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咄吉士之謀
啟民可汗帳內。
韋雲起攜帶著重禮前來拜見啟民可汗。
一箱綾羅綢緞和一箱茶葉,這些都是突厥人最喜愛的東西。
啟民可汗果然是老態龍鍾,背也馱了,頭髮鬍子全白了。
「隋朝使者韋雲起拜見可汗。」韋雲起躬身施禮說道。
啟民可汗連忙站起身來,笑著說道:「韋使者,不必多禮,你能到我這裡來,我就已經很高興了,你又何必帶這些禮物呢?」
「些許薄禮不成敬意,這是我們隋朝天子問候您的。」
啟民可汗向著南方拜了又拜,說:「尊敬的隋朝天子,我受之有愧呀。」
隨後,二人分賓主落座。
「韋大人,你此次從千里之外來到我們東突厥,不知有何見教?」啟民可汗開門見山地問道。
「可汗,見教不敢當。只因契丹無緣無故,背信棄義,撕毀兩國友好盟約,犯我隋朝邊境,突襲了營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大隋天子令我前去攻打契丹,收復營州。」
「有這等事兒?那麼,請問韋大人帶了多少兵馬?」
「不瞞你說,皇上沒給我兵馬。」
啟民可汗聽了之後,一皺眉,不解地問道:「隋朝天子讓你去平定營州,卻沒給你兵馬,這是何意?」
韋雲起一笑說道:「可汗,我聽說你們突厥的精騎兵驍勇善戰,我這不是來找您幫忙了嗎?」
「你的意思是要找我們借兵?」
「正是。」
「不知你想借多少兵馬?」
韋雲起伸出兩根手指,說:「我打算借兩萬。」
「按理說,大隋與我們東突厥不分彼此,你來張一回嘴了,我應該借給你,不過,兩萬鐵騎也不是一支小隊伍。
雖然說我是可汗,但是,這件事也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請允許我與其他大臣們商量一下。」啟民可汗說。
「好的,不過,軍情緊急,請您儘快給我答覆!」
「這個我明白,可以。」
韋雲起拜辭了啟民可汗。
韋雲起剛走沒多久,咄吉士帶領著數人走了進來。
「父親,隋朝使者韋雲起來此何事?」咄吉士腦袋上纏著紗布問道。
「咄吉士,你的頭怎麼了?」啟民可汗問道。
「我……我早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咄吉士支支吾吾地說道。
「人們常說,吃飯防噎,走路防跌,你都這麼大的人了,還是這麼冒失,下次小心一點。」
「知道了,父親。」
啟民可汗就把韋雲起的來意和大家說了一遍。
啟民可汗說完了之後,說道:「你們大家說一說,我們是借兵給他好,還是不借給他好?」
「不借,」咄吉士說,「父親,兩萬鐵騎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我們能有多少個兩萬鐵騎?
那契丹和我們是友好的鄰邦,我們怎麼能去攻打我們的朋友呢?
那豈不是把契丹徹底得罪了嗎?」
「我附議,」謀士史蜀胡悉說,「可汗,太子殿下言之有理,那大隋朝有的是軍隊,他們為什麼不自己派兵去打契丹,卻要來找我們借兵?
用他們中原人的話說,這就叫『以夷制夷』,讓我們和契丹打起來,無論哪一方敗,對於他們大隋來說,都是好事兒,他們好從中漁利,居心何其毒也?
再說了,萬一他們借走了我們兩萬鐵騎,到時候不還給我們,又怎麼辦?因此,我反對借兵給他們。」
啟民可汗聽了之後,不置可否,又問三兒子咄苾。
咄苾的年齡在二十多歲,身高八尺五寸左右,相貌不凡,額頭飽滿,濃眉,一雙眼睛明亮有神,臉形瘦削,看上去顯得果敢剛毅,身穿長衫,腰裡繫著金帶。
咄苾說道:「父親,我有不同看法。」
「哦?你且說說看。」
「想當初,我們東突厥和西突厥不和,西突厥勢力強大,一直欺負我們,是隋朝支援了我們,我們才有今天。
如果不是大隋出手相助的話,我們東突厥可能早就不存在了,做人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恩負義,這是其一;
其二,契丹無端興兵,侵犯大隋的邊境,燒殺搶掠,那是不義之舉。
如果我們借兵給韋雲起的話,乃是正義之師,我料此戰必勝;
其三,就算我們不借兩萬精騎兵給大隋,人家照樣也能把營州給收回來。別忘了,隋滅南陳時,曾經帶去五十二萬大軍。
雖然說我們和契丹的交情不錯,也曾經主宰、控制著他們,但是大隋和我們的關係更為密切,我們不能因為這一點小事和大隋鬧翻,得不償失。
我想韋雲起借去這兩萬兵馬,等打完這一仗,肯定會還給我們的,而且,少不了我們的好處。
我們沒必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擔心人家不還。」
「三弟,國與國之間講究的永遠是利益,談什麼感情?你太年輕了,在胡說些什麼?你被大隋表面的友好所矇騙了。
他們是在利用我們,把我們當槍使,一旦和契丹開戰,我們就和契丹結下了冤讎。
從此,少了一個朋友,卻多了一個敵人,我們怎麼能做這種蠢事呢?
如果我們真的把兩萬精騎兵借給韋雲起,那才會讓天下人恥笑呢!」咄吉士說。
「大哥,我覺得我們看問題得往遠處看,不能只顧眼前。
一直以來,大隋朝對我們東突厥都是很不錯的,到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激化和隋朝之間的矛盾。這是最起碼的原則。」
「難道大隋要侵犯我們,我們也不能還擊嗎?」
「大隋對我們一直很友好,怎麼可能會侵犯我們呢?」
「……」
兄弟二人各執己見,爭執不下,直把啟民可汗吵得腦袋嗡嗡作響。
「好了,你們別再爭了,都散了吧,此事容我三思。」啟民可汗說。
「父親——。」
啟民可汗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出去。
晚上。
咄吉士的帳中。
咄吉士正和手下謀士史蜀胡悉在一起喝酒。
史蜀胡悉乃是咄吉士心腹,足智多謀,頗有韜略。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咄吉士把酒杯往桌子上一放,氣說:「大隋把我們當傻子一樣看待,那韋雲起更是居心叵測,說要去攻打契丹,收復營州,卻不帶兵馬,想來我們這裡借兵,看樣子,我父親是打算借兵給他們了。
兩萬精騎兵,那可不是說著玩兒的。
更可恨的是,我三弟咄苾啥也不懂,還在瞎摻和,真是把我給氣死了。」
史蜀胡悉一笑,說:「太子殿下,您不必過於憂慮。我倒是有一個辦法可以免除後患。」
咄吉士聽了,眼前為之一亮,連忙問道:「你有什麼好辦法?」
「所謂無毒不狠不丈夫,辦法說出來也很簡單,我們只要派一個人悄悄地摸到韋雲起的大帳,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他給宰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咄吉士瞪大了眼睛,想了想,點頭說道:「不錯,你說的果然是個辦法。韋雲起一死,他們還借什麼兵?」
「正是這個道理。」
「那麼,你覺得讓誰去執行這個任務合適嗎?」
「神射手者離,他不但箭法精準,而且,對太子殿下忠心耿耿,他去,再合適不過了。」
「好,就讓他去,」咄吉士說到這裡,衝著帳外喊了一聲,「來人!」
有一名侍衛從外面走了進來,說:「太子殿下,請吩咐!」
「你快去把者離給我叫來!」
「是!」那名侍衛答應了一聲,轉身出去了。
時間不長,者離來了,恭敬地說道:「太子殿下,您叫我?」
「你先坐下。」咄吉士說。
「在太子殿下的面前,小人不敢做。」
「我讓你坐,你就坐,坐下來說話方便。」
「是。」者離答應了一聲,側著身子坐下了。
咄吉士親自為他斟酒,說:「你先把這三盞酒喝下。」
「是!」者離又站起身來,端起酒盞,一飲而盡。
「我且問你,你覺得我平時對你怎麼樣?」咄吉士問道。
「太子殿下,對我恩重如山,我無以為報。」
「嗯,這裡沒有外人,你別那麼拘謹,」咄吉士點頭說道,「我想讓你去執行一個特殊的任務,不知你可願意?」
「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
「果然是好樣的,我沒看錯人,」咄吉士說,「我想讓你去替我殺一個人。」
「殺誰?」
「大隋的使者韋雲起。」
話音剛落,只聽「啪嗒」一聲響,者離驚得手中的筷子落了地。要知道殺死大隋使者,是什麼罪名?
事情一旦敗露,非禍滅九族不可。
「怎麼?你害怕了?」咄吉士看著他問道。
「呃——,不是。」者離更加明白,不能在咄吉士的面前表現出害怕來,那要是被咄吉士看穿了心事,他照樣是死無葬身之地。
「那你的筷子怎麼落了地?」
「只因這象牙筷太滑了,我一時沒拿住,失手落了地。」者離撒謊說道。
咄吉士聽他這麼一說,便沒有繼續追問下去了,說:「者離,你是我們東突厥的神射手,殺韋雲起,對你來說,小事兒一樁,等你辦成此事之後,我給你一萬兩銀子,你便可以遠走高飛了。」
「是,請太子殿下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者離信誓旦旦地說道。
咄吉士看了看者離說道:「好樣的,那麼,我再問你一句,假如你失手被擒了,你怎麼辦?會不會把我給抖露出去?」
者離一聽這話,嚇得「撲通」一聲,跪在了咄吉士的面前,說:「萬一要是失手了,我就說是我自己要殺他的,絕不會把太子殿下給說出去。」
「好,有骨氣!」
史蜀胡悉把韋雲起的住處告訴了者離,然後,叮囑道:「等到夜裡三更,他睡熟了,再下手。不過,我要提醒你,韋雲起手下的那幾個人都不簡單,你要小心一點,動作要乾淨、利落,務必一箭,結果了他的性命。」
「小人明白!」
韋雲起攜帶著重禮前來拜見啟民可汗。
一箱綾羅綢緞和一箱茶葉,這些都是突厥人最喜愛的東西。
啟民可汗果然是老態龍鍾,背也馱了,頭髮鬍子全白了。
「隋朝使者韋雲起拜見可汗。」韋雲起躬身施禮說道。
啟民可汗連忙站起身來,笑著說道:「韋使者,不必多禮,你能到我這裡來,我就已經很高興了,你又何必帶這些禮物呢?」
「些許薄禮不成敬意,這是我們隋朝天子問候您的。」
啟民可汗向著南方拜了又拜,說:「尊敬的隋朝天子,我受之有愧呀。」
隨後,二人分賓主落座。
「韋大人,你此次從千里之外來到我們東突厥,不知有何見教?」啟民可汗開門見山地問道。
「可汗,見教不敢當。只因契丹無緣無故,背信棄義,撕毀兩國友好盟約,犯我隋朝邊境,突襲了營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大隋天子令我前去攻打契丹,收復營州。」
「有這等事兒?那麼,請問韋大人帶了多少兵馬?」
「不瞞你說,皇上沒給我兵馬。」
啟民可汗聽了之後,一皺眉,不解地問道:「隋朝天子讓你去平定營州,卻沒給你兵馬,這是何意?」
韋雲起一笑說道:「可汗,我聽說你們突厥的精騎兵驍勇善戰,我這不是來找您幫忙了嗎?」
「你的意思是要找我們借兵?」
「正是。」
「不知你想借多少兵馬?」
韋雲起伸出兩根手指,說:「我打算借兩萬。」
「按理說,大隋與我們東突厥不分彼此,你來張一回嘴了,我應該借給你,不過,兩萬鐵騎也不是一支小隊伍。
雖然說我是可汗,但是,這件事也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請允許我與其他大臣們商量一下。」啟民可汗說。
「好的,不過,軍情緊急,請您儘快給我答覆!」
「這個我明白,可以。」
韋雲起拜辭了啟民可汗。
韋雲起剛走沒多久,咄吉士帶領著數人走了進來。
「父親,隋朝使者韋雲起來此何事?」咄吉士腦袋上纏著紗布問道。
「咄吉士,你的頭怎麼了?」啟民可汗問道。
「我……我早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咄吉士支支吾吾地說道。
「人們常說,吃飯防噎,走路防跌,你都這麼大的人了,還是這麼冒失,下次小心一點。」
「知道了,父親。」
啟民可汗就把韋雲起的來意和大家說了一遍。
啟民可汗說完了之後,說道:「你們大家說一說,我們是借兵給他好,還是不借給他好?」
「不借,」咄吉士說,「父親,兩萬鐵騎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我們能有多少個兩萬鐵騎?
那契丹和我們是友好的鄰邦,我們怎麼能去攻打我們的朋友呢?
那豈不是把契丹徹底得罪了嗎?」
「我附議,」謀士史蜀胡悉說,「可汗,太子殿下言之有理,那大隋朝有的是軍隊,他們為什麼不自己派兵去打契丹,卻要來找我們借兵?
用他們中原人的話說,這就叫『以夷制夷』,讓我們和契丹打起來,無論哪一方敗,對於他們大隋來說,都是好事兒,他們好從中漁利,居心何其毒也?
再說了,萬一他們借走了我們兩萬鐵騎,到時候不還給我們,又怎麼辦?因此,我反對借兵給他們。」
啟民可汗聽了之後,不置可否,又問三兒子咄苾。
咄苾的年齡在二十多歲,身高八尺五寸左右,相貌不凡,額頭飽滿,濃眉,一雙眼睛明亮有神,臉形瘦削,看上去顯得果敢剛毅,身穿長衫,腰裡繫著金帶。
咄苾說道:「父親,我有不同看法。」
「哦?你且說說看。」
「想當初,我們東突厥和西突厥不和,西突厥勢力強大,一直欺負我們,是隋朝支援了我們,我們才有今天。
如果不是大隋出手相助的話,我們東突厥可能早就不存在了,做人要懂得感恩,不能忘恩負義,這是其一;
其二,契丹無端興兵,侵犯大隋的邊境,燒殺搶掠,那是不義之舉。
如果我們借兵給韋雲起的話,乃是正義之師,我料此戰必勝;
其三,就算我們不借兩萬精騎兵給大隋,人家照樣也能把營州給收回來。別忘了,隋滅南陳時,曾經帶去五十二萬大軍。
雖然說我們和契丹的交情不錯,也曾經主宰、控制著他們,但是大隋和我們的關係更為密切,我們不能因為這一點小事和大隋鬧翻,得不償失。
我想韋雲起借去這兩萬兵馬,等打完這一仗,肯定會還給我們的,而且,少不了我們的好處。
我們沒必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擔心人家不還。」
「三弟,國與國之間講究的永遠是利益,談什麼感情?你太年輕了,在胡說些什麼?你被大隋表面的友好所矇騙了。
他們是在利用我們,把我們當槍使,一旦和契丹開戰,我們就和契丹結下了冤讎。
從此,少了一個朋友,卻多了一個敵人,我們怎麼能做這種蠢事呢?
如果我們真的把兩萬精騎兵借給韋雲起,那才會讓天下人恥笑呢!」咄吉士說。
「大哥,我覺得我們看問題得往遠處看,不能只顧眼前。
一直以來,大隋朝對我們東突厥都是很不錯的,到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激化和隋朝之間的矛盾。這是最起碼的原則。」
「難道大隋要侵犯我們,我們也不能還擊嗎?」
「大隋對我們一直很友好,怎麼可能會侵犯我們呢?」
「……」
兄弟二人各執己見,爭執不下,直把啟民可汗吵得腦袋嗡嗡作響。
「好了,你們別再爭了,都散了吧,此事容我三思。」啟民可汗說。
「父親——。」
啟民可汗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出去。
晚上。
咄吉士的帳中。
咄吉士正和手下謀士史蜀胡悉在一起喝酒。
史蜀胡悉乃是咄吉士心腹,足智多謀,頗有韜略。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咄吉士把酒杯往桌子上一放,氣說:「大隋把我們當傻子一樣看待,那韋雲起更是居心叵測,說要去攻打契丹,收復營州,卻不帶兵馬,想來我們這裡借兵,看樣子,我父親是打算借兵給他們了。
兩萬精騎兵,那可不是說著玩兒的。
更可恨的是,我三弟咄苾啥也不懂,還在瞎摻和,真是把我給氣死了。」
史蜀胡悉一笑,說:「太子殿下,您不必過於憂慮。我倒是有一個辦法可以免除後患。」
咄吉士聽了,眼前為之一亮,連忙問道:「你有什麼好辦法?」
「所謂無毒不狠不丈夫,辦法說出來也很簡單,我們只要派一個人悄悄地摸到韋雲起的大帳,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他給宰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咄吉士瞪大了眼睛,想了想,點頭說道:「不錯,你說的果然是個辦法。韋雲起一死,他們還借什麼兵?」
「正是這個道理。」
「那麼,你覺得讓誰去執行這個任務合適嗎?」
「神射手者離,他不但箭法精準,而且,對太子殿下忠心耿耿,他去,再合適不過了。」
「好,就讓他去,」咄吉士說到這裡,衝著帳外喊了一聲,「來人!」
有一名侍衛從外面走了進來,說:「太子殿下,請吩咐!」
「你快去把者離給我叫來!」
「是!」那名侍衛答應了一聲,轉身出去了。
時間不長,者離來了,恭敬地說道:「太子殿下,您叫我?」
「你先坐下。」咄吉士說。
「在太子殿下的面前,小人不敢做。」
「我讓你坐,你就坐,坐下來說話方便。」
「是。」者離答應了一聲,側著身子坐下了。
咄吉士親自為他斟酒,說:「你先把這三盞酒喝下。」
「是!」者離又站起身來,端起酒盞,一飲而盡。
「我且問你,你覺得我平時對你怎麼樣?」咄吉士問道。
「太子殿下,對我恩重如山,我無以為報。」
「嗯,這裡沒有外人,你別那麼拘謹,」咄吉士點頭說道,「我想讓你去執行一個特殊的任務,不知你可願意?」
「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辭。」
「果然是好樣的,我沒看錯人,」咄吉士說,「我想讓你去替我殺一個人。」
「殺誰?」
「大隋的使者韋雲起。」
話音剛落,只聽「啪嗒」一聲響,者離驚得手中的筷子落了地。要知道殺死大隋使者,是什麼罪名?
事情一旦敗露,非禍滅九族不可。
「怎麼?你害怕了?」咄吉士看著他問道。
「呃——,不是。」者離更加明白,不能在咄吉士的面前表現出害怕來,那要是被咄吉士看穿了心事,他照樣是死無葬身之地。
「那你的筷子怎麼落了地?」
「只因這象牙筷太滑了,我一時沒拿住,失手落了地。」者離撒謊說道。
咄吉士聽他這麼一說,便沒有繼續追問下去了,說:「者離,你是我們東突厥的神射手,殺韋雲起,對你來說,小事兒一樁,等你辦成此事之後,我給你一萬兩銀子,你便可以遠走高飛了。」
「是,請太子殿下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者離信誓旦旦地說道。
咄吉士看了看者離說道:「好樣的,那麼,我再問你一句,假如你失手被擒了,你怎麼辦?會不會把我給抖露出去?」
者離一聽這話,嚇得「撲通」一聲,跪在了咄吉士的面前,說:「萬一要是失手了,我就說是我自己要殺他的,絕不會把太子殿下給說出去。」
「好,有骨氣!」
史蜀胡悉把韋雲起的住處告訴了者離,然後,叮囑道:「等到夜裡三更,他睡熟了,再下手。不過,我要提醒你,韋雲起手下的那幾個人都不簡單,你要小心一點,動作要乾淨、利落,務必一箭,結果了他的性命。」
「小人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