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李密的訓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覺得宇文化及是個老頑固,她連宇文詩詩的話都不聽,能聽李密的話嗎?我看不保險,還是不如劫牢房來得可靠。」程咬金說。

  「那這樣吧,你們倆做好劫牢反獄的準備,我現在去找李密說說。」

  「這樣也行。」

  程咬銀說完,他打開門,出了客棧,騎上馬走了。

  於是三個人分頭行動。

  李密府上。

  程咬銀騎著馬來到了這裡,只見李府的門樓也不是太高,門口有兩名軍士在守著。

  程咬銀把馬拴在一旁,來到府門前,躬身施禮,說:「二位兄長,辛苦了,我有要事,要求見李密李都督,煩請你們通報一下。」

  「娃兒,你是哪位?」其中一名軍士把程咬銀打量了一番,問道。

  「在下程咬銀,你就和李都督說,我是王伯當的朋友。」

  「知道了,你等著。」

  那名軍士說完進去稟報去了。

  時間不長,那名軍士從裡面又出來了,說道:「你可以進去了。」

  「多謝!」程咬銀邁步進了庭院,見庭院正中站著兩排黑衣武士,大約有五十人,一個個昂首挺胸,精神抖擻,腰懸佩刀。

  有一人正在向他們訓話:「兄弟們,王伯當原是瑯玡王氏,出生名門貴族,曾經奪取過武狀元,和我是生死之交,此次,他蒙冤入獄,我已經去找宇文化及談過一次,可是他就是不鬆口,非要置王伯當於死地不可,我已得到消息,他們今天夜裡就要下毒手,因此,我命令你們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把王伯當從獄中給救出來,你們聽清楚了沒有?」

  「聽清楚了。」眾武士回答道。

  「至於何時行動,你們等我的命令,另外,為了避人耳目,你們去劫牢反獄的時候,要把臉面蒙上,防止被他們內外侯官的人認出,知道嗎?」

  「知道了。」

  訓話之人,非是旁人,正是李密。

  程咬銀仔細打量李密,只見他身高在八尺五寸左右,身材偏瘦,身著便衣,腰系絲絛,長方形的臉,劍眉,眼睛不太大,卻目光犀利,微微有點鷹鉤鼻,薄嘴片,留著三綹鬍鬚,有儒將風範。

  此時,李密也看見了程咬銀,問道:「你是王伯當的朋友?」

  「是的,在下程咬銀。」

  「請到廳堂奉茶。」

  兩個人進了廳堂,分賓主落座,有僕人獻茶。

  「程咬銀,我還從未聽王伯當說過他有你這麼樣一位年輕的朋友。」李密又把程咬銀打量了一番。

  程咬銀一笑,說:「我和他也是認識不久,不過,卻一見如故,請問李都督,你們這是要幹什麼去?」

  「既然你是伯當的朋友,那麼,我也不必和你兜圈子,我聽說王伯當被內外侯官的人抓了去,大吃一驚,因為據我所知,凡是被內外侯官抓去的人,幾乎沒有活著出來的,他們可以編造各種理由把人定為死刑,用各種殘酷的手段把人整死。

  那張愷和許弘仁都不是善茬。

  因為這件事,我已經去找宇文化及談過一次了,可是他根本不讓人說話,不聽勸,人家現在貴為丞相,大權在握,我也是沒有辦法。

  但是,我不能眼看著王伯當去死,因此,我打算今夜從牢中把他救出。」

  「我經常聽王伯當提到您,說您是個講義氣的人,今日一見,果然不假,我為王伯當能有你這樣的朋友而感到高興。

  我此次來的目的也是和你一樣,想救王伯當出獄,我的建議是你憑藉著自己的身份再去和宇文化及溝通一下,如果實在不行的話,我們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可以,雖然我和宇文化及在官場上,觀點有分歧,但是,我也不希望我們鬧得太僵,畢竟同朝為官,大家日後還是要見面的,既然你來說了,那麼,我再去找他談一次,能談好是最好,我也希望和平解決這件事,」李密說,「只要他能答應把王伯當放出來,哪怕我多給他一些錢財都可以。」

  「如果李都督不嫌棄的話,我願意陪你一起去。」

  「可以。」

  二人計議已定。

  內外侯官府。

  張愷回到府上之後,立即把許弘仁和司馬婉兒招過來議事。


  張愷首先把在宇文化及府上發生的事向他們二位講述了一遍。

  許弘仁因為被雙槍大將丁延平刺了一槍,此時,肩頭上還纏著紗布。

  只聽他說道:「頭兒,照你這麼一說,丞相的意思是,今天夜裡就把王伯當給處死?」

  「是的,丞相是這麼個意思。」

  許弘仁想了想,說道:「我覺得此事,恐怕不妥。」

  「哪裡不妥?」

  「其一,王伯當不是一般人,他還有很多生死的弟兄,官場上、綠林中都有。如果輕易地把他殺了,將會給我們招來無窮的禍患;

  其二,你剛才不是已經說了,你與丞相大人之間的談話已經被人偷聽了去,換句話說,已經走漏了消息。

  如果我們今天晚上行刑的話,風險極大,搞不好能把我們自己的性命都搭進去,因此,我覺得這件事必須要慎重對待,不能草率行事,關係到我們內外侯官的名譽和我們個人的生死。」

  張愷聽了之後,點了點頭,他也認為許弘仁分析得有一定的道理。

  張愷又問司馬婉兒:「你是什麼意見?」

  司馬婉兒手裡依舊拿著一根甘蔗,她一邊不緊不慢地嚼著甘蔗,一邊腦子在飛快地運轉著。

  「頭兒,我們內外侯官從來不打無把握之仗,而現在最要命的是,人家已經知道王伯當在我們的監牢之中,這是其一;

  其二,人家也得知今天晚上我們要處死王伯當,如果說王伯當是個無名小輩,我們把他整死也就算了,可他偏偏是個武狀元,因此,我的建議是將王伯當轉移到大理寺的監牢之中,然後,由他們執行丞相的命令。這樣他們是殺也好,還是不殺也好,都與我們無關了。」

  「這個主意倒是不錯,可是丞相沒有下令,我們怎麼可以私自把王伯當轉移過去呢?倘若半道上出了什麼差錯,丞相怪罪下來,我們如何能承受得起?」

章節目錄