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算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51章 算計

  棘陽城外,火光沖天。

  西大營亂成了一團麻,叛軍四處奔逃。

  龍就,仍一臉懵逼。

  他是得了鄭仲夫的消息,說房無且意圖投降,要他出兵平亂。

  龍就也沒想太多,立刻就調撥兵馬。

  而後他跑來和鄭仲夫匯合,卻得知不是房無且要投降,而是鄭仲夫決定歸降朝廷。

  「大兄,你瘋了!」

  龍就忍不住大聲喊道:「我們是叛軍,朝廷會接受我們歸降?」

  「會!」

  「誰能保證?」

  龍就苦笑道:「天漢二年,梅將軍起兵,所部人馬被暴勝之擊潰之後,

  百元舉歸降後,所部被暴勝之坑殺,三千多降卒無一倖免。而今我等歸降,

  豈能有好結果?」

  百元舉,百政的兄長。

  對外,百政都說百元舉是戰死。

  但內部人都清楚,百元舉當年是投降後,被官府坑殺。

  鄭仲夫道:「賢弟,我不會坑你的。咱們這次歸降,是有保障的。」

  「保障?什麼保障?」

  「自有皇太孫作保。」

  「阿?

  龍就更懵了。

  皇太孫?

  他知道皇太孫代表著什麼。

  可他不知道,鄭仲夫怎麼就和皇太孫勾搭在了一起。

  「你怎地找到的皇太孫?」

  龍就冷靜下來,疑惑問道。

  如果鄭仲夫有皇太孫作保的話,那他們很可能會平安過關。

  只是—

  別說我看不起你。

  就算你如今還是鄭家子弟,和皇太孫那個階層,也相差的遠著呢。

  「你這是什麼眼神?」

  「我是擔心,大兄你被人騙了。

  當螂!

  鄭仲夫二話不說,把司隸校尉金牌丟在了桌上,

  「這是什麼?」

  「賢弟啊,我早和你說過,別天天盯著你眼巴前那點兵馬,你得把眼光放長遠。」

  「什麼意思?」

  鄭仲夫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道:「這是司隸金牌,乃司隸校尉所屬。而司隸校尉,是皇太孫所轄,陛下為皇太孫專門設立的機構。督查京兆七郡之地,皇權特許,先斬後奏。」

  「我·—京兆七郡?南陽又非京兆七郡。

  「可你就沒聽說,皇太孫如今就在汝南嗎?』

  「我知道啊!」

  「你以為皇太孫為何來汝南?」

  「那我怎麼知道。」

  「你——.—」

  鄭仲夫真想扯著龍就的耳朵告訴他,劉進就是皇太孫。

  但是,他不敢!

  「總之,你別問那麼多,只需要知道,我已經見過皇太孫,且皇太孫親自招降。

  梅免.

  非成大事之人。

  再說了,而今成就大事,誰又能比得皇太孫?

  你我今夜滅掉了房無且,梅盛已經被我殺了—我要你現在率部立刻前往南就聚,把梅盛的兵馬拿下。天亮之後,你我一同前去歸降,到時候你自然就明白了。」

  「好!」

  龍就不再囉嗦。

  能跟隨皇太孫,誰要去跟隨梅免?

  當了這麼多年的大復山匪,龍就早不耐煩了。

  若非有鄭仲夫在,說不定他已經離開大復山,去別處流浪。

  他大步離開棘陽縣城,點齊了兵馬之後,立刻便殺向了南就聚。

  天亮之後,龍就自南就聚回來。

  當他抵達棘陽城外的時候,就見鄭仲夫已命部下出城列隊受降。

  鄭仲夫更是一身白衣,身邊還跟看杜延年。


  看到龍就,鄭仲夫立刻招手讓他過來。

  也就在這時,從南面和西面,兩支人馬呼嘯而來,盪起煙塵翻滾,遮天蔽日。

  南面兵馬的大上,書寫一個斗大的李字。

  而西面來的兵馬,氣勢更加驚人。

  兩面門旗,一面上書三軍司令,一面寫著虎豹龍騎。

  掐金絲,走銀線,在陽光照耀下,分外奪目。

  兩面大鬣旗,一面寫著『虎豹龍騎樊』,一面寫著『虎豹營騎馮』。

  門旗下,兩員大將。

  一個身高八尺開外,膀闊腰圓。

  一個則相貌堂堂,風度翩翩,頗有儒將之風采。

  按道理說,李禹的兵馬聲勢更大。

  可不知怎地,鄭仲夫還是選擇了虎豹營騎,迎上前去。

  「罪人鄭仲夫,拜見樊將軍,馮將軍。」

  樊,自然是樊勝客。

  馮,就是馮奉世。

  兩人喝止了兵卒,翻身下馬。

  「鄭將軍,且隨我們先去迎接李都尉。

  而後,馮奉世看了杜延年一眼,突然破口大罵道:,「杜幼公,你好大的膽子。」

  龍就,激靈靈打了個寒顫,下意識握住了寶劍。

  鄭仲夫連忙攔住了他。

  「別管,私人恩怨。」

  「啊?」

  杜延年苦笑道:「子明,你莫要怪我,實主公吩咐,我倒是想阻止來著,可我也攔不住啊。

  :」

  當初,劉進在陽翟偷偷帶人離開,只留下了一封書信。

  按道理說,最有資格跟隨劉進的人,除了趙安國之外,便是馮奉世。

  結果,劉進沒帶走兩人馮奉世也因此,對杜延年幾人惱怒非常。

  張勝現在都沒出現,估摸著是被樊勝客和馮奉世叼了。

  沒看到張勝,杜延年就心知不妙。

  見馮奉世要衝過來,他連忙道:「子明,有本事你去找主公問,休要為難我等。

  「你給我等著。」

  此時,李禹也到了。

  龍就眼睛一眯,指著李禹身邊那人道:「他,他,他——.」」

  「閉嘴!」

  鄭仲夫連忙低吼一聲。

  那人是李賢!

  此刻,鼻青臉腫,好慘一男的。

  估摸著,也是被李禹給收拾了!

  李禹收拾李賢,再正常不過。

  不管是誰做主的,李賢把劉進一個人丟在宛城縣,那就是罪該萬死。

  沒殺他,便是看在同族的份上。

  若不然李賢不死也要殘廢··

  「你就是鄭仲夫?」

  「罪人正是。」

  李禹和樊勝客兩人寒暄了兩句之後,目光就落在了鄭仲夫和龍就身上,

  「宛城縣如今情況如何?」

  「宛城縣如今,叛軍兵馬約兩萬人。賊酋梅免,其副手秦滿皆在城中。

  除此二人之外,上游從逆黑牛,宋清,百政,以及宛城縣黃家族人黃邦彥,

  余者皆不足為慮。」

  李禹陰沉著臉,點了點頭。

  「武關守將曹靈,已率部抵達酈國,與酈國兵馬匯合,最遲後日便會兵臨宛城縣。

  鄭仲夫,我要你立刻率本部兵馬出發,今晚包圍宛城縣,可能做到?」

  「李都尉放心,罪人絕不負都尉厚望。」

  「說實話,我對你沒什麼厚望。但皇太孫既然看重你,說明你有可取之處。從現在開始,叛軍改為先鋒營。若順利拿下宛城縣,便為功勞。若拿不下,我定不饒。」

  李禹說完,目光便落在了杜延年的身上。

  那目光,格外陰冷。

  杜延年暗自叫苦。

  早知道就留在主公身邊了!


  他連忙拱手道:「李都尉不必擔心,末將會隨鄭將軍同往。」

  「末將亦願跟隨。」

  李賢忙站出來,躬身請命。

  一旁,樊勝客馮奉世也站了出來。

  「你們一同出發,休要再耽擱下去。』

  「喏!」

  樊勝客和馮奉世二話不說,轉身就走。

  另一邊,杜延年則拉著鄭仲夫,直奔叛軍所在。

  龍就在後面暈乎乎的。

  怎麼感覺著,那宛城縣好像一個熟透了的蘋果,所有人都急不可耐的想要過去咬上一口。

  鄭仲夫立功心切可以理解。

  可感覺樊勝客與馮奉世,似乎更加急切。

  對了,杜延年,李賢———·

  龍就的目光,落在了杜延年兩人的身上,

  他二人,又是什麼人?

  慢著他二人好像是那個劉進的手下!

  「大兄?」

  「賢弟,從現在開始,一句話都別說。宛城縣若順利拿下,咱們飛黃騰達前程似錦。

  若有失—·

  鄭仲夫輕聲道:「你我不僅要人頭落地,便是我家族也有滅族之厄。

  「這麼嚴重?」

  龍就猶豫了一下,低聲道:「要不然—·

  「賢弟,休再失言,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李禹的「順利拿下宛城縣』,是說皇太孫安然無恙。

  如果『拿不下」?

  那就是皇太孫出了差池。

  鄭仲夫半生榮華富貴,便在劉進的身上。

  現在,誰要敢壞他的榮華富貴,他就要誰死無葬身之地。

  哪怕是龍就!

  官軍開始向宛城縣集結。

  杜松的潁川兵馬,已經和趙安國摩蔑力的虎豹營騎匯合。

  不僅如此,虎豹營騎主帥張千秋,業已抵達菀城縣,並且從杜鬆手里接過指揮權。

  張千秋,是個白身。

  但他確是劉進的謀主。

  加之他出身非凡,杜松也不敢怠慢,非常痛快交出了兵權。

  而張千秋也看到了劉進送出的情報,

  當日趙安國中箭,不過是虛晃一槍。

  劉進射向他的那支箭上,沒有箭,箭杆上纏著一封帛書。

  【叛軍不足為慮,需保證宛城縣百姓周全。等待信號,奪取縣城,且勿莽撞行事。另:梅免一盜爾,竊數十萬金運出縣城,應藏匿於南就聚,儘快將之尋獲。】

  有了這個消息,張千秋便放心了。

  就如同劉進相信張千秋,張千秋也深信劉進,不是莽撞之人。

  他這樣安排,(一定有他的道理,

  或者說,劉進一定有解決問題的手段,

  於是,他連續兩日伴攻宛城縣,卻沒有真正發動進攻。

  趙安國和摩蔑力兩人心急如焚。

  但是隨著張千秋的勸說,也慢慢平靜下來。

  果不其然,在鄭仲夫等人夜襲房無且,占領了南就聚之後,張千秋在第一時間就收到了探馬的消息。

  他立刻命令摩力率本部兵馬前往南就聚,尋找梅免搜刮的黃金。

  「那主公怎麼辦?」

  趙安國忍不住問道。

  張千秋則回答:「若你不亂來,主公便無虞。這次宛城縣之戰,乃主公一手操控。忘了今日主公射來的箭書是怎麼說的嗎?做好準備,隨時出擊——明白沒有?」

  「那什麼時候出擊?」

  「主公會告訴你的!」

  趙安國,離去。

  宛城縣,府衙。

  梅免心急如焚。

  他派去棘陽的使者,至今仍未返回,這就讓他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按道理,使者昨日抵達棘陽。


  那麼現在應該已經回來了!

  他沒回來,就說明棘陽那邊的事情並不順利,甚至很有可能出事了!

  梅免讀過書,有點見識。

  當然,那見識不多,估摸著也就是和水滸傳里的宋江不分伯仲。

  只不過宋江是想靠造反求一個官身出路。

  而他這次造反,則是為了金蟬脫殼,然後去做一個逍遙自在的富家翁。

  他,馬上就要成功了!

  「百政,事情辦得如何了?」

  「已經安排妥當——我已經讓百翔在宛城縣秘密部署了十六個火點,只要主公一聲令下,便可以縱火焚城。」

  「甚好!」

  梅免陰沉著臉,道:「「我讓人去把鄭仲夫他們召回來,卻一直沒有消息,我很擔心啊!」

  「擔心什麼?」

  「鄭仲夫,有其他想法。」

  「那又能如何?主公莫忘記了,梅盛和房無且都在那邊。有他二人盯著,鄭仲夫鬧不出什麼花樣。還有龍就,就是個沒主意的。鄭仲夫一死,他必然會順從。」

  「也是!」

  梅免長出一口氣,道:「若非不得已,我也不想行如此激烈手段。

  可如果沒有他們掩護,咱們便難以脫身。唉,只怪這次朝廷的反應太過迅速了。」

  你裝什麼大尾巴狼?

  百政心裡,暗自吐槽。

  「主公,那劉進手裡的猿搏術」

  「待會兒,我就把他喚來。到時候他若是不從,你就動手。我會在後宅安排三百刀斧手。他就算再厲害,有你,還有三百刀斧手,也只能束手就擒。到時候—....」

  百政聞聽,頓時笑了。

  他連連點頭道:「主公果然好計謀。」

  兩人閒聊了幾句之後,梅免就派人去把劉進喚來。

  此時,天將晚。

  梅免剛安排好了刀斧手,未等劉進過來,突然有小校來報:「有一支人馬,正在逼近宛城縣。」

  「是何方人馬?」

  「看旗號,應該是鄭將軍的兵馬。

  梅免聞聽,頓時大喜。

  鄭仲夫果然還是回來了「快命人開城門,迎接鄭將軍。」

  「慢著!」

  百政突然攔住了梅免。

  「怎麼?」

  「不對勁。」

  「什麼不對勁?」

  「鄭仲夫沒那麼快吧—-而且,主公派去的信使呢?按道理說,應該提前告知才是。

  另外,就算是鄭仲夫率部歸來,依照以前的常理,他應該先派人通知主公,為何就這麼突然出現?而且據我所知,他正面尚有李禹兵馬對峙,他會這麼快脫身?」

  梅免現在,滿腦子想著脫身。

  但百政的頭腦還算是清晰,立刻覺察到了不正常。

  他這一說,梅免也感覺有點不對勁。

  他眉沉思片刻,立刻道:「百政,咱們去看看。」

  「正當如此。」

  兩人當下也不遲疑,便飛快趕去了東門。

  登上城樓,梅免翹足遠眺。

  斜陽夕照,城外一片殘紅。

  一支人馬由遠及近,正在飛快逼近。

  看大旗,是鄭仲夫的兵馬。

  不對勁!

  梅免這會兒腦袋清醒過來。

  如果是正常情況下,首先回來的應該是梅盛或者房無且的兵馬才對。

  鄭仲夫作為棘陽主帥,他會留在棘陽,防備官軍追擊。

  可現在,卻是鄭仲夫的人馬———

  還有,信使呢?

  就算信使因故沒有來,那鄭仲夫也應該先派人稟報才對。

  梅免眼珠子一轉,厲聲喝道:「兒郎們做好準備,這隊兵馬很可能有詐說完,他看了百政一眼。

  百政立刻心領神會,轉身便吩咐下去。

  這時候,兵馬已經抵達城外。

  一員將縱馬疾馳而來,在城下高聲喝道:「城上何人值守?我乃龍就奉命回師,趕快開城門。

  3

  龍就?

  那就更不對了!

  房無且也好,梅盛也罷,沒道理讓龍就先行撤離。

  梅免立刻探出頭來,大聲道:「龍就,你怎麼回來了?」

  「主公何以在此?」

  「我聽聞仲夫回師,正要準備迎接,仲夫呢?」

  「大兄尚在棘陽督陣,未曾回來。」

  「那梅盛和房無且呢?還有梅林呢?怎不見他們人影?」

  「房無且昨夜被官軍偷襲,幸虧大兄反應迅速,命我救援。他而今已經撤回棘陽縣城,會與大兄一同回師。」

  聽上去,好像合情合理。

  但··

  「梅盛和梅林呢?」

  「這個———·

  龍就猶豫了一下,道:「梅盛將軍尚駐守南就聚,很快就會回來。」

  梅免眸光閃爍。

  突然,他厲聲喝道:「龍就安敢欺我?你分明是歸降了官軍,想要詐開我的城門。」

  「我沒有!」

  「還說沒有,梅盛素來膽小,怎敢留守南就聚?且梅林素有規矩。按道理說他便是留在棘陽,也會派人先過來告知。他到現在音訊全無,而你又突然出現,還說不是詐我?

  來人,放箭!」

  梅免厲聲喝問,但同時手掌向下按了按,示意城樓上的土兵不要放箭,

  可龍就在城下,自然看不見梅免的動作。

  眼見梅免要放箭,他頓時急眼了。

  「梅免,而不過一腐儒出身,竟敢背叛朝廷造反。

  龍某已歸降朝廷,而還不立刻投降!」

  梅免氣笑了!

  「龍就,安敢欺我如斯,放箭!」

  他嘶聲吼道。

  剎那間,宛城縣城頭上的叛軍齊聲吶喊,萬箭齊發。

  與此同時,藏在旗門後的杜延年,苦笑著搖了搖頭。

  「我早就說了,老龍詐不開城門的··-梅免雖說只是一個腐儒,但也身經百戰。

  這種計謀,奈何不得他。」

  鄭仲夫的臉,通紅。

  詐城的計策出自他的手筆。

  杜延年之前就說過,未必有用。

  倒不如老老實實圍城,而後再做打算。

  可鄭仲夫,卻立功心切。

  眼見計策被識破,鄭仲夫也怒了。

  他厲聲道:「龍就,回來——弓箭手,放箭!

  喻!

  一蓬箭雨從軍中騰起,密密麻麻如飛蝗一般,向宛城縣的城頭呼嘯而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