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請戰!!!
第165章 請戰!!!
李陵!
劉進這就明白了,漢帝臉色為什麼這麼難看。
這是他心裡的一根刺!
當年李陵被俘,卻沒有投降。
只因為謠言,使得漢帝以為李陵投降了,於是殺了李陵全家。
之後當他知曉真相後,悔之晚矣。
李陵因為家中再無牽掛,便娶了狐鹿姑的女兒,成了匈奴右校王,算是徹底歸降了匈奴。
這裡面是非曲直,劉進沒辦法評價。
漢帝殺李陵全家是有點急了。
但這裡面,是否還有其他的緣故?
公孫弘全家被殺,和這件事情有沒有關係?
總之,漢帝不會坦白,哪怕劉進是他最寵愛的人。
可現在—·
「李陵善練兵,七年之間,定與匈奴練出了一支精兵,否則貳師將軍絕不至於慘敗如斯。」
說話的,是馬通。
官拜侍中,算是李廣利一系的人。
劉進朝他看了一眼。
他可是記得,當初他在長陵邑被刺後,家中叛徒被查出與外部勾連。
其中,就有馬通的弟弟,馬安成。
漢帝還派人抓了馬安成,關進了中大夫詔獄,
當時郭還帶劉進去看過馬安成,言馬安成與襲擊無關。
之後,好像馬安成被釋放了。
但如今在哪裡?劉進並不清楚。
馬通這是要給李廣利甩責任啊!
「不盡然吧。」馬通話音未落,桑弘羊便站了出來,沉聲道:「李陵歸降匈奴是事實,但要說他會盡心為匈奴練兵,卻未必事實。李陵,終究是隴右李氏族人。」
「那又如何?若非如此,何以會在范夫人城?」
范夫人城,是匈奴在西域的一座城池。
用途就是護佑姑師側翼。
因為當年趙破奴擊穿姑師,就是自范夫人城繞道,突襲姑師王城。
那一戰之後,匈奴對西域的側翼,就變得極為重視。
「他在范夫人城,未必就是要低於天軍。」
「若非臣服匈奴人,他大可以放開不顧。可據我所知,當貳師將軍在夫羊句山遭遇伏擊時,正是李陵率部截斷了貳師將軍的退路,還攔下了蘇亞夫派去的援兵。」
「這個.—
桑弘羊畢竟對兵事不熟悉,有點辯不過馬通。
漢帝沉默不語。
半響後,他突然問道:「趙充國,你怎麼看?」
一個站在角落裡的男子,抬起頭來。
他猶豫一下,露出苦笑。
「李陵是否真心相助匈奴,臣不清楚。
但臣知道,以李陵之能,若想要封死退路,以蘇亞夫的本領,根本攻不破去。」
言下之意,李陵真想弄死李廣利的話,援兵根本不會出現。
「趙充國!」
馬通聞聽,大怒。
可未等他話音落下,忽見漢帝抄起桌上的鎮紙便砸了出去。
「馬通,放肆!」
「臣該死。」
「趙充國是朕詢問的,他實話實說,你有何不滿?」
「臣只是——
「閉嘴!」
漢帝說完,轉臉看向了上官桀。
「傳真旨意,命路博德拿下李廣利,即刻送還長安。」
「陛下,貳師將軍若不在,何以抵禦匈奴?」
「是啊,如今西域,唯貳師將軍可抵擋匈奴人的兵鋒啊。」
一群人立刻站了出來,苦苦哀求。
漢帝,有些猶豫了。
他扭頭向劉進看了過來,沉聲問道:「平輿候,以為如何?」
劉進一證,目光掃視宣室殿上眾人。
個個白首耆老,暮氣沉沉。
也難怪,漢帝會因為一個李廣利,而感到為難。
其實,劉進能感受到,漢帝並不想真的治罪李廣利。
但李廣利的能力—
你說他無能吧,衛青死後,西域邊塞幾乎就是靠著李廣利,穩定住了局面。
可你要說他很厲害吧,著指頭算,好像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
說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但也不能太平庸了!
嗯,平庸!
衛青也沒有非常顯赫的戰功。
但你提起衛青,北伐匈奴的戰果,一定是在他身上,無法抹除。
哪怕霍去病徵伐焉支山,哪怕李廣大戰匈奴人,哪怕趙破奴擊穿前後姑師,哪怕.·
但北伐首功,那就是衛青的。
他就在那裡,誰也無法否定他的功績。
可李廣利·—
那真是無赫赫之功了。
「兒臣以為,若留貳師將軍在軍前,以貳師將軍現在的心境,會如何?
他怕是畏懼陛下之威嚴,想要立功贖罪。可越是如此,便越是容易亂了心智。
故兒臣以為,貳師將軍此戰雖敗,卻並無太大過錯。
可以說他輕敵冒進,可以說他用兵無方,但他確實是想要為陛下立威,
以至於上了匈奴人的當。諸公,我們口稱匈奴蠻夷,可不能真的把他們當作蠻夷。他們能自太祖高皇帝以來,與我漢家朝廷糾纏不休,足以看出這些匈奴人有真本事。
貳師將軍,應回京述職。
陛下可以責罰他,但不可以問罪他以兒臣看來,貳師將軍無罪,只是他能力不足而已。」
「皇太孫殿下此言差矣,貳師將軍盡心盡力為朝廷謀事,十餘年間坐鎮西域,令漠北安寧,何來能力不足之說?再說了,若貳師將軍不在,誰可以都督西域。」
馬通立刻站出來反駁。
劉進看了他一眼,卻把目光,落在了趙充國的身上。
趙充國沒由來,身體一顫。
此時的趙充國,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郎將。
他是隴西上邦人,以六郡良家子身份入羽林衛士,精通騎射。
天漢二年,趙充國以假司馬之身份隨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匈奴。
結果被匈奴大軍包圍。
漢軍斷糧,死傷頗多。
趙充國帶著一百多壯士突圍陷陣,李廣利得以逃脫。
自古以來,評價猛將有四條原則:先登、陷陣、斬將、奪旗。
從這一點而言,趙充國堪稱猛將。
此戰,趙充國身負二十餘處傷,戰功顯赫。
李廣利也沒有隱瞞,把戰功上報,隨後漢帝下令召趙充國至行在,親自探視傷情,感嘆稱讚。
隨後,拜趙充國為中郎將,留守長安。
所以說呢,趙充國是漢帝的人。
但同時,很多人又認為,趙充國是李廣利的人。
他在長安,一直恪守本分,非常低調。
以至干很多人都不清楚這是個漢末時期,極為善戰的名將。
如果不是劉進手握麒麟閣十一功臣名單,可能也不會留意到趙安國的存在。
他今年四十六。
正是思想成熟,謀略成熟,戰術成熟的好年紀。
漢帝駕崩之後,趙充國得霍光提攜,平定武都氏族之亂,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
漢昭帝時期,他文參與了漢軍五路征伐匈奴之戰。
漢宣帝時期,七十歲的趙充國平定羌亂—··
可以說,這是個歷經了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名將。
「平輿候?」
漢帝的聲音,讓劉進從沉思中清醒。
他微微一笑,沉聲道:「我大漢治下,名將輩出,人才鼎盛。
少了李屠戶,便吃不得帶毛的豬嗎?
馬侍中問孤何人可以代之?孤以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趙充國趙中郎足矣勝任。」
趙充國?
馬通瞪大了眼睛。
原以為,劉進會推薦他的人。
沒想到居然推薦了趙充國?
漢帝也感到驚訝,看了看劉進,又看了看趙充國。
趙充國,本是漢帝準備留給後人的定海神針,不成想被劉進發現了。
還真的是,英雄所見略同。
在漢帝看來,趙充國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因為,他經常與趙充國商討『四夷」之事,對趙充國『貴謀賤戰」的思想頗為認同。
上兵,伐謀。
賤戰,不是厭戰,輕戰。
趙充國認為,不要輕易用兵,但若要用兵,就要一舉功成,免得後患無窮。
此時,趙充國好像暴露在狼群眼皮子下的小白兔。
他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而馬通也閉上了嘴。
若趙充國的話,也不是不行。
畢竟,趙充國身上,還披著貳師將軍的皮呢。
「翁孫,你以為如何?
趙充國聞聽,忙上前一步,一揖到地。
「臣惶恐。」
「朕不要你惶恐,朕問你,若朕把西域戰事託付於你,你可有信心,將之轉敗為勝。」
趙充國抬起來頭。
他看了一眼劉進,心中有些疑惑。
因為,他和劉進是真沒有什麼交情·——
甚至而言,這是他第一次和劉進見面。
可劉進看他的目光··
為何如此信任?
這也讓趙充國,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他沉思一下,說道:「若要臣統兵,需陛下答應臣幾件事。」
「講!」
「其一,陛下不得催促臣用兵。何時用兵,怎樣用兵,由臣自行決斷。
其二,陛下命臣統兵,還請陛下相信微臣,不要聽取朝堂上的意見,會使臣分心。
其三,西域之戰,臣要有一切權利。
地方的政權,軍權,都需臣來決斷,請陛下勿派人干擾。」
「趙充國,你好大的膽子!」
趙充國這條件出口,滿朝文武頓時大怒。
若都按照你所言,豈就是西域王?
漢帝眉頭,也微微起他沉思片刻,看向了劉進。
劉進則笑了笑,沉聲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設西域都護?以趙充國為西域大都護,總督軍政之事?兒臣以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陛下在長安,遠隔千里,即便是消息靈通,也不可能事事洞察。既然委任了趙充國,
那就不妨信他。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兒臣以為,這才是陛下的雄大氣魄。」
氣魄?
漢帝聽到這裡,忍不住笑了。
朕什麼都缺,就不缺這氣魄!
「趙充國,朕准你所求,但朕要你此戰,徹底拿下西域。」
劉進一旁幽幽補充道:「要錢,要糧,我們解決。但陛下的意思,可不是似之前那樣,打下了西域諸國之後,卻還要左右搖擺。陛下最恨的,就是牆頭草。既然拿下西域,就徹底拿下。從此以後,西域便為我漢家疆土,無人敢來窺。」
「啊?」
」
滿朝文武,大吃一驚。
原本,大家以為此戰只是平定樓蘭之亂。
可現在看來一股子寒氣,油然而生。
趙充國的眼晴閃著光,嘿嘿笑道:「陛下所願,即臣之所求。』
說完,他又躬身一揖。
不過此次卻非是對漢帝,而是劉進。
「殿下與臣如此信任,臣便肝腦塗地,不負殿下所託。
「既然如此,便這樣吧。
許廣漢,擬旨。你此次代朕,親往至居水,招李廣利回京,不得怠慢,
明白嗎?」
「臣,遵旨。」
滿朝文武散去,漢帝留下了劉進。
「病已和無病最近如何?」
「強壯的緊,整日滿長信宮的跑,翁須和姝姊也快要頂不住了。」
「哈哈哈,已有多日未曾見過他們,改天讓李姝和王翁須,把他們帶來宮中。」
「那他們得高興死,在家被母親管著,來到宮中,祖父和祖母且慣著他們。」
「哪有,哪有!」
漢帝笑著,授了授鬍子。
他話鋒一轉,又說道:「不過,你今日在朝堂上,可是給朕出了一個難題。」
「什麼難題?」
「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人給人。
漢帝冷哼一聲,道:「你說來輕巧,可要做起來,卻難啊!」
「有何難?」
「國庫之中,哪有許多錢糧?」
「國庫里沒有,可那些藩王,那些王侯公卿,那些士紳巨富家中,可是個個肥的流油。告訴他們,讓他們出錢、出人、出糧,讓他們修路墾荒,能拿下多少土地,看他們的本事—-西域廣,物產豐富。財富就在那裡,讓他們去拿吧。」
「你—
漢帝看著劉進,突然間笑了。
「進啊,你比朕更狠!
他隨即又道:「不過如何動員,讓他們心甘情願,卻需要好好琢磨一下。你上次說,可以開放一些貨品的經營權。朕與桑弘羊他們也討論過,以後凡不涉及根基的產業,會盡數開放。但鹽、鐵等物資,還需官辦,絕不可以與私人經營。」
「這很合適。」
「具體的章程,朕需要你和桑弘羊他們進一步商議。」
「我?」
「怎麼,你不願?」
劉進聞聽,頭搖的好像撥浪鼓「祖父,兒臣欲向祖父請戰,征伐西域。」
「啊?」
漢帝聞聽,頓時急了眼。
「那怎可以?」
「怎不可以?」
「你是皇太孫,西域之戰一旦開啟,必萬分慘烈。那可不是南陽叛亂可以相提並論,你——
「祖父,正因如此,兒臣才要參戰。」
劉進正色道:「太祖高皇帝馬上取天下,奠定漢家國祚。而今,正是開疆擴土之時,我劉家子孫,怎可不參與其中?便我宗室子弟尊貴嗎?我宗室子弟,更應馬踏西域,才能令天下人信服。況且,兒臣手中虎豹龍騎早已枕戈待旦,想要去奪取戰功。」
漢帝,沉默了!
劉進能看得出來,他還是不太願意。
「祖父,你說過的,要讓兒臣玩的盡興。
「可這是打仗—
「正因如此,方能盡興。
劉進咧嘴笑道:「祖父,只管放心,待孩兒馬踏西域之後,把那西域美女獻來。」
「胡說八道!」
漢帝忍不住笑了。
但他眉宇間,依舊愁容難解。
他看著劉進,久久不語。
好半天,他終於長嘆一聲。
「你真要去?」
「祖父,加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大丈夫生於世上,還有比這更讓人興奮的事情嗎?祖父,讓兒臣去吧,為我大漢打出一個大大的西域來。」
眼睛,有點濕潤了。
漢帝嘆了口氣,起身繞過桌子,走到了劉進身前。
「進啊,你有此雄心壯志,不愧我劉家子孫,不愧太祖高皇帝的子孫。
好,你要去,朕便准了你!
但朕要你保證,絕不可再像南陽那樣,輕涉險境。進啊,你不僅僅是劉家子孫,更是病已和無病的父親。還有,朕這大大的江山,也等著你來接手,明白嗎?」
劉進聞聽,笑了。
他退後一步,單膝跪地,任漢帝把手放在他的頭頂。
「祖父放心,兒臣比任何人都惜命。
等著吧,兒臣定會凱旋歸來——·嘿嘿,兒臣會好好的,將來一定會接祖父的班。」
漢帝再一次笑了—
李陵!
劉進這就明白了,漢帝臉色為什麼這麼難看。
這是他心裡的一根刺!
當年李陵被俘,卻沒有投降。
只因為謠言,使得漢帝以為李陵投降了,於是殺了李陵全家。
之後當他知曉真相後,悔之晚矣。
李陵因為家中再無牽掛,便娶了狐鹿姑的女兒,成了匈奴右校王,算是徹底歸降了匈奴。
這裡面是非曲直,劉進沒辦法評價。
漢帝殺李陵全家是有點急了。
但這裡面,是否還有其他的緣故?
公孫弘全家被殺,和這件事情有沒有關係?
總之,漢帝不會坦白,哪怕劉進是他最寵愛的人。
可現在—·
「李陵善練兵,七年之間,定與匈奴練出了一支精兵,否則貳師將軍絕不至於慘敗如斯。」
說話的,是馬通。
官拜侍中,算是李廣利一系的人。
劉進朝他看了一眼。
他可是記得,當初他在長陵邑被刺後,家中叛徒被查出與外部勾連。
其中,就有馬通的弟弟,馬安成。
漢帝還派人抓了馬安成,關進了中大夫詔獄,
當時郭還帶劉進去看過馬安成,言馬安成與襲擊無關。
之後,好像馬安成被釋放了。
但如今在哪裡?劉進並不清楚。
馬通這是要給李廣利甩責任啊!
「不盡然吧。」馬通話音未落,桑弘羊便站了出來,沉聲道:「李陵歸降匈奴是事實,但要說他會盡心為匈奴練兵,卻未必事實。李陵,終究是隴右李氏族人。」
「那又如何?若非如此,何以會在范夫人城?」
范夫人城,是匈奴在西域的一座城池。
用途就是護佑姑師側翼。
因為當年趙破奴擊穿姑師,就是自范夫人城繞道,突襲姑師王城。
那一戰之後,匈奴對西域的側翼,就變得極為重視。
「他在范夫人城,未必就是要低於天軍。」
「若非臣服匈奴人,他大可以放開不顧。可據我所知,當貳師將軍在夫羊句山遭遇伏擊時,正是李陵率部截斷了貳師將軍的退路,還攔下了蘇亞夫派去的援兵。」
「這個.—
桑弘羊畢竟對兵事不熟悉,有點辯不過馬通。
漢帝沉默不語。
半響後,他突然問道:「趙充國,你怎麼看?」
一個站在角落裡的男子,抬起頭來。
他猶豫一下,露出苦笑。
「李陵是否真心相助匈奴,臣不清楚。
但臣知道,以李陵之能,若想要封死退路,以蘇亞夫的本領,根本攻不破去。」
言下之意,李陵真想弄死李廣利的話,援兵根本不會出現。
「趙充國!」
馬通聞聽,大怒。
可未等他話音落下,忽見漢帝抄起桌上的鎮紙便砸了出去。
「馬通,放肆!」
「臣該死。」
「趙充國是朕詢問的,他實話實說,你有何不滿?」
「臣只是——
「閉嘴!」
漢帝說完,轉臉看向了上官桀。
「傳真旨意,命路博德拿下李廣利,即刻送還長安。」
「陛下,貳師將軍若不在,何以抵禦匈奴?」
「是啊,如今西域,唯貳師將軍可抵擋匈奴人的兵鋒啊。」
一群人立刻站了出來,苦苦哀求。
漢帝,有些猶豫了。
他扭頭向劉進看了過來,沉聲問道:「平輿候,以為如何?」
劉進一證,目光掃視宣室殿上眾人。
個個白首耆老,暮氣沉沉。
也難怪,漢帝會因為一個李廣利,而感到為難。
其實,劉進能感受到,漢帝並不想真的治罪李廣利。
但李廣利的能力—
你說他無能吧,衛青死後,西域邊塞幾乎就是靠著李廣利,穩定住了局面。
可你要說他很厲害吧,著指頭算,好像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
說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但也不能太平庸了!
嗯,平庸!
衛青也沒有非常顯赫的戰功。
但你提起衛青,北伐匈奴的戰果,一定是在他身上,無法抹除。
哪怕霍去病徵伐焉支山,哪怕李廣大戰匈奴人,哪怕趙破奴擊穿前後姑師,哪怕.·
但北伐首功,那就是衛青的。
他就在那裡,誰也無法否定他的功績。
可李廣利·—
那真是無赫赫之功了。
「兒臣以為,若留貳師將軍在軍前,以貳師將軍現在的心境,會如何?
他怕是畏懼陛下之威嚴,想要立功贖罪。可越是如此,便越是容易亂了心智。
故兒臣以為,貳師將軍此戰雖敗,卻並無太大過錯。
可以說他輕敵冒進,可以說他用兵無方,但他確實是想要為陛下立威,
以至於上了匈奴人的當。諸公,我們口稱匈奴蠻夷,可不能真的把他們當作蠻夷。他們能自太祖高皇帝以來,與我漢家朝廷糾纏不休,足以看出這些匈奴人有真本事。
貳師將軍,應回京述職。
陛下可以責罰他,但不可以問罪他以兒臣看來,貳師將軍無罪,只是他能力不足而已。」
「皇太孫殿下此言差矣,貳師將軍盡心盡力為朝廷謀事,十餘年間坐鎮西域,令漠北安寧,何來能力不足之說?再說了,若貳師將軍不在,誰可以都督西域。」
馬通立刻站出來反駁。
劉進看了他一眼,卻把目光,落在了趙充國的身上。
趙充國沒由來,身體一顫。
此時的趙充國,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中郎將。
他是隴西上邦人,以六郡良家子身份入羽林衛士,精通騎射。
天漢二年,趙充國以假司馬之身份隨貳師將軍李廣利攻打匈奴。
結果被匈奴大軍包圍。
漢軍斷糧,死傷頗多。
趙充國帶著一百多壯士突圍陷陣,李廣利得以逃脫。
自古以來,評價猛將有四條原則:先登、陷陣、斬將、奪旗。
從這一點而言,趙充國堪稱猛將。
此戰,趙充國身負二十餘處傷,戰功顯赫。
李廣利也沒有隱瞞,把戰功上報,隨後漢帝下令召趙充國至行在,親自探視傷情,感嘆稱讚。
隨後,拜趙充國為中郎將,留守長安。
所以說呢,趙充國是漢帝的人。
但同時,很多人又認為,趙充國是李廣利的人。
他在長安,一直恪守本分,非常低調。
以至干很多人都不清楚這是個漢末時期,極為善戰的名將。
如果不是劉進手握麒麟閣十一功臣名單,可能也不會留意到趙安國的存在。
他今年四十六。
正是思想成熟,謀略成熟,戰術成熟的好年紀。
漢帝駕崩之後,趙充國得霍光提攜,平定武都氏族之亂,出擊匈奴,俘虜西祁王。
漢昭帝時期,他文參與了漢軍五路征伐匈奴之戰。
漢宣帝時期,七十歲的趙充國平定羌亂—··
可以說,這是個歷經了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名將。
「平輿候?」
漢帝的聲音,讓劉進從沉思中清醒。
他微微一笑,沉聲道:「我大漢治下,名將輩出,人才鼎盛。
少了李屠戶,便吃不得帶毛的豬嗎?
馬侍中問孤何人可以代之?孤以為,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趙充國趙中郎足矣勝任。」
趙充國?
馬通瞪大了眼睛。
原以為,劉進會推薦他的人。
沒想到居然推薦了趙充國?
漢帝也感到驚訝,看了看劉進,又看了看趙充國。
趙充國,本是漢帝準備留給後人的定海神針,不成想被劉進發現了。
還真的是,英雄所見略同。
在漢帝看來,趙充國是一個合適的人選。
因為,他經常與趙充國商討『四夷」之事,對趙充國『貴謀賤戰」的思想頗為認同。
上兵,伐謀。
賤戰,不是厭戰,輕戰。
趙充國認為,不要輕易用兵,但若要用兵,就要一舉功成,免得後患無窮。
此時,趙充國好像暴露在狼群眼皮子下的小白兔。
他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
而馬通也閉上了嘴。
若趙充國的話,也不是不行。
畢竟,趙充國身上,還披著貳師將軍的皮呢。
「翁孫,你以為如何?
趙充國聞聽,忙上前一步,一揖到地。
「臣惶恐。」
「朕不要你惶恐,朕問你,若朕把西域戰事託付於你,你可有信心,將之轉敗為勝。」
趙充國抬起來頭。
他看了一眼劉進,心中有些疑惑。
因為,他和劉進是真沒有什麼交情·——
甚至而言,這是他第一次和劉進見面。
可劉進看他的目光··
為何如此信任?
這也讓趙充國,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他沉思一下,說道:「若要臣統兵,需陛下答應臣幾件事。」
「講!」
「其一,陛下不得催促臣用兵。何時用兵,怎樣用兵,由臣自行決斷。
其二,陛下命臣統兵,還請陛下相信微臣,不要聽取朝堂上的意見,會使臣分心。
其三,西域之戰,臣要有一切權利。
地方的政權,軍權,都需臣來決斷,請陛下勿派人干擾。」
「趙充國,你好大的膽子!」
趙充國這條件出口,滿朝文武頓時大怒。
若都按照你所言,豈就是西域王?
漢帝眉頭,也微微起他沉思片刻,看向了劉進。
劉進則笑了笑,沉聲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設西域都護?以趙充國為西域大都護,總督軍政之事?兒臣以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陛下在長安,遠隔千里,即便是消息靈通,也不可能事事洞察。既然委任了趙充國,
那就不妨信他。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兒臣以為,這才是陛下的雄大氣魄。」
氣魄?
漢帝聽到這裡,忍不住笑了。
朕什麼都缺,就不缺這氣魄!
「趙充國,朕准你所求,但朕要你此戰,徹底拿下西域。」
劉進一旁幽幽補充道:「要錢,要糧,我們解決。但陛下的意思,可不是似之前那樣,打下了西域諸國之後,卻還要左右搖擺。陛下最恨的,就是牆頭草。既然拿下西域,就徹底拿下。從此以後,西域便為我漢家疆土,無人敢來窺。」
「啊?」
」
滿朝文武,大吃一驚。
原本,大家以為此戰只是平定樓蘭之亂。
可現在看來一股子寒氣,油然而生。
趙充國的眼晴閃著光,嘿嘿笑道:「陛下所願,即臣之所求。』
說完,他又躬身一揖。
不過此次卻非是對漢帝,而是劉進。
「殿下與臣如此信任,臣便肝腦塗地,不負殿下所託。
「既然如此,便這樣吧。
許廣漢,擬旨。你此次代朕,親往至居水,招李廣利回京,不得怠慢,
明白嗎?」
「臣,遵旨。」
滿朝文武散去,漢帝留下了劉進。
「病已和無病最近如何?」
「強壯的緊,整日滿長信宮的跑,翁須和姝姊也快要頂不住了。」
「哈哈哈,已有多日未曾見過他們,改天讓李姝和王翁須,把他們帶來宮中。」
「那他們得高興死,在家被母親管著,來到宮中,祖父和祖母且慣著他們。」
「哪有,哪有!」
漢帝笑著,授了授鬍子。
他話鋒一轉,又說道:「不過,你今日在朝堂上,可是給朕出了一個難題。」
「什麼難題?」
「要錢給錢,要糧給糧,要人給人。
漢帝冷哼一聲,道:「你說來輕巧,可要做起來,卻難啊!」
「有何難?」
「國庫之中,哪有許多錢糧?」
「國庫里沒有,可那些藩王,那些王侯公卿,那些士紳巨富家中,可是個個肥的流油。告訴他們,讓他們出錢、出人、出糧,讓他們修路墾荒,能拿下多少土地,看他們的本事—-西域廣,物產豐富。財富就在那裡,讓他們去拿吧。」
「你—
漢帝看著劉進,突然間笑了。
「進啊,你比朕更狠!
他隨即又道:「不過如何動員,讓他們心甘情願,卻需要好好琢磨一下。你上次說,可以開放一些貨品的經營權。朕與桑弘羊他們也討論過,以後凡不涉及根基的產業,會盡數開放。但鹽、鐵等物資,還需官辦,絕不可以與私人經營。」
「這很合適。」
「具體的章程,朕需要你和桑弘羊他們進一步商議。」
「我?」
「怎麼,你不願?」
劉進聞聽,頭搖的好像撥浪鼓「祖父,兒臣欲向祖父請戰,征伐西域。」
「啊?」
漢帝聞聽,頓時急了眼。
「那怎可以?」
「怎不可以?」
「你是皇太孫,西域之戰一旦開啟,必萬分慘烈。那可不是南陽叛亂可以相提並論,你——
「祖父,正因如此,兒臣才要參戰。」
劉進正色道:「太祖高皇帝馬上取天下,奠定漢家國祚。而今,正是開疆擴土之時,我劉家子孫,怎可不參與其中?便我宗室子弟尊貴嗎?我宗室子弟,更應馬踏西域,才能令天下人信服。況且,兒臣手中虎豹龍騎早已枕戈待旦,想要去奪取戰功。」
漢帝,沉默了!
劉進能看得出來,他還是不太願意。
「祖父,你說過的,要讓兒臣玩的盡興。
「可這是打仗—
「正因如此,方能盡興。
劉進咧嘴笑道:「祖父,只管放心,待孩兒馬踏西域之後,把那西域美女獻來。」
「胡說八道!」
漢帝忍不住笑了。
但他眉宇間,依舊愁容難解。
他看著劉進,久久不語。
好半天,他終於長嘆一聲。
「你真要去?」
「祖父,加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大丈夫生於世上,還有比這更讓人興奮的事情嗎?祖父,讓兒臣去吧,為我大漢打出一個大大的西域來。」
眼睛,有點濕潤了。
漢帝嘆了口氣,起身繞過桌子,走到了劉進身前。
「進啊,你有此雄心壯志,不愧我劉家子孫,不愧太祖高皇帝的子孫。
好,你要去,朕便准了你!
但朕要你保證,絕不可再像南陽那樣,輕涉險境。進啊,你不僅僅是劉家子孫,更是病已和無病的父親。還有,朕這大大的江山,也等著你來接手,明白嗎?」
劉進聞聽,笑了。
他退後一步,單膝跪地,任漢帝把手放在他的頭頂。
「祖父放心,兒臣比任何人都惜命。
等著吧,兒臣定會凱旋歸來——·嘿嘿,兒臣會好好的,將來一定會接祖父的班。」
漢帝再一次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