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楊廣奪宗(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晚上。

  宇文述的府上。

  宇文述自從接受了楊廣秘密奪宮的任務之後,心裡一直在思考著這件事。

  此刻,他正在廳堂里背著手來回踱著方步。

  「將軍,郭衍郭大人來了。」有一名家丁過來向他稟報說。

  「快快有請!」宇文述說。

  時間不長,郭衍從外面走了進來,躬身施禮說:「老將軍,在下給您請安了。」

  「彥文啊,你客氣了。」宇文述說著上前握住他的手,久久地沒有鬆開。

  郭衍,字彥文,平頂身高八尺五寸,身材魁梧,體格健壯,穿青掛皂,平頭正臉,濃眉細眼,鼻正口方,大耳朝懷,留著鬍鬚,看上去十分威武。

  他是三國時期曹魏車騎將軍郭淮九世孫,西魏侍中郭崇之子。

  他年少時,便十分驍勇,善於騎射。

  他對下屬很是驕橫,對上卻很會討好、獻諂,因此,很得楊廣的喜愛,提拔他為洪州總管,手握兵權。

  他也很受隋文帝的器重,曾經讓他擔任行軍總管,駐守在平涼,防備突厥。

  突厥人得知郭衍在那裡駐守,數年內不敢進犯。

  二人分賓主落坐。

  宇文述把手下人都打發了出去,屋裡只有他們兩個人。

  「老將軍,不知你喚我前來,有何吩咐?」郭衍首先問道。

  「吩咐不敢當,不過晉王有一件事,讓我拜託你。」

  「哦?不知是什麼事。」郭衍聽了之後,感到吃驚。

  宇文述就把晉王楊廣想要奪取太子之位的想法,告訴了郭衍。

  郭衍的腦筋轉得特別快,他聽了之後,哈哈一笑,說道:「那是好事兒啊,這件事如果辦成了,那麼,晉王就是皇太子,將來繼承皇位。

  即使辦不成,也不用擔心,可以占據淮海,恢復梁國、陳國的舊地,獨霸一方。到那時,我也是晉王的座上客,誰又能奈何得了我?」

  宇文述也沒想到郭衍這麼爽快就答應了,心裡很是高興。

  「彥文啊,還是你明達事理呀。」宇文述說道。

  郭衍用手摸著鬍鬚說:「老將軍,我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晉王對我恩重如山,沒有晉王的提拔,我能有今天嗎?

  而且,晉王的才能的確在太子之上呀,如今太子不受寵愛,誰不知道?

  即使我們不幫晉王,太子終究還是要被廢的。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我自然是擁護晉王了。」

  「彥文啊,有你這句話,晉王之事必成,具體的事宜,等你和晉王見面之後,再詳談。」宇文述說。

  「好的。」

  不久,楊廣的病好了。為了掩人耳目,就對外宣稱郭衍的妻子得了癭病,而蕭貴妃懂得醫術,會醫治這種病,把這件事稟報給隋文帝之後,隋文帝也就不管了。

  郭衍和他的妻子經常出入晉王宮殿,也沒人懷疑。

  晉王宮。

  「卑職參見大王。」郭衍趴在地上給楊廣磕頭。

  「彥文啊,快快請起!」楊廣用雙手把他攙扶了起來。

  「哎呀,大王,你瘦了啊。」

  「哦,沒什麼,偶感風寒,也算不得什麼。」楊廣遮遮掩掩地說道。

  「大王,你要愛惜身體呀,」郭衍勸說道,「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又好似白駒過隙,因此,卑職建議大王想開一點,不要像你的父皇那樣勞累,到頭來,把自己的身體累壞了,卻什麼也得不到。

  你要懂得享受生活,每隔五天處理一次公務,就可以了,把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交給手下人去辦,你只要掌握一下大方向就行了。

  記得三國時期,司馬懿和諸葛亮是一對老對手,也算是一對老朋友,司馬懿就曾經勸說諸葛亮不必事必躬親,過於辛苦。

  但是,諸葛亮不聽啊,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結果怎麼樣呢?五十四歲便累死在五丈原。

  而司馬懿卻活了七十多歲,他不但熬死了曹操,熬死了諸葛亮,還熬死了曹丕和曹睿,為後來的司馬昭和司馬炎建立西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像這樣的人,才叫真正的聰明人吶。」


  「真是知我者彥文也,你可真是孝順啊!」楊廣感慨地說。

  「能為大王效力,是卑職的榮幸啊。」郭衍卑躬屈膝地說道。

  楊廣走到桌邊,握起拳頭,輕輕地砸在桌子上,目視東宮的方向,說:「並非我想奪太子之位,實在是形勢所迫。

  我念兄弟之情,對太子一向敬重,行軍打仗也好,遇到什麼危險的事情也罷,我總是沖在最前面,把他留在後方,保護著他。

  可是,他卻容不得我。

  前些天,他派人送來了一封書信恐嚇我,意思是說,如果我想謀取太子之位的話,他將來定要殺了我。

  這讓我痛心疾首,心如刀絞,我躺在床上很多天起不來,我不想這麼做,可是又不得不如此。彥文啊,你理解我的心情嗎?」

  「大王,你太過仁慈了,你把他當兄長,他未必把你當兄弟呀。」郭衍說。

  「一直以來,我念手足之情,不忍心奪他的太子之位,可是,如今看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隨即,楊廣把他暗中聯繫了張衡、宇文述、楊素和楊約兄弟等情況向郭衍做了介紹。

  郭衍聽了之後,說道:「大王,你謀劃得很周詳,不過,卻忽略了一點。」

  「忽略了什麼?」

  「我聽說太子在東宮之中豢養了一批身強力壯的死士,你說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難道僅僅是充當侍衛嗎?」

  楊廣想了想說:「他是不是有所圖謀?」

  「正是如此啊,這批死士只會聽從太子一個人的命令,連皇上的話都不聽,在必要的時候,他甚至有可能會逼你父皇早點退位,讓位給他,又或者對你們這些兄弟下毒手。

  沒有一批聽命於自己的死士,怎麼能確保大王你的安全,奪宮計劃的順利實施呢?」郭衍分析說,「縱觀歷史,凡是奪取政權的,都必須有武裝力量做後盾,除此而外,還得有一支完全聽從於大王你的軍隊。」

  「彥文,你說的沒錯,看來,太子比我們想像中考慮得更加深遠和全面,」楊廣想到此處,又蹙起了眉頭,「可是,父皇最是反對豢養武士,此事要是讓父皇知道了,我將吃不了兜著走啊。」

  「大王,此事不難,我們可以變通一種方式。」

  「如何變通?」

  郭衍的眼睛轉了轉,說道:「不如這樣,回頭我就謊稱桂州的俚人要造反,你便可以上奏朝廷讓我發兵『討敵』,我們便可以趁機打造武器軍帳,豢養很多士卒了。這樣一來,大王你將立於不敗之地,萬無一失。」

  楊廣一聽,點頭稱讚道:「此計甚妙!」

  當初,隋文帝在朝堂之上,議征遼東。

  「陛下,臣以為不可。」高熲出班奏道。

  隋文帝聽了,一皺眉,問道:「為什麼?」

  「其一,我們大隋經過了多年的征戰,百廢待興,現在正要讓百姓休養生息,不能再給他們加重負擔了,一旦發大兵征遼東的話,必定要增加巨大的開支,這些錢從哪裡來?還得從老百姓那裡來;

  其二,路途太過遙遠,從長安,洛陽發兵到遼東,道路崎嶇,坎坷不平,等軍隊到達遼東的時候,其士氣已經泄了;

  其三,軍隊難以徵集,我們的府兵分散在各處,要想把他們集結在一起,需要很長時間,並非朝夕之功;

  其四,我們的府兵大都是關中的軍隊,關中的軍士思鄉心切,不願意到東邊去,如果強迫他們去的話,戰鬥力會大打折扣;

  其五,水土不服,那裡的氣候和我們這裡大不相同,天氣寒冷,多陰雨天氣,倘若下了一場大雨,道路泥濘不堪,糧草輜重無法運輸,我們的軍士到了那裡,又容易得病;

  其六,由於路途遙遠,徵兵需要很長時間,保密工作難以做得那麼周全,一旦遼東方面得知了我們要去攻打他們的消息,必定會有所防備。到那時,我們出動數十萬大軍,勞民傷財,將會無功而返。……」高熲一一說道。

  「夠了,你不要再往下說了,」隋文帝聽了之後,不耐煩地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軍隊就是用來打仗的,遼東屢屢作亂,不把我們大隋放在眼裡,如果你流動我們都評定不了,那麼,突厥、高句麗和吐谷渾等,將會更加的猖獗。

  先前,我們要平南陳,滅北齊,騰不出手來,如今,大隋建立已經多年了,國庫充實,正是征戰四方之時,朕的年紀已經不小了,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天下一統。

  再說了,哪一次出兵打仗沒有困難,你說那些客觀原因幹什麼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