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李陵!!!
第164章 李陵!!!
第一屆漢式鞠戲大賽,完滿落幕。
奉明舉行了冠軍遊行儀式,整個奉明縣,都沸騰起來。
縣令沈約已經下令,從縣衙庫府中調撥三千金,全面修大校場,並以大校場為中心,進行開發擴建。
依照他話語中的意思,未來是想要把這裡建成一座類似於後世的衛星城一樣的城鎮。
以商業和競技為主。
具體的章程,已經遞交京兆尹。
其中大部分內容,是依照劉進所提建議。
京兆尹如今是郭廣意,也算是皇太孫一脈。
所以,批准應該難度不大。
整個工程,耗資一萬五千金。
劉進轉手把大校場的土地售賣出去,由長安巨富桓發接手,出資一萬三千金收購。
與此同時,以大校場為中心方圓百里土地,也被桓發拿下。
出資兩萬八千金。
孫孟雅也因為這筆交易,狂賺兩萬餘金,一下子成為了霸陵首富之家。
至於劉進,賺了一萬多金。
但他轉手就把這些錢,丟進了虎豹龍騎,充作軍費。
虎豹龍騎擴充到了五千人,另有三千後備軍。
八千人的規模,所需金錢之大,難以想像。
這一萬金,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因為劉進隨後命人向隴右橋家收購軍馬五千匹。
這可是一大筆開支!
明年開春,虎豹龍騎的營地將會自奉明搬離,遷往玉山。
那是劉進自己的產業,加之虎豹龍騎規模擴大,奉明已經難以承受玉山土地廣,加之山中可以進行操演訓練,劉進從南陽回來之後,就在做此打算。
明年,奉明縣將會迎來一次巨大的發展。
順利的話,它將會成為京兆府治下,最大的縣城。
當晚,漢帝留宿虎豹龍騎營地。
羽林軍駐紮營地外圍。
畢竟快七十歲的人了,老人家經過了日間的興奮,一入夜便開始犯困了入營之後,甚至晚飯都沒有用,便在軍帳中歇息。
這一覺,足足睡了兩個時辰。
待醒來時,軍帳里放置了四五個巨大的火盆,炭火熊熊。
「怎麼這麼多火盆?」
「陛下,外面下雪了。』
「啊?
「皇太孫殿下怕陛下受風寒,所以添置了火盆。
「什麼時辰了?」
「快到子時對了,皇太孫說有事情要與陛下商議,讓老臣等陛下醒來,便去找他。」
「進有事找我?他在哪裡?」
「之前陪皇后和太子妃他們說話,剛回帳去了。」
「讓他過來—對了,問問他,軍中有甚好吃食,也送來些,朕也有點餓了。」
「喏!」
郭恭敬領旨,往外退去。
在他快要退出大帳的時候,漢帝突然又開口。
「老東西,那弘恭的事情處理的如何了?」
「回陛下,如殿下所言,那弘恭卻是河間王手下,精通眩術,善用香道。他是奉江充之命進入宮中,本打算找機會以眩術和香道迷惑陛下,令陛下情緒混亂。
不過由於皇太孫殿下出手,江充一直未有動作。
他在宮中倒是有了兩個同夥,都已被老臣處理乾淨了。」
漢帝點點頭,沉聲道:「老東西,你要多用心。這次的事情,朕不追究了——-朕年紀大了,但心思還是清楚的。你這老東西有時候雖有些私心,但對朕確是忠心耿耿。
朕希望,你能繼續。
朕一生嚴苛,少有臣子能與朕走到最後。但朕希望,你是那個和朕走到最後的人,也算是你我君臣之間一段佳話。至於以後的事情,你不用擔心。
進是個念舊的人。你待他好,他不會辜負你。有些事情,莫要再插手了,免得亂了心智。」
郭的後背,都濕透了。
最近一段時間裡,他一直在試圖向司隸校尉推薦族人。
也不是他貪戀權勢。
而是想著讓子孫後人能與劉進打好關係,為未來鋪路。
但說實話,郭家這些年來,確是沒有特別出眾的子弟。
只有一個郭廣意算是出色。
郭孟儒,中人之姿,難成氣候。
也讓郭有點焦慮了。
當然,郭家不是沒有其他人。
但都不是郭這一脈的。
比如廷尉郭居,出身河東郡郭氏家祖。
秦末,兩家為一宗。
後來分開來,郭廣意變成了宗房,而郭居則是分房。
不過,郭居似乎潛力更大。
他在廷尉上極為出色,日後極大可能,會接任御史大夫之職。
漢帝警告了一番,沒有追究。
郭退出大帳,也鬆了口氣。
他知道,不能再有小動作了——·
否則一個不好,他好不容易和劉進拉扯出來的情誼,很可能就要煙消雲散。
他再次深吸一口氣,看著漫天飄落的雪花,快步走向劉進的軍帳。
子時,大帳里送來了火鍋。
劉進親自調製蘸料,送到了漢帝面前。
漢帝也確實餓了,大快朵頤。
「進,你找我有甚事?
劉進從酒護里取出溫好的桐柏玉露酒,給漢帝滿上一杯。
「祖父,之前我聽四叔說,你準備對東瀛用兵?」
「是。」
漢帝微微一笑,「彈丸之地,一衣帶水,朕之兵馬可頃刻間將之拿下,
納入我漢家版圖。」
「祖父,萬不可輕敵。」
「哦?」
「東瀛島的確是彈丸之地,但其地理,卻極為複雜。
孩兒這一年來,搜集了不少關於東瀛島的資料,其中有過去三年裡東瀛島的地理變化。」
「嗯?」
漢帝放下筷子,看向了劉進。
「遠的不說,征和元年,島上共發生過四百餘次地龍翻身,但程度都很小,只有微微震感。但是在太始三年,卻發生過一次大型地龍翻身,主要是集中在本島中部。
死了多少人不太清楚,但確實造成了損失。
我希望祖父能把這份資料,轉交給四叔。邪馬台和狗奴不足為慮,但兒臣擔心,將士們對東瀛島情況了解不多,一旦遇到地龍翻身,勢必會產生恐慌情緒。
而邪馬台和狗奴世代居住東瀛島,對東瀛島的環境早已適應。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大概率不會在意。此消彼長之下,哪怕我漢軍兵強馬壯,也可能有馬失前蹄。」
說著,劉進遞給漢帝一紙。
然後他又取出一紙,放在漢帝面前。
「這是兒臣這一年間,尋人查看天象,預測變化得來的情報。
全都是東瀛島的地理變化和天氣變化..-未來兩年,是否會發生這些事情,誰也說不準。但是與四叔早作準備,也能放緩萬一。另外就是,兒臣曾與不彌魚生聊過東瀛島的海事情況。每年的七八月間,海事情況複雜,多有颶風出沒,不宜渡海。
所以,若四叔出兵,一定要選好日子,否則會損兵折將。」
漢帝的面色沉肅,接過劉進的資料,仔細查看了一些。
而後,他又看了看那一預報,輕輕點頭。
「進用心了!」
他抬起頭,看著劉進,微笑道:「朕倒是疏忽了這件事,若非你提醒,
真要失敗,朕難辭其咎。這些資料和情報,朕會命人抄錄之後,快馬加鞭送往朝鮮半島。
你四叔那邊也會有一份,大家熟悉了這些情報之後,再做計較。」
他沒有詢問這些東西,都是哪裡來的。
這肯定不是一般人能弄來的消息,劉進身後,(一定有一些他並不清楚的秘密。
但漢帝不會詢問。
這是他的長孫,也是他未來的繼承人。
如果連劉進都要去懷疑,那漢帝就再無可以信任之人。
再說了,滿朝文武都反對他用兵,說他是窮兵武。
可有些事情正如劉進說的,國運之說,如逆水行舟。
不奮勇爭先,便要慢慢衰落。
什麼守成。
守成,代表著衰落。
劉進若有上蒼眷顧,則漢家必能千秋萬代。
這也是漢帝內心之中,所期盼的結果。
「對了,今年祭祖,你隨朕一起吧。
「這不好吧。」
「有甚不好?」漢帝笑道:「你父遠在邊塞,你四叔和五叔,不足以隨行。
而你三叔·
算了,不提他了。
總之,今年祭祖,極為重要。
朕需要你隨朕一起—.明年,若天下太平,朕會巡視天下,五嶽封禪。
嗯,到時候你也隨朕一起去吧。」
漢帝這話,幾乎是明確告訴劉進,你將是我的繼承者,無人可以取代。
這對於大漢國祚而言,無疑是一樁好事。
有明確的繼承人,將使朝廷穩固,天下太平。
而且之後一系列的朝堂政令,將會以劉進的意志為主,而無需去擔心朝令夕改。
「可父親那邊——
「據,朕會與他交心。」
「兒臣,遵旨!」
內心裡,劉進是希望漢帝能夠多活幾年。
而在原來的歷史上,他還有三四年的壽命。
可看他的精神和身體狀況,活過七十歲,當問題不大。
也許,就是因為劉據一家的亡故,與漢帝巨大打擊。
巫蠱之禍,不僅僅讓他喪失了兒子、孫子,更有陪伴他一生的衛子夫。
鉤代夫人雖說甚得他喜愛。
但在情感上,還是無法與衛子夫相提並論。
次日,漢帝儀仗返回長安。
奉明在一日狂歡之後,漸趨平靜。
臘月十六這場大雪,也是關中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雪。
斷斷續續,下了三天。
厚厚的積雪,也使得道路變得格外濕滑。
三十一日,祭祖大典開始。
由於太子劉據今年不在長安,很多人都在猜測,誰會是漢帝身邊的隨侍。
有很多人選。
但誰都沒想到,漢帝的隨侍並沒有從二代子弟中選擇,而是跳過了二代子弟,直接從三代子弟中選了劉進。
整個漢家天下的未來局勢,明朗了!
劉進一定會成為漢家的繼任者。
只不過,什麼時候繼任?
尚不明朗。
畢竟,在劉進之上,還有一個劉據的存在。
正旦日,舉國歡慶。
所有人在參加了大朝之後,開始歡度新年。
也就是在這一天,劉進再次迎來了一個喜訊。
他在年中時找了二十幾個終南山修行的道士,並根據他提供的配方,製作出了最為原始的火藥。
當然,此時的火藥,只能助燃,無法產生爆炸的效果。
但是當那玄黃之氣沖天而起的一瞬間,劉進抱著劉病已和劉無病,在長信宮的樓台上,哈哈大笑。
旁人,看的是那玄黃。
而他,看到的確是大漢鐵騎,橫掃西域。
火藥還要繼續摸索。
想要演變成為宋時的顆粒火藥,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至於投入軍事行動?
在劉進看來,基本上十年之內不必考慮。
而且,他沒有穿越點了。
辛辛苦苦這麼久,也積贊了不少穿越點。
可之前為了獲取東瀛島的信息,被他一掃而空。
真正的黑火藥技術,所需要的穿越點十分驚人,差不多要五千個穿越點如果在想進一步發展黃火藥,需要兩萬穿越點。
有這些穿越點,劉進寧可去發展別的科技樹。比如耕犁,比如種子嫁接,比如水車,比如鋼鐵.·—·
在目前這個時期,大漢帝國即便是沒有火藥,憑藉精良武器,一樣能橫掃天下。
劉進的目標,已經從火藥方面,轉移到了造船正月初三,一場春雨,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劉進難得的睡了個懶覺。
醒來後,他躺在榻上,任由兩個小東西在他身上爬過來爬過去,發出歡快笑聲。
正當他打算賴到中午再起床,屋外卻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殿下孫孟雅闖入房間,就看到劉進正光著膀子逗孩子,立刻一聲驚叫,轉身離去。
片刻後,劉進穿好了衣服。
「孟雅呢?」
走進來的,是王翁須。
「你把她嚇跑了!」
「這也不能怪我吧,話說她怎麼就慌慌張張闖進來了?」
「今日是她值守長信宮,宮中有人前來找你,我當時忙著,就讓孟雅過來喊你。
平常這個時候你都起床了。
誰料想..—·
王翁須說著話,從架子上取下了衣服,伺候劉進穿上。
劉進眉頭一,沉聲問道:「宮中傳我何事?」
「不太清楚,已經在中堂等候。』
「快快帶我過去。」
應該不是郭來傳旨。
否則的話,李姝她們會讓他直接過來。
事實上,劉進猜想並沒有錯。
宮裡來人,的確不是郭,但劉進並不陌生。
來人名叫許廣漢,官拜黃門郎。
是蘇文死後,自少府提拔到漢帝身邊的人,
很老實,也很忠厚,為人寡言少語,很得漢帝的欣賞。
最初,許廣漢是昌邑王劉的手下。
前年年因罪下獄,後自甘腐刑贖死,得以倖免。
由於他識文斷字,加之在劉身邊時,口碑不差。
又經少府查證,許廣漢之所以下獄,是被他人牽累,本人並無罪過,於是推薦給了漢帝。
其人曾為劉的車馬令,身材高大,孔武有力。
漢帝見了之後,是非常喜歡。
便留在身邊,接替了蘇文的職務。
劉進見過許廣漢幾次,其人和蘇文確實不同。
只是不知為什麼,聽到許廣漢這個名字的時候,他總覺得有點耳熟,
「廣漢,今日怎地你過來了?郭翁呢?」
「郭翁年前受了點風寒,這兩日在家調養。殿下,陛下有旨,命殿下速速入宮。」
「嗯,我們這就出發。」
劉進不好坐車,所以騎上了青龍。
赤兔,則留在玉山軍營。
那邊土地廣,正好可以讓它自由奔馳,
若帶進城裡,赤兔反而會感覺不太舒服許廣漢見劉進騎馬,也沒有上車,從羽林衛手裡牽了一匹馬過來,跟隨在劉進身後。
「陛下這麼急喚我,可是出了什麼事情?」
「嗯!」
許廣漢點點頭,卻未開口。
劉進心裡,頓時一沉。
他也不再追問,而是加速行進,很快就來到了未央宮。
在許廣漢的帶領下,他直奔宣室殿。
一進大殿,就見已經來了不少人。
「進,你來了。」
「陛下喚我何事?」
漢帝示意許廣漢關上大殿門,而後環視殿中王侯公卿。
所有人,都低下了頭。
劉進心裡的預感,越發不妙。
「李廣利在夫羊句山遭狐鹿姑魔下右大都尉偃渠與丁靈王衛律伏擊,四萬大軍死傷慘重,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至至居水後,路博德援兵抵達,
才穩住陣腳。
他欲孤注一擲,再次西進。
路博德堅決反對,並強行將其扣押。
另外,朕已經得到了準確消息,協防姑師的匈奴將領,乃匈奴右校王。」
漢帝說到此,忍不住咬牙切齒。
劉進則有些糊塗,想不太明白,漢帝如何這般反應?
暴勝之低聲道:!「匈奴右校王,便是李陵!」
「嘶!」
第一屆漢式鞠戲大賽,完滿落幕。
奉明舉行了冠軍遊行儀式,整個奉明縣,都沸騰起來。
縣令沈約已經下令,從縣衙庫府中調撥三千金,全面修大校場,並以大校場為中心,進行開發擴建。
依照他話語中的意思,未來是想要把這裡建成一座類似於後世的衛星城一樣的城鎮。
以商業和競技為主。
具體的章程,已經遞交京兆尹。
其中大部分內容,是依照劉進所提建議。
京兆尹如今是郭廣意,也算是皇太孫一脈。
所以,批准應該難度不大。
整個工程,耗資一萬五千金。
劉進轉手把大校場的土地售賣出去,由長安巨富桓發接手,出資一萬三千金收購。
與此同時,以大校場為中心方圓百里土地,也被桓發拿下。
出資兩萬八千金。
孫孟雅也因為這筆交易,狂賺兩萬餘金,一下子成為了霸陵首富之家。
至於劉進,賺了一萬多金。
但他轉手就把這些錢,丟進了虎豹龍騎,充作軍費。
虎豹龍騎擴充到了五千人,另有三千後備軍。
八千人的規模,所需金錢之大,難以想像。
這一萬金,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因為劉進隨後命人向隴右橋家收購軍馬五千匹。
這可是一大筆開支!
明年開春,虎豹龍騎的營地將會自奉明搬離,遷往玉山。
那是劉進自己的產業,加之虎豹龍騎規模擴大,奉明已經難以承受玉山土地廣,加之山中可以進行操演訓練,劉進從南陽回來之後,就在做此打算。
明年,奉明縣將會迎來一次巨大的發展。
順利的話,它將會成為京兆府治下,最大的縣城。
當晚,漢帝留宿虎豹龍騎營地。
羽林軍駐紮營地外圍。
畢竟快七十歲的人了,老人家經過了日間的興奮,一入夜便開始犯困了入營之後,甚至晚飯都沒有用,便在軍帳中歇息。
這一覺,足足睡了兩個時辰。
待醒來時,軍帳里放置了四五個巨大的火盆,炭火熊熊。
「怎麼這麼多火盆?」
「陛下,外面下雪了。』
「啊?
「皇太孫殿下怕陛下受風寒,所以添置了火盆。
「什麼時辰了?」
「快到子時對了,皇太孫說有事情要與陛下商議,讓老臣等陛下醒來,便去找他。」
「進有事找我?他在哪裡?」
「之前陪皇后和太子妃他們說話,剛回帳去了。」
「讓他過來—對了,問問他,軍中有甚好吃食,也送來些,朕也有點餓了。」
「喏!」
郭恭敬領旨,往外退去。
在他快要退出大帳的時候,漢帝突然又開口。
「老東西,那弘恭的事情處理的如何了?」
「回陛下,如殿下所言,那弘恭卻是河間王手下,精通眩術,善用香道。他是奉江充之命進入宮中,本打算找機會以眩術和香道迷惑陛下,令陛下情緒混亂。
不過由於皇太孫殿下出手,江充一直未有動作。
他在宮中倒是有了兩個同夥,都已被老臣處理乾淨了。」
漢帝點點頭,沉聲道:「老東西,你要多用心。這次的事情,朕不追究了——-朕年紀大了,但心思還是清楚的。你這老東西有時候雖有些私心,但對朕確是忠心耿耿。
朕希望,你能繼續。
朕一生嚴苛,少有臣子能與朕走到最後。但朕希望,你是那個和朕走到最後的人,也算是你我君臣之間一段佳話。至於以後的事情,你不用擔心。
進是個念舊的人。你待他好,他不會辜負你。有些事情,莫要再插手了,免得亂了心智。」
郭的後背,都濕透了。
最近一段時間裡,他一直在試圖向司隸校尉推薦族人。
也不是他貪戀權勢。
而是想著讓子孫後人能與劉進打好關係,為未來鋪路。
但說實話,郭家這些年來,確是沒有特別出眾的子弟。
只有一個郭廣意算是出色。
郭孟儒,中人之姿,難成氣候。
也讓郭有點焦慮了。
當然,郭家不是沒有其他人。
但都不是郭這一脈的。
比如廷尉郭居,出身河東郡郭氏家祖。
秦末,兩家為一宗。
後來分開來,郭廣意變成了宗房,而郭居則是分房。
不過,郭居似乎潛力更大。
他在廷尉上極為出色,日後極大可能,會接任御史大夫之職。
漢帝警告了一番,沒有追究。
郭退出大帳,也鬆了口氣。
他知道,不能再有小動作了——·
否則一個不好,他好不容易和劉進拉扯出來的情誼,很可能就要煙消雲散。
他再次深吸一口氣,看著漫天飄落的雪花,快步走向劉進的軍帳。
子時,大帳里送來了火鍋。
劉進親自調製蘸料,送到了漢帝面前。
漢帝也確實餓了,大快朵頤。
「進,你找我有甚事?
劉進從酒護里取出溫好的桐柏玉露酒,給漢帝滿上一杯。
「祖父,之前我聽四叔說,你準備對東瀛用兵?」
「是。」
漢帝微微一笑,「彈丸之地,一衣帶水,朕之兵馬可頃刻間將之拿下,
納入我漢家版圖。」
「祖父,萬不可輕敵。」
「哦?」
「東瀛島的確是彈丸之地,但其地理,卻極為複雜。
孩兒這一年來,搜集了不少關於東瀛島的資料,其中有過去三年裡東瀛島的地理變化。」
「嗯?」
漢帝放下筷子,看向了劉進。
「遠的不說,征和元年,島上共發生過四百餘次地龍翻身,但程度都很小,只有微微震感。但是在太始三年,卻發生過一次大型地龍翻身,主要是集中在本島中部。
死了多少人不太清楚,但確實造成了損失。
我希望祖父能把這份資料,轉交給四叔。邪馬台和狗奴不足為慮,但兒臣擔心,將士們對東瀛島情況了解不多,一旦遇到地龍翻身,勢必會產生恐慌情緒。
而邪馬台和狗奴世代居住東瀛島,對東瀛島的環境早已適應。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大概率不會在意。此消彼長之下,哪怕我漢軍兵強馬壯,也可能有馬失前蹄。」
說著,劉進遞給漢帝一紙。
然後他又取出一紙,放在漢帝面前。
「這是兒臣這一年間,尋人查看天象,預測變化得來的情報。
全都是東瀛島的地理變化和天氣變化..-未來兩年,是否會發生這些事情,誰也說不準。但是與四叔早作準備,也能放緩萬一。另外就是,兒臣曾與不彌魚生聊過東瀛島的海事情況。每年的七八月間,海事情況複雜,多有颶風出沒,不宜渡海。
所以,若四叔出兵,一定要選好日子,否則會損兵折將。」
漢帝的面色沉肅,接過劉進的資料,仔細查看了一些。
而後,他又看了看那一預報,輕輕點頭。
「進用心了!」
他抬起頭,看著劉進,微笑道:「朕倒是疏忽了這件事,若非你提醒,
真要失敗,朕難辭其咎。這些資料和情報,朕會命人抄錄之後,快馬加鞭送往朝鮮半島。
你四叔那邊也會有一份,大家熟悉了這些情報之後,再做計較。」
他沒有詢問這些東西,都是哪裡來的。
這肯定不是一般人能弄來的消息,劉進身後,(一定有一些他並不清楚的秘密。
但漢帝不會詢問。
這是他的長孫,也是他未來的繼承人。
如果連劉進都要去懷疑,那漢帝就再無可以信任之人。
再說了,滿朝文武都反對他用兵,說他是窮兵武。
可有些事情正如劉進說的,國運之說,如逆水行舟。
不奮勇爭先,便要慢慢衰落。
什麼守成。
守成,代表著衰落。
劉進若有上蒼眷顧,則漢家必能千秋萬代。
這也是漢帝內心之中,所期盼的結果。
「對了,今年祭祖,你隨朕一起吧。
「這不好吧。」
「有甚不好?」漢帝笑道:「你父遠在邊塞,你四叔和五叔,不足以隨行。
而你三叔·
算了,不提他了。
總之,今年祭祖,極為重要。
朕需要你隨朕一起—.明年,若天下太平,朕會巡視天下,五嶽封禪。
嗯,到時候你也隨朕一起去吧。」
漢帝這話,幾乎是明確告訴劉進,你將是我的繼承者,無人可以取代。
這對於大漢國祚而言,無疑是一樁好事。
有明確的繼承人,將使朝廷穩固,天下太平。
而且之後一系列的朝堂政令,將會以劉進的意志為主,而無需去擔心朝令夕改。
「可父親那邊——
「據,朕會與他交心。」
「兒臣,遵旨!」
內心裡,劉進是希望漢帝能夠多活幾年。
而在原來的歷史上,他還有三四年的壽命。
可看他的精神和身體狀況,活過七十歲,當問題不大。
也許,就是因為劉據一家的亡故,與漢帝巨大打擊。
巫蠱之禍,不僅僅讓他喪失了兒子、孫子,更有陪伴他一生的衛子夫。
鉤代夫人雖說甚得他喜愛。
但在情感上,還是無法與衛子夫相提並論。
次日,漢帝儀仗返回長安。
奉明在一日狂歡之後,漸趨平靜。
臘月十六這場大雪,也是關中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雪。
斷斷續續,下了三天。
厚厚的積雪,也使得道路變得格外濕滑。
三十一日,祭祖大典開始。
由於太子劉據今年不在長安,很多人都在猜測,誰會是漢帝身邊的隨侍。
有很多人選。
但誰都沒想到,漢帝的隨侍並沒有從二代子弟中選擇,而是跳過了二代子弟,直接從三代子弟中選了劉進。
整個漢家天下的未來局勢,明朗了!
劉進一定會成為漢家的繼任者。
只不過,什麼時候繼任?
尚不明朗。
畢竟,在劉進之上,還有一個劉據的存在。
正旦日,舉國歡慶。
所有人在參加了大朝之後,開始歡度新年。
也就是在這一天,劉進再次迎來了一個喜訊。
他在年中時找了二十幾個終南山修行的道士,並根據他提供的配方,製作出了最為原始的火藥。
當然,此時的火藥,只能助燃,無法產生爆炸的效果。
但是當那玄黃之氣沖天而起的一瞬間,劉進抱著劉病已和劉無病,在長信宮的樓台上,哈哈大笑。
旁人,看的是那玄黃。
而他,看到的確是大漢鐵騎,橫掃西域。
火藥還要繼續摸索。
想要演變成為宋時的顆粒火藥,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至於投入軍事行動?
在劉進看來,基本上十年之內不必考慮。
而且,他沒有穿越點了。
辛辛苦苦這麼久,也積贊了不少穿越點。
可之前為了獲取東瀛島的信息,被他一掃而空。
真正的黑火藥技術,所需要的穿越點十分驚人,差不多要五千個穿越點如果在想進一步發展黃火藥,需要兩萬穿越點。
有這些穿越點,劉進寧可去發展別的科技樹。比如耕犁,比如種子嫁接,比如水車,比如鋼鐵.·—·
在目前這個時期,大漢帝國即便是沒有火藥,憑藉精良武器,一樣能橫掃天下。
劉進的目標,已經從火藥方面,轉移到了造船正月初三,一場春雨,隨風入夜,潤物無聲。
劉進難得的睡了個懶覺。
醒來後,他躺在榻上,任由兩個小東西在他身上爬過來爬過去,發出歡快笑聲。
正當他打算賴到中午再起床,屋外卻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殿下孫孟雅闖入房間,就看到劉進正光著膀子逗孩子,立刻一聲驚叫,轉身離去。
片刻後,劉進穿好了衣服。
「孟雅呢?」
走進來的,是王翁須。
「你把她嚇跑了!」
「這也不能怪我吧,話說她怎麼就慌慌張張闖進來了?」
「今日是她值守長信宮,宮中有人前來找你,我當時忙著,就讓孟雅過來喊你。
平常這個時候你都起床了。
誰料想..—·
王翁須說著話,從架子上取下了衣服,伺候劉進穿上。
劉進眉頭一,沉聲問道:「宮中傳我何事?」
「不太清楚,已經在中堂等候。』
「快快帶我過去。」
應該不是郭來傳旨。
否則的話,李姝她們會讓他直接過來。
事實上,劉進猜想並沒有錯。
宮裡來人,的確不是郭,但劉進並不陌生。
來人名叫許廣漢,官拜黃門郎。
是蘇文死後,自少府提拔到漢帝身邊的人,
很老實,也很忠厚,為人寡言少語,很得漢帝的欣賞。
最初,許廣漢是昌邑王劉的手下。
前年年因罪下獄,後自甘腐刑贖死,得以倖免。
由於他識文斷字,加之在劉身邊時,口碑不差。
又經少府查證,許廣漢之所以下獄,是被他人牽累,本人並無罪過,於是推薦給了漢帝。
其人曾為劉的車馬令,身材高大,孔武有力。
漢帝見了之後,是非常喜歡。
便留在身邊,接替了蘇文的職務。
劉進見過許廣漢幾次,其人和蘇文確實不同。
只是不知為什麼,聽到許廣漢這個名字的時候,他總覺得有點耳熟,
「廣漢,今日怎地你過來了?郭翁呢?」
「郭翁年前受了點風寒,這兩日在家調養。殿下,陛下有旨,命殿下速速入宮。」
「嗯,我們這就出發。」
劉進不好坐車,所以騎上了青龍。
赤兔,則留在玉山軍營。
那邊土地廣,正好可以讓它自由奔馳,
若帶進城裡,赤兔反而會感覺不太舒服許廣漢見劉進騎馬,也沒有上車,從羽林衛手裡牽了一匹馬過來,跟隨在劉進身後。
「陛下這麼急喚我,可是出了什麼事情?」
「嗯!」
許廣漢點點頭,卻未開口。
劉進心裡,頓時一沉。
他也不再追問,而是加速行進,很快就來到了未央宮。
在許廣漢的帶領下,他直奔宣室殿。
一進大殿,就見已經來了不少人。
「進,你來了。」
「陛下喚我何事?」
漢帝示意許廣漢關上大殿門,而後環視殿中王侯公卿。
所有人,都低下了頭。
劉進心裡的預感,越發不妙。
「李廣利在夫羊句山遭狐鹿姑魔下右大都尉偃渠與丁靈王衛律伏擊,四萬大軍死傷慘重,幾乎全軍覆沒。李廣利逃至至居水後,路博德援兵抵達,
才穩住陣腳。
他欲孤注一擲,再次西進。
路博德堅決反對,並強行將其扣押。
另外,朕已經得到了準確消息,協防姑師的匈奴將領,乃匈奴右校王。」
漢帝說到此,忍不住咬牙切齒。
劉進則有些糊塗,想不太明白,漢帝如何這般反應?
暴勝之低聲道:!「匈奴右校王,便是李陵!」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