放在心上分毫,亦壓根就沒有為此過多的擔心過,在他看來,這些個事情,壓根就算不得事情。
為此,朱高熾沒有分毫的停留,轉身大步流星的往門外直直走去,絲毫沒有一絲逗遛和不舍,簡直是把作為男人的雄風,給展現的淋漓盡致。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亦乃是他們兩人結婚這麼多年以來,堪稱是唯一的一次,在太子妃的面前,這般的硬氣。
就這般。
伴隨著太子爺離去。
整個偌大的庭院之中,獨留太子妃一人,於此間風中凌亂,被這突如其來的轉變,給整的完全有些不知所措,有些難以置信和不敢相信。
乃是真的做夢都想不到,朱高熾居然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
不僅僅直接把她所言的話,直接給硬生生的硬懟了回來,還說的那樣的硬氣,完全沒有分毫的迴轉餘地,以及沒有半點的台階給到她。
這還不是最絕的,更覺得還是說完這些話之後,還沒有分毫猶豫,直截了當的轉身大步流星離去,徒留她一個人於整個空蕩蕩的院落中。
簡直了。
可稱之謂是,這麼兩者結婚這麼多年以來,從來不曾出現過的事情,乃是妥妥的破天荒的頭一次。
一時之間讓太子妃有些不知道該如何才好,亦不知道該如何做,或者說該做些什麼。
有那麼一瞬間,她真的想就這麼一走了之,真的遂了朱高熾剛剛說的那些話。
但是真的走的話……
她能夠走嗎?
或者說,她真的敢走嗎?
非是她不想,非是她不願意,實乃她真的不敢那樣做。
因為一旦那樣做了,先不說太子爺哪裡的反應。
就說,今日於東宮之中發生的事情,牽扯著那麼多的人,想要隱瞞或者隱藏下來,顯然是不太可能,也肯定是不現實的事情。
屆時必定會傳到永樂大帝和端坐於後宮之中的徐皇后的耳朵裡面。
倘若眼下的情況,她真的不管不顧的,跟太子朱高熾兩人賭氣直接悍然離去的話。
屆時今日發生的事情,傳到永樂大帝和徐皇后、甚至是文武百官的耳朵里。
那麼那些人,會如何看到她這個太子妃?
毫無疑問……
勢必,會給她扣上一頂不知輕重,不知好歹和不明事理的帽子。
一旦被扣上這樣的帽子,那麼她於那些人印象中的印象,將會是何種模樣?
不用說,必定乃是一落千丈,成為別人非議的對象。
當然對於這些個事情,太子妃可以不在意,也可以承受。
於她而言,也就那麼一回事。
問題是這些個流言蜚語,這些個令人詬病和不恥的話語,她悉心呵護、視其為珍寶的好大兒子,能不能夠承受這般流言蜚語?
她乃是一個不知輕重,不明事理的母親,那麼這麼多年跟著她一起長大的兒子,在別人的眼中和心中,會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怕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覺得朱瞻基,會比她這個做母親的人好到哪裡去。
那麼真要如此想,以如今朱瞻基的身份,後續所需要承擔的擔子,是否能夠有這個資格?
也將成為一個問題,必將再次被議論和陷入噬人的漩渦中間去。
所以……
眼下的事情,她想走,想要離開,但卻是不能,亦不敢。
因為她不想因為,自己的原因影響她的兒子。
讓朱瞻基成為一個令人詬病的人,甚至是與那個位置失之交臂。
別看永樂大帝,如今立朱高熾為太子。
但朝堂上上下下,誰人能夠不清楚,其實自始至終,永樂大帝的心中,一直鍾意的人,都是漢王朱高煦。
只不過因為朱瞻基的存在,因為某些事情不得已而為之。
倘若她不識好歹,真的如此的不明事理。
給予朝堂上,某些人藉口的話。
天知道某些人會因為眼下的事情,上奏何種奏摺以此抨擊朱瞻基,或者說妄圖將朱高熾給拉下太子之位。
這般的結果,自是太子妃絕對不想看到,或者說絕對無法接受的事情。
當然之前對太子爺,說那樣的話,也非是她真的想要怎麼樣,或者說真的有什麼樣的想法。
只不過是出於一個母親,見著自己兒子被收拾的這麼慘,被揍的那麼狠,為之心疼、不舍而已。
並且還異常的識趣,沒有當著朱高煦的面,乃是等著朱高煦離開之後。
整個院落中,只剩下他們夫妻倆人。
她才為之眼下,發發牢騷、顯露出些許的不滿和心疼而已。
但雖是這般想,但她是真的想不到。
就這麼一個簡簡單單的事情,以往也不是沒有發生過,或者做過的事情。
從不見太子爺有過這樣的反應,今日為何朱高熾卻像是吃了槍藥一般,為之發這麼大的火氣,為之生這麼大的氣。
搞得她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該如何做。
此時此刻,亦是讓太子妃陷入了沉寂和難受,同時心中更多的則是委屈。
想著,想著,太子妃的雙眸中,不知於何時開始,已然泛起了薄薄的水霧,晶瑩剔透的淚珠,悄然無聲的從眼角流出,順著臉頰不時的滑落。
身子亦仿佛於此刻,被抽空了所有的精氣神,緩緩的軟倒在一旁的軟塌之聲,止不住的低聲抽泣了起來。
沉悶壓抑的哭聲,於整個空蕩蕩的庭院中,悄然無聲的蔓延開來。
顯得格外的淒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