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御駕親征
很快,捷報傳到了西京。
隋煬帝稱大興城為西京,洛陽城為東都。
隋煬帝興奮不已,激動得像個孩子,對裴矩說:「老愛卿,看來召開比武大會還是有用的,副先鋒程咬金只率領了一萬人馬便順利地占領了伊吾,伊吾已經投降我大隋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上賴蒼天保佑,陛下的洪福,下賴將士用命,才有今日之勝。
伊吾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是我們大隋與西域之間的咽喉要道,如今,伊吾在我們手上,那麼,我們進可攻,退可守,將會立於不敗之地。」
楊廣眼裡亮著光,說:「此次,我要御駕親征。」
裴矩一聽唬得不輕,連忙說道:「陛下,萬萬不可!雖然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對我們有利,但是吐谷渾的實力依然強大,那裡的地形複雜,氣候多變,我聽說即便是六月的天氣也有可能天降暴雪,極其寒冷,能把人和馬匹凍死。」
「夏天飛雪?我倒想看看那是怎樣的一幅壯觀景象。」
「陛下,那場景一點也不好看,吐一口吐沫還沒落到地上,便已經凍成了冰塊。
再說了,即便是漢武帝當初征伐匈奴,他也只是把將士們送到黃河邊上,揮了揮手,便返回了長安,他也不敢親身赴險。」
「此等功勳,正是漢武帝把它留給我去完成的呀,漢武帝到黃河邊上,沒有親自去征討匈奴,那麼,此次,朕便要帶兵攻打吐谷渾,將他們徹底剿滅,將吐谷渾納入我大隋的版圖。
都說秦皇、漢武功勳卓著,是歷代帝王不可逾越的高峰,朕就要和他們比試一番,看看到底咱們誰的功業大。」
裴矩連忙叩頭說道:「陛下乃萬金之軀,不可輕易赴險。當坐鎮後方,陛下若要御駕親征,倘若出了什麼差錯,那怎得了?我料把此事交給宇文述和楊雄等人一定能將吐谷渾擊敗,陛下又何必親征呢?」
「老愛卿,你不必過於擔心,想當初我率領五十萬大軍平南陳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小小的吐谷渾難道能和陳國相比嗎?我帶兵打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楊廣豪氣地說道。
「陛下英明神武,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吐谷渾那裡情況特殊,也不是那麼容易收服的。」
「前不久,我聽說宇文述派出使者程咬金的弟弟程咬銀出使西突厥,西突厥已經答應按兵不動,絕不會支援吐谷渾的。
現在,伊吾又在我們手上,鐵勒部成了我們的盟軍,我們何懼之有?」隋煬帝感慨地說,「真是應了那麼一句話,深山藏虎豹,田野埋麒麟,沒想到程咬金和程咬銀這兄弟倆個個都很能幹,有機會我得見上一見。」
「陛下,大隋朝人才濟濟,這是盛世的景象。」
他們君臣二人正在談話之時,從外面走進一名侍衛向隋煬帝報告說:「陛下,高昌國派來一名使臣要求見見您。」
「高昌?」
「正是。」
「高昌使者要見朕何事?」
「這個他沒說,他只說要見陛下,等見到陛下之後,親口對您說。」
「叫他進來。」
「是。」那名侍衛答應了一聲,轉身出去了。
時間不長,高昌使者從外面走了進來,趴在地上給隋煬帝磕頭,口中說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
那名使者戰戰兢兢地站了起來,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用雙手遞給了裴矩。
裴矩又把那封信轉交給了隋煬帝。
隋煬帝展開一看,原來這是一份降表,上面大致的意思是說,高昌國願意遵奉大隋,心甘情願做大隋的屬國,年年納貢,朝賀,服從大隋天子的指揮和調動云云。
隋煬帝大喜,把這份降表又讓裴矩看了看,隋煬帝問道:「你們高昌王為什麼會在此時遞上降表呢?」
「不瞞皇帝陛下,我們聽說貴國僅派出一萬名騎兵,便把伊吾國給收降了,赫赫天威,不容觸犯,我們大王,因此,派請我前來送降表。」
「你們高昌王倒很識趣,回去告訴你們大王,只要他效忠於我們大隋,我們一定會保護你們,讓你們免受外敵的欺負。」
「如此,我代表我們大王先謝謝皇帝陛下了。」
等到高昌使者退下殿之後,隋煬帝高興地對培舉說道:「老愛卿,你看到沒有,我們把伊吾打下來,這高昌國便害怕了起來,怕我們去打他們,乾脆送來降表,這倒省著我們費事了。」
「陛下天威難測,這些胡人心裡也很害怕。」
隋煬帝聽了,心裡很是得意,哈哈一笑說:「如此一來,東突厥、伊吾、高昌都臣服於我們大隋,鐵勒部出兵相助,西突厥又絕不會出兵,那麼,我們還擔心什麼呢?
吐谷渾一戰,我們必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並且載入史冊,朕怎麼能錯過此次御駕親征的機會呢?」
無論裴矩怎樣勸說,隋煬帝也堅持要御駕親征,裴矩拿他也是沒有辦法。
楊玄感府上。
楊玄感,楊積善和楊玄縱兄弟三人正在議事。
「父親在世之時,一直統兵征戰,我們楊家戰功赫赫,才在朝中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次,比武大會我身為楚國公,不便參與,讓你們倆參加比武,沒想到連一個副先鋒也沒有得到,」楊玄感嘆了一口氣,「我聽說那副先鋒程咬金已經奪得伊吾,高昌王由於懼怕大隋,也送來了降表,皇上龍顏大悅,說要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楊積善問道。
「正是。」
「這麼好的建功立業的機會,我們一定不能錯過,」楊玄感說,「我們得想辦法隨駕出征。」
「大哥,如果你想隨駕出征的話,那就直接去找皇上談一談。」
楊玄感聽了之後,搖了搖頭說:「恐怕不行啊。」
「為什麼?」
「難道你們忘了父親大人是怎麼死的,皇上對我們家有所顧忌啊。」
「既然不便找皇上談,那麼,又能怎麼辦呢?」
「依我看,只能另闢蹊徑了。」
隋煬帝稱大興城為西京,洛陽城為東都。
隋煬帝興奮不已,激動得像個孩子,對裴矩說:「老愛卿,看來召開比武大會還是有用的,副先鋒程咬金只率領了一萬人馬便順利地占領了伊吾,伊吾已經投降我大隋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上賴蒼天保佑,陛下的洪福,下賴將士用命,才有今日之勝。
伊吾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是我們大隋與西域之間的咽喉要道,如今,伊吾在我們手上,那麼,我們進可攻,退可守,將會立於不敗之地。」
楊廣眼裡亮著光,說:「此次,我要御駕親征。」
裴矩一聽唬得不輕,連忙說道:「陛下,萬萬不可!雖然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對我們有利,但是吐谷渾的實力依然強大,那裡的地形複雜,氣候多變,我聽說即便是六月的天氣也有可能天降暴雪,極其寒冷,能把人和馬匹凍死。」
「夏天飛雪?我倒想看看那是怎樣的一幅壯觀景象。」
「陛下,那場景一點也不好看,吐一口吐沫還沒落到地上,便已經凍成了冰塊。
再說了,即便是漢武帝當初征伐匈奴,他也只是把將士們送到黃河邊上,揮了揮手,便返回了長安,他也不敢親身赴險。」
「此等功勳,正是漢武帝把它留給我去完成的呀,漢武帝到黃河邊上,沒有親自去征討匈奴,那麼,此次,朕便要帶兵攻打吐谷渾,將他們徹底剿滅,將吐谷渾納入我大隋的版圖。
都說秦皇、漢武功勳卓著,是歷代帝王不可逾越的高峰,朕就要和他們比試一番,看看到底咱們誰的功業大。」
裴矩連忙叩頭說道:「陛下乃萬金之軀,不可輕易赴險。當坐鎮後方,陛下若要御駕親征,倘若出了什麼差錯,那怎得了?我料把此事交給宇文述和楊雄等人一定能將吐谷渾擊敗,陛下又何必親征呢?」
「老愛卿,你不必過於擔心,想當初我率領五十萬大軍平南陳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小小的吐谷渾難道能和陳國相比嗎?我帶兵打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楊廣豪氣地說道。
「陛下英明神武,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吐谷渾那裡情況特殊,也不是那麼容易收服的。」
「前不久,我聽說宇文述派出使者程咬金的弟弟程咬銀出使西突厥,西突厥已經答應按兵不動,絕不會支援吐谷渾的。
現在,伊吾又在我們手上,鐵勒部成了我們的盟軍,我們何懼之有?」隋煬帝感慨地說,「真是應了那麼一句話,深山藏虎豹,田野埋麒麟,沒想到程咬金和程咬銀這兄弟倆個個都很能幹,有機會我得見上一見。」
「陛下,大隋朝人才濟濟,這是盛世的景象。」
他們君臣二人正在談話之時,從外面走進一名侍衛向隋煬帝報告說:「陛下,高昌國派來一名使臣要求見見您。」
「高昌?」
「正是。」
「高昌使者要見朕何事?」
「這個他沒說,他只說要見陛下,等見到陛下之後,親口對您說。」
「叫他進來。」
「是。」那名侍衛答應了一聲,轉身出去了。
時間不長,高昌使者從外面走了進來,趴在地上給隋煬帝磕頭,口中說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
那名使者戰戰兢兢地站了起來,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用雙手遞給了裴矩。
裴矩又把那封信轉交給了隋煬帝。
隋煬帝展開一看,原來這是一份降表,上面大致的意思是說,高昌國願意遵奉大隋,心甘情願做大隋的屬國,年年納貢,朝賀,服從大隋天子的指揮和調動云云。
隋煬帝大喜,把這份降表又讓裴矩看了看,隋煬帝問道:「你們高昌王為什麼會在此時遞上降表呢?」
「不瞞皇帝陛下,我們聽說貴國僅派出一萬名騎兵,便把伊吾國給收降了,赫赫天威,不容觸犯,我們大王,因此,派請我前來送降表。」
「你們高昌王倒很識趣,回去告訴你們大王,只要他效忠於我們大隋,我們一定會保護你們,讓你們免受外敵的欺負。」
「如此,我代表我們大王先謝謝皇帝陛下了。」
等到高昌使者退下殿之後,隋煬帝高興地對培舉說道:「老愛卿,你看到沒有,我們把伊吾打下來,這高昌國便害怕了起來,怕我們去打他們,乾脆送來降表,這倒省著我們費事了。」
「陛下天威難測,這些胡人心裡也很害怕。」
隋煬帝聽了,心裡很是得意,哈哈一笑說:「如此一來,東突厥、伊吾、高昌都臣服於我們大隋,鐵勒部出兵相助,西突厥又絕不會出兵,那麼,我們還擔心什麼呢?
吐谷渾一戰,我們必定會取得最終的勝利,並且載入史冊,朕怎麼能錯過此次御駕親征的機會呢?」
無論裴矩怎樣勸說,隋煬帝也堅持要御駕親征,裴矩拿他也是沒有辦法。
楊玄感府上。
楊玄感,楊積善和楊玄縱兄弟三人正在議事。
「父親在世之時,一直統兵征戰,我們楊家戰功赫赫,才在朝中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次,比武大會我身為楚國公,不便參與,讓你們倆參加比武,沒想到連一個副先鋒也沒有得到,」楊玄感嘆了一口氣,「我聽說那副先鋒程咬金已經奪得伊吾,高昌王由於懼怕大隋,也送來了降表,皇上龍顏大悅,說要御駕親征。」
「御駕親征?」楊積善問道。
「正是。」
「這麼好的建功立業的機會,我們一定不能錯過,」楊玄感說,「我們得想辦法隨駕出征。」
「大哥,如果你想隨駕出征的話,那就直接去找皇上談一談。」
楊玄感聽了之後,搖了搖頭說:「恐怕不行啊。」
「為什麼?」
「難道你們忘了父親大人是怎麼死的,皇上對我們家有所顧忌啊。」
「既然不便找皇上談,那麼,又能怎麼辦呢?」
「依我看,只能另闢蹊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